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充市建华职业中学秦杰637000
摘要:伴随信息技术逐渐发展,多媒体有关资源已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当中得到运用,而翻转课堂方面成功经验让微课程逐渐发展起来。如今,教育领域对于微课程基于很大研究热情,然而和理论研究相比,实践研究非常少。基于此,本文以因式分解当中十字相乘方法为例,对微课程的具体开发进行探究,以期对数学教学提供一些帮助以及参考。
关键词:微课程;初中数学;十字相乘法;因式分解
前言:伴随信息技术进行迅猛发展,把在线学习和移动学习当作主要模式以及手段的微课程逐渐走入中小学,尤其是在翻转课堂这一前提以及基础之上,对微课程进行开发以及运用愈发得到教师重视。而在中学数学之中,借助十字相乘方法能对特殊形式多项式实施因式分解,其在对二次返程进行求解之时,具有公式法以及配方法难以代替的便捷性,因此这一方法经常被学生使用。所以,对十字相乘方法有关的微课程具体开发展开探究十分必要。
一、选取相应课程内容
(一)确定内容
一般来说,微课程当中的内容需要对社会需要、个体需要以及学科发展具体需要进行满足,并且具有精准性、开放性以及可靠性这些特征,教师需选择知识当中的易错点和重难点来对短小精活、个性学习及碎片化的课程进行制作。
按照上述要求,可结合学生当前学习能力,学习需要以及教学需求,对知识内容加以确定。本次研究将二次项的系数是1、不是1的三项式进行选择,通过十字相乘方法实施因式分解,把其当作微课程具体内容。其这一课程当中一共包含五节微课。第一,对型式子进行因式分解。第二,讲授通过十字相乘方法来对型式子进行因式分解。第三,讲授通过十字相乘方法来对型式子进行因式分解。第四,讲授通过十字相乘方法来对型式子进行因式分解。第五,讲授通过十字相乘方法来对型式子进行因式分解。而为是学生学习难度得以降低,本次只对正数系数多项式因式分解进行设计。
(二)制定相应学习目标
通常来讲,微课程的时间都不超过10分钟,教学目标十分明确,而且内容短小,可以对一个问题进行集中说明的小课程。因为微课程十分微小,因此在对其目标加以设置之时也需要精微,需要和学生具体学习规律向符合。
按照学生状况,教师可结合课程具体内容,对相应的微课进行制定,这样便于对学习目标加以落实。例如,通过多种方法,站在不同角度对各种类型式子进行因式分解。这样方便学生进行学习期间对学习重点加以明确,对学习程度进行把握。
(三)精选例题与练习题
其实,数学教学当中的例题以及习题是知识的一个重要载体,其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媒介。因为微课程在具体实施期间,主要依据学生碎片化以及及时学习,因此在对例题与练习题进行配备之时,需进行系统考虑,分类分层,总体设计,保证知识和知识间、课和课之间的联系,让所有微课以期对教学目标进行支撑。例如,讲授十字相乘方法相应例题期间,第一节课是让学生通过自学,站在多角度对进行验证。第二节课借助第一节课当中的结论对这个多项式进行分解,同时对十字相乘具体概念加以明确。第三节课用上节课所学方法对进行分解。第四节课以第三节课为基础,对进行分解。通过以上例题极易发现,上面的每节课都努力进行承上启下以及换换相扣,把例题当作载体,给初中生进行知识的自主构建奠定基础。而且习题设置和例题设置互相呼应,借助练习能够对知识加以巩固,实现提升能力以及迁移方法这一目的。有关例题与练习题可以形成合力,以期完成相应教学目标[1]。
二、制作微课
(一)输入
由课程的开发小组派专业性的技术骨干来对定稿之后的文字内容进行修改,同时通过word进行输入,在输入之后,内容还需进行反复核对,确保文字可到规范以及准确输入。
(二)录制
将word文档当中内容按照需要借助截图工具将其截成不同大小的图片,将图片通过美图工具实施特效处理。并在之后将每个视频选择2到3名有效教师通过SmoothDraw3软件及Camtasiastudio6软件进行精心录制[2]。同时,对微视频进行制作还可借助一些不同工具,例如白板+DV、白纸+手机、PPT+录屏+手写板等。
(三)后期制作
将视频转变成可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以及电脑这些移动终端上的播放格式之后,比较甄选每节课当中的几个视频,挑选出可进行精确讲解、图像清晰以及录制完整的视频作为备用。
三、微课程的开发的意义及作用
第一,对层次不同的初中生在学习方面的需求进行满足。教师通过对微课程进行制作,可以按照学生能力以及需求对学习内容加以整合,对相应的学习任务进行设计,并且对适当学习资源加以选择,进而对学生需求加以满足。第二,促使教师专业的成长。在初中数学当中对微课程进行开发,给教师现有专业能力的整体提升提供全新途径。第三,可以在区域之内实现资源共享。教师日常教学、备课以及管理班级的时间通常会超过8个小时,因为工作琐碎以及劳累致使教师很少有时间进行深入思考。但对微课程进行开发方便对资源进行共享,实现教育互通,进而促使教学发展[3]。
结论:综上可知,因式分解当中的十字相乘方法有关教学已经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们需一同对相应的微课程进行开发,同时对课程资源进行及时共享,以免出现重复,同时给师生进行创造性的运用提供条件。对微课程进行上传共享能对数字平台具有的优势加以充分发挥,同时在学校和学校、师生、教师和教师、生生间构建沟通桥梁,逐渐形成交互式、多层次的服务体系,促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刘艳,唐利利.微课程在辅助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9):134-135.
[2]杨芳.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微课程功能性分析[J].学周刊,2015(19):46-47.
[3]唐松.微课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功能性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0):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