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例糖尿病患者背部脓肿的换药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姜华,张聂珂,陈恕求,许斌,邢利,张力杰,柳靖,朱伟东,陈明[1](2021)在《Fournier坏疽进展及治疗转归——基于15例患者病例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Fournier坏疽的起病特点以及病程进展,总结其临床症状及实验室和影像学表现,探究其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研究中心15例确诊为Fournier坏疽的病例,总结并对比其发病情况、疾病进展过程、治疗方案、临床症状、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结果和转归预后。结果 13例患者治愈出院,治愈率86.67%,1例患者死亡,1例患者拒绝继续治疗自动出院。3例患者行阴茎植皮术,8例行阴囊成形术。1例患者行阴囊切开引流术及右侧腰背部切开引流术,后行Ⅱ期手术并逐渐拔除部分引流。2例患者行阴囊扩大清创术及肛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予以每日双氧水冲洗换药并逐步拔除引流。接受阴茎或阴囊植皮的患者中有8例植皮术后手术切口Ⅰ期愈合,余3例患者植皮手术区域出现感染、坏死及渗液,经每日换药及冲洗消毒后达到Ⅱ、Ⅲ期愈合。结论 Fournier坏疽起病急,进展快,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早期应予以彻底清创引流,外科手术结合封闭式负压吸引、高压氧等综合治疗方案可提高患者治愈率。
吕丽芳,李萌,赵建军,谢振军,魏君锋,齐亚男,罗晶,张会峰[2](2021)在《2型糖尿病合并背部脓肿临床特点及菌群分析》文中指出目的回顾性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背部脓肿患者的临床特点、菌群分布特点及抗菌药物敏感性。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20年4月河南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背部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创面组织或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 给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根据脓肿情况行脓肿切开清创, 必要时给予脓腔置管引流或持续负压吸引治疗, 并记录患者临床转归。结果共收集12例2型糖尿病合并背部脓肿患者, 脓肿面积平均(150.3±101.2)cm2, 其中8例(66.7%)面积在100 cm2以上。11例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 均显示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培养阳性率为100%, 其中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菌株10例,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菌株1例。MSSA菌株对苯唑西林、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四环素、替加环素、利福平、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米卡星、替考拉宁100%敏感, 两类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共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阿米卡星和替考拉宁敏感。所有患者创面均愈合, 治愈率100%, 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35.8±34.0)d。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背部脓肿进展快, 脓肿巨大, 治疗难度大, 应早期及时处理, 及时切开引流, 其病原菌单一, 为金黄色葡萄球菌, 有利于经验性选择抗生素。
杨婷[3](2021)在《MEBT/MEBO治疗瘘管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课题研究MEBT/MEBO治疗瘘管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旨在探求一种疗程短、痛苦小、效果好的治疗瘘管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中医方法,进一步探讨中医祛腐生肌和酿脓生肌的作用途径和机理。方法:本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5例瘘管期非哺乳期乳腺炎患者(共75处病灶)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25例,最终完成临床观察的病例共71例,其中治疗组24例,对照组23例,空白对照组24例。三组均予以基础治疗:(1)内服中药托里消毒散加减益气扶正,和营托毒;(2)窦瘘创面均予以规范清创换药。分组治疗:治疗组给予美宝湿润烧伤膏纱条填塞引流窦瘘腔;对照组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纱条填塞引流窦瘘腔;空白对照组给予医用凡士林纱条填塞引流窦瘘腔。每7天1个疗程,共观察三个疗程。分别观察记录三组治疗前、治疗第7天、治疗第14天、治疗第21天的窦瘘局部症状积分、窦瘘愈合率、窦瘘愈合时间、窦瘘愈合速度,整理记录研究数据,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对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三个疗程观察结束后,治疗组的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62.5%,对照组的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52.2%,空白对照组的有效率为95%,治愈率为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4天后,治疗组愈合率和空白对照组的愈合率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愈合速度均有显着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愈合率和愈合速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1天后,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愈合率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愈合速度均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愈合速度有差异(P<0.05)。