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砂高温形变测试装置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型砂高温形变测试装置,包括设备控制箱、测试组件和加热组件,测试组件包括试样支撑杆、驱动装置、试样夹持架和感应装置,加热组件包括导轨、滑块、炉体、加热棒和炉膛塞棒组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防止试样支撑杆和试样在非间隙的区域直接受热而发生变形;对试样形成沿宽度方向的线接触,使试样不易发生侧翻;采用浮力装置保持恒定3g浮力,保持测试杆与试样保持上下随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型砂高温形变测试装置,包括设备控制箱、测试组件和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控制箱包括人机界面;所述测试组件包括试样支撑杆、驱动装置、试样夹持架、感应装置和信号采集卡,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试样支撑杆连接以驱动后者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试样支撑杆沿与试样的宽度平行的方向支撑试样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试样夹持架形成供试样加热的间隙,同时所述试样夹持架沿与试样的宽度平行的方向向下抵接试样的中部,所述感应装置对应所述间隙的下方并向上可活动地抵接试样以感应试样的形变,所述信号采集卡将试样的形变数据传输至所述人机界面;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导轨、滑块、炉体、加热棒和炉膛塞棒组件,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设备控制箱的表面,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轨上并固定连接所述炉体,所述炉体的内部形成炉膛,所述炉膛形成一个可对应到间隙的炉口,多根所述加热棒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炉膛的内部,所述炉膛塞棒组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炉膛内并可选择地打开所述炉口。

设计方案

1.一种型砂高温形变测试装置,包括设备控制箱、测试组件和加热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控制箱包括人机界面;

所述测试组件包括试样支撑杆、驱动装置、试样夹持架、感应装置和信号采集卡,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试样支撑杆连接以驱动后者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试样支撑杆沿与试样的宽度平行的方向支撑试样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试样夹持架形成供试样加热的间隙,同时所述试样夹持架沿与试样的宽度平行的方向向下抵接试样的中部,所述感应装置对应所述间隙的下方并向上可活动地抵接试样以感应试样的形变,所述信号采集卡将试样的形变数据传输至所述人机界面;

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导轨、滑块、炉体、加热棒和炉膛塞棒组件,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设备控制箱的表面,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轨上并固定连接所述炉体,所述炉体的内部形成炉膛,所述炉膛形成一个可对应到间隙的炉口,多根所述加热棒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炉膛的内部,所述炉膛塞棒组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炉膛内并可选择地打开所述炉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型砂高温形变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试样夹持架沿直线L相对间隔设置,所述试样夹持架包括下肢和上肢,所述下肢用于支撑所述上肢,两个所述试样夹持架的上肢之间形成间隙,两个所述上肢靠近所述间隙的一侧的下端面各形成一个第一抵接头,所述第一抵接头的下端形成与所述直线L水平正交、呈尖状的抵接端;

两个所述试样支撑杆分别竖直地布置在两个所述上肢的下方,且其在对应的所述上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抵接头远离所述间隙的一侧,所述试样支撑杆的上端形成支撑头,所述支撑头的顶端形成与所述直线L水平正交的支撑端;

所述驱动装置驱动两个所述试样支撑杆沿竖直方向上同步运动;

所述感应装置包括位移测试杆和位移传感器,所述位移测试杆的第一端正对所述间隙且可选择地与两个所述支撑头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位移测试杆的第二端设有光反射环,所述位移传感器和所述光反射环相对设置以感应所述光反射环的位移。

