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转向系统论文_高家兵,刘慧建,吴澈,肖俊华,陶薛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电动转向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助力,转向系统,曲线,汽车,手力,管柱,特性。

电动转向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高家兵,刘慧建,吴澈,肖俊华,陶薛磊[1](2019)在《基于ADAMS的电动转向系统助力曲线拟合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电动助力转向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关键性要求。从电动助力转向特性的机理分析着手,利用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Car建立整车动力学模型。结合ADAMS仿真模型的仿真测试,并运用MATLAB计算工具拟合出电动转向助力特性曲线,为后续车型的开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客车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Abolfazl,KHALKHALI,Mohammad,Hassan,SHOJAEEFARD,Masoud,DAHMARDEH,Hadi,SOTOUDEH[2](2019)在《汽车平台电动转向系统的优化设计及适用性(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和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的持续需求增加了电动转向(EPS)在汽车中的应用。产品系列的EPS优化设计可大大降低开发和制造成本。本文采用TOPSIS和NSGA-Ⅱ相结合的方法,寻找汽车平台EPS的最优系列,提出了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该问题将道路感、转向便携性、Ackerman误差的均方根和产品系列罚函数作为相互制约的目标函数。给出了单目标优化问题和多目标优化问题的结果,并提出了两个折衷设计点,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对于这两个折衷设计点,一个目标函数的性能下降了约1%,而共性增加了20%~40%,说明了该方法在首先找到非主导设计点,然后在得到的点之间进行权衡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得到的折衷点在公共部件数量最大的产品系列中具有较好的性能。(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9年04期)

朴振华[3](2019)在《汽车电动转向助力系统警报》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汽车电控系统功能越来越强大,充分利用检测仪的读取故障码、数据流功能,能极大提高检测效率。汽车电动转向助力系统(EPS)是当前汽车转向助力系统中应用很广泛的助力系统,根据直流电动机的装配位置不同,分为转向轴助力式、转向齿轮助力式、转向齿条助力式。转向轴助力式由于传动过程中机械效率较低,现在应用较少;转向齿(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02期)

侯训波,杨启富,卢杰,汪超,刘丹[4](2018)在《汽车电动转向系统基本助力电流特性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控制原理和基本助力电流特性的设计方法,并将转向手力特性要求纳入其中进行设计研究,结合实车应用参数对所设计的助力电流特性开展验证,分析整车供电电压、EPS电机参数及工作温度等影响因素,来确认EPS电机选型及匹配设计参数等是否合理,指导工程技术人员修正设计,并提出合理的EPS系统应用条件。(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8年18期)

田荣[5](2018)在《基于汽车电动转向系统技术实验方法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汽车电工转向系统缺陷的形势分析以及EPS的缺陷辨识实验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总结归纳出了汽车电动转向系统缺陷辨识实验方式的验证,以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或采纳。(本文来源于《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期刊2018年05期)

梁阿南,丁宁,张琦[6](2018)在《汽车电动转向系统黏滞问题分析及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行车时出现转向力突变,提出一种新型基于EPS控制器的补偿策略。通过CANape收集车辆转向力信息,采用软件补偿转向力,消除了转向内摩擦影响。通过优化润滑工艺、改变蜗杆表面结构及增加黏滞补偿等措施来解决转向黏滞问题,同时进行了多轮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导致管柱黏滞的直接原因为系统内摩擦力大,该方法为后续配备EPS系统车型的开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后续质量问题的处理提供了一套完整的问题排查流程。(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师》期刊2018年02期)

郑伟[7](2017)在《电动转向助力系统(C-EPS)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助力转向系统是一种常用的汽车驾驶辅助装置,对于汽车操控的灵活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大多数汽车上应用的助力转向系统都为传统的液压结构,占用空间大、成本高、控制不够灵活。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微电子、传感器等技术为基础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 system,EPS)开始出现,并逐步成为研究的热点。相比较于液压等传统助力转向系统,EPS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安全性,更低的成本以及更小的环境污染。EPS正在向着全自动、智能化方向发展,许多国内外汽车厂商已经将EPS作为中高端汽车的标准配置。目前,国内外许多机构已经开展对于EPS的深入研究,EPS的普及推广对于整个汽车行业具有非常积极的影响。本文以应用于轻型车辆的转向柱式EPS作为研究对象,对EPS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进行了详细分析,明确了EPS的总体设计方案以及助力特性,并且完成了EPS系统中转矩传感器、助力电机、减速机构、电控单元等主要器件的选型;随后,建立了汽车的二自由度模型和EPS的动力学模型,并对EPS的控制模式和控制算法进行了详细论述,设计了基于PID和模糊算法的控制器;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以MC9S12DG128单片机为核心的EPS软硬件系统,给出了各硬件模块的选型原则和电路设计,软件部分给出了设计原则和实现流程图。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等工具对EPS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和实车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汽车在加装了EPS系统以后,操作稳定性和转向轻便性明显提高,而基于模糊控制的转向效果要略好于基于PID控制。引入回正控制后,方向盘可以迅速回到零点位置,没有明显的超调和振荡,整体效果基本满足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杨伟,赵志元[8](2016)在《C-EPS电动转向系统异响解决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转向系统各零部件配合间隙尺寸,相关联零部件刚度、硬度等角度出发,举例阐述、剖析系统异响问题及其优化方案,为解决转向系统异响类问题提供依据与参考实例。(本文来源于《汽车零部件》期刊2016年07期)

