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育秧用滴灌装置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稻育秧用滴灌装置,包括水箱,所述水箱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输水总管连通,连接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输水总管的管体上等间距的设置有至少三个输水分管;所述输水分管上部等间距的设置有滴流管;所述滴流管与输水分管呈横纵交叉的网格状排列,滴流管与输水分管的交错部位通过竖管连通;所述竖管之间的滴流管底部等间距的设置有滴头。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节省人力,水利用率较高,滴灌均匀,并且管路不会发生堵塞的水稻育秧用滴灌装置。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水稻育秧用滴灌装置,包括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输水总管连通,连接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输水总管的管体上等间距的设置有至少三个输水分管;所述输水分管上部等间距的设置有滴流管;所述滴流管与输水分管呈横纵交叉的网格状排列,滴流管与输水分管的交错部位通过竖管连通;所述竖管之间的滴流管底部等间距的设置有滴头。

设计方案

1.一种水稻育秧用滴灌装置,包括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输水总管连通,连接管上设置有控制阀;所述输水总管的管体上等间距的设置有至少三个输水分管;所述输水分管上部等间距的设置有滴流管;所述滴流管与输水分管呈横纵交叉的网格状排列,滴流管与输水分管的交错部位通过竖管连通;所述竖管之间的滴流管底部等间距的设置有滴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秧用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头的顶部均插入在滴流管内,并且各滴头顶端相互齐平,滴头的末端还设置有吸水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秧用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头在每两个竖管之间至少设置有三个,滴头之间的间距为30cm,滴头的直径为5-1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秧用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分管的末端均与集液管相连通,所述集液管上设置有带有闭合开关的排水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秧用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分管之间的间距为2m-3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育秧用滴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水分管、滴流管和竖管,均由硬塑料管或金属管够成。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种植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稻育秧用滴灌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水稻育苗方式是将种子浸泡至开始发芽后,撒入育苗田里,通过施肥、田间管理来育苗,由于外界的环境相对较恶劣,种子出芽后的水稻苗相对脆弱,所以现多在大棚内对稻种进行旱育秧。旱育秧是在整个育秧过程中,只保持土壤湿润,不保持水层的育秧方法,故浇灌方式对育苗成本的影响最大。现最节水的浇灌方式为滴灌,多数滴灌方式是在地面上铺设多个平行的滴灌带,并在滴灌带上开设直径小于2毫米的滴孔或滴头。由于滴头直径较小,滴灌带的堵塞以及首尾滴灌不均匀,是当前滴灌应用中最主要的问题。因此,现急需一种滴头直径较大,不易发生堵塞,并且整条滴灌带首尾滴灌均匀的水稻育秧用滴灌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节省人力,水利用率较高,滴灌均匀,并且管路不会发生堵塞的水稻育秧用滴灌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水稻育秧用滴灌装置,包括水箱,所述水箱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输水总管连通;所述输水总管的管体上等间距的设置有至少三个输水分管;所述输水分管上部等间距的设置有滴流管;所述滴流管与输水分管呈横纵交叉的网格状排列,滴流管与输水分管的交错部位通过竖管连通;所述竖管之间的滴流管底部等间距的设置有滴头。

进一步的,所述滴头的顶部均插入在滴流管内,并且各滴头顶端相互齐平,滴头的末端还设置有吸水棉。

进一步的,所述滴头在每两个竖管之间至少设置有三个,滴头之间的间距为30cm,滴头的直径为5-10mm。

进一步的,所述输水分管的末端均与集液管相连通,所述集液管上设置有带有闭合开关的排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输水分管之间的间距为2m-3m。

进一步的,所述输水分管、滴流管和竖管,均由硬塑料管或金属管够成。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无需机器驱动,通过向水箱内输水的方式进行供水,通过控制阀的调节流量大小,对各输水分管和滴流管进行供水,进行滴灌作业。

