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并将其分析为四个规定,即劳动者同他的劳动产品之间的异化、劳动活动本身的异化、人同自己类本质的异化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异化。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异化劳动理论虽不成熟,但却具有深远意义。从马克思个人来看,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提出为其唯物史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体现了马克思研究从哲学向经济方面的转化。从当代社会现实来看,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便为我们解决社会现实中异化问题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异化劳动
一、异化思想原因与时代背景
(一)工业革命及日益深化的劳动分工
19世纪,欧洲正处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冲突升级时期,社会不稳定,劳动贫困加深。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大力发展,大机器生产使社会整体的生产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在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40年代期间,英国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技术实力以及创造的价值都是世界第一,占据了统治地位,英国的社会、政治、文化和教育等都迈进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但伴随着发展,也产生了一次又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工厂内,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与对立日益显著,劳动系统的分工逐渐细化和深入,个人劳动者只是资本家所占有的大量生产资料中一个小部分,专制和奴役雇佣的状态在工厂内得到充分体现。越来越精细化、专业化、有针对性的分工,使工人的全面发展逐渐被限制,劳动价值逐渐受到控制。
(二)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形成两个对立的阶级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两个相互对立的阶级是工业革命的产物。马克思既肯定了进步的资本主义生产模式,又同时对资本主义中工人被奴役和剥削的现象进行了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会由于自己创造的财富的积累而变得更加贫穷。
但是,资本主义开始形成的时候,资本家和工人都是同样处于异化过程中的人。在1848年欧洲革命之后,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这两大阶级之间的对峙替代了资本家与地主之间的冲突,成为主要矛盾。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愈演愈烈,资本家和工人间的冲突越来越大,经济危机一次又一次的爆发。马克思目睹了工人遭受苦难的生活状态,认识到无产阶级迫切要求自身解放的强烈愿望。也使得马克思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弊端,劳动异化理论由此被他提出并建立。
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理论
“异化劳动”则是由“异化”和“劳动”两部分构成。“异化”作为哲学概念是从黑格尔开始的,“劳动”作为经济范畴是从古典政治经济学开始的。马克思批判性的继承和发展了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异化思想,把费尔巴哈的“人”看成是特定生产关系的劳动者,将国民经济学下的劳动看作是“异化劳动”,由此构建了他的异化劳动理论。
(一)首先是劳动产品与劳动者相异化
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和雇佣劳动占据主导地位,工人作为生产者成为了被雇佣的人,除了劳动能力之外,生产活动的工具、生产活动的原料、生产出来的产品都不归他们所有。“工人在劳动中耗费的力量越多,他亲手创造出来反对自身的、异己的对象世界的力量就越强大,他自身、他的内部世界就越贫乏,归他所有的东西就越少。”[1]由此可见,虽然工人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但所拥有的仅仅是刚好能满足他生活的那部分,剩余的大部分劳动产品都被资本家无偿占有。所以生产者生产的产品越多,自身的价值就越低,这就是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的异化。
异化劳动会对个人的全面发展产生压抑,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是大工业生产的一部分。在大工业生产中,严格的分工使得工人劳动成为一种强制性的、被支配的劳动。工人不仅不能自己选择所从事的工作,而且劳动成果不属于工人,在劳动中的工人也不属于自己,而属于资本家,这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资本主义分工具有的固定性和强制性弊端使工人长期重复单一的工作,而并不清楚工作的全部流程,促使工人片面发展。
(二)其次是劳动活动与劳动者相异化
说着说着,孩子们热泪盈眶,家长们眼中闪着泪花。“这就是心中珍藏的感动,所以他们也应该有一朵属于自己的红花。”说完,我很郑重地给每个孩子发了一朵小红花。
(三)第三种异化即人的本质的异化
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的存在物,而劳动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劳动的异化意味着人的本质的异化,意味着人的尊严的丧失,意味着人不成其为人。”[2]劳动异化使人能动的、有目的、有意识的生产劳动变成仅以维持肉体生存为所有目的的活动,就如同低等动物一般,作为优越与其他动物的人的价值被泯灭。
