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帮助学生对知识内容进行对比、类比、归纳、实践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形成概念。本文以实际的教学工作为切入点,展开对小学数学课堂中形成概念的教学策略的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策略探究;概念形成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一些概念相较其他学科较为抽象,理解这类复杂知识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是比较困难的,笔者认为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将抽象化的知识点通过对比、类比、实践、归纳等方法助力学生对概念进行快速理解并掌握,通过引导学生研究分析知识点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和相似性帮助学生对总体知识内容形成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 对知识内容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并帮助学生通过对比发现知识点之间相同的性质和不同的性质,进而总结出知识内容中潜藏的规律。利用对数学知识点之间差异之处的研究来对教材知识内容进行全方位的探索,是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形成概念的教学策略之一。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可以从更高的角度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差异和联系,防止学生在学习时出现知识断节的情况,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概念。
基于HIS的住院摆药单优化与摆药差错预警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 温正旺等(19):2713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的教学工作时,教导学生认识角的种类时,先利用黑板或者多媒体为学生出示包括直角、锐角、钝角等类型的角,让学生通过对这组角观察研究来找出这些角的特点和性质,最后根据这些性质进行分类。在笔者的引导下,学生以“视觉感受”(角度大小)为依据对角进行简单的分类。学生以看起来“尖尖的”(锐角)和看起来“很大”(钝角)为根据完成对角的分类工作后,就已经基于视觉的直观感受完成了对角的分类,理解了表面特征,笔者只需要帮助学生总结这些角的特征,以90°直角为分界线来引导学生理解对角分类的依据的本质属性,帮助学生理解“钝角”和“锐角”的定义,形成对相关知识点的概念。
根据我的观察,大部分学生经过引导可以发现“钝角”和“锐角”在概念上存在的差别,我在学生形成对“钝角”和“锐角”相关知识内容形成模糊理解后,会马上引导学生进入“直角”的知识内容学习环节,引导学生掌握划分“钝角”和“锐角”的关键知识点。我通过对比知识内容,达到将相对较为抽象化的几何图形知识转换为相对较为简单的定理的目的,帮助学生形成了对数学知识的概念,有效地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二、 对知识内容进行类比,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整数的四则运算的教学工作时,笔者让学生在课程正式开始前做以下习题,32+72+6和6+72+32两道计算题,两道题的答案就是110。学生得到答案后往往就会停止探索不对意义进行深思,故笔者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这个结果中涉及的知识内容进行归纳分析(整数的加法),如提问学生两个计算题不同点和相同点,学生思考后就会发现虽然两个算式中数字的位置不同,但计算结果相同,笔者这时候引导学生对加法的运算规则进行回忆,帮助学生形成单纯的加法计算中,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或者先把几个加数相加再和其他的加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的概念。教师帮助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的知识内容的梳理工作来进行归纳推理,借以帮助学生对新的知识内容形成概念。
在数学课堂中,运用试验帮助学生形成概念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法,在课堂开始前,教师要求学生准备好相关的实验道具,在课堂上跟随老师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试验。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帮助学生发现知识内容的特性或规律。
1.3 观察指标和疗效判断标准 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费用,治疗前后炎症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的变化及汉化版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条(sino-nasal outcome test-22,SNOT-22)量表评分变化。
三、 对知识内容进行归纳,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整数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教学工作时,让学生准备好几何棒,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利用对几何棒摆放位置的调整来分组模拟线条的平移、旋转。学生将两根几何棒贴着作业本的边缘进行摆放,可以让几何棒最大程度的接近线条的平移。让几何棒围绕一段进行集中摆放,可以模拟线条的旋转。学生通过对几何棒的摆放利用肉眼观察,对线条的平移、旋转有了直观的认识,理解了线条的平移、旋转的实际表现效果。对知识内容进行实践,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完成对知识理论的探究和证实,更加稳固的掌握相关知识。
数学的教学中,单元知识点间往往存在一定的相似或者互通之处,笔者认为教师在数学课堂上通过对两个存在一定程度相似的知识点进行比对分析,并引导学生根据知识内容相似的属性进行猜想和推论,并通过逻辑推理发现知识内容的其他属性是否存在互通之处,达到根据已经学习的知识点理解新的知识内容,并快速形成对相关知识内容概念的目的。
又例如,笔者在完成多边形的面积的教学工作后,会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对各类图形面积公式进行推导,帮助学生将图形转化为学生已经学过的图形,并借助合作学习的方式,研究分析转化后的图形和原来图形之间存在的联系,并引导通过对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需要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逐步提高探索的要求。在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相关知识内容学习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数方格数的方法(图形画在方格中),快速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引导学生通过拆解图形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就直接要求学生将三角形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到梯形面积的计算,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自己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
