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关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态,关系,肠道,寄主,人类,哈尼族,信息源。
生态关系论文文献综述
李瑶,蔡如月,郭英英,李素清,杨明霞[1](2019)在《山楂园草本植物群落数量生态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双向指示种分析(TWINSPAN)和除趋势对应分析(DCA)等数量生态分析法,对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山楂园草本植物(杂草)群落生态关系进行研究,旨在为山楂园草本植物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该山楂园共有53种草本植物,属于26科48属,其中菊科、禾本科和豆科草本植物占45.29%;多年生草本植物占58.49%;中生草本植物占54.70%。TWINSPAN分类将42个样方划分8个植物群丛,分类结果较好地反映了该山楂园草本植物群丛类型分布特征和优势种生活型的变化,并在DCA二维排序图上得到了较好的验证,即沿DCA第二轴从下到上,群丛优势种由一年生草本植物逐渐过渡到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种的水分生态型在DCA二维排序图上无明显的分布规律,以中生植物为主的群丛(Ⅵ)物种多样性高于以旱生植物为主的群丛(Ⅴ和Ⅶ),表明人为干扰是影响山楂园草本植物分布的主导因子。在未来山楂园管理中,应合理调控草本植物数量,提高山楂果实产量和品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4期)
李强,孙艺,尚玉龙[2](2019)在《肠道准备与肠道微生态关系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充分的肠道准备是结肠镜检查重要的术前准备过程。随着对肠道微生态与肠道疾病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肠道准备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也已成为健康人群和肠道疾病患者接受结肠镜检查的重要影响因素。肠道灌洗液可直接冲洗肠道微生物群,致使短期内肠道微生态结构变化显着。不同种类的肠道灌洗液及不同肠道准备方案对肠道微生态的长期影响仍有争论。益生菌的应用对肠道清理后肠道微生态的恢复具有潜在作用。因此,本文聚焦肠道准备对肠道微生态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并对肠道清理后肠道微生态恢复的机制进行初步讨论。明确以上问题、继续深入研究有助于肠道准备策略的优化。(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31期)
柯耿珺,陈爱琴[3](2019)在《日美文学作品中在动物描写中展现的生态关系——日本作家加藤幸子和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生态文学的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通过对比日本作家加藤幸子的作品《池边的住所》和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作品《海风下》中的动物描写,来了解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理解的异同。并从其中思考在不同社会背景下人在生态环境中的位置和关系。(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20期)
刘洁,王世福[4](2019)在《中国古都城水生态关系演变与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历代都城作为中国古代城市营建中的集大成者,其中营城理水的规划思想在城市水危机频发的今天仍具有一定启发意义。古都城水生态关系有机融合了古代城市居民与水环境之间的自然、社会和人文等生态关系,并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都城的空间形式与功能内涵。城水生态关系与城市空间两者互相促进、互为体现。本文在梳理了中国古代自先秦至宋元明清等各时期的城水生态关系后,结合各时期代表性都城与周边水系(以江河为主)的相对空间位置,划分出反映城水生态关系密切程度的叁大关系模式,分别为城水相离型、城水相交型和城水相融型。并围绕自然选址、社会经济和人文景观等叁个方面探讨了不同关系模式的系列特征。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现代城市规划中改善城水生态关系的若干思路。(本文来源于《活力城乡 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期刊2019-10-19)
马艳,刘诚洁,邬璟璟[5](2019)在《新中国70年生态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其理论逻辑》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生态关系经历了"潜在隐形化""显性激化"以及"逐步缓和"叁个阶段,并进一步向"和谐"方向演变。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态关系是我国在经济转型期的新的阶段性成果。我国生态关系的演变既有其理论逻辑,也有其实践逻辑。我国生态关系的演变主要表现在生态理念转变、绿色技术升级、生态制度创新以及国际生态治理等四个层面。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我国的生态关系逐步走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本文来源于《东南学术》期刊2019年05期)
王驰,陈亚颦[6](2019)在《哀牢山哈尼族文化生态关系的历史演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哀牢山哈尼族为例,探究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历经的直链型-网络型-社会型-和谐型的文化生态关系的具体表现,并结合新时代"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思想,从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社会方面提出实现哀牢山哈尼族社会整合的措施和建议。据此实现哈尼族在新时期和谐文化生态关系的目标。(本文来源于《文化产业》期刊2019年16期)