付正飞,刘海生,吴何畏[9](2016)在《基于Matlab的汽车电动转向系统助力特性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动力学模型,通过对不同车型不同工况的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的方法来确定助力特性曲线,利用Matlab/Simulink构建了EPS和助力电动机的仿真模型,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助力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从而获得了控制系统所需的助力电流与转矩、车速的叁维曲面,可供控制系统软件设计时直接使用。(本文来源于《装备制造技术》期刊2016年07期)

黄世炯[10](2015)在《电动转向管柱系统研发项目的风险识别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突飞猛进的发展,汽车电动转向管柱系统市场的竞争如火如荼,各大国内外供应商纷纷加大对这种新业务领域的研发投资。正是因为与传统的液压转向系统相比,电动转向管柱系统有着先进的设计理念与重重现实难度,才对项目风险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本论文从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入手,并介绍了国内外项目风险管理的发展与现状。本文选取汽车电动转向管柱系统研发项目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电动转向管柱系统项目的特点以及开发流程进行了探讨,并重点基于项目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价两个环节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采用了检查表法,并按照项目阶段与职能部门的分类设计了符合公司项目要求的检查表,为识别电动转向管柱项目风险提供了基准和便利。同时,又采用了层次分析法,将40个无量化的风险进行了总层次排序,分3类对项目风险做出了评价,并进一步重点针对4条高风险项内容制定了切实有效的应对方案。本文的研究对于汽车电动转向管柱系统研发项目的风险管理具有一定的应用意义。这些成果将为公司初步建立适用于此类项目的风险管理流程与方法,并为今后的深入研究奠定重要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5-01-01)

电动转向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更好的燃油经济性和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的持续需求增加了电动转向(EPS)在汽车中的应用。产品系列的EPS优化设计可大大降低开发和制造成本。本文采用TOPSIS和NSGA-Ⅱ相结合的方法,寻找汽车平台EPS的最优系列,提出了一个多目标优化问题.该问题将道路感、转向便携性、Ackerman误差的均方根和产品系列罚函数作为相互制约的目标函数。给出了单目标优化问题和多目标优化问题的结果,并提出了两个折衷设计点,进行了比较和讨论。对于这两个折衷设计点,一个目标函数的性能下降了约1%,而共性增加了20%~40%,说明了该方法在首先找到非主导设计点,然后在得到的点之间进行权衡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所得到的折衷点在公共部件数量最大的产品系列中具有较好的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动转向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高家兵,刘慧建,吴澈,肖俊华,陶薛磊.基于ADAMS的电动转向系统助力曲线拟合方法[J].客车技术.2019

[2].Abolfazl,KHALKHALI,Mohammad,Hassan,SHOJAEEFARD,Masoud,DAHMARDEH,Hadi,SOTOUDEH.汽车平台电动转向系统的优化设计及适用性(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9

[3].朴振华.汽车电动转向助力系统警报[J].农家参谋.2019

[4].侯训波,杨启富,卢杰,汪超,刘丹.汽车电动转向系统基本助力电流特性设计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8

[5].田荣.基于汽车电动转向系统技术实验方法的分析[J].汽车与驾驶维修(维修版).2018

[6].梁阿南,丁宁,张琦.汽车电动转向系统黏滞问题分析及优化[J].汽车工程师.2018

[7].郑伟.电动转向助力系统(C-EPS)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

[8].杨伟,赵志元.C-EPS电动转向系统异响解决方案[J].汽车零部件.2016

[9].付正飞,刘海生,吴何畏.基于Matlab的汽车电动转向系统助力特性仿真分析[J].装备制造技术.2016

[10].黄世炯.电动转向管柱系统研发项目的风险识别与评价[D].上海交通大学.2015

论文知识图

电动转向系统动力学模型电动转向系统助力特性锐志电动转向系统结构示波器中的PWM波形一l典型电动转向系统结构电动转向系统的Bode图

标签:;  ;  ;  ;  ;  ;  ;  

电动转向系统论文_高家兵,刘慧建,吴澈,肖俊华,陶薛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