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电接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磨损,电阻,合金,摩擦,颗粒,熔焊,成法。
电接触论文文献综述
陶大庆[1](2019)在《基于ANSOFT/MAXWELL对空气型母线槽搭接面电接触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空气型母线槽搭接面电接触情况,通过建立空气型直铜排和空气型母线槽铜排连接模型,并应用ANSOFT/MAXWELL软件研究这两种模型的电阻损耗密度,得到了这两种仿真模型的整体电阻损耗,然后使用直流电阻检测仪来实际验证这两种仿真模型的接触电阻。结果表明,空气型母线槽母排电接触是可靠的,但需关注母排搭接面电流密度分布不均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新技术新工艺》期刊2019年12期)
王朋关,曹中清,陈海超,彭金方,蔡振兵[2](2019)在《烟炱和灰尘颗粒对紫铜电接触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球/平面接触方式,在自制的电接触磨损试验设备上对紫铜进行电接触微动磨损试验,研究了表面附着的烟炱和灰尘颗粒对紫铜电接触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附着灰尘颗粒时的接触电阻远高于附着烟炱颗粒的;烟炱颗粒具有减摩作用,其附着数量的增加会降低试样的摩擦因数,灰尘颗粒则相反;烟炱和灰尘颗粒的引入均延缓了试样的微动磨损,磨痕宽度、磨痕深度和磨损量均与附着颗粒的数量呈负相关。(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2019年12期)
陈忠华,吴迪,回立川,宋宇宁,平宇[3](2019)在《波动载荷下弓网滑动电接触失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机车高速运行时,接触电流、压力波动和机车的运行速度均会影响弓网间的可靠接触。通过浸金属碳滑板与铜导线的对磨实验,得到接触电阻随接触电流、滑动速度、压力波动幅度和压力波动频率变化的特性规律。采用极限学习机(ELM)建立接触电阻与接触电流、滑动速度、压力波动幅度、压力波动频率的预测模型;综合考虑接触电阻和电流稳定系数,提出弓网滑动电接触失效判据。分析得出弓网接触失效机理:接触压力波动幅度和滑动速度增大使得弓网间摩擦振动加剧,接触电阻增大超过临界值,接触失效。在此基础上根据接触电阻概率分布建立失效概率模型,最后分析给出一定工况条件下弓网滑动电接触的失效概率。(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21期)
丁一,祝志祥,邵文柱,李维建,许红阳[4](2019)在《La元素对ATO/Cu电接触材料润湿性及组织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颗粒增强铜基复合材料由于其低成本、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力学性能而成为最有希望替代Ag基电接触材料的候选材料。然而增强相与铜基体之间的润湿性较差,降低了铜基电接触材料服役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从而限制了其应用。采用锑掺杂的SnO_2(ATO)作为增强相,研究了La元素在不同温度下对Cu和ATO颗粒之间润湿性的影响。同时对La含量不同的铜基复合材料进行组织和性能分析。结果显示,La元素能够有效改善Cu/ATO体系润湿性。随着La元素的增加,材料硬度略有提升,而电导率下降。提高基体中La元素含量,铜基电接触材料的接触电阻降低。此外通过TEM观察发现,La能够与ATO结合生成一种新的化合物。清晰地揭示出,La元素对ATO/Cu电接触材料润湿性及组织性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10期)
张继华,张海洲,陈忠华,回立川,党伟[5](2019)在《波动载荷作用下弓网滑动电接触接触失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弓网滑动电接触接触失效判定对机车安全运行与进一步提速有重要意义。笔者立足于实际的机车运行工况,利用自行设计的弓网滑动电接触实验机做弓网滑动电接触失效研究实验,实验研究不同波动载荷、速度和电流条件下载流稳定系数的变化规律,并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根据载流稳定系数失效判据,获得不同工况下保持可靠接触的临界条件。通过实验数据并运用梯度下降与模拟退火算法训练模糊推理系统,建立波动载荷、速度、电流和载流稳定系数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模型可判断机车运行时弓网滑动电接触是否处于接触失效状态。(本文来源于《电工电能新技术》期刊2019年10期)
吴新合,杨辉,祁更新,张玲洁,沈涛[6](2019)在《原位反应合成法制备AgSnO_2Bi_2O_3电接触材料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熔炼-雾化法合成AgSnBi合金粉体为原料,采用原位反应合成法制取AgSnO_2Bi_2O_3中间体粉体;采用粉末冶金技术制备了AgSnO_2Bi_2O_3电接触材料,重点探究了成型压力、烧结温度等对其物理性能及断口微观组织的影响规律。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ray衍射分析仪(XRD)、电导率仪、维氏硬度计等对AgSnO_2Bi_2O_3电接触材料的微观形貌、物相组成及物理性能进行相应的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熔炼-雾化法制得的AgSnBi合金粉体形貌上呈球状及棒状颗粒,平均颗粒尺寸为10~20μm。AgSnBi合金粉体氧化前的物相主要由Sn、Ag4Sn、Ag3Sn及Bi相构成;随着氧化温度的升高,AgSnBi合金粉体的氧化增重量先快速增加而后趋于稳定,并于800℃、2 h条件下实现完全氧化。由物理性能关系曲线分析得出在成型压力1200 MPa、烧结温度920℃、颗粒粒径400目条件下,AgSnO_2Bi_2O_3电接触材料的电阻率、硬度及密度达到最佳值,分别为2.32μΩ·cm、78.2 HV0.5与9.352 g/cm3。由微结构分析得出AgSnO_2Bi_2O_3电接触材料自然断口表面不存在明显的韧窝带,其断裂类型判定为脆性断裂。(本文来源于《电工材料》期刊2019年05期)