张泽龙,李静静,卢少华,王青,张蓓蓓[7](2019)在《病毒—植物—媒介昆虫的化学生态关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化学信号分子在调控生态系统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信息交流作用,调节种群动态和各种群之间的平衡关系。植物病毒大多数由刺吸式口器昆虫持久性、半持久性、非持久性传播。病毒一方面通过改变寄主植物的生物学特性间接性地影响媒介昆虫的行为学特性,从而促进自身的传播;另一方面部分病毒干涉植物的生长代谢,与植物细胞竞争资源,造成植物生理紊乱,改变植物防御反应的强度,从而吸引害虫来取食。植物自身也存在化学防御系统,当植物受害部位感知信号之后,通过茉莉酸、水杨酸等信号转导途径将信息传递到效应部位,从而引发植物产生防御反应。例如,植物产生对昆虫天敌有吸引作用的挥发性化合物吸引天敌来消灭害虫,或者在体内合成对媒介昆虫有毒害作用或物理阻碍作用的化学物质来阻碍昆虫取食。对于昆虫而言,为了抵御植物的防御性物质,昆虫体内相关的解毒代谢酶表达量上调,从而降低植物对自身的毒害作用。病毒、媒介昆虫、寄主植物叁者的互作关系是一个复杂的化学信号交流过程。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叁者化学生态学关系的研究进展。(本文来源于《华中昆虫研究》期刊2019年00期)
凌安,李忠京[8](2019)在《太极拳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分析太极拳身体运动形式的生物与非生物的生态信息源特点与形式,进一步又分析了太极拳内劲运动的生态本质,指出太极拳从外在的身体运动形式到内在的劲力思维形成都离不开人对动物及各种自然界物质的自然态信息流的获取,更离不开"气"与"能量"生态途径的联系。(本文来源于《武术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李倩倩[9](2019)在《人与生态关系的隐喻——以《鱼王》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维克多·彼得洛维奇·塔斯塔菲耶夫是20世纪下半叶俄罗斯着名作家,他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鱼王》是最为体现其创作个性的一部作品。塔斯塔菲耶夫熟练运用抒情散文般的写作风格,呼吁重视人类生态意识,重塑道德人性准则。(本文来源于《青年文学家》期刊2019年17期)
赵璐[10](2019)在《《人与自然:人类生态关系导论》(第五、六章)汉译及翻译实践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由叁部分组成,即《人与自然:人类生态关系导论》原文、译文和翻译实践报告。此次翻译实践节选自该书的第五章和第六章,第五章《何以发人深省》主要科学系统地介绍了人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以及亟待采取必要措施防止灾难发生这一客观事实,以此启发读者。第六章《人口与环境》就不断增长的人口应对可持续挑战这一内容提供了最新论述。因此,此次翻译实践可为国内相关领域学者的研究提供较为前沿的成果。翻译实践报告包含任务描述、过程描述、案例分析和翻译实践总结四部分。本文基于生态翻译理论并结合具体翻译案例,分别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叁个维度对此次翻译进行了阐释。此次翻译实践以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为母题,旨在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较为前沿的学术成果,并能为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阅文献。同时通过此次翻译实践也应认识到掌握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贵州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6)
生态关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充分的肠道准备是结肠镜检查重要的术前准备过程。随着对肠道微生态与肠道疾病关系认识的不断深入,肠道准备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也已成为健康人群和肠道疾病患者接受结肠镜检查的重要影响因素。肠道灌洗液可直接冲洗肠道微生物群,致使短期内肠道微生态结构变化显着。不同种类的肠道灌洗液及不同肠道准备方案对肠道微生态的长期影响仍有争论。益生菌的应用对肠道清理后肠道微生态的恢复具有潜在作用。因此,本文聚焦肠道准备对肠道微生态的短期和长期影响,并对肠道清理后肠道微生态恢复的机制进行初步讨论。明确以上问题、继续深入研究有助于肠道准备策略的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关系论文参考文献
[1].李瑶,蔡如月,郭英英,李素清,杨明霞.山楂园草本植物群落数量生态关系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9
[2].李强,孙艺,尚玉龙.肠道准备与肠道微生态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9
[3].柯耿珺,陈爱琴.日美文学作品中在动物描写中展现的生态关系——日本作家加藤幸子和美国作家蕾切尔·卡逊生态文学的对比[J].大众文艺.2019
[4].刘洁,王世福.中国古都城水生态关系演变与思考[C].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8城市生态规划).2019
[5].马艳,刘诚洁,邬璟璟.新中国70年生态关系的发展演变及其理论逻辑[J].东南学术.2019
[6].王驰,陈亚颦.哀牢山哈尼族文化生态关系的历史演变研究[J].文化产业.2019
[7].张泽龙,李静静,卢少华,王青,张蓓蓓.病毒—植物—媒介昆虫的化学生态关系研究进展[J].华中昆虫研究.2019
[8].凌安,李忠京.太极拳与自然环境的生态关系研究[J].武术研究.2019
[9].李倩倩.人与生态关系的隐喻——以《鱼王》为例[J].青年文学家.2019
[10].赵璐.《人与自然:人类生态关系导论》(第五、六章)汉译及翻译实践报告[D].贵州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