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愈合率、愈合速度均优于空白对照组,疗效相当。治疗21天后,治疗组的总体愈合速度略优于对照组。(3)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治疗14天后、21天后的创面的红肿评分,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治疗14天后、21天后的创面疼痛程度,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较,治疗14天后、21天后的创面肉芽评分,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天后,三组组间比较创面渗出物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治疗21天后的创面渗出物评分,差异均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三组都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各项症状积分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治疗组在改善窦瘘创面红肿、疼痛程度、渗出液等方面优于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而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促进肉芽生长方面疗效相当,均优于空白对照组。(4)三个疗程观察结束三月后随访,对比三组愈合病例的瘢痕评分,治疗组为:4.73±1.163,对照组为:5.92±1.165,空白对照组为:6.00±1.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MEBT/MEBO与贝复新均能促进瘘管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窦瘘愈合,疗效相当。(2)MEBT/MEBO在改善瘘管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窦瘘局部症状的疗效优于贝复新。(3)MEBT/MEBO可以减轻瘘管期非哺乳期乳腺炎愈合后的瘢痕增生。
曹敏然[4](2021)在《如意金黄膏对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护场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如意金黄膏对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护场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阳证且术后存在切口周围红肿硬结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分层法分成两组,观察组31例给予如意金黄膏外敷护场治疗,对照组29例给予凡士林外敷护场治疗。采用BK Pro Focus 2202彩超机观察护场血流,比较两组术前和治疗后血流信号数量的差别;采用颜色RGB量化的方法分析护场颜色,采用枪式温度计、邵氏硬度计观测护场的温度和硬度,采用无菌薄膜勾边法测量护场面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估护场疼痛,分别比较两组术前和术后第1、6天护场颜色、温度、硬度、疼痛评分和面积的变化。在5天疗程结束后,统计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积分。使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获得的数据,计量资料若符合正态分布则采用t检验,不符合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当其为疗效分析则采用秩和检验;P<0.05则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最终共有31名观察组患者和29名对照组患者完成病例研究。①根据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中优13例,良1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32%;对照组中优8例,良10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62.07%。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②通过B超观察护场血流情况,治疗后两组护场B超下彩色血流信号数量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彩色血流信号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③通过颜色RGB量化,术后第1天两组护场颜色R、G、B组成较术前均有增高趋势(R:P>0.05;G:P>0.05;B:P>0.05);术后第6天两组护场颜色R、G、B组成较术前均明显增高(R:P<0.05;G:P<0.05;B:P<0.05),观察组护场颜色R、G、B组成均明显高于对照组(R:P<0.05;G:P<0.05;B:P<0.05)。④通过观测护场的硬度、温度和面积,术后第1天两组的护场硬度、温度和面积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第6天两组的护场硬度、温度和面积均明显低于术前和术后第1天(P<0.05),观察组的护场硬度、温度和面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⑤通过VAS疼痛评分评估护场疼痛情况,术后第1天两组护场的疼痛评分均较术前降低(P<0.05);术后第6天两组的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和术后第1天(P<0.05),观察组的护场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⑥根据中医证候积分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32%,其中痊愈11例,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2例;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2.07%,其中痊愈5例,显效4例,有效11例,无效9例。