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薄膜钻孔装置论文和设计-李巧辉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薄膜钻孔装置,包括钻孔工作台、设于钻孔工作台上的钻臂、设于钻臂上的动力装置、与动力装置相连的钻轴以及安装在钻轴底部的钻头,还包括数控定位系统,数控定位系统控制钻轴按照预定的路径进行打孔;还设有钻头冷却装置,钻头冷却装置包括从冷却液储存箱内伸出的冷却液管和雾化装置;还设有废屑收集装置,废屑收集装置包括位于钻轴底部包裹钻头的废屑收集室、连接废屑收集室的抽风机以及废屑收集袋。通过设置数控定位系统,使钻孔装置可以根据预定路径打孔,不需要人工操作钻孔,节省人力且更加精确;设置钻头冷却装置,避免持续工作的钻头温度过高,提高成品质量;设置废屑收集装置,使工作台保持清洁状态,避免废屑飞溅。

主设计要求

1.一种薄膜钻孔装置,包括钻孔工作台(1)、设于所述钻孔工作台(1)上的钻臂、设于所述钻臂上的动力装置(2)、与所述动力装置(2)相连的钻轴(3)以及安装在所述钻轴(3)底部的钻头(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控定位系统,所述数控定位系统控制所述钻轴(3)按照预定的路径进行打孔;还设有钻头冷却装置(5),所述钻头冷却装置(5)包括从冷却液储存箱内伸出的冷却液管(51)和雾化装置(52),所述冷却液管(51)和雾化装置(52)的一端合并为水雾管(53),所述水雾管(53)正对所述钻头(4);还设有废屑收集装置,所述废屑收集装置包括位于所述钻轴(3)底部包裹所述钻头(4)的废屑收集室(6)、连接所述废屑收集室(6)的抽风机以及废屑收集袋。

设计方案

1.一种薄膜钻孔装置,包括钻孔工作台(1)、设于所述钻孔工作台(1)上的钻臂、设于所述钻臂上的动力装置(2)、与所述动力装置(2)相连的钻轴(3)以及安装在所述钻轴(3)底部的钻头(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控定位系统,所述数控定位系统控制所述钻轴(3)按照预定的路径进行打孔;

还设有钻头冷却装置(5),所述钻头冷却装置(5)包括从冷却液储存箱内伸出的冷却液管(51)和雾化装置(52),所述冷却液管(51)和雾化装置(52)的一端合并为水雾管(53),所述水雾管(53)正对所述钻头(4);

还设有废屑收集装置,所述废屑收集装置包括位于所述钻轴(3)底部包裹所述钻头(4)的废屑收集室(6)、连接所述废屑收集室(6)的抽风机以及废屑收集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轴(3)上套设有轴承固定座(7),所述轴承固定座(7)安装于固定板(8)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废屑收集室(6)的正面、左右两侧和底部均设有小孔,用于所述抽风机在所述废屑收集室(6)内形成风从而将废屑抽至所述废屑收集袋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2)为电机或风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头冷却装置(5)还包括调节开关(54),所述调节开关(54)用于调节所述冷却液管(51)和雾化装置(52)的出雾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膜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液管(51)内的冷却液为水,所述雾化装置(52)为吹风装置及气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薄膜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雾管(53)为蛇形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钻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工作台(1)上还铺设有耐磨软胶垫(9)。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钻孔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薄膜钻孔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薄膜钻孔需求量日益庞大,现有的薄膜钻孔仍然采用人工拿着薄膜进行钻孔,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钻孔的过程中废屑飞溅散落在工作台上,与产品混在一起,钻孔结束之后还要清除废屑,费时费力;在钻孔机工作过程中,钻头发热钻孔后成品薄膜品质参差不一。以上存在的种种问题急需对薄膜钻孔装置进行改进,使之符合用户不断发展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薄膜钻孔装置,避免上述的缺陷,使用更加便利且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膜钻孔装置,包括钻孔工作台、设于所述钻孔工作台上的钻臂、设于所述钻臂上的动力装置、与所述动力装置相连的钻轴以及安装在所述钻轴底部的钻头,还包括数控定位系统,所述数控定位系统控制所述钻轴按照预定的路径进行打孔;

还设有钻头冷却装置,所述钻头冷却装置包括从冷却液储存箱内伸出的冷却液管和雾化装置,所述冷却液管和雾化装置的一端合并为水雾管,所述水雾管正对所述钻头;

还设有废屑收集装置,所述废屑收集装置包括位于所述钻轴底部包裹所述钻头的废屑收集室、连接所述废屑收集室的抽风机以及废屑收集袋。

进一步的,所述钻轴上套设有轴承固定座,所述轴承固定座安装于固定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废屑收集室的正面、左右两侧和底部均设有小孔,用于所述抽风机在所述废屑收集室内形成风从而将废屑抽至所述废屑收集袋内。

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为电机或风批。

进一步的,所述钻头冷却装置还包括调节开关,所述调节开关用于调节所述冷却液管和雾化装置的出雾量。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管内的冷却液为水,所述雾化装置为吹风装置及气管。

