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煜瑶:探析庄子及其无为思想的价值体现——乡愁与自由灵魂的寄托论文

孙煜瑶:探析庄子及其无为思想的价值体现——乡愁与自由灵魂的寄托论文

摘要: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其中道家思想以“天道”为依托,以“天人合一,清静无为”为重要内容,宣扬无为而治的政治理想,提倡逍遥自由的人生态度,由老子建立理论框架,庄子进一步丰富理论核心,对后世政治、思想与文化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该文通过对庄子时代背景的解读,对其学说核心的“无为”思想进行辩证分析,从多方面剖析庄子独特的精神世界及其思想的价值体现。

关键词:庄子;道家思想;无为;价值体现

1 游世政治家的乡愁

凡尘泥淖中的庄子身份卑微,一生困苦,他所任的最高官职不过是宋国蒙地的漆园小吏,甚至因无米可炊而向监河侯借粟米,可他却从不卑怯,他以清高傲慢的姿态来抵御寒风冷雨,来守护心中的那株水仙花。看似孤傲的游世大师庄子,实则平生流淌着落魄贵族的孤独血液。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楚国庄氏以楚庄王谥号为姓氏,而庄氏曾为王亲贵族而迁居宋国蒙县,极有可能是因楚悼王死后的暴乱而受到牵连,流亡他乡[1]。这片蒙泽湿地是庄子出生的故乡,而宋国对于庄子来说,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故乡。庄子和他的先辈们身为落难的楚国贵族后裔,从未被政治保守封闭的宋国接纳,富有政治才能的庄子只得到一个漆园吏的低位闲职。由此可知,庄子在他的故园是寻不到根的,他在宋国的根不过是他孤独的来源,他极具传奇色彩的寓言神话也大多与楚国相关。如他所写的“混沌是中央之帝,倏和忽是南北之帝[2]”,他像一个无比思念家乡的游子,在落寞之时,用楚国独有的方言诉说那些遥远美丽的神话,始终默念故国却不求回响。

从孩提时代便失去内心故园的庄子,慢慢积累着孤独,从而成长为无人碰撞的孤岛。动荡不安的战国,名存实亡的东周,诸侯割据愈演愈烈,政治斗争层出不穷,而庄子并没有像其他乱世中睿智的思想家,站在风口浪尖,各怀远大的政治理想,渴望为帝王和国家苦口婆心、 鞠躬尽瘁。楚威王派二大夫邀庄子任宰相的高职,庄子却对二大夫说“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3]。”便继续悠然自得地持竿垂钓,不顾眼前功名,一心只向往弋尾于涂中的山涧龟。尽管乡愁浓厚,但当庄子真正到访自己内心挂念的故园楚国,在哀鸿遍野的古道遇见空骷髅,便询问他为何落到此地步,突显原形的骷髅托梦告诉庄子死去以后“无君于上,无臣于下”的自由,拒绝庄子想令他重生的帮助,只因不愿再次遭受人间疾苦,看到无道的为政者争权夺利,草菅人命,庄子毅然远离楚国那不问民生的政治。这位影响后世千年的伟大政治家,选择回归远离尘嚣的郊野,一心只构造自己自由的精神乐园。于笔者看来,庄子的通达源于内心的孤独,孤独源于一次次品尝过的失望,他曾对这个时代怀有期望,而现实的冷水浇灭了他希望的火焰。

乱世中的庄子尝尽失望,明白他心中国泰民安的乐园已不复存在,面对这份乡愁,他不像儒家尽职的政治家那般“入世”,而是秉着“游世”的态度庄子找寻着乱世之道的平衡点。

2 政治思想的独到体现

虽然庄子所发扬的道家思想与“黄老道学”紧密相连,庄子也对黄帝有着“世之所高,莫若黄帝”的赞扬,但庄子仍认为“逐鹿之野,流血百里”的黄帝违背他所提倡的德政、无为。庄子不但认为黄帝的“仁义”是扰乱民心,对儒家的仁义礼政的政治思想也持反对态度,“今子赏罚而民且不仁,地自此衰,刑自此立,后世之乱自此矣[2]。”他实则反对的是儒家以功利为目的的阶级统治,认为儒家强调阶级统治背离了自然本身的原则。

如《齐物论》所述,“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2]”,在庄子的世界里,天道是中心,无为是规则,规则不再掌握于权贵手中,贫富贵贱不会让任何一个人远离中心,也不是衡量人生和社会价值的标准。在那个千军万马、等级分明的年代,齐物论宛若远处的旷野传来的一阵清扬的笛声,尽管吹不进彼时统治者的心里,却永恒留在了后世每一个有着广博和慈爱胸怀的人心里。