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如意金黄膏治疗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阳证且术后存在切口周围红肿硬结的疗效确切,可明显促进红肿硬结消散,减轻疼痛。如意金黄膏对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护场的血流、颜色、硬度、温度、面积和疼痛评分均存在较显着的影响。如意金黄膏可以促进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护场B超下彩色血流信号数量减少、改善护场血流情况,促进其护场颜色RGB量化数值升高从而改善护场颜色红赤,以及促进其护场的硬度、温度降低和面积减小。同时,如意金黄膏可改善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阳证的中医证候。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护场理论可应用于外科疾病治疗,基于护场理论采用如意金黄膏治疗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阳证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
杜玉青[5](2021)在《基于miR-146a探究三七总皂苷联合骨髓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机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三七总皂苷联合骨髓干细胞对糖尿病足大鼠创面的促愈作用,并从分子机制角度探索MicroRNA-146a/IRAK1和TRAF6抑制炎症反应的创面促愈机制,为临床治疗糖尿病足提供实验基础。方法1.通过全骨髓贴壁法体外分离,培养和扩增正常Wistar大鼠的骨髓组织中的MSCs。2.选取Wistar雄性大鼠75只,随机分成5组:健康组为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糖尿病溃疡模型组15只(DFU组),单纯干细胞组糖尿病溃疡模型组15只(MSCs组)、三七总皂苷组糖尿病溃疡大鼠15只(PNS组)、干细胞+三七总皂苷组糖尿病溃疡大鼠15 只(PNS+MSCs 组),将 Control 组、DFU 组、MSCs 组、PNS 组、PNS+MSCs 组大鼠使用高脂词料喂1个月后,在大鼠腹腔部注射40mg/kg STZ,测随机血糖≥16.7mmol/L,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成功。将糖尿病大鼠进行腹腔麻醉、脱毛后,龙胆紫药水沾染在直径大小约3cm的圆形塑料盖上,对造模面积进行颜色标记,建立糖尿病足溃疡模型。MSCs组每日创面内注射0.4mL细胞悬浮液,PNS组每日腹腔注射5 mg/100 g血塞通注射液,PNS+MSCs组每日创面内注射0.4mL细胞悬浮液,腹腔注射5 mg/100 g血塞通。每日观察实验大鼠一般状态及创面变化,给药7天后测量并计算各组大鼠剩余创面表面积,并于创面处肉芽组织,应用HE染色法观察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Ki67细胞增殖,qPCR、Western Blot法检测炎性基因mir-146a、靶向基因TRAF6和IRAK1,并用统计软件SPSS 2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换药期间Control组大鼠未见明显改变,DFU组、MSCs组、PNS组、PNS+MSCs组大鼠形体消瘦,活动减少,精神不振,毛发缺乏光泽,“三多一少”症明显。2.给药7天后,每组大鼠背部伤口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愈合,DFU组愈合速度最慢,PNS+MCSs组愈合程度最快。各组大鼠创面剩余表面积:Control组为53.08±0.14%,DFU 组为 64.16±0.11%,MSCs 组为 26.83±0.10%,PNS 组为 19.62±0.26%,MSCs+PNS组为16.20±0.08%。组间Day 7较Day 0溃疡表面积减少(P<0.05)。DFU组大鼠溃疡剩余表面积明显多于Control组(P<0.05);MSCs组、PNS组、MSCs+PNS组溃疡剩余表面积明显少于DFU组(P<0.05),MSCs+PNS组溃疡剩余表面积最少,趋于愈合。3.肉芽组织HE染色显示上皮组织覆盖,新生表皮增厚,偶有炎性细胞,胶原纤维增多;PNS组:新生表皮出现,仍存在少量炎性细胞;MSCs组:新生表皮出现,真皮层偏薄,炎性细胞数量降低;DFU组:胶原纤维增多但质地偏薄,仍有很多炎症细胞;Control组:表皮组织再生,几乎没有炎性细胞浸润。4.免疫组织化学检测Ki67表达:Ki67在DFU组的表达低于Control组(P<0.01);Ki67 在 MSCs 组、PNS 组、MSCs+PNS 组高于 DFU 组(P<0.05),但 Ki67 MSCs+PNS组相对于单纯应用MSCs、PNS组没有显着升高(P>0.05)。5.qPCR 结果显示:DFU 组 miR-146a、IRAK1、TRAF6 mRNA 的表达显着低于 Control组(P<0.001);MSCs 组、PNS 组、MSCs+PNS 组中 miR-146a、IRAK1、TRAF6 mRNA表达均显着高于 DFU 组(P<0.01);MSCs+PNS 组 miR-146a、IRAK1、TRAF6 mRNA表达高于MSCs组、PNS组(P<0.001)。6.WB结果显示:DFU组的IRAK1、TRAF6蛋白表达显着高于Control组(P <0.001);与相比,MSCs 组、PNS 组、MSCs+PNS 组中 IRAK1、TRAF6 蛋白表达较 DFU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01);MSCs+PNS组中IRAK1、TRAF6蛋白表达较MSCs组、PNS组降低(P <0.05)。说明MSCs联合PNS应用后miR-146a表达上调最明显,炎性基因IRAK1,TRAF6表达下调最明显,减轻创面炎症反应。结论PNS联合MSCs能够促进糖尿病足溃疡创面愈合,其机制可能是向上调控miR-146a表达,下调靶基因IRAK1,TRAF6表达,减轻炎症反应,促进创面修复。
