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辉(绍兴市斗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12071)
【摘要】目的观察山莨菪碱、丹参、地芬尼多联合治疗眩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2年5月我院内科诊治疗的眩晕症患者62例。随机选取31例为治疗组,另31例为对照组治疗组予以山莨菪碱10mg,丹参20mg分别加入到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1次/d,地芬尼多片50mg口服3次/d,疗程五天,对照组予以丹参、地芬尼多剂量和给药方式相同,疗程5天。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起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山莨菪碱、丹参、地芬尼多联合应用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眩晕症山莨菪碱丹参地芬尼多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2-0199-02
眩晕症是内科常见的症候群,发病率较高。我科采用山莨菪碱、丹参、地芬尼多联合治疗眩晕症31例,临床疗效满意,见效快,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2年5月我院内科诊治疗的眩晕症患者62例所有的患者经过讨论CT颈椎片及TCD检查,诊断椎动脉供血不足30例,美尼尔氏病12例,脑动脉硬化16例,前庭神经炎4例,随就诊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1例,男12例,女19例,分别年龄23~70岁,平均年龄48岁,对照组59例,男16例,女15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56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因、症状严重度等临床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山莨菪碱10mg,丹参20mg分别加入到5%的葡萄糖注射液中,静滴1次/d,地芬尼多片50mg口服3次/d疗程五天,对照组予以丹参、地芬尼多剂量和给药方式相同,疗程5天。
1.3疗效评定标准完全缓解:眩晕症及其他伴随症状完全消失;显效:眩晕症及其他伴随症状明显减轻>70%;有效:眩晕症状减轻>50%;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总有效率=(完全缓解+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数据处理采用SPSS12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0.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3.87%,两组总有效率相比较,P<0.005,有统计学差异,见表1。两组出现起效时间比较,治疗组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01,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见表2。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干口感6人。
3讨论
眩晕症市急诊内科常见疾病,眩晕症不是一个独立疾病,它往往是某种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引起眩晕症的疾病多达50多种,涉及临床各个学科,但以脑动脉硬化和颈椎病等引起的血管性眩晕占多数,中老年眩晕的发生一般和动脉硬化和脑供血不足有关,而梅尼埃病系内耳迷路积水所致,但共同的特点都是微循环障碍[1]。
本实验结果显示丹参、地芬尼多联合治疗眩晕症总有效率83.87%,有明显疗效,但山莨菪碱、丹参、地芬尼多联合治疗,总有效率93.55%效果更明显。地芬尼多能扩张已痉挛的血管,增加椎基底动脉血流量,调节前庭神经系统,阻断前庭神经末梢传出的前庭眩晕性冲动,抑制呕吐中枢和(或)延脑催吐化学感受区,从而发挥抗眩晕及镇吐的作用。山莨菪碱可以兴奋N2受体,阻断A1M受体,解除内耳血管痉挛,改善血供,促进迷路淋巴产生回流,从而消除水肿,解除眩晕[2]。丹参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抗血栓形成和抗凝作用,它能降低血脂,降低血粘度,防止红细胞聚集,解除微血管痉挛,提高微循环灌注量,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3]。
从本研究结果中我们认识到治疗组疗效不仅优于对照组,而且在缩短病程上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没有明显的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表1两组治疗眩晕症疗效比较(例)
注:两组出现完全缓解,显效,有效时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
参考文献
[1]郑中立.耳鼻喉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2-225.
[2]付先阁,蒲国印,杨楠.山莨菪碱在内科急重症中的应用[J],临床荟萃,1999,14(7):321.
[3]刘妙,陈伟哲.山莨菪碱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中老年人眩晕症疗效观察,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2006(8):93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