3.根据权利要求2 所述的型砂高温形变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上肢在其第一抵接头靠近其连接的所述下肢的一侧还设有第二抵接头,且所述支撑头在其正上方的所述上肢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抵接头和所述第二抵接头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型砂高温形变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连接所述试样支撑杆的下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型砂高温形变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弹性件,所述气缸的输出端通过所述弹性件连接所述试样支撑杆的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型砂高温形变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具有基部、限位部和弹性体,所述基部具有用于套接所述气缸的输出端的第一槽,所述限位部形成在所述基部远离所述第一槽的一端,所述限位部的中心向内凹陷形成第二槽,所述第二槽的槽底设有弹性体,所述试样支撑杆的下端抵接所述弹性体,同时所述第二槽的内壁夹设所述试样支撑杆的侧壁。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砂高温形变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测试杆的下端设有浮力装置,所述浮力装置包括液体杯和浮子,所述液体杯内设有浮力液,所述浮子置于浮力液中、并与所述位移测试杆的下端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型砂高温形变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膛塞棒组件包括塞棒、顶升横梁和气缸,所述塞棒从所述炉体的顶部穿设进所述炉膛,所述塞棒的下端对应所述炉口,所述顶升横梁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塞棒的上端,所述顶升横梁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气缸的输出端,所述气缸驱动所述顶升横梁上下运动,所述气缸的固定端固定在炉体的外壁。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型砂性能检测机构,具体地,涉及一种型砂高温形变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根据实验温度的不同,型砂性能可分为常温性能(室温)、热性能(30~400℃)、高温性能(800~1600℃)和浇注条件下的性能,型砂高温性能指的是在高温情况下的性能,主要有抗压强度、残留强度、热膨胀、热变形、冲击载荷膨胀等。

现有的型砂高温形变测试装置仅采用底部固定支撑,在进行不同材料的型砂试样测试需要受到热量时,容易对整个试样各个方向进行烘烤,使试样过快呈粉状,并且在试样受热形变后不能较好的保持固定。

同时,现有的固定端与试样形成面接触,当试样受热形变后,固定端与试样的接触面积随即发生变化,导致试样不能固定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型砂高温形变测试装置。

一种型砂高温形变测试装置,包括设备控制箱、测试组件和加热组件,其中:

所述设备控制箱包括人机界面;

所述测试组件包括试样支撑杆、驱动装置、试样夹持架、感应装置和信号采集卡,所述驱动装置和所述试样支撑杆连接以驱动后者沿竖直方向运动,所述试样支撑杆沿与试样的宽度平行的方向支撑试样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试样夹持架形成供试样加热的间隙,同时所述试样夹持架沿与试样的宽度平行的方向向下抵接试样的中部,所述感应装置对应所述间隙的下方并向上可活动地抵接试样以感应试样的形变,所述信号采集卡将试样的形变数据传输至所述人机界面;

所述加热组件包括导轨、滑块、炉体、加热棒和炉膛塞棒组件,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设备控制箱的表面,所述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导轨上并固定连接所述炉体,所述炉体的内部形成炉膛,所述炉膛形成一个可对应到间隙的炉口,多根所述加热棒对称地设置在所述炉膛的内部,所述炉膛塞棒组件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炉膛内并可选择地打开所述炉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试样夹持架设置在试样支撑杆和试样的正上方,实现单面加热,防止试样支撑杆和试样在非间隙的区域及非正对加热缘的区域直接受热而发生变形;

2、试样夹持架和试样支撑杆均可对试样形成沿宽度方向的线接触,驱动装置使试样在加热分解过程中始终提供竖直方向的支撑,从而相比面接触更不易发生侧翻;

3、试样夹持架和试样支撑杆对试样提供沿长度方向的前、中、后共四个位置的支撑,进一步保持试样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型砂高温形变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测试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支撑头与试样抵接时的示意图;

图4为弹性件与支撑杆和气缸输出端连接时的示意图;

图5为抵接头与试样抵接时的示意图。

图6为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试样受热时间和变形的关系曲线;

图8为高温变形测试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型砂高温形变测试装置100包括设备控制箱100A、测试组件100B和加热组件100C,其中测试组件100B可部分设置在设备控制箱100A的表面以上,测试组件100B完成对试样的固定及向控制箱100A反馈试样的形变,加热组件100C滑动设置在设备控制箱100A的表面并可选择地移动至测试组件100B的上方以对试样进行加热,设备控制箱100A分别与测试组件100B和加热组件100C电连接。