周洋[6](2021)在《布鲁杆菌性脊柱炎临床特点与手术策略》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布鲁杆菌性脊柱炎(Brucellar spondylitis,BS)临床特点与手术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9年9月我院行手术治疗的95例布鲁杆菌性脊柱炎患者临床资料。颈椎行前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胸腰骶椎行后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and Fusion,TLIF)病灶清除、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其中,男73例(76.8%),女22例(23.2%),年龄26~77岁,平均(52.82±1.19)岁。颈椎7例(7.3%),胸椎2例(2.2%),腰、骶椎86例(90.5%)。单节段73例(76.8%),连续多阶段14例(14.7%),跳跃多阶段8例(8.4%)。收集并分析病历、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资料。根据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 Scores)评价手术效果。记录术前、术后随访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临床症状及并发症。结果:本组95例患者SAT均≥1:160,颈椎行前路ACDF、胸腰骶椎行后路TLIF,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并发症;随访3个月内ESR、CRP均恢复正常,末次随访所有患者背部疼痛均明显缓解。出院前、末次随访与术前VAS、颈椎JOA、腰椎JOA评分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仅1例因深部感染造成内固定失败,最终所有患者均治愈。结论:基于BS患者临床特征的研究,对存在顽固性疼痛、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颈椎行ACDF,胸、腰、骶椎行TLIF是安全可靠。
郑淋之[7](2021)在《透脓散联合负压闭式引流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实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究透脓散联合负压闭式引流对肛周脓肿术后大鼠模型创面的影响和作用机理。方法:利用健康SD大鼠制作肛周脓肿术后模型,造模成功后取48只,按体重随机分为A组(透脓散灌胃组)、B组(负压吸引治疗组)、C组(透脓散灌胃联合负压吸引治疗组),每组16只。A组每日上午9点给予透脓散灌胃后创面消毒一次;B组创面消毒后采用负压吸引治疗8h(9点至17点),负压值设定为-125mm Hg,每日治疗结束后解除负压装置;C组按照A组方式灌胃后,再采用B组方式负压吸引治疗8h。所有大鼠在每日治疗结束后均让其自由活动,自由饮食。在治疗第1、3、5、7天各组随机抽取4只大鼠,经2%戊巴比妥钠(40mg/Kg)麻醉后处死进行创面组织取材。取得的创面组织分为两份,一份进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s,Elisa)检测,检测组织匀浆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浓度水平;另一份用福尔马林固定后,经常规脱水、石蜡包埋、连续切片等处理后,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法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肉芽组织中血管增生、纤维增生、水肿情况及炎性细胞浸润情况。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观察每组大鼠的生命体征、体重变化等一般情况,并对创面进行肉眼形态学观察,同时测量并记录大鼠每日的创面面积,最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大鼠创面组织中IL-6、IL-10、VEGF的浓度:随治疗天数的增加,三组大鼠IL-6浓度逐渐降低,IL-10浓度逐渐升高,VEGF的浓度逐渐升高。在治疗的第1、3天,三组大鼠的IL-6、IL-10、VEGF的浓度组间组内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结果:(1)IL-6浓度:第5天,C组浓度持续降低,浓度水平明显低于A、B组(P<0.01);第7天:三组组织浓度水平明显降低,C组<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IL-10浓度:第5天,组织浓度C组>A组,C组>B组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7天,组织浓度水平升高明显,C组>A组>B组,各组间两两相比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VEGF浓度:第5天,组织VEGF浓度呈上升趋势,C组>A组,C组>B组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第7天,浓度显着上升,C组>A组>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对比结果:(1)IL-6浓度:治疗第3天,三组浓度与第1天相比呈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5天,C组组织浓度与第1天相比明显下降(P<0.01),A、B组浓度水平虽较第1天降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各组均低于第1天的浓度(P<0.05)。(2)IL-10浓度:治疗第3天,三组浓度与第1天相比呈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5天时,与治疗第1天相比,C组组织浓度升高明显(P<0.01),其余两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三组浓度水平较第1天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VEGF浓度:治疗第3天,三组浓度呈上升趋势,但与第1天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第5天,A、C两组浓度持续上升(P<0.01),B组浓度虽较前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7天,与第1天相比,三组浓度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创面愈合率:各组愈合率随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且在3至5天时间段的愈合率增势最大,各时间段C组愈合率最高,B组愈合率最低,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天后,C组愈合率大于A、B组,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A、B组比较差异无意义(P>0.05);治疗第3、5、7天观察,各组愈合率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且C组>A组>B组(P<0.01)。3、大鼠一般情况:A组:治疗前2天精神状态欠佳,治疗第3-7天,大鼠精神状态良好,反应灵活,饮食饮水量恢复正常,体重增长。B组:治疗前3天,大鼠精神状态萎靡,蜷卧懒动,治疗后第4-7天活跃度及饮食较前提高,但较同时期A、C组少,体重与A、C组相比稍低。C组:饮食饮水