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社交地位论文-俞国良,赵凤青,王勃,王浩,李晶

同伴社交地位论文-俞国良,赵凤青,王勃,王浩,李晶

导读:本文包含了同伴社交地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父母监控,主观同伴地位,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社交焦虑

同伴社交地位论文文献综述

俞国良,赵凤青,王勃,王浩,李晶[1](2016)在《父母监控、主观同伴地位与青少年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父母和同伴在青少年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关注父母监控和同伴影响对青少年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并探讨社交焦虑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从贵州省四所中学分别随机抽取初一、初二、初叁和高一、高二、高叁年级共计394名中学生(平均年龄为15.25±1.63岁),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测量其父母监控(包括父母知晓、消极控制与反馈、自主准予)、主观同伴地位、社交焦虑和自我效能感。结果:①父母知晓正向预测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即父母对孩子生活、交往和学习行为的知晓程度越高,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越高;②主观同伴地位正向预测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即主观同伴地位越高,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越高;⑧父母知晓负向预测社交焦虑,即父母知晓程度越高,社交焦虑越低;④主观同伴地位负向预测社交焦虑,即主观同伴地位越高,社交焦虑越低;⑤社交焦虑负向预测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即社交焦虑越低,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越高;⑥社交焦虑在父母知晓对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的预测作用中起中介作用;⑦社交焦虑在主观同伴地位对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的预测作用中起中介作用。结论:父母对孩子生活、交往和学习行为的知晓和青少年主观同伴地位有利于提高青少年的公正世界信念,进而增加同伴交往中的善意妒忌。(本文来源于《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6-10-14)

刘婧[2](2015)在《初中生自我概念、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与同伴社交地位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同伴社交地位(companion social status)主要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青少年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或是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地位。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源自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应用。而自我概念作为一种自我认识的重要部分,深刻影响着自我的发展。本研究旨在综合国内外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初中生自我概念、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与同伴社交地位的关系。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用“初中生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问卷”和“中学生同伴社交地位测验问卷”及“自我概念量表”对354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测量。结果显示:(1)初中生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以及各个维度的得分都达到中等偏上水平。(2)自我概念和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性别差异不显着,但存在着显着的年级差异。(3)初中生同伴社交地位年级差异不显着,但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4)自我概念、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及各维度与同伴社交地位之间达到了显着的正相关,即自我概念或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初中生同伴社交地位越好。(5)自我概念、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对同伴社交地位有显着的预测作用。本研究提出了初中生可以通过积极参加社会交往,充分表现自我,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积极悦纳自我等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提高初中生同伴社交地位起到一些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5-03-25)

张宁[3](2009)在《小学儿童同伴社交地位类型:教师提名结果和同伴提名结果一致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主要探讨对于小学儿童同伴社交地位类型,教师提名结果与同伴提名结果的一致性。研究的对象为小学二、四、六年级儿童及其班主任。研究方法为现场提名法与问卷法。调查结果显示,教师提名结果与同伴提名结果呈中等程度的相关。师生对影响同伴关系的主要因素的看法基本一致。(本文来源于《宿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6期)

徐云[4](2004)在《小学儿童社会技能的同伴评定:社会技能对社交地位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会与他人交往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交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成年期的社会适应状况。同伴关系作为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动因,与社会技能的关系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但前人的研究主要涉及儿童的同伴关系对其社交地位的影响,社交地位对儿童同伴关系的影响如何,目前国内的研究还相对匮乏。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这方面的问题。 社会技能是个体有效而适当地与他人进行积极交往的行为方式。对于社会技能的结构,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说法,国内学者大多采用行为取向,从儿童的自我和成人角度进行测评。鉴于同伴评价的客观性、丰富性和可操作性,本研究结合有关理论研究和开放式、半结构式访谈的结果,得出小学儿童社会技能的“二因素相关模型”,即积极行为技能和消极行为技能。 根据理论构想编制项目,经过项目评价和预试,最终形成正式的“小学儿童社会技能同伴问卷”。以本问卷和同伴提名、教师评定为测量工具,对武汉市某小学的3-6年级448名儿童为被试进行班级内集体施测,利用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等统计方法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发现: (1)“小学儿童社会技能同伴问卷”具有较好的信、效度,用来做研究是可靠的。 (2)通过访谈与问卷分析发现,小学儿童社会技能的结构有二个基本维度:积极行为技能和消极行为技能,这与理论构想虽然不同,但真实地反映了小学儿童认知发展特点。 (3)同伴评定分数与教师评定分数之间的相关显着。这说明,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同伴和教师作为不同的评价体系,对于测量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相互验证,但不能互相取代。 (4)同伴的评定结果表明,社会技能具有显着的性别差异,女孩的社会技能明显好于男孩。 (5)积极行为技能对预测儿童是否受欢迎有显着的预测力;消极行为技能能显着预测儿童是否被拒绝;而积极与消极行为技能对儿童是否处于被忽视和一般社交地位都有着非常显着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4-05-01)

