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管换热器论文_刘斯佳

导读:本文包含了埋管换热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换热器,土壤,地下水,温度,源热泵,热量,地热能。

埋管换热器论文文献综述

刘斯佳[1](2019)在《地埋管群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场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限元地下水数值模型模拟软件FEFLOW对地埋管群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场进行模拟分析求解。为了确定埋管群换热器对周围土壤温度场的影响,给出地埋管群换热器的简化假设以及传热模型。研究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土壤初始温度对换热器换热的影响以及地下水流动对地埋管群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初始温度对地埋管群换热器换热性能以及周围土壤温度场均有一定影响;地下水流动的存在有利于加强地埋管群换热器与周围土壤换热,有利于地下热量(冷量)的扩散,有利于缓解换热器周围冷热量堆积问题。(本文来源于《洁净与空调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马玖辰,邵刚,王宇,谢亚成,王昌凤[2](2019)在《抽-灌井分布模式对地埋管换热器井群传热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移动线热源及多孔介质热-渗运移理论,建立耦合抽-灌井式地埋管换热器井群传热模型.通过模拟计算,探究不同抽-灌井分布模式对地埋管井群传热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耦合抽-灌井运行模式下,地埋管换热器进出水温差上升,换热性能提高,单井能效系数增大5%以上.单侧布置抽灌井,热扩散影响范围最小,含水层中单位埋深换热量高于对称布井模式.当考虑抽灌井布置方式对于含水层热-渗运移的影响时,在细粉砂层中Peclet数仅为0.75,然而地埋管换热器单位埋深换热量比无抽灌井模式提高61.4%.(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刘逸,陈培强[3](2019)在《地下水渗流对地埋管换热器换热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土壤源热泵中垂直单U型埋管方式下渗流对地埋管运行时周边土壤的温度波动及不同渗流速度对其换热的影响,采用整体求解法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参照大连某工程项目建立了地埋管叁维非稳态传热模型,通过实验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对比验证其模型可靠性。对冬季有无渗流工况下运行的地埋管换热器进行数值模拟并将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有渗流时地埋管换热产生的冷量不易集中在埋管侧,可解决土壤冷堆积问题并提高了埋管换热器换热效率的结论。冬季单位井深换热量增加33.4%,换热效率提高32.5%,有效减少系统初投资。(本文来源于《制冷》期刊2019年03期)

于艳红,王松庆[4](2019)在《层状土壤条件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内水温变化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数值模拟仿真的方法研究了跨越非饱和/饱和层状土壤条件下竖直地埋管进管温度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夏季和冬季工况下,饱和土中监测点温度变化率较大,非饱和土中监测点温度变化率较小。可见分层土壤条件下饱和土的传热性能优于非饱和土传热性能,研究结果为竖直地埋管换热性能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3期)

杨卫波,徐瑞,杨晶晶,陈世坤[5](2019)在《相变材料回填地埋管换热器热响应特性的数值模拟及试验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相变对PCM回填地埋管换热器热响应特性的影响,建立了PCM回填地埋管换热器相变传热数学模型,并利用FLUENT软件对其进行了数值求解,分析了相变过程及PCM物性参数对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扩散与恢复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CM回填可有效缓解钻孔外土壤温度变化幅度,提高土壤温度恢复率,减小土壤热影响半径;PCM导热系数越高,温度上升/下降幅度越大,热影响范围也越大,恢复也变慢。从缓解土壤温度变化幅度的角度,夏冬季应分别采用相变温度低与高、且相变潜热大的PCM,但就提高土壤温度恢复率而言,夏冬季均应采用相变温度低、且相变潜热小的PCM。试验验证表明:所建模型可以用来模拟PCM回填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过程,其预测最大相对误差在10%以内。(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19年07期)

