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端子及壳体,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其设有顶壁、底壁、前端壁、后端壁及侧壁;所述侧壁为双层结构,其设有自底壁边缘向上折弯形成的内扣板及自顶壁边缘向下折弯形成的外扣板;所述前端壁和\/或后端壁为双层结构,其设有自底壁边缘向上折弯形成的内端壁及自顶壁边缘向下折弯形成的外端壁。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壳体设计,使其能够从各个方向上覆盖住所述绝缘本体,且壳体的顶壁、底壁、侧壁、前端壁和后端壁均为一体冲压成型,这种一体式的结构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壳体的多个位置均设有卡扣结构,使其与绝缘本体能够很好的结合,同时也保证了自身的连接强度,具有出色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端子及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其设有顶壁、底壁、前端壁、后端壁及侧壁;所述侧壁为双层结构,其设有自底壁边缘向上折弯形成的内扣板及自顶壁边缘向下折弯形成的外扣板;所述前端壁和\/或后端壁为双层结构,其设有自底壁边缘向上折弯形成的内端壁及自顶壁边缘向下折弯形成的外端壁。
设计方案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端子及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其设有顶壁、底壁、前端壁、后端壁及侧壁;所述侧壁为双层结构,其设有自底壁边缘向上折弯形成的内扣板及自顶壁边缘向下折弯形成的外扣板;所述前端壁和\/或后端壁为双层结构,其设有自底壁边缘向上折弯形成的内端壁及自顶壁边缘向下折弯形成的外端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端壁直接覆盖于绝缘本体表面,且内端壁设有向下延伸超过所述外端壁的第一安装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扣板直接覆盖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侧面,且内扣板的底边设有向下延伸超过所述外扣板的第二安装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扣板覆盖于所述内扣板的表面,所述外端壁覆盖于所述内端壁的表面,且外端壁的两侧边缘设有向前折弯而成的内扣片和外扣片,所述外扣片覆盖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扣板和所述外扣片均覆盖在所述内扣板的表面,且外扣板和外扣片上均设有卡扣孔,所述内扣板上设有与所述卡扣孔配合的卡扣块。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扣片卡持入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壁和底壁相互平行,两者之间形成有安装绝缘本体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在前后方向上贯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上设有若干向上凸伸入所述安装槽内的弹臂,所述弹臂呈等间距分布于所述底壁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供对接端电性元件插入的纵长型对接口,所述前端壁位于所述对接口的纵向两端。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FPC连接器,即用来插接FPC的连接器,FPC是Flexible Printed Circuit的缩写,其是一种柔性印刷电路板,其具有高电缆密度,轻便和薄的特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显示领域(家电、数码产品等),而FPC连接器则经常被用于LCD显示屏到驱动电路(PCB)的连接。
现有的FPC连接器主要由绝缘主体及连接端子构成,当FPC软板插入连接器内后会与连接端子电性连接,而为了实现更好的信号传输效果,很多FPC连接器还在外表面覆盖金属壳体,以此来隔离外部的干扰信号,而目前常见的壳体大多采用分体式结构,即采用两片壳体分别对FPC连接器进行覆盖,而不是用单片式的壳体覆盖,原因是单片式的壳体在设计方面的要求更高,而分体式壳体也具有一些局限性,例如,两片壳体需要分别设计、开模和成型,最后需组装使用,其在工艺和成本上均不利于大规模量产,而且两片壳体组装后也十分容易出现松动的现象,也会影响插接后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分体式壳体所带来的FPC连接器稳定性不佳和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端子及壳体,所述壳体为一体成型结构,其设有顶壁、底壁、前端壁、后端壁及侧壁;所述侧壁为双层结构,其设有自底壁边缘向上折弯形成的内扣板及自顶壁边缘向下折弯形成的外扣板;所述前端壁和\/或后端壁为双层结构,其设有自底壁边缘向上折弯形成的内端壁及自顶壁边缘向下折弯形成的外端壁。
进一步地,所述内端壁直接覆盖于绝缘本体表面,且内端壁设有向下延伸超过所述外端壁的第一安装脚。
进一步地,所述内扣板直接覆盖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侧面,且内扣板的底边设有向下延伸超过所述外扣板的第二安装脚。
进一步地,所述外扣板覆盖于所述内扣板的表面,所述外端壁覆盖于所述内端壁的表面,且外端壁的两侧边缘设有向前折弯而成的内扣片和外扣片,所述外扣片覆盖于所述绝缘本体的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外扣板和所述外扣片均覆盖在所述内扣板的表面,且外扣板和外扣片上均设有卡扣孔,所述内扣板上设有与所述卡扣孔配合的卡扣块。
进一步地,所述内扣片卡持入所述绝缘本体的后端。
进一步地,所述顶壁和底壁相互平行,两者之间形成有安装绝缘本体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在前后方向上贯通。