程进军[5](2003)在《高中生自我概念、学业成绩与同伴社交地位的相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影响同伴社交地位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儿童的行为特征、社会认知是影响同伴社交地位的主要因素。然而,社会认知对同伴社交地位的影响是间接的,儿童认知世界的方式决定着儿童的行为,进而影响到儿童的同伴社交地位。自我概念作为个体对自身存在的认知与体验是自我系统中十分重要的方面,自我概念与同伴社交地位具有怎样的关系,是本文研究的问题之一。“学习”是中学生的首位职责和重要内容,所以有关中学生的研究都不会忽视学习成绩的影响作用。本研究也不例外,将学业成绩作为一个重要的变量和自我概念一起对高中生的同伴社交地位予以考察。 本文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立足于高中生的社交自我、一般自我、乐观自我、学业成绩与同伴社交地位的研究,试图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研究发现:同伴社交地位与学业成绩、性别、社交自我、乐观自我有非常显着的正相关。学业成绩、社交自我、性别、乐观自我对高中生同伴社交地位具有预测作用。学业成绩、社交自我对男生同伴社交地位具有预测作用。学业成绩、社交自我、乐观自我对女生同伴社交地位具有预测作用。 研究还表明:社交自我、一般自我、乐观自我分别在性别上的表现均无差异;不同年级的学生在乐观自我上的表现差异显着,高一阶段表现的更为乐观。不同学业水平的高中生在社交自我和乐观自我上的表现不同。学习困难的学生社交自我的自我评价比学习优秀和学习一般的学生都要高;学习优秀的学生比学习困难和学习一般的学生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出的乐观程度低。(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03-11-01)

王丽萍,王美芳,张文新[6](2001)在《欺负者、受欺负者和欺负/受欺负者的同伴接纳性与社交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校欺负问题是近20多年来教育界和心理学界着力探讨的一个极具实践意义的问题.大量的研究发现,儿童在欺负事件中所处的地位是相对稳定的,这可能与儿童在同伴中的社交地位有着密切关系.例如,与未参与者相比,欺负事件的参与者更可能是被拒绝儿童,但与受欺负者相比,欺负者的受欢迎程度可能更高,因为他们也会受到部分同学的喜欢和支持.然而,现有关于欺负/受欺负地位与同伴接纳、拒绝之间关系的研究基本上是在西方文化中进行的.有关研究指出,对社会行为的评价可能受文化价值观和社会习俗的影响,在一种文化中积(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期刊2001-11-01)

同伴社交地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同伴社交地位(companion social status)主要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青少年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或是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地位。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源自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的应用。而自我概念作为一种自我认识的重要部分,深刻影响着自我的发展。本研究旨在综合国内外参考文献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初中生自我概念、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与同伴社交地位的关系。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用“初中生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问卷”和“中学生同伴社交地位测验问卷”及“自我概念量表”对354名初中生进行了问卷测量。结果显示:(1)初中生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以及各个维度的得分都达到中等偏上水平。(2)自我概念和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性别差异不显着,但存在着显着的年级差异。(3)初中生同伴社交地位年级差异不显着,但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4)自我概念、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及各维度与同伴社交地位之间达到了显着的正相关,即自我概念或人际关系自我效能感越高的初中生同伴社交地位越好。(5)自我概念、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对同伴社交地位有显着的预测作用。本研究提出了初中生可以通过积极参加社会交往,充分表现自我,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积极悦纳自我等一些建议,希望能够为提高初中生同伴社交地位起到一些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伴社交地位论文参考文献

[1].俞国良,赵凤青,王勃,王浩,李晶.父母监控、主观同伴地位与青少年学习能力自我效能感的关系:社交焦虑的中介作用[C].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6

[2].刘婧.初中生自我概念、人际交往自我效能感与同伴社交地位的相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3].张宁.小学儿童同伴社交地位类型:教师提名结果和同伴提名结果一致性的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

[4].徐云.小学儿童社会技能的同伴评定:社会技能对社交地位的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4

[5].程进军.高中生自我概念、学业成绩与同伴社交地位的相关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3

[6].王丽萍,王美芳,张文新.欺负者、受欺负者和欺负/受欺负者的同伴接纳性与社交地位[C].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2001

标签:;  ;  ;  ;  

同伴社交地位论文-俞国良,赵凤青,王勃,王浩,李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