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动物论文_温清,杨卫诚,陶红梅,周旭林,余源婵

导读:本文包含了洞穴动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洞穴,动物,群落,结构,生物,多样性,洞洞。

洞穴动物论文文献综述

温清,杨卫诚,陶红梅,周旭林,余源婵[1](2018)在《贵州省松桃县锰矿区洞穴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选取松桃锰矿区周边大洞、下洞为对象,研究洞穴环境因子与洞穴动物群落的关系,探索两洞穴环境中是否存在重金属Mn污染,对比分析两洞穴动物群落结构,探讨不同重金属、环境因子与两洞穴动物群落之间的相关性是否一致。通过采集,共获标本1274号,其中大洞660号,隶属于5门10纲21目24科26种,下洞614号,隶属于4门7纲15目21科26种。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多样性指数由高到底的顺序为群落D(2.4745)>C(1.4036)>A(1.3549)>B(1.1935)>E(1.1384)>F(0.7265)。分析大洞、下洞洞穴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Pearson相关系数矩阵得出,大洞土壤中As、Mn与物种数均呈显着正相关,P值分别为0.039、0.029,下洞水体中重金属As与物种优势度呈显着正相关(0.021),重金属Mn与多样性指数呈显着负相关(0.044),温度是影响下洞洞穴群落数量、分布的主要原因。重金属污染评价显示,两洞穴水质污染小,土壤中的重金属除Hg达到极严重污染外,其余重金属均未超过中度污染等级。(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罗维均[2](2018)在《洞穴动物》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暗、潮湿、恒温,寂静的洞穴中并非死气沉沉,很多物种栖息其中,世代相传。它们究竟为什么来到阴暗的溶洞中?这其中又有多少秘密没有被人知晓?"洞穴是指人能进出的天然地下空间,而世界上绝大多数洞穴都是发育于碳酸盐岩中的喀斯特洞穴。这类洞穴系统具有独特的地下空间环境,从而产生了与地表完全不同的景致。特殊的洞穴坏境还塑造了别具一格的洞穴生态系统,黑暗、潮湿、令人感到可怕的洞穴也存在着生命的喧嚣、自然界的新陈代谢。形形色色的洞穴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和(本文来源于《大众科学》期刊2018年02期)

温清,杨卫诚,陶红梅[3](2017)在《贵州松桃腊山河洞洞穴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贵州省松桃县腊山河洞洞穴动物进行采集和调查,共获标本472号,隶属于3门9纲19目33科38种。按个体组成和环境差异,将腊山河洞洞穴动物划分为4个群落,群落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群落A的物种数最多(23)、丰富度最大(4.571 7),群落多样性指数依次为群落A(2.637 9)>B(2.475 7)>C(1.442 3)>D(1.311 5)。群落D均匀度指数最高(0.946 1),虽然群落C物种数较少但形成了较大的类群,所以优势度最高(0.378 8)。群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温度与物种丰富度呈极显着正相关(r=1.000),土壤中汞(Hg)与物种数呈显着正相关(r=0.997),土壤中砷(As)与多样性指数、丰富度、优势度之间呈显着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0.999、0.998。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表明,3个光带内土壤重金属Hg、As的综合污染指数均达到重污染等级,而水体中重金属Hg、As的含量均达到国家Ⅲ类地下水质标准,与相关性分析结果相吻合。由此可见,环境中重金属的含量与洞穴动物群落结构密切相关,影响着洞穴动物群落的组成及分布。(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7年04期)

梅杰,许勤智,杨天友,兰世军,丁兰[4](2016)在《贵州沿河大水洞洞穴动物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7月至8月,对贵州沿河大水洞内的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动物标本478号。经鉴定,隶属3门8纲10目18科20属23种,计算并讨论了该洞动物类群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群落B(2.5588),而最低的是群落C(1.2718);相似性指数最高的是群落B-C(0.8050),最低的是群落A-C(0.2610);从多样性指数上看,叁个群落中B群落为多样性最高的生物群落,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群落A多样性反而次于群落B;从相似性指数上看,相邻群落比相隔群落的生物相似性高。(本文来源于《铜仁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赵文静,张晶,修江帆[5](2015)在《中国洞穴动物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中国洞穴动物的研究历史、主要研究概况,总结了最近中国在洞穴动物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在分析洞穴动物研究动态后,展望了中国洞穴生物研究的前景。并对中国洞穴动物保护提出来一些想法。(本文来源于《中兽医学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孙蕗,邓成龙,王頠,刘彩彩,孔艳芬[6](2015)在《磁性地层学在中国南方更新世洞穴动物群研究中的应用——以布兵盆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更新世时期,中国北方代表性的"泥河湾动物群"(以叁门马Equus sanmeniensis为特征)主要产于河湖相堆积中;中国西南地区元谋盆地的更新统也主要由河湖相沉积物组成,产出以云南马(Equus yunnanensis)及直立人(Homo erectus yuanmouensis)为代表的"元谋动物群"。而在中国南方,更新世陆生哺乳动物群主要产出于广泛分布于该地区的石灰岩洞穴内的堆积物中,并被简单地分为早更新世(本文来源于《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专题10核幔边界、地核结构及其动力学特征、专题11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专题12古地磁学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5-10-10)