控制箱100A还设有人机界面,人机界面分别与测试组件100B以及加热组件100C电性连接。使用者可通过人机界面控制测试组件100B和加热组件100C并显示测试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人机界面为触摸屏。

优选地,触摸屏为宇电AI-310s型。

优选地,控制箱100A的侧壁开设一个可转动地箱门,箱门上设有人机界面。

另外,控制箱100A内还设有与该触摸屏控制连接的散热风扇,散热风扇使控制箱100A进行散热。

如图2~5,测试组件100B包括试样支撑杆1、驱动装置2、试样夹持架3、感应装置4和信号采集卡,其中:驱动装置2和试样支撑杆1连接以驱动后者沿竖直方向运动,试样支撑杆1沿与试样的宽度平行的方向支撑试样的长度方向的两端,试样夹持架3形成供试样加热的间隙300,同时试样夹持架3沿与试样的宽度平行的方向向下抵接试样的中部,感应装置4对应间隙300的下方并向上可活动地抵接试样以感应试样的形变,信号采集卡设置在控制箱100A内并分别与所述感应装置300和人机界面电性连接以将形变数据发送至人机界面。

一对试样夹持架3沿直线L相对间隔设置,试样夹持架3包括下肢30和上肢31,下肢30用于支撑上肢31,一对试样夹持架3的两个上肢31之间形成间隙300,该间隙为供热缘加热的区间,两个上肢31靠近间隙300的一侧的下端面各形成一个第一抵接头32,第一抵接头32的下端形成与直线L水平正交、呈尖状的抵接端32M。

型砂测试时,试样的中部分别抵接在两个上肢31的第一抵接头32下方,同时试样待加热区域置于间隙300中,供加热缘加热,由于第一抵接头32形成了与直线L水平正交、呈尖状的抵接端32M,因此,不管试样在加热后变形,试样始终会受到直线方向的抵触力。

优选地,下肢30和上肢31呈直角布置,即下肢30垂直设置,上肢31水平设置。

第一抵接头32具有两个第二侧面32S,两个第二侧面32S在底部相交形成线形的抵接端32M,抵接端32M的延伸方向与直线L1水平正交,即抵接端32M与试样的宽度方向平行。

试样支撑杆1共有两个,并分别竖直地布置在两个试样夹持架3的上肢31的下方,且其在上肢31的投影位于第一抵接头32远离间隙300的一侧,试样支撑杆1的下方连接驱动装置2以在竖直方向上伸缩运动。

试样支撑杆1位于试样夹持架3的上肢31的下方,从而保护试样支撑杆1不受到热源的直接加热;同时试样支撑杆1对应在第一抵接头32的外侧,即当试样支撑杆1向上抬升试样时,试样支撑杆1作用于试样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下表面,试样夹持架3作用于试样的中部上表面。从而实现对试样的四处夹持,同时使试样支撑杆1至其相邻的第一抵接头32之间的试样免于被热源直接加热。

即,如图2左侧的试样夹持架的上肢下方设置一根,试样支撑杆1的顶端形成支撑头11,支撑头11形成与直线L水平正交的支撑端11M,当试样放置在试样支撑杆1上时,支撑端11M可对试样形成沿宽度方向的线接触的。

如图3,支撑头11具有两个第一侧面11S,两个第一侧面11S在顶部相交形成线形的支撑端11M,支撑端11M的延伸方向与直线L水平正交,即与摆放时的试样的宽度方向平行。

优选地,可将试样的宽度制备成小于支撑端11M的长度,从而使支撑端11M完全支撑试样。

需要说明的是,试样的宽度也可大于支撑端11的长度。

在另一种优选地实施例中,至少一个试样夹持架3的上肢31在其第一抵接头32靠近其下肢30的一侧还设有第二抵接头33,且支撑头11在上肢31上的投影位于第一抵接头32和第二抵接头33之间。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是左侧的试样夹持架3上设有第二抵接头33,也可以是右侧的试样夹持架3上设有第二抵接头33,或者左右两个试样夹持架3上均设有第二抵接头33。