进一步的,所述水雾管为蛇形管。

进一步的,所述钻孔工作台上还铺设有耐磨软胶垫。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薄膜钻孔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设置数控定位系统,使钻孔装置可以根据预定路径打孔,不需要人工操作钻孔,节省人力且更加精确;设置钻头冷却装置,避免持续工作的钻头温度过高,提高成品质量;设置废屑收集装置,使工作台保持清洁状态,避免废屑飞溅。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薄膜钻孔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薄膜钻孔装置的钻孔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2示出本实用新型薄膜钻孔装置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其包括钻孔工作台1、设于钻孔工作台1上的钻臂、设于钻臂上的动力装置2、与动力装置2相连的钻轴3以及安装在钻轴3底部的钻头4,还包括数控定位系统,数控定位系统控制钻轴3按照预定的路径进行打孔;还设有钻头冷却装置5,钻头冷却装置5包括从冷却液储存箱内伸出的冷却液管51和雾化装置52,冷却液管51和雾化装置52的一端合并为水雾管53,水雾管53正对钻头4;还设有废屑收集装置,废屑收集装置包括位于钻轴3底部包裹钻头4的废屑收集室6、连接废屑收集室6的抽风机以及废屑收集袋。薄膜钻孔装置工作时,待钻孔的薄膜放置在钻孔工作台1上,动力装置2带动钻臂和钻轴3按照数控定位系统预设的钻孔程序进行钻孔,完全自动化,提升了工作效率。本实施例中动力装置2为电机或风批,即采用电动或气动装置均可。在钻孔过程中钻头4持续工作发热,温度过高时会对薄膜产生影响,薄膜成品的质量会下降甚至不符合要求,因此需要设置钻头冷却装置5对钻头4进行冷却。本实施例中的钻头冷却装置5包括设置在钻孔工作台1下部空间内的冷却液储存箱,冷却液管51从冷却液储存箱内抽水,另外还设有雾化装置52,本实施例中为吹风装置,吹出的风经气管与冷却液管51中的冷却液在水雾管53处相遇,成为雾化的冷却液,水雾管53的另一端正对钻头4,对钻头4进行冷却,防止钻头4温度过高。另外还设有废屑收集装置,用于收集钻孔后留下的薄膜废屑,废屑收集装置包括废屑收集室6、抽风机和废屑收集袋,抽风机和废屑收集袋都放置在钻孔工作台1底部的空间内,废屑收集室6为方形中空腔室,一侧的壁上连接有抽风口,抽风口连接抽风机的抽风管,在废屑收集室6内形成空气流动,带动废屑从抽风口处抽出,经抽风管收集在废屑收集袋中,这样即可避免废屑混在薄膜成品中,还需要对薄膜成品进行废屑清除,减少了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中钻轴3上套设有轴承固定座7,轴承固定座7安装于固定板8上,轴承固定座7用于增加钻轴3的稳定性,提高钻孔薄膜成品的质量。

本实施例中废屑收集室6的正面、左右两侧和底部均设有小孔,用于抽风机在废屑收集室6内形成风从而将废屑抽至废屑收集袋内。在钻孔时,钻头4在废屑收集室6内,薄膜钻孔后产生的废屑会留在废屑收集室6内,通过抽风机将废屑抽出。

本实施例中冷却液管51内的冷却液为水,雾化装置52为吹风装置及气管,冷却液与雾化装置52吹出的风在水雾管53处相遇,冷却液雾化,水雾管53的端部正对钻头4,持续对钻头4进行冷却,防止钻头4温度过高,影响钻孔效果。当然冷却液也可以选取添加了其它散热添加剂的液体,冷却效果更佳。

本实施例中钻头冷却装置5还包括调节开关54,调节开关54用于调节冷却液管51和雾化装置52的出雾量。如果供水量过大的话会凝结成水粘在薄膜产品上,影响成品质量,如果水雾量较小的话冷却效果不能满足要求,调节开关54可以调节冷却液管51的供水量和雾化装置52的风量风速,从而选取最合适的出雾量来冷却发热的钻头4。

本实施例中水雾管53为蛇形管,在一个平面内多次迂回,便于调整水雾管53的位置。

本实施例中钻孔工作台1上还铺设有耐磨软胶垫9,以往的钻孔工作台没有设置铺垫,钻孔时钻头4会打在工作台上,对钻头4造成磨损,设置耐磨软胶垫9后钻头4钻孔结束后会有一定缓冲,避免钻头4损坏。

使用本实用新型的薄膜钻孔装置,通过设置数控定位系统,使钻孔装置可以根据预定路径打孔,不需要人工操作钻孔,节省人力且更加精确;设置钻头冷却装置,避免持续工作的钻头温度过高,提高成品质量;设置废屑收集装置,使工作台保持清洁状态,避免废屑飞溅。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可以作出许多变化,只要这些变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设计图

一种薄膜钻孔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8767.6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94(深圳)

授权编号:CN209566214U

授权时间:20191101

主分类号:B26F 1/16

专利分类号:B26F1/16;B26D7/08;B26D7/18;B26D5/00

范畴分类:26C;

申请人:深圳市深科动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深圳市深科动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固戍愉盛工业区7栋2楼

发明人:李巧辉;朱汉浪

第一发明人:李巧辉

当前权利人:深圳市深科动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代理人:高占元

代理机构:44217

代理机构编号:深圳市顺天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一种薄膜钻孔装置论文和设计-李巧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