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爽
(宜宾市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四川宜宾644000)
【摘要】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鼻内镜手术,Ⅰ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76%;Ⅱ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Ⅲ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73%。各个分型的总有效率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是在切除鼻腔病变的同时,尽量保留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具有微创、效果确切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鼻内镜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
【中图分类号】R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0-0151-01
鼻息肉鼻窦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以往多采用保守治疗和传统手术治疗,但通常疗效欠佳,复发率居高不下[1]。我院开展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近年来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2例,女38例,年龄17-66岁,平均(31.1±2.1)岁;病程9个月-16年,平均(6.4±3.4)年;所选患者均有前期手术史,就诊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鼻塞、流脓涕、嗅觉障碍、头痛等临床症状,经鼻窦冠状位CT扫描及内镜检查确诊为鼻息肉鼻窦炎复发,按照中华耳鼻喉科学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分型分期标准:Ⅰ型29例,Ⅱ型38例,Ⅲ型33例。
1.2方法
100例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患者,均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前均行鼻窦冠状位CT扫描及内镜检查,以了解鼻腔内结构和鼻息肉占位情况。术中患者取仰卧位,采用鼻腔黏膜表面麻醉加局部浸润麻醉。根据病情需要先将鼻道内的鼻息肉组织切除掉,再切除钩突及有病变的筛泡,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暴露鼻腔侧壁的解剖部位,清除病变的鼻甲或粘膜组织,若伴有鼻中隔偏曲、下鼻甲肥大等结构异常,同时手术矫正。术后将切除的组织送病理检查,并用膨胀海棉填塞鼻腔,还要应用1%麻黄碱收敛鼻腔黏膜,应用4万U庆大霉素滴鼻,保持鼻腔湿润、畅通。
1.3疗效评定标准[2]
治愈:症状消失,内镜检查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好转:症状明显改善,内镜检查窦腔黏膜部分区域水肿、肥大或肉芽组织形成,少量脓性分泌物;无效:症状无改善,内镜检查见口腔粘连、窦口狭窄或闭塞,息肉形成,有脓性分泌物。治愈、好转计为有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表1不同分型患者鼻内镜治疗效果比较分析[n(%)]
分型例数治愈[n(%)]好转[n(%)]无效[n(%)]总有效率(%)
Ⅰ型2919(65.52%)5(17.24%)5(17.24%)82.76%
Ⅱ型3830(78.95%)4(10.53%)4(10.53%)89.47%
Ⅲ型3318(54.55%)6(18.18%)9(27.27%)72.73%
3讨论
鼻窦炎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易复发、难治愈等特点,给患者带来了不少的痛苦。经鼻内镜鼻窦手术将传统的破坏性手术,变为根据病变的程度,在彻底清除病变的基础上,尽可能保留鼻腔、鼻窦的正常黏膜和结构,形成良好的通气和引流通道,促使鼻腔、鼻窦黏膜的形态和生理功能恢复的功能性手术,以达到依靠鼻腔、鼻窦自身生理功能的恢复治愈鼻窦炎和鼻息肉,并防止复发的目的[3]。本组资料中,10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鼻内镜手术,Ⅰ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2.76%;Ⅱ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47%;Ⅲ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73%。由此可见,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复发性鼻息肉鼻窦炎是在切除鼻腔病变的同时,尽量保留鼻腔鼻窦的生理功能,与传统手术比较,具有微创、效果确切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秋霞.内镜鼻窦炎鼻息肉手术治疗90例临床分析明[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36):122-123.
[2]关新成.鼻内镜下治疗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的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5(23):69-70.
[3]黄文银,梁军,赵祯,等.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120例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2009,20(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