2、各输水分管相互连通,与竖管共同形成连通器结构,可使每个竖管内的液面高度时刻相同,进而让每个竖管对滴流管送水量完全相同,从而均匀送水。而且各滴流管之间的间距,可根据大棚内秧苗的种植密度和间距进行设置,从而实现均匀滴灌,使水的利用率达到最高。滴流管与输水分管呈垂直交错的网格状排列,每个方格中间可形成一定空间,方便了育苗前期的人工操作。

3、滴头的顶部均插入在滴流管内,并且各滴头顶端相互齐平,可使流入滴流管内的水不直接从滴头流出,当管内液面高度达到滴头顶端时,再从滴头流出,使同一滴流管上的滴头同时进水,实现同一滴流管上的滴头流量相同。而且滴流管底部通过竖管与每个输水分管相连通,形成多个进水口,进一步减小了不同位置滴头的流量差异,提高了滴灌的均匀程度。

4、滴头的直径为5-10mm,可避免滴头直径过小引发的滴头堵塞。滴头的末端还设置有吸水棉,通过利用吸水棉的吸水效果,减小水的流速,使滴头在直径增大的情况下,依旧可以达到滴灌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滴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水箱,2-连接管,3-控制阀,4-输水总管,5-输水分管,6-滴流管,7-竖管,8-集液管,9-排水管,61-滴头,62-吸水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水稻育秧用滴灌装置,包括高于地面设置的水箱1,所述水箱1的底部设置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与输水总管5连通,连接管2上设置有控制阀3;所述输水总管4的管体上等间距的设置有至少三个输水分管5;所述输水分管5上部等间距的设置有滴流管6;所述滴流管6与输水分管5呈横纵交叉的网格状排列,滴流管6与输水分管5的交错部位通过竖直向上的竖管7连通;所述竖管7之间的滴流管6底部等间距的设置有滴头61;所述滴头61的顶部均插入在滴流管6内,并且各滴头61顶端相互齐平,滴头61的末端还设置有吸水棉62;所述滴头61在每两个竖管7之间至少设置有三个,滴头61之间的间距为30cm,滴头61的直径为5-10mm,本实施例中滴头61直径为5mm;所述输水分管5之间的间距为2m-3m,本实施例中间距为2m。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输水总管和输水分管铺设在地面上,通过向高于地面的水箱内供水,并利用控制阀调节水的流速,利用水压对各输水分管和滴流管进行供水,进而对秧苗进行滴灌作业。其中,滴流管之间的间距可根据秧苗的种植密度进行设定。

其中,每个输水分管、竖管相互连通,形成连通器,水进入每个竖管后,可使每个竖管内的液面共同上升,并保持液面高度相同,实现对所有滴流管的送水量相同。当滴流管内的液面高度达到滴头顶端后,各滴头开始进水,通过滴头末端吸水棉的吸水效果,减小水的流速,并实现对整个大棚内的秧苗均匀滴灌。

需要说明的是,为防止水质较差在管路中产生水垢引发堵塞,水箱中可设置过滤器提前对水进行过滤,或在水箱外设置过滤器对水箱供水。由于过滤器为现有技术,对此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输水分管5的末端均与集液管8相连通,所述集液管8上设置有带有闭合开关的排水管9,滴灌完成后可打开排水管开关,使管路内的残留水流出管路,避免了残留水对管路的腐蚀,以及长期残留引发的水变质。

其中,所述输水分管5、滴流管6和竖管7,均由硬塑料管或金属管够成,使得输水分管、滴流管和竖管不会弯曲,保证装置整体的连通器效果,同时避免滴流管的水流不均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水稻育秧用滴灌装置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298819.9

申请日:2019-03-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2(天津)

授权编号:CN209628279U

授权时间:20191115

主分类号:A01G 25/02

专利分类号:A01G25/02

范畴分类:12A;

申请人:天津市宝坻区现代农业种植产业研究院

第一申请人:天津市宝坻区现代农业种植产业研究院

申请人地址:301827 天津市宝坻区方家庄镇北马营村

发明人:杨英华

第一发明人:杨英华

当前权利人:天津市宝坻区现代农业种植产业研究院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一种水稻育秧用滴灌装置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