在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不再是工人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的独立自主的行为,而成为了一种可以买卖的商品。受强制、受摧残、受折磨是这种劳动的基本特点。“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工人的活动也不是他的自主活动。他的活动属于别人,这种活动是他自身的丧失。”[2]马克思认为劳动应是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仅仅作为生存手段。但工人在资本家的压榨下毫无快乐可言,就像动物一样仅为维持自身的生存而劳动。
(四)第四种异化,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异化
由于年代不同,国情不同,所以马克思没有提出现成的解决方案,这就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为指导结合本国国情消除异化。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高速发展,但发展情况还很不平衡,资本主义世界的力量日益增强,贫富差距日益拉大。先进的机器与自动化设施逐渐取代传统的需要人力的机械设备,这些现
在马克思看来,虽压抑了个人的全面发展,但资本主义社会分工的固定性和强制性有益于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巨大促进作用,必然能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把生产资料社会化,由大批人共同生产,虽然这些社会化的生产资料和产品归资本家所有而不是使用和生产这些产品的劳动者所共有。马克思指出人类社会的发展以牺牲个人的全面发展为代价。而共产主义是一种正确对待异化劳动的方式。资本主义分工具有固定性以及强制性等弊端,共产主义能够消灭这些弊端。
三、异化劳动理论的双重影响
(一)对个人全面发展的压抑作用
对甲状腺功能求得的TGI指数为:≥51岁TGI=242,女性TGI=102,已婚TGI=104。可知年龄最大的一组对甲状腺功能的偏好性最强,且远超其它年龄段。在不同性别和婚姻状况中,差异较小。
(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
现在,麦田里还一片浅绿。范坚强的别墅,嵌在麦田之上。一杭走下出租车,对司机说:“不用找了,十分钟内,将有一位女士出来,你送她到天回镇。”
四、异化劳动理论对解决当代社会问题的意义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不再存在,人成为了孤立的个体。“凡是适用于人对自己的劳动、对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对自身的关系的东西,也都适用于人对他人、对他人的劳动和劳动对象的关系”,这就是说,“当人同自身相对立的时候,他也同他人相对立。”[3]劳动的异化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异化加强,劳动者与剥削着之间异化加强,阶级对立被加强。资本家与工人的对立使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成员逐渐分化成两大敌对的阶级: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除此之外,劳动异化也加强了劳动者之间的竞争关系,为了生存,劳动者之间的生存竞争愈加激烈。
实告诉我们当代社会的异化形式不仅没有消除,反而更加的严重。
我国目前的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发展经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以马克思主义异化劳动理论为支撑解决异化问题,必定能摆脱剥削,创造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发展的更美好的生活。
从西部地区信息经济综合实力排名来看,四川省、重庆市和陕西省的综合指数分列第1位、第2位和第3位,而其他9省(市、区)的综合指数皆为负值。四川省重庆市和陕西省以其遥遥领先的信息经济综合水平,共同构成西部信息经济发展的“黄金三角”,即第一梯队,引领西部信息经济发展。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分别位于西部地区信息经济发展的倒数第一、二位,两省(区)的信息经济发展十分落后,形成西部信息经济发展的“洼地”,即第三梯队。其余7省(市、区)组成西部信息经济发展的中间梯队。整体上看,西部信息经济发展分别仍然呈现出明显的“枣核型”。
首先,在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力。生产力的提高是解决现阶段一系列问题以及社会中存在的异化问题的基础。其次,必须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要以长远的眼光对待大自然有限的资源,发展新能源,防止生态环境遭到人为污染和破坏。作为一个人口大国,经济发展意味着资源的消耗,因此把眼光放长远,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大力发展新能源。最后,要提高公民的道德素养,增强人们对劳动与生活的热爱,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从现实意义上来看,要对异化进行积极的扬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构建和谐社会。因此,合理地理解异化,积极把握马克思主义异化劳动理论内涵,有助于积极地扬弃已有的异化现象,并且能够有效防止新的异化形式的发生,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 参 考 文 献 ]
[1]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赵敦华,孙熙国.中西哲学的当代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人民出版社,2011.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作者简介:韩子莹(1991-),女,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图分类号:F09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9)04-0157-02
标签:马克思论文; 工人论文; 资本主义论文; 资本家论文; 劳动者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列宁主义论文; 毛泽东思想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山西青年》2019年第4期论文; 北京邮电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