第二抵接头33的构造与第一抵接头32的构造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即需要检测试样的端部时,将试样的另一端固定于同一侧的第一抵接头32和第二抵接头33的下方、支撑头11的上方,支撑头11、第一抵接头32、第二抵接头33对试样形成四处支撑。

即如果检测试样的左端时,将试样的右端固定在右侧的第一支撑头11、第一、第二抵接头32\/33之间,同时使试样的左端位于加热间隙300中。

驱动装置2共有两组,并分别连接两组试样支撑杆1并驱动两个试样支撑杆1沿竖直方向同步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装置2也可仅设置一组,以同时驱动两个试样支撑杆1沿竖直方向运动。

驱动装置2包括气缸21和弹性件22,气缸21的固定端设置在设备控制箱100A的顶壁的上端面,气缸21的输出端通过弹性件22连接试样支撑杆1的下端,以驱动支撑杆沿竖直方向运动。

需要说明的是,气缸21的输出力是由其连接着的PLC控制电路和调压阀进行控制。

此时,气缸21输出的力受到弹性件22的作用,使试样支撑杆1接受的推力呈线性变化,随着弹性件22压缩,试样支撑杆1接受的推力由小变大,并最终等于气缸21的输出力。增加弹性件22适于微调试样支撑杆1对试样的推力。

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只包括气缸21,气缸21的输出端直接连接试样支撑杆1的下端,此时气缸21输出的力与试样支撑杆1对试样的推力始终保持一致。

在上述两种优选的实施例以外,驱动装置2还包括气缸支架20,气缸支架20设置在设备控制箱100A内部,气缸21的固定端固定在气缸支架20上。

气缸支架20竖向设置并呈“U”字形,气缸支架20的上端螺纹连接在设备控制箱100的顶壁的下端面,气缸支架20的下端形成固定气缸21的通孔。

气缸21呈竖向布置,其固定端的上部穿设气缸支架20的通孔,其输出端朝上并固定连接弹性件22,弹性件22具有可被压缩并能复原的特性,弹性件22的上端连接试样支撑杆1的下端。或者,其输出端直接连接试样支撑杆1的下端.

通过这种设计,将气缸21放置于设备控制箱100A的内部,从而使气缸21避免受到高温加热。

如图4,弹性件22具有基部221、限位部222和弹性体223,基部221具有套接气缸21的输出端的第一槽2210,限位部222形成在基部221远离第一槽2210的一端,限位部222的中心向内凹陷形成第二槽2220,第二槽2220的槽底设有弹性体223,试样支撑杆1的下端抵接弹性体223,同时第二槽2220的内壁夹设试样支撑杆1的侧壁。

优选地,第一槽2210为螺纹槽,气缸21的输出端螺纹连接在第一槽2210中。

优选地,弹性体223为弹簧。

试样支撑杆1的下端限制在第二槽2220中,从而使气缸21向上运动过程中,使试样支撑杆1更好地保持沿竖直方向运动。

感应装置4包括位移测试杆41和位移传感器42,位移测试杆41的第一端正对间隙300且可选择地与两个支撑头11在同一水平面上,位移测试杆41的第一端用于抵接试样,位移测试杆41的第二端设有光反射环411,位移传感器42和光反射环411相对设置以感应光反射环411的位移,位移传感器42和采集卡电性连接。

位移测试杆41的第一端在试样发生形变前,与支撑头11保持同一水平面,当热量透过间隙300对试样进行加热后,试样发生形变驱使位移测试杆41向下运动,同时光反射环411向下运动,位移传感器42得到光反射环411的位移变化量,进而得到试样的形变变化量,并将该数据传输给信号采集卡中。

优选地,位移测试杆411对应间隙300的宽度方向的中垂线设置。

位移测试杆411的上端与形成直线L水平正交、呈尖状的第一端,即,试样的宽度方向的任一位置发生形变时,位移测试杆411的第一端均可收到向下的推力。

进一步,位移测试杆411的下端设有浮力装置43,以提供对位移测试杆411向上的托力。

浮力装置43包括液体杯431和浮子432,液体杯431内设有浮力液,浮子432置于浮力液中、并与位移测试杆411的下端固定连接。

浮力装置保持恒定3g的浮力,保持位移测试杆411与试样保持上下随动.