牛凯,晋华,郭毅[6](2019)在《基于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的地埋管换热器温度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埋管换热器温度变化规律对于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地源热泵系统的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采用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对热源温度、环境温度,不同渗流条件下的实验数据进行趋势性和随机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换热器的温度变化既有趋势性又有随机性,且随机性不可忽略;温度变化的趋势性可采用GM(1,1)灰色模型进行分析,其偏差与渗流速度及时间呈负相关关系;温度变化的随机规律可采用马尔科夫模型进行分析,随机量与渗流速度呈负相关关系,渗流速度越大,随机状态间分布越均匀。(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贾俊崇[7](2019)在《寒冷地区双U型地埋管换热器土壤层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采暖的能耗也在逐年升高,且北方地区在冬季采暖期会出现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为此,国家出台了《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在这一环境背景下,采用地源热泵系统供暖无疑是一种清洁的取暖方式,而对北方的寒冷地区来说,冬季采暖热负荷很大,整个冬季的供暖面积较大且供暖期时间较长,而在非供暖期天气相对凉爽基本不用空调制冷。所以针对北方寒冷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来研究北方寒冷地区地埋管换热器长期运行后土壤层温度场的变化情况,用于指导寒冷地区地源热泵系统的运行。本文首先对双U型地埋管换热器叁维传热模型分析得到影响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效果的主要因素,主要有钻孔深度、钻孔半径、回填材料的导热系数。当钻孔深度小于100m时热阻变化很小,当钻孔深度超过100m时热阻急剧变化。随着钻孔深度的增加地埋管的热阻变大,是朝着不利于地埋管导热的方向变化。当回填材料的导热系数小于1.4W/(m?K)时热阻变化明显,大于1.4W/(m?K)时热阻变化趋势变缓,总体趋势是随着回填材料的导热系数变大,对热阻的影响先变大随后对热阻的影响效果变小。其次运用响应面法地埋管换热器进行分析,并对其埋管方式进行优化设计,从影响因素对地埋管传热影响规律及程度两方面分析,得到响应曲面法应用的前提条件(确立合理的试验因素),并根据BBD设计试验得到了最佳的埋管方式,与工程设计相对比,其响应面法得到的结果传热效果增加了40.69%。最后根据响应面法对地埋管换热器进行优化得到的最佳埋管布置方式,建立双U型地埋管换热器叁维传热模型,模拟了寒冷地区地源热泵系统在连续运行十年过程中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场分布情况。同时对寒冷地区双U型地埋管换热器周围土壤在径向上的温度分布进行了全面分析,得到了寒冷地区地埋管换热器在只供暖情况下地埋管附近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和周围土壤的温降速率为0.31℃/a。(本文来源于《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期刊2019-06-01)

张兵兵[8](2019)在《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与地源侧水系统能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作为一种新兴的间接利用中深层地热能的应用技术,具有出水温度高、“取热不取水”等优点。由于其钻孔深度能达到2000m,造成其地源侧循环水泵的功率高达10-30kW,地源侧循环水泵功率约占地埋管取热功率的5%-10%左右,所以对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其地源侧沿程阻力及地源侧水系统能效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结构并确定了其沿程阻力的计算方法,对影响其沿程阻力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模拟,得到了一些优化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沿程阻力的方法,并计算得到了在基准工况下的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源侧的管网特性曲线。建立了考虑地源侧循环水泵功耗的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模型,分析确定了采用有限差分的方法进行数值计算,差分过程中采用交替差分,计算的过程中采用了迭代和追赶法进行求解,并用FORTRAN语言将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模型进行程序化来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地源侧循环水泵对地埋管换热器的传热影响不可忽略,并运用建立的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的数学模型对其主要性能进行了模拟研究,重点研究了不同影响因素对地埋管换热器进出口水温的影响。以哈尔滨某8000m~2的居住建筑为例,对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源侧水系统在供暖季的运行能效进行了模拟研究,分别建立了地源热泵机组、定流量和变流量循环水泵的数学模型,模拟了在设定工况下地源侧定流量和变流量下的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源热泵机组和地源侧水系统的运行能效,结果表明在设定工况下地源侧定流量和变流量的运行方式对地源热泵机组的运行能耗影响不大,但对地源侧循环水泵的运行能耗影响较大,该系统在一个供暖季其地源侧变流量比定流量运行模式下的地源侧水系统节能约23.93%,表明对于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源侧采用变流量运行有利于系统的高效运行。(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张利华[9](2019)在《北方建筑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蓄冷利用与热量回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存在土壤侧提取和蓄存热量不平衡问题,严重影响系统的COP和长期高效运行。针对北方建筑冬季提取热量大于夏季蓄存热量的状况,本文研究了一种不增加额外热源设备的补热方式,即夏季地埋管蓄冷利用和春秋过渡季适度降温补热,以增加地埋管的蓄存热量,以拓展或提升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在北方的应用范围与能效。建立了夏季房间热平衡方程,利用MATLAB编程软件,对外墙非稳态传热和辐射地板非稳态蓄热进行了有限差分数值求解。研究条件下,墙体温度分布总体呈现沿厚度方向降低、传热量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规律;地板计算单元的温度分布以辐射盘管为圆心呈圆弧规律分布,靠近辐射盘管的地板温度最低,以圆弧向外扩散逐渐升高。探讨了地板辐射供冷回水温度变化规律。回水温度与外墙传热量、外窗传热量、室内人员设备散热量和地板蓄热量等因素有关,不同因素对回水温度影响的作用大小不同。供冷系统开启时,地板蓄热量具有较大值,所需冷量较多,使回水温度较高;随着系统的运行,回水温度受外墙传热量和外窗传热量的影响作用较大。一天内,回水温度总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进行了实际工程测试数据分析与仿真模拟。以济南气候条件下的某5000m~2的建筑、地板辐射供冷温度12℃为例,搭建了地埋管供冷TRNSYS动态仿真模型,模拟了夏季蓄冷利用、春季末期和秋季初期降温补热的供冷效果和系统COP。模拟条件下,夏季蓄冷利用时,地埋管蓄冷供冷系统效果良好,系统平均COP值为7.2,节能效果显着;春秋季降温补热,热舒适度均较好,但系统平均COP分别为5.0和1.9,春季末期系统有一定的节能效果,秋季初期耗能效果明显。在地埋管系统回补热量时间内,循环泵累计耗电量78890KWh,回补热量为91.7%。系统平均COP值为5.7,节能效果明显。结合实际工程,与太阳能集热器补热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地埋管夏季蓄冷利用加春秋季降温补热和太阳能集热器补热两种方式技术上都是可行的。但以10年为一寿命期计算,单位建筑面积补充同等热量的费用年值,地埋管热量回补系统是太阳能集热器补热的19.8%。前者在经济和技术上优势明显,是解决北方地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地下冷热量不平衡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9-05-01)