进一步地,所述底壁上设有若干向上凸伸入所述安装槽内的弹臂,所述弹臂呈等间距分布于所述底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供对接端电性元件插入的纵长型对接口,所述前端壁位于所述对接口的纵向两端。
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壳体设计,使其能够从各个方向上覆盖住所述绝缘本体,且壳体的顶壁、底壁、侧壁、前端壁和后端壁均为一体冲压成型,这种一体式的结构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壳体的多个位置均设有卡扣结构,使其与绝缘本体能够很好的结合,同时也保证了自身的连接强度,具有出色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的壳体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的后侧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的侧面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的正面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10、端子20及壳体30,所述绝缘本体10收容于所述壳体30内,并受到壳体30的保护,所述端子20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0内,且端子20的末端延伸出所述绝缘本体10以与一电路板(未图示)焊接固定。
如图2及图4所示,所述绝缘本体10呈纵长型,其前端设有一对接口11,用于供对接端电性元件如FPC软板(未图示)插入,其后端设有若干端子槽12,用于固定所述端子20。
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30包括顶壁31、底壁32、前端壁33、后端壁34及一对侧壁35,其从各个方向上将所述绝缘本体10进行包覆,其中,所述顶壁31和底壁32相互平行,两者之间形成有安装绝缘本体10的安装槽36,所述安装槽36在前后方向上贯通,所述底壁32上设有若干向上凸伸入所述安装槽36内的弹臂37,所述弹臂37呈等间距分布于所述底壁32上。
所述前端壁33和后端壁34彼此平行,其分别从前端和后端覆盖住至少部分的绝缘本体10,具体来说,所述前端壁33具有一对,其位于安装槽36的前侧且位于安装槽36的两端,所述后端壁34具有一对,其位于安装槽36后侧且位于安装槽36的两端,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前端壁33和\/或后端壁34为双层结构,以后端壁34为双层结构为例进行说明,所述后端壁34包括内端壁341和外端壁342,所述内端壁341自所述底壁32向上垂直折弯形成,且内端壁341设有向下延伸超过所述外端壁342的第一安装脚343,用于与电路板(未图示)焊接连接,而所述外端壁342自所述顶壁31向下垂直折弯而形成并且覆盖于所述内端壁341表面,所述外端壁342的两侧边缘设有向前折弯而成的一内扣片344和外扣片345,所述内扣片344卡持入所述绝缘本体10的后端(如图2所示),而所述外扣片345则覆盖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侧面。
所述侧壁35覆盖于所述绝缘本体10的侧面,其为双层结构,且包括直接覆盖于绝缘本体10侧面的内扣板351及覆盖于所述内扣板351表面的外扣板352,其中,所述内扣板351与所述绝缘本体10的侧面卡扣配合,参图3,且内扣板351上的底边缘向下延伸形成一第二安装脚353,用于与电路板焊接连接,另外,所述内扣板351的表面还设有向外突起的卡扣块354。所述外扣板352自所述顶壁31的边缘向下折弯延伸而成。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更好的实现卡扣固定,提高壳体30的整体强度,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外扣板352及外扣片345均覆盖在所述内扣板351的表面,且两者均开设有与内扣板351的卡扣块354配合的卡扣孔355,这样使得内扣板351能与所述外扣板352、外扣片345稳固的卡扣在一起,参图1,由于外扣板352与壳体30的顶壁31是一体折弯相连的,外扣片345与壳体30的后端壁34也是一体折弯相连的,因而使得壳体30的顶壁31、前端壁33、侧壁35之间的定位关系更加稳定可靠。
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壳体30设计,使其能够从各个方向上覆盖住所述绝缘本体10,且壳体30的顶壁31、底壁32、侧壁35、前端壁33和后端壁34均为一体冲压成型,这种一体式的结构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而且壳体30的多个位置均设有卡扣结构,使其与绝缘本体10能够很好的结合,同时也保证了自身的连接强度,具有出色的稳定性与可靠性。当然,本实用新型一体式壳体的结构设计可应用于多种类型的电连接器上,而不局限于FPC软板类电连接器,在此不一一举例说明。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均属于权利要求书保护的范围。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892039.7
申请日:2019-06-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844028U
授权时间:20191224
主分类号:H01R13/50
专利分类号:H01R13/50;H01R13/516;H01R13/648;H01R12/77
范畴分类:38E;
申请人:昆山德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昆山德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5324 江苏省苏州市昆山市锦溪镇锦昌路428号4号房
发明人:卢新友;吴祝平;方志宏
第一发明人:卢新友
当前权利人:昆山德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