光反射环411水平地置于液体杯431的上方,并位移传感器42设置在光反射环411的上方。优选地,位移传感器42固定在设备控制箱100A的顶壁的下端面。

如图6,加热组件100C包括导轨6、滑块7、炉体8、加热棒9和炉膛塞棒组件10,导轨6设置在设备控制箱100A的表面,滑块7可滑动地设置在导轨6上并固定连接炉体8,炉体8的内部形成炉膛80,炉膛80形成一个可对应到间隙300的炉口800,多根加热棒9对称地设置在炉膛80内部,炉膛塞棒组件10的一端设置在炉膛80内并可选择地打开炉口800。

优选地,导轨6共有两条,并位于测试组件100B的长度方向的两侧,每个导轨6上设有一个滑块7。

优选地,两条导轨6与直线L的间距相同。

优选地,炉膛80关于直线L所在的竖直平面对称,炉体8的炉口800位于炉体的下端面的中心,从而使炉体8在导轨6上滑动时可向下投影至间隙300上。

优选地,加热棒9共有两组,两组加热棒关于直线L所在竖直平面对称,且每组加热棒设有两根。

进一步,加热棒9的长度方向与直线L平行。

炉膛塞棒组件10包括塞棒101、顶升横梁102和气缸103,塞棒101从炉体8的顶部穿设进炉膛80,塞棒101的下端对应炉口800,顶升横梁102的第一端连接塞棒101的上端,以使塞棒101的下端可选择地打开炉口800,顶升横梁102的第二端连接气缸103的输出端,气缸103驱动顶升横梁102上下运动,气缸103的固定端固定在炉体的外壁。

本实用新型型砂高温形变测试装置的工作原理:

测试试样的中部性能时,塞棒101封堵炉口800,启动加热棒9加热一段时间,气缸21收缩带动两个试样支撑杆1向下运动,将试样放置于两个试样支撑杆1的支撑端11M上,以对试样稳定支撑,此时位移测试杆41向上抵接试样的下端面,调整气缸21向上伸出的输出力,驱动试样支撑杆1向上运动,并使试样向上抵接试样夹持架3的抵接端32M,同时试样的中部位于间隙300中并始终受到与位移测试杆41向上的推力,完成试样的固定操作,随后移动炉体8使炉口对应试样的中部,打开炉口800加热,试样发生形变后,位移测试杆41会向下运动,同时位移传感器42感应光反射环411的位移变化,采集卡将位移数据传输至人机界面;

测试试样的端部性能时,塞棒101封堵炉口800,启动加热棒9加热一段时间,控制单个气缸21收缩,使该侧的试样支撑杆1向下运动,将试样的待测端置于间隙300中并与位移测试杆41的上端抵接,同时使试样的另一端位于该侧的第一、第二抵接头的下方,控制气缸21伸出,使试样支撑杆1向上运动,并最终实现试样支撑杆1、第一抵接头32和第二抵接头33共同固定试样,位移测试杆41的上端向上抵接试样的待测试端,随后移动炉体8使炉口对应试样的端部,打开炉口800加热,试样发生形变后,位移测试杆41向下运动,同时位移传感器42感应光反射环411的位移变化,采集卡将位移数据(即试样形变数据)传输至人机界面。

以下为人机界面反映树脂砂高温形变曲线的解读过程:

其中关于树脂:因为酚醛树脂具有较好的耐温性能和较高的残碳量,目前一般较多采用酚醛类树脂作为树脂砂的基体。根据不同的制造工艺,酚醛树脂包含很多变种,比如覆膜砂工艺用的热塑性酚醛树脂、冷芯盒工艺用酚脲烷型酚醛树脂、自硬工艺用的碱酚醛工艺,凡此种种都属于大类酚醛树脂,它们都是一种热固性的高分子树脂。热固性的高分子树脂热固性高分子的分子形状是交联(或称网状、或体型),受热时,首先发生玻璃态向高弹态的转变,但是由于其网状结构,不能成为粘流态,而是随温度升高,逐渐发生降解失效。

关于砂颗粒:砂颗粒是无机材料,在高温下可能产生烧结。这种烧结现象可以较大的影响树脂砂的高温性能。

当高温仪的实验温度低于1400℃时,只能评价树脂对于树脂砂的高温性能影响;当温度高于1400℃,尤其到了1600℃时,可以评价树脂和砂颗粒对于树脂砂的高温性能影响。

实验时,采用单面1200℃加热,四支点对称加载,最终输出试样受热时间和变形的关系曲线。如图7所示:1点温度是试样表面温度,2点温度为中心温度,3点是背面温度。通过测试试样横截面温度分布,得到三个代表点的温度与特征时间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高温变形测试结果如图8所示。

定义试样向上变形为正,向下变形为负。本实验条件下,试样变形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膨胀阶段(正变形)、软化阶段(负变形)、二次膨胀阶段(再次正变形)、试样崩溃阶段(再次负变形)。

表1试样特征点的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不同配方覆膜砂的热变形曲线各阶段的长度及起点不同,但都有上述四阶段。结合上表1,正变形阶段,试样表面层温度已经超出树脂分解温度,但中心温度还不高,试样整体强度损失比较小,材料连续性较好,体积膨胀在材料内部产生热应力,试样向上弯曲。负变形阶段,随试样整体的温度升高,强度下降比较大,热应力逐渐减小,而且材料连续性变差,弯矩渐渐开始起主导作用,于是试样开始向下弯,前期的正变形量逐渐被抵消,试样出现负变形。在二次膨胀阶段,试样中心温度位于400~500之间,此时上部的树脂基本已经分解完毕,上部的树脂砂已经失去连续性,即失去强度,弯矩已经不对其起作用。下部树脂砂的温度场再次被拉开,热应力变大,大于弯矩时,开始向上变形。在高温性能比较差的试样情况下,可能维持某个负变形量不变。崩溃阶段,试样整体温度提高,强度急剧下降,相应的,变形量也急剧下降,试样接近崩溃。结合上面两个实验结果,可以看出覆膜砂在热作用下的变形过程,实际上是了覆膜砂受热作用时变化的综合反映。

根据变形曲线的4个阶段,我们在每个阶段提取3个特征值,共12特征值:

1阶段:膨胀量、膨胀时间、膨胀速度;2阶段:软化量、软化时间、软化速度;3阶段:二次膨胀量、二次膨胀时间、二次膨胀速度;4阶段:二次软化量、二次软化时间、二次软化速度;

评价高温性能的方法:膨胀量越小、膨胀速度越慢、软化量越小、软化越慢的树脂砂试样,高温性能越好。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设计图

一种型砂高温形变测试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2659.0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3(武汉)

授权编号:CN209640263U

授权时间:20191115

主分类号:G01N 25/02

专利分类号:G01N25/02;G01N25/00;G01B21/32

范畴分类:31E;

申请人:武汉丰源智盛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武汉丰源智盛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关山一路1号华中曙光软件园A幢411-417室05号

发明人:冀运东;吕杰;许明杰;刘明义;姚开睿

第一发明人:冀运东

当前权利人:武汉丰源智盛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黄君军

代理机构:42231

代理机构编号:武汉智嘉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2231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一种型砂高温形变测试装置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