又例如,在进行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章多边形面积的教学工作时,我在课前要求学生准备好七巧板或者剪刀和一定量的白纸,课堂上我首先引导学生通过数方格的方式发现部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我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用这个方法计算呢?”而为了得到问题的答案,我引导学生利用七巧板或者剪纸将两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组合为一个平行四边形,我通过多媒体演示调整图形位置,一步步引导学生将平行四边形转换为长方形,学生完成图形转换后发现,组成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完全一样,故两者面积没有变化,同时组成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故通过长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可以进行推断,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笔者认为通过引导学生实践理论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对知识内容形成概念。
四、 对知识内容进行实践,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例如,在进行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工作时,笔者通过对比分数和除法1÷2帮助学生理解分子在性质上接近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在性质上就是除法中的除数,再将除法中被除数不变的情况下,除数越大得出的结果数值越小的知识点和分数中分子不变的前提下,分母越大分数越小的知识内容进行比对,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完整的类比过程,进而完成对分数概念的思考。类比方法的优势在于通过引导学生对已知知识进行回顾帮助学生对新知识内容形成概念。
在学生完成阶段学习后,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对章节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来完成对某一特定知识点的集中理解。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笔者认为帮助学生过对整体知识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从知识内容的特性中发现一定数理规律。
又例如,在进行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工作时,笔者首要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故我以整数加法的意义和方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小数加法的意义也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而整数加法的计算法则是相同数位的数对齐,从个位加起,引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也是如此(数位推进),形式和小数点对齐是否相似且互通。让学生理解小数点对齐的意义和知识内容要点。笔者通过引导学生对比分析整数加法与小数加法的相关知识内容,不仅复习了整数加法是从个位加起,同时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法是从末位加起的知识要点,达到来快速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的目的。
大部分的教材都不会给出图形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导致学生对计算公式的理解较为肤浅,笔者通过对单元知识内容进行归纳,引导学生将知识点由易到难逐步进行推导,帮助学生从多种途径探索,让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结论,最终达到帮助学生形成对知识的概念的目的。
在帮助学生形成概念的教学工作中,对知识内容进行类比归类和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将新知识内容和已经学习过的旧知识内容进行结合,快速形成对知识内容的概念。同时通过适当的知识理论实践,学生可以参与整个知识理论的发现和证明过程,这样的探究过程对概念形成大有妙处。
首先,学徒制有利于因材施教。学徒制使学生能够近距离与老师接触,一方面可以学的更细,更全面;另一方面可以让教师对学生的特点更加了解,有利于因材施教。针对部分学生接受能力不足的问题,教师应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强化练习。而接受能力慢的学生往往掌握的扎实,在实践的过程中更容易发现更多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时候也能做到“教学相长”。只要教师有耐心,是可以把这样的学生带好的。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快,很容易就能掌握老师的技术,但操作上往往不认真,容易出错,也要让他们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才能巩固。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特点,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安排教学任务,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
2339 设△ABC三边长、三内角、半周长、外接圆和内切圆半径分别为a,b,c,A,B,C,s,R,r,则有
媒体上曝光的那些关于官场的负面新闻报道,在眼前一页页翻过,定格。比如前几天市委就通报了两起官员被妻子举报的案件。
参考文献:
[1]简韵珊,陈佳璇.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概念数字化教学[J].中小学数字化教学,2019(8):33-35.
[2]毛雯澄.小学高段数学课堂教学语言教学策略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8.
[3]王克勤,张晓斌.回归数学本质,教学才有力量——“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其基本概念”的教学解析[J/OL].中小学教师培训:1-7.
[4]王必闩.基于历史解释视角下的概念教学:以现行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相关内容为例[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9(11):64-67.
作者简介:
曹秋秋,江苏省南通市,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川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