无己不是忘却自己的本心,而是绝不恣意妄为,以心中的道义为衡量的标杆。安时处顺是以自然无为的方式规范自己,因此实现绝对的自由其实是自律最好的方式,自由即自律,自由不是放纵,而是一个人修养的最好体现。无功与无名,无论是在庄子那个列雄争霸,王侯将相常以残忍的手段追逐功利与名望的时代,还是如今这个躁动的常常充斥着浮夸的社会,这样的思想都需要影响更多膨胀的人。庄子因对时代的失望而选择清贫,放弃所有飞黄腾达的机会,即使如今乱世已过,急功近利的心态依然会阻碍人的成长,使社会越来越缺失信任感。人对名利的追逐无穷无尽,而物欲的无限膨胀所带来的并非幸福感的上升,而是与日俱增的疲惫感。现代人常常给自己的生活做加法,而庄子清静无为的人生观,则提醒我们也要给生活做减法。

这位旷达的游世政治家尽管大隐于市,但他始终认真地注视着这个世界,即使这个世界仍处于混沌之中,即使他所追求的“天道无为”依然在天地间若隐若现。他生活在时代之上,却因内心的道义与责任背负着更加浓厚的乡愁。庄周的理想世界在他的现实记忆中永恒失落着,这份乡愁也使得他的政治理想愈发珍贵。

3 逍遥无为的人生哲学

正若“世事庄周蝴蝶梦”,庄子的人生智慧充满了神性的洒脱,灵魂总被人身所束缚,而他所坚守的天人合一,是真正把艰难的人生当作一场“无待”的飞行。后人时以消极避世来评价庄子,以偏概全将庄子的“无为” 思想归为虚无主义,但庄子的无为并不是无谓善恶、被动怠慢的消极态度,反之,庄子的人生观是富有激情的。庄子的无为并非对竞争和进取的否定,不是对复杂多变的人生境遇束手无策,而是“依乎天理”将每一件事做到游刃有余的程度,是清净杂念、循序渐进的生活态度,是顺应自然之道而无不为。

庄子将老子提出的“无为”思想从理论层面上升到实践的运用中,贯彻到政治理念中。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顺应天道而作为,让各个职位的人明白自己的责任,坚守自己的身份所应该遵循的道义。治国应顺应天道,以自然规律为不可颠覆的天平,政府在职能的范围内不妄为而行,官员不生贪婪之心,保有纯粹的意志,“无为”便可实现“有为”之繁荣昌盛。

庄子将夸张、比喻、拟人等艺术表现手法,运用到寓言故事中,在虚拟的联想处浓墨重彩,从而进一步激发主旨,体现无所依靠才是绝对自由的形态。独特的寓言手法不但体现了文字的张力,赋予楚国寓言玄妙的艺术表现力,如“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2]”,也使庄子广博深奥的哲学富有画面感,仿佛鲲鹏跃然纸上,比平白直叙的以理论述更具有吸引力,缜密的逻辑也在丰富的想象中逐一呈现。

世人常常被世事所困,在本如迷宫世界里给自己禁锢自己,庄子描绘的展翅高飞的鲲鹏,是旁人眼中无限自由的体现,但这种自由仍是有所依靠的。庄子所倡导的人生观,将绝对自由定义为顺应天道的无为,是“乘天地之正气,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2]”的形态,庄子逍遥无为的人生观则具体体现在无己、 无功、无名上。

如果说庄子的政治思想和人生观是他孤岛高地般宏伟的一隅,那《庄子》这部作品所体现的文学风格、表现手法则是绚丽的风景线。这部被誉为“文学的哲学”的先秦散文,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合为一体,同时代的名家们常在自己的作品中以框架定义人世,而庄子在以他独到犀利的眼光洞察世界后,渴望将这个令他失望的世界从框架中解脱出来,因此就有了《庄子》自由洒脱的浪漫主义开端。庄子发挥他奇特的想象力,大量运用了楚国寓言,如巧妙的郢匠挥斤,别有深意的骷髅托梦,其典型代表作《逍遥游》使用蜩与学鸠、鲲鹏展翅等寓言,借托外物以表达庄子对“有待的自由”的阐述。

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庄子的无为思想对现世有着重要的意义。综合前两点所述的“无为”思想对政治及人生观的启迪,“无为” 思想的现世价值体现在各个方面。

4 文学风格及手法的表现

在思想家辈出,人格逐渐独立化的先秦,墨家苦行兼爱的胸怀受人敬重,孔孟学派化身正义的仁政不可或缺,荀子重智求全的理论耐人寻味,而庄周之说则如一片彩云间的羽翼,在那片物我贵贱一视同仁的土地之上,永远通透于江湖。

企业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一般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设立多个机构,各个机构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督查功能,以此来确保财务风险防范的真实性和高效性。为了提升基于财务风险防范的内部控制管理成效,在具体工作中,需要实现各部门信息的有效沟通,特别是在控制和防范风险的时候,更需要各部门通过密切配合来在第一时间中获取相应的信息,进而将财务风险及时扼杀在摇篮中。