路阳,张楠,王克振,周厚金,芮执元[10](2019)在《间歇运行策略对埋管换热器换热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搭建土壤水平埋管蓄热实验装置,建立其蓄热体的Fluent模型进行模拟,并通过实验验证了模拟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在土壤平均温度与入口水温相差较大的条件下,使用该模型模拟了净蓄热时间为1 h的不同间歇蓄热过程,定量分析了间歇次数和间歇时间占比对埋管平均线热流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间歇次数固定时,一定蓄热时间内的平均线热流密度和间歇时间占比近似成线性关系,拟合得出了各间歇次数下二者的线性关系式.线性关系式的斜率与间歇次数近似成对数函数关系,所得关系式可为优化实际工程中埋管换热器的运行参数提供指导.(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埋管换热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移动线热源及多孔介质热-渗运移理论,建立耦合抽-灌井式地埋管换热器井群传热模型.通过模拟计算,探究不同抽-灌井分布模式对地埋管井群传热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耦合抽-灌井运行模式下,地埋管换热器进出水温差上升,换热性能提高,单井能效系数增大5%以上.单侧布置抽灌井,热扩散影响范围最小,含水层中单位埋深换热量高于对称布井模式.当考虑抽灌井布置方式对于含水层热-渗运移的影响时,在细粉砂层中Peclet数仅为0.75,然而地埋管换热器单位埋深换热量比无抽灌井模式提高61.4%.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埋管换热器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斯佳.地埋管群换热器周围土壤温度场模拟研究[J].洁净与空调技术.2019

[2].马玖辰,邵刚,王宇,谢亚成,王昌凤.抽-灌井分布模式对地埋管换热器井群传热特性的影响[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2019

[3].刘逸,陈培强.地下水渗流对地埋管换热器换热的影响研究[J].制冷.2019

[4].于艳红,王松庆.层状土壤条件下竖直地埋管换热器内水温变化特性[J].山西建筑.2019

[5].杨卫波,徐瑞,杨晶晶,陈世坤.相变材料回填地埋管换热器热响应特性的数值模拟及试验验证[J].流体机械.2019

[6].牛凯,晋华,郭毅.基于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的地埋管换热器温度变化研究[J].太阳能学报.2019

[7].贾俊崇.寒冷地区双U型地埋管换热器土壤层温度场数值模拟研究[D].河北建筑工程学院.2019

[8].张兵兵.中深层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与地源侧水系统能效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9].张利华.北方建筑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器蓄冷利用与热量回补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10].路阳,张楠,王克振,周厚金,芮执元.间歇运行策略对埋管换热器换热特性的影响[J].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单U型地埋管换热器结构示意图双U型埋管换热器网格划分地埋管换热器连续运行72h后载流体...5-1相变材料回填的地埋管换热器水平管及地埋管换热器试压图地埋管换热器单位延米换热量随连...

标签:;  ;  ;  ;  ;  ;  ;  

埋管换热器论文_刘斯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