杨卫诚,彭涛,梁云,张广[7](2015)在《贵州黎山坪洞洞穴动物群落结构与部分环境因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8月,对贵州省施秉县黎山坪洞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共采集动物标本500号。经初步鉴定,隶属3门7纲10目16科27种。经分类统计,软体动物是洞穴内主要的动物类群,调查的3个动物群落间相似性较高,洞内动物群落分布较均匀。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环境因子、物种或群落多样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土壤中重金属Hg和As的含量与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间相关性极显着,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均达到1。经富集分析,结果得出红颈蟾蜍和蝙蝠对水环境中汞的富集系数均大于1。(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冉景丞,杨卫诚[8](2015)在《中国洞穴动物调查研究进展(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黑暗、潮湿、常温的岩溶地下洞穴,使生活其中的动物构成特殊的群落,表现出特殊的行为和体征,根据其生活习性,洞穴动物可分为真洞穴动物(Troglobites)、半洞穴动物(Troglophiles)和洞栖动物(Trogloxenes);中国岩溶洞穴动物研究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后期,已经先后发现洞穴动物新种131个,在洞穴动物行为及特征方面,开始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考虑到中国岩溶洞穴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中国洞穴动物调查研究还有很大的潜力。(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Resources and Ecology》期刊2015年04期)

张广,杨卫诚,梁云,付文泽,张荣献[9](2015)在《贵州白云岩喀斯特洞穴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贵州省施秉县白云岩喀斯特地区大塘下洞和岩孔洞的深入调查,共采集洞穴动物标本1541号,隶属于32科61种。其中岩孔洞共采集洞穴动物标本668号,隶属于17科30种,大塘下洞共采集洞穴动物标本873号,隶属于24科37种。经数理统计分析,在2个洞穴弱光带中,除物种优势度外,群落多样性均最大。在所有群落中,多样性最高的是群落E,优势度指数最高的是群落C。用Pearson相关系数进行环境因子、物种或群落多样性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群落多样性各指数之间相关性较显着,温度和群落多样性之间也存在显着相关关系,土壤中砷对物种或群落多样性也有影响。从研究的环境因子与物种或群落多样性的欧氏距离分析来看,除湿度与其他系数的欧氏距离较大外,其余系数间欧氏距离均较小,最小欧氏距离为0.22。表明洞穴动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相关性较显着。经土壤污染评价,岩孔洞严重受到重金属汞和砷的污染,对洞穴动物群落结构产生严重影响。(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5年03期)

冉浩[10](2015)在《暗穴迷踪:黑暗中的洞穴动物》一文中研究指出深邃的洞穴之中是无尽的黑暗,那里没有植物,人迹罕至,是一个完全不同于地面的世界,古老、深远……但是,仍然有生命在那里顽强地生存,它们,就是洞穴动物。洞穴与洞穴动物洞穴,是天然形成的地下空间,向洞穴内部不断深入,情形在不断发生变化,我们通常将洞穴分成叁个部分。入口区是洞口附近,凉爽而且阴暗,这里是喜洞生物和一些寻找藏身之所的偶遇动物经常生活的地带;再向里是阴影区,这里阴冷潮湿,只有微弱的光,一些洞穴蟋蟀和甲虫居住于此;继续深入则是黑暗区,这里是洞穴的深处,终年黑暗阴冷,几乎没有空气流动,在这里生活着各种真正的洞穴生物,它们几乎从不到外界来,也与外界(本文来源于《初中生学习(高)》期刊2015年03期)

洞穴动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黑暗、潮湿、恒温,寂静的洞穴中并非死气沉沉,很多物种栖息其中,世代相传。它们究竟为什么来到阴暗的溶洞中?这其中又有多少秘密没有被人知晓?"洞穴是指人能进出的天然地下空间,而世界上绝大多数洞穴都是发育于碳酸盐岩中的喀斯特洞穴。这类洞穴系统具有独特的地下空间环境,从而产生了与地表完全不同的景致。特殊的洞穴坏境还塑造了别具一格的洞穴生态系统,黑暗、潮湿、令人感到可怕的洞穴也存在着生命的喧嚣、自然界的新陈代谢。形形色色的洞穴生物在这里生息、繁衍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洞穴动物论文参考文献

[1].温清,杨卫诚,陶红梅,周旭林,余源婵.贵州省松桃县锰矿区洞穴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8

[2].罗维均.洞穴动物[J].大众科学.2018

[3].温清,杨卫诚,陶红梅.贵州松桃腊山河洞洞穴动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J].四川动物.2017

[4].梅杰,许勤智,杨天友,兰世军,丁兰.贵州沿河大水洞洞穴动物调查[J].铜仁学院学报.2016

[5].赵文静,张晶,修江帆.中国洞穴动物概况[J].中兽医学杂志.2015

[6].孙蕗,邓成龙,王頠,刘彩彩,孔艳芬.磁性地层学在中国南方更新世洞穴动物群研究中的应用——以布兵盆地为例[C].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专题10核幔边界、地核结构及其动力学特征、专题11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专题12古地磁学与地球动力学.2015

[7].杨卫诚,彭涛,梁云,张广.贵州黎山坪洞洞穴动物群落结构与部分环境因子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8].冉景丞,杨卫诚.中国洞穴动物调查研究进展(英文)[J].JournalofResourcesandEcology.2015

[9].张广,杨卫诚,梁云,付文泽,张荣献.贵州白云岩喀斯特洞穴动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研究[J].四川动物.2015

[10].冉浩.暗穴迷踪:黑暗中的洞穴动物[J].初中生学习(高).2015

论文知识图

意大利专家进行骨骼标本鉴定表152001年...喀斯特洞穴环境与洞穴动物生理特...洗线洞洞穴平面示洞穴动物采样点...靖西洞穴部分其他动物类群(a.摇蚊Ten...磷在洞穴动物食物链层次上的循...两种土壤洞穴动物足趾形态

标签:;  ;  ;  ;  ;  ;  ;  

洞穴动物论文_温清,杨卫诚,陶红梅,周旭林,余源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