许多饭店都知道培训的重要性,但把培训做好的饭店企业并不多,一个成功的酒店企业都是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包括人员培训,完善薪资福利和导入竞争机制,建立科学评估体系与考核制度,实现对人才最大限度地发现和激励,培训要明确人员培训的目的性,规划员工职业生涯、建立人才储备制度,用事业留人,企业不断地为员工提供各种平台和机会,设置更高的奋斗目标,永远不要让员工觉得自己在本企业已干到了“尽头”;不要把员工一直摆在一个“打工仔”的位置上,让员工有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期望,不仅员工流失的现象会减少,企业发展也储备了人才。

除浪漫主义的想象和寓言外,庄子极强的洞察力、讽刺手法的运用,则体现了早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庄子批判儒家思想的“盗亦有道”,到访楚国时受骷髅责备的“皆生人之累也,死则无此矣”,以及“螳臂挡车”的贴切形容,无一不犀利而一针见血,这般犀利的讽刺刺破世俗的念想,表达了庄子对无法改变的恶劣政局的无限失望,也溢出了心中无道者满满的羞愧。这也证实了超凡脱俗、看似高高在上于江湖的庄子,也曾认真地注视过这个世界,也曾俯视那些混沌的瞬间,最后把孤独和失望藏匿在了文学的魅力中,藏匿在了他如秋水奔流入海的故国之思里。

5 现世价值与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合作学习中,重形式,轻实质的现象比比皆是,他们往往走了合作的层面,却依然停留在单打独斗的局面。如笔者去年听的一节《找规律》课时就发现∶上课老师给每一小组发了张白纸,要求学生在纸上按一定的规律涂上自己喜欢的图案。由于学生的兴趣都在画画上,场面失去了控制,结果组内交流与组外交流的时间都被挪用了,课堂中喧宾夺主,真正的“讨论”、“合作”全部给画画占用了,最后为了提高小学生参与的机会,一些成绩优秀的同学在小组中扮演“首席发言员”,而成绩差的学生只能被动

目前大多数教学改革重点工作着力于从教师行业技能和教学过程项目化两个方面进行。在教师行业技能提高工作上,采取教师参加培训和教师到企业锻炼两种形式较多,但是在过程中很难把控教师学习质量,无法从主观上调动教师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最终无法保证教师真正学习到行业领先的技术技能以及相关岗位真实工作经验。

“无为”思想在治国理念中的体现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如季羡林先生所说“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西汉初年“清静无为”的治国方针就使得凋敝的民生得到了恢复,实现了文景之治。儒家思想的说教与法家思想的奖惩固然重要,但本质离不开万物发展的天道,庄子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建立在自由意志上有所作为,而自由意志就是万物发展所遵循的天道。因此为政者不过多干预民生,顺应自然规律,便可实现安居乐业。

庄子极具想象力和浪漫情怀的文学风格影响历代文学经典,东晋五柳先生悠享纯净的世外桃源,诗仙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派也体现着庄子逍遥无为的人生观。物质上贫乏了,精神上却达到了丰满,这样的人生哲学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少见,却是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镇静剂。庄子的乡愁源于对争权夺利的时代彻底失望,而后世的人们为了或大或小的利益苦于奔波,让自己的身躯和心灵的无暇休息。若能有更多人愿意休憩片刻,去理解庄周的无为之论,生活将远没有自己想象的复杂。生活的意义有时候不在于积累财富,拥有极简生活同样是莫大的财富。

实施绿色教育,学校是主阵地,社会是大课堂。为了巩固学校在绿色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拓宽社会大课堂的领域,要把学校教育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内联外延,构筑全方位、多角度、立体交叉式的绿色教育网络,实现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横向沟通和上级领导要求、学校老师督导、学生个人自律的纵向衔接。学校要建立绿色教育的组织机构、控制系统和信息传递与反馈系统,确保绿色教育的信息畅通。

6 结语

尽管庄周的灵魂也背负着失望和乡愁,但这些都不能阻碍他,康庄大道上前行的他始终都是自由的。庄子所构建的世界只充满神性和灵性,远离世俗和束缚,那些凡人不敢想的脱俗,在他的只言片语里却是无穷无尽。

参考文献

[1] 杨义.庄子还原[M].北京:中华书局出版,2001.

[2] 张文江.《庄子》内七篇析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

[3] 安继民,高秀昌.庄子:国学经典[M].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

中图分类号:B2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19)06(b)-0025-02

作者简介:孙煜瑶(1997-),女,浙江湖州人,本科,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化道家学派。

标签:;  ;  ;  ;  ;  ;  ;  ;  ;  ;  ;  ;  

孙煜瑶:探析庄子及其无为思想的价值体现——乡愁与自由灵魂的寄托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