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演化论文_马骞

导读:本文包含了热演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盆地,磷灰石,地温,反射率,沁水,海相,鄂尔多斯。

热演化论文文献综述

马骞[1](2019)在《苏里格气田东区上古生界剥蚀厚度恢复与热演化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苏里格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中北部,是我国重要的致密气田。该区域内上古生界气藏储量丰富,研究其区域热演化史及生烃史对于天然气成藏及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区为苏里格东区,发育石炭二迭煤系烃源岩,上古生界烃源岩主要处于高成熟到过成熟阶段。本文利用区域内典型单井资料及镜质体反射率资料,在剥蚀厚度恢复的基础上,应用BasinModel盆地模拟软件,对研究区热演化史进行了恢复,并分析了生烃史。运用叁种常用方法确定了剥蚀厚度的区间,确定区间为880-1035.393m,选用950m作为区域剥蚀厚度,该值与实测镜质体反射率较为符合。本文依照沉降速率将该区块上古生界以来沉积划分了四个阶段,上古生界烃源岩在早侏罗世进入生烃门限,生烃的高峰期在晚侏罗世晚期与早白垩世中晚期,中间存在缓慢下降过渡区域,于古新世早中期停止生烃。(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耿涛,毛小平,王昊宸,范晓杰,吴冲龙[2](2019)在《伦坡拉盆地热演化史及有利区带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伦坡拉盆地是西藏地区已发现的最具油气勘探潜力的盆地,勘探前景广阔。为研究该区烃源岩热演化史和油气运聚规律,开展了钻井岩心分析、二维地震资料解释、单井热演化史模拟、油气运聚模拟及分析等研究工作。结果表明:①在W1和W2井牛堡组叁段下亚段底部识别出厚层的浊积砂体;②始新世末期,受高热流和高地温梯度双重作用的影响,牛堡组二段中亚段烃源岩开始生烃,并一直持续至今,烃源岩的成熟呈现出西早东晚的趋势,期间油气主要在蒋日阿错凹陷和江加错凹陷发生少量运移,并在凹陷内部的隆起带及周缘聚集;③渐新世早期,爬错凹陷发生大规模运移,油气沿优势运移通道向北和向南,并通过断层向上覆地层运移。由此推测,在盆地北部的逆冲推覆带中段和南部冲断隆起带中西段,以及江加错凹陷的东部和爬错凹陷的西部存在10处有利油气聚集带。该研究成果为伦坡拉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9年06期)

甘军,张迎朝,梁刚,杨希冰,李兴[3](2019)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烃源岩沉积模式及差异热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琼东南盆地深水区是目前的天然气勘探热点,但其烃源岩沉积模式和演化特征认识的不足制约了勘探成效.为识别和评价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烃源岩,综合应用地震沉积学、有机地球化学及构造地质学分析方法,对比剖析渐新统含煤叁角洲~浅海相泥岩的生烃母质、沉积背景及与已发现油气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渐新统叁角洲的发育规模及古地貌控制了海陆过渡相煤系和海相陆源型烃源岩的分布,断-拗转换期凹凸相间的半封闭浅海环境有利于形成生气为主、油气兼生的渐新统海相陆源型烃源岩;深水区海相陆源型烃源岩分布、热演化及生排烃过程控制了天然气资源潜力,据此对生气凹陷进行分类评价并提出乐东、陵水及松南等Ⅰ类富生气凹陷.(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期刊2019年08期)

于永利[4](2019)在《柴达木盆地小柴旦地区构造演化对烃源岩热演化的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柴达木盆地小柴旦地区是发育在元古界结晶基底上的中新生代迭合盆地,构造上具有南北分带的特征,形成6个典型的构造单元。中生代以来受燕山运动和喜山运动改造,形成两期区域不整合,不整合界面相互迭置,多期改造,且剥蚀作用涉及地层层系多、范围广。在主要不整合界面地层剥蚀量恢复基础上开展了骨干剖面构造演化研究,针对研究区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参数,系统开展了不同构造带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埋藏史和热演化史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构造带形成时期与四个演化阶段的沉降抬升幅度具有一定差异,构造演化的差异性也导致了中下侏罗统烃源岩在地质历史时期埋藏过程的差异性。区内烃源岩热演化可总结为山前推覆深埋型、持续埋深成熟型、抬升成熟型和抬升低熟型等四种类型。不同构造带烃源岩热演化的差异性也导致了研究区目前的油气发现主要集中于山前带及其周缘,但凹陷内也具备低熟油形成的条件。(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18期)

程维平[5](2019)在《沁水盆地中东部热演化史模拟及油气成藏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还原沁水盆地中东部热演化史,以某页岩气井山西组及太原组26件海陆过渡相泥页岩实测数据为基础,利用Petro Mod软件进行了热演化史模拟,依据模拟结果对油气生成及成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烃源岩干酪根类型以Ⅲ型为主,有机质演化成熟度高,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热演化史与构造演化史存在耦合作用,受印支运动及燕山运动影响,地层温度经历了缓慢上升-缓慢冷却-异常高温-快速冷却四个阶段;太原组及山西组烃源岩有机质演化过程中镜质组反射率(Ro)值发生一次跃变,最终演化至2. 0%左右,于早白垩世烃源岩发生二次生烃作用进入产气阶段,加之上覆致密的盖层形成了良好的煤系气藏。(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17期)

