自适应扰动消除器论文_王修岩,王莹,李宗帅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适应扰动消除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自适应,建模,信号,畸变,神经网络,向量,波形。

自适应扰动消除器论文文献综述

王修岩,王莹,李宗帅[1](2014)在《自适应逆控制叁自由度直升机扰动消除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叁自由度直升机系统扰动消除的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模糊神经网络模型参考自适应逆控制及扰动消除控制方案。运用FNN推理合成思想建立模糊神经网络结构,利用神经网络结构实现模糊推理过程,采用神经网络的连接权重来表示模糊推理的参数和修改连接权重来辨识模糊模型和调整隶属函数,并在整个噪声消除系统中利用神经网络学习算法进行建模和逆建模,且用它们的复制模块来组成消除扰动系统,从而达到消除扰动的目的。最后,对叁自由度直升机模型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14年02期)

李辉,吴正国[2](2010)在《基于自适应扰动消除的逆变器波形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恒压恒频逆变器要求具有高质量的输出电压波形。从传递函数角度建立逆变器数学模型,并分析负载扰动对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影响。比较已有波形控制方案优缺点,为提高控制系统对不同负载的适应性,在电压反馈控制的基础上,引入自适应建模方法,提出基于自适应逆控制及扰动消除的逆变器波形反馈控制技术。控制系统参数由自适应算法实现,只需检测输出电压一个状态量,硬件结构简单。将改进型的变步长自适应算法用于逆变器对象及逆对象的自适应建模,简化建模过程,提高模型精度,以兼顾控制系统暂态和稳态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在非线性负载情况下也能保证逆变器有较好的输出电压波形质量。(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0年07期)

柳晓菁,易建强,赵冬斌,王伟[3](2005)在《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自适应逆扰动消除控制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一种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自适应逆扰动消除控制器的设计问题,给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建模和逆建模方法,以及贝叶斯证据框架下高斯核支持向量机估计算法的参数选择方法.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控制与决策》期刊2005年08期)

卢志刚,易之光,赵翠俭,李兵,吴士昌[4](2004)在《一种新型的自适应逆扰动消除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适应逆控制中,原有的扰动消除方案对于消除对象输出噪声工作的较好,但当采取抖动信号为对象建模时,在系统输出端将附加抖动噪声,当系统的增益比较大时,这种抖动噪声就愈加明显。原有的扰动消除方案不能消除这一噪声,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适应逆扰动消除方案,不仅能有效地消除对象输出加性噪声,而且能消除由于采取抖动信号建模所产生的抖动噪声。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本文来源于《仪器仪表学报》期刊2004年S1期)

卢志刚,易之光,赵翠俭,李兵,吴士昌[5](2004)在《一种新型的自适应逆扰动消除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适应逆控制中,原有的扰动消除方案对于消除对象输出噪声工作的较好,但当采取抖动信号为对象建模时,在系统输出端将附加抖动噪声,当系统的增益比较大时,这种抖动噪声就愈加明显。原有的扰动消除方案不能消除这一噪声,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自适应逆扰动消除方案,不仅能有效地消除对象输出加性噪声,而且能消除由于采取抖动信号建模所产生的抖动噪声。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本文来源于《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4-08-01)

万建,徐德民,贺昱曜[6](2001)在《一种小波变换域的自适应扰动消除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自适应逆控制中实时消除非平稳时变噪声的困难,提出了一种小波变换域自适应扰动消除方法,从而有效地降低了输入信号自相关矩阵特征值的分散程度,达到了改善噪声消除效果的目的,并拓宽了这种扰动消除方法的应用范围。(本文来源于《电机与控制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自适应扰动消除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恒压恒频逆变器要求具有高质量的输出电压波形。从传递函数角度建立逆变器数学模型,并分析负载扰动对逆变器输出电压的影响。比较已有波形控制方案优缺点,为提高控制系统对不同负载的适应性,在电压反馈控制的基础上,引入自适应建模方法,提出基于自适应逆控制及扰动消除的逆变器波形反馈控制技术。控制系统参数由自适应算法实现,只需检测输出电压一个状态量,硬件结构简单。将改进型的变步长自适应算法用于逆变器对象及逆对象的自适应建模,简化建模过程,提高模型精度,以兼顾控制系统暂态和稳态性能。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控制方案的有效性,在非线性负载情况下也能保证逆变器有较好的输出电压波形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适应扰动消除器论文参考文献

[1].王修岩,王莹,李宗帅.自适应逆控制叁自由度直升机扰动消除系统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4

[2].李辉,吴正国.基于自适应扰动消除的逆变器波形控制[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0

[3].柳晓菁,易建强,赵冬斌,王伟.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自适应逆扰动消除控制系统[J].控制与决策.2005

[4].卢志刚,易之光,赵翠俭,李兵,吴士昌.一种新型的自适应逆扰动消除器[J].仪器仪表学报.2004

[5].卢志刚,易之光,赵翠俭,李兵,吴士昌.一种新型的自适应逆扰动消除器[C].第二届全国信息获取与处理学术会议论文集.2004

[6].万建,徐德民,贺昱曜.一种小波变换域的自适应扰动消除方法[J].电机与控制学报.2001

论文知识图

两个自适应滤波器同时工作的跟随曲线5(a)所示。 这里运用简单的与混被控系统存在漂移的逆辨识过程被控系统存在漂移的逆辨识过程自适应逆控制对象扰动消除器结构图

标签:;  ;  ;  ;  ;  ;  ;  

自适应扰动消除器论文_王修岩,王莹,李宗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