吴礼群,陈旭,王伟,周峻松[7](2019)在《真空下硬金镀层的低速电接触磨损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导电摩擦副在磨损过程中产生较大磨损和较多磨屑,既影响电接触的稳定性又会降低导电环间的绝缘电阻。借助某卫星滑环的结构,导电摩擦副选用铜环电镀硬金的导电环和金银铜锌合金的电刷触点,在真空环境下开展硬金镀层的镀镍层厚度、硬度、表面光洁处理、真空加热处理、通电电流大小对电接触磨损性能影响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硬金镀层在真空环境下,硬度和真空加热预处理是影响磨损的显着因素,电流大小对磨损有一定影响,镀镍层厚度和光洁处理对磨损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现代雷达》期刊2019年10期)
多卉卉[8](2019)在《同轴连接器电接触故障略谈》一文中研究指出接口装置是各种电子元件中故障率最高的部分,而同轴连接器又是接口中最容易出问题的部分。在同轴连接器的各种故障类型中,电接触故障是导致接触故障的主要原因,也是危害较大的故障类型之一。针对同轴连接器的电接触故障展开分析,从理论、有限元模拟仿真以及优化方式等多个方面对电接触故障进行了讨论,目的在于提高读者对同轴连接器主要故障类型的认识,为优化同轴连接器的性能提出一定的建议,希望可以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开展工作,指导工程实际。(本文来源于《技术与市场》期刊2019年10期)
谢博华,鞠鹏飞,吉利,李红轩,周惠娣[9](2019)在《电接触材料摩擦学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电接触材料在生活生产应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其面临着较为复杂的摩擦磨损问题,因此对电接触材料的研究至关重要.文章从摩擦学角度出发,综述了当前几种常见的铜基、银基和金基电接触材料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不同接触载荷、电流和滑动速度等条件下电接触材料的载流摩擦学行为、载流摩擦磨损机制、计算模拟研究以及当前还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应发展石墨烯等性能优异的新型电接触材料以及加强对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电接触体系的摩擦磨损行为和失效机制的研究,这将为未来电接触材料摩擦学的研究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摩擦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周晓龙,熊爱虎,刘满门,郑忠,于杰[10](2019)在《AgSnO_2NiO电触头材料电接触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合金内氧化法制备了不同NiO含量的AgSnO_2NiO电触头材料,在JF04C触点材料测试机上对材料进行电接触试验,研究了该材料的接触电阻、抗熔焊性、材料转移特性,并通过扫描电镜对试样阴/阳极表面电侵蚀下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AgSnO_2NiO触头材料接触电阻小,当电压不高于18 V时,接触电阻随开闭次数的增加呈现出缓慢下降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而当测试电压增大到25 V时,各试样的接触电阻随之增大,且各试样接触电阻的增幅不同;对NiO含量不变的试样,其熔焊力小并随测试电压的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材料的燃弧能量随测试电压的增大而升高,NiO含量的增加对减小燃弧能量的作用不明显。电接触过程材料为阳极转移,材料的损耗量随NiO加入量的增多而降低,阴/阳极触头表面呈凸凹状,且明显附有一层凝固后的熔融金属液浆糊状峰,材料转移主要以熔桥方式进行。(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9期)
电接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球/平面接触方式,在自制的电接触磨损试验设备上对紫铜进行电接触微动磨损试验,研究了表面附着的烟炱和灰尘颗粒对紫铜电接触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附着灰尘颗粒时的接触电阻远高于附着烟炱颗粒的;烟炱颗粒具有减摩作用,其附着数量的增加会降低试样的摩擦因数,灰尘颗粒则相反;烟炱和灰尘颗粒的引入均延缓了试样的微动磨损,磨痕宽度、磨痕深度和磨损量均与附着颗粒的数量呈负相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电接触论文参考文献
[1].陶大庆.基于ANSOFT/MAXWELL对空气型母线槽搭接面电接触的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19
[2].王朋关,曹中清,陈海超,彭金方,蔡振兵.烟炱和灰尘颗粒对紫铜电接触微动磨损性能的影响[J].机械工程材料.2019
[3].陈忠华,吴迪,回立川,宋宇宁,平宇.波动载荷下弓网滑动电接触失效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19
[4].丁一,祝志祥,邵文柱,李维建,许红阳.La元素对ATO/Cu电接触材料润湿性及组织性能的影响[J].功能材料.2019
[5].张继华,张海洲,陈忠华,回立川,党伟.波动载荷作用下弓网滑动电接触接触失效研究[J].电工电能新技术.2019
[6].吴新合,杨辉,祁更新,张玲洁,沈涛.原位反应合成法制备AgSnO_2Bi_2O_3电接触材料及其性能研究[J].电工材料.2019
[7].吴礼群,陈旭,王伟,周峻松.真空下硬金镀层的低速电接触磨损影响因素[J].现代雷达.2019
[8].多卉卉.同轴连接器电接触故障略谈[J].技术与市场.2019
[9].谢博华,鞠鹏飞,吉利,李红轩,周惠娣.电接触材料摩擦学研究进展[J].摩擦学学报.2019
[10].周晓龙,熊爱虎,刘满门,郑忠,于杰.AgSnO_2NiO电触头材料电接触性能的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