孙宁亮,钟建华,倪良田,郝兵,罗可[6](2019)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叁迭统延长组物源分析及热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旬邑地区上叁迭统延长组为例系统研究了其物源区属性及热演化。采用碎屑锆石LA-ICP-MS定年的方法,通过分析砂岩样品中碎屑锆石U-Pb的年龄结构及组成,明确了其物源区属性。研究表明:长7碎屑锆石存在225~264 Ma、276~408 Ma、413~458 Ma、727~851 Ma、1249~1749 Ma和1868~2469 Ma 6个年龄区间,分别对应于印支期、海西期、加里东晚期、Rodinia超大陆裂解、晋宁运动早中期和古元古代的构造热事件,研究区物源复杂,主要来自于北秦岭西段、秦祁造山带、西秦岭、祁连造山带东段及天山—兴蒙造山带,阿拉善地块和盆地北部山区也可能为本区提供物源,古水流分析表明研究区的物源方向为近南部。通过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分析及热史模拟,明确了研究区在100 Ma左右的早白垩世经历了重要的构造热事件,是油气藏形成的重要时期。自此以后,又经历了4次比较明显的热演化,100~43 Ma为缓慢抬升阶段,进入部分退火,冷却速率大概在0.44℃/Ma,43~36 Ma为一快速抬升阶段,冷却速率达到4.3℃/Ma,36~24 Ma为又一期的缓慢抬升,冷却速率在0.52℃/Ma左右,从24~17 Ma样品又经历了一次快速的抬升过程,冷却速率在1.5℃/Ma左右。研究区43 Ma以来的抬升剥蚀明显受到印度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2019年03期)

乔相信,成艺光,唐恩凌,韩雅菲[7](2019)在《飞秒脉冲激光辐照FRAM诱发的毁伤效应及热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高能粒子辐照航天器电子器件诱发的毁伤和热演化特征,直接关系到航天器的在轨安全运行和在轨任务的顺利实施。本文利用自行构建的飞秒脉冲激光辐照系统、激光诱发毁伤的数据采集系统、数据读写系统和红外热成像系统,开展了不同激光输出重复频率、不同作用区域下辐照铁电存储器(FRAM)实验,获取激光辐照于铁电存储器被照面的稳态温度场和铁电存储器的暂态失效和永久失效出现时间,并观测了辐射效应对铁电存储器的毁伤效果,经MATLAB软件处理得到了激光辐照铁电存储器不同区域热演化过程的温度场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在激光输出功率近似相同的飞秒脉冲激光辐照条件下,激光脉冲输出重复频率越低,诱发永久性毁伤出现时刻的时间越长,近似呈非线性增长;随着激光输出重复频率的增大,激光对铁电存储器的作用由激光电离存储器介质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对铁电体自发极化的破坏为主,逐步转变为以热辐射与热应力诱发的毁伤;当激光在器件表面产生的最高温度接近存储器最高工作温度时,永久毁伤的出现时间将显着延长。并通过对回归参数的计算和假设检验,给出了回归参数的置信度1-α为95%的条件下激光辐照区域1与区域2的最高辐射温度与激光输出重复频率的拟合关系式。(本文来源于《发光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罗静兰,何敏,庞雄,李弛,柳保军[8](2019)在《珠江口盆地南部热演化事件与高地温梯度的成岩响应及其对油气勘探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32.0~16.0 Ma、特别是23.8 Ma以来的构造运动导致南海扩张、岩石圈拉伸减薄,地幔物质和深部热液流体异常活跃,热流背景明显增高,这不仅制约着珠江口盆地南部的沉积环境与沉积作用,同时也对深层砂岩储层的成岩演化过程有着深远的影响。基于显微薄片、镜质组反射率、黏土矿物X射线衍射、流体包裹体、扫描电镜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分析手段,结合地温梯度、区域构造背景、储层物性以及CO_2气藏成因等研究成果,揭示了珠江口盆地南部白云凹陷受热演化事件和高地温梯度背景影响的岩石学证据和地质记录,分析了热演化事件和高地温梯度的成岩响应及其对储层成岩演化过程的影响,对比了高、低地温梯度区古近系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和成岩-孔隙演化过程的差异。高地温梯度区储层的成岩作用与成岩-孔隙演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深部热流体参与了储层的成岩演化过程,表现出异常热成岩演化,热压实作用总体较强,储层的孔渗性降低明显。高地温梯度区或异常热流区的烃源岩在埋藏较浅处即可达到排烃门限,储层在浅埋藏条件下即可达到较深的成岩作用阶段,易溶矿物更易发生溶蚀而形成次生孔隙发育带。因此,对于热流背景差异明显的地区,应根据热流背景、热演化事件和热异常的不同开展储层分析,以便更准确地预测有利的储集地带和油气聚集区,规避勘探风险。(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胡圣标,龙祖烈,朱俊章,胡迪,黄玉平[9](2019)在《珠江口盆地地温场特征及构造-热演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南海北缘的珠江口盆地作为中国海洋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利用钻井地热测量数据分析了珠江口盆地现今地温场特征,利用古温标反演和拉张盆地模型正演相结合的方法定量揭示了盆地新生代以来的热演化史,并对比分析了浅水区和深水区构造-热演化的差异及主控因素,总结了不同地热地质条件对油气生成和富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具有"热盆"特征,地温梯度高。地温梯度值的总体变化趋势表现为从浅水区向深水区逐渐增高,与地壳和岩石圈向南减薄趋势一致。珠江口盆地始新世以来经历了两期裂陷拉张作用,其基底热流值表现为幕式升高的特征。浅水区珠一坳陷达到最高古热流的时间相对较早(约为33.9 Ma),而盆地深水区(白云凹陷、荔湾凹陷)裂陷拉张时间可以持续到23 Ma,随后才进入裂后热沉降期,盆地基底热流开始降低。白云凹陷磷灰石裂变径迹(AFT)热史模拟显示晚期约在5 Ma以来存在一期古地温快速增加,这可能与新构造运动有关。此外,由于深水区拉张强度大,加热时间长,陆坡区的白云凹陷最高古热流要高于陆架区的其他凹陷。(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范文田,胡国华,王涛[10](2019)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热演化史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构造-热演化史对油气资源的影响,基于14件太原组、山西组海陆过渡相泥页岩的总有机碳、镜质体反射率及岩石热解等实测数据,结合钻井勘探资料,利用PetroMod软件恢复研究区热演化史,并分析了构造-热演化史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石炭-二迭系形成了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山西组、太原组为主要生烃层位,上覆下石盒子组致密泥岩及粉砂岩形成了良好的盖层;区内油气成藏经历了晚叁迭世之前、晚叁迭世至早侏罗世、早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和早白垩世后4个阶段,形成了良好的煤系气藏。(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论文》期刊2019年05期)

热演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伦坡拉盆地是西藏地区已发现的最具油气勘探潜力的盆地,勘探前景广阔。为研究该区烃源岩热演化史和油气运聚规律,开展了钻井岩心分析、二维地震资料解释、单井热演化史模拟、油气运聚模拟及分析等研究工作。结果表明:①在W1和W2井牛堡组叁段下亚段底部识别出厚层的浊积砂体;②始新世末期,受高热流和高地温梯度双重作用的影响,牛堡组二段中亚段烃源岩开始生烃,并一直持续至今,烃源岩的成熟呈现出西早东晚的趋势,期间油气主要在蒋日阿错凹陷和江加错凹陷发生少量运移,并在凹陷内部的隆起带及周缘聚集;③渐新世早期,爬错凹陷发生大规模运移,油气沿优势运移通道向北和向南,并通过断层向上覆地层运移。由此推测,在盆地北部的逆冲推覆带中段和南部冲断隆起带中西段,以及江加错凹陷的东部和爬错凹陷的西部存在10处有利油气聚集带。该研究成果为伦坡拉盆地的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演化论文参考文献

[1].马骞.苏里格气田东区上古生界剥蚀厚度恢复与热演化史研究[J].辽宁化工.2019

[2].耿涛,毛小平,王昊宸,范晓杰,吴冲龙.伦坡拉盆地热演化史及有利区带预测[J].岩性油气藏.2019

[3].甘军,张迎朝,梁刚,杨希冰,李兴.琼东南盆地深水区烃源岩沉积模式及差异热演化[J].地球科学.2019

[4].于永利.柴达木盆地小柴旦地区构造演化对烃源岩热演化的控制作用[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5].程维平.沁水盆地中东部热演化史模拟及油气成藏响应[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6].孙宁亮,钟建华,倪良田,郝兵,罗可.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叁迭统延长组物源分析及热演化[J].中国地质.2019

[7].乔相信,成艺光,唐恩凌,韩雅菲.飞秒脉冲激光辐照FRAM诱发的毁伤效应及热演化[J].发光学报.2019

[8].罗静兰,何敏,庞雄,李弛,柳保军.珠江口盆地南部热演化事件与高地温梯度的成岩响应及其对油气勘探的启示[J].石油学报.2019

[9].胡圣标,龙祖烈,朱俊章,胡迪,黄玉平.珠江口盆地地温场特征及构造-热演化[J].石油学报.2019

[10].范文田,胡国华,王涛.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热演化史模拟[J].中国科技论文.2019

论文知识图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路线早期烃类充注控制的深部储层孔隙演化...烃源岩及其与蒸发盐相互作用的甲苯/苯...钍矿物发育于萤石化、磷灰石化部位钍矿化带中钍石的背散射电子图像载波跟踪环路带宽的比较

标签:;  ;  ;  ;  ;  ;  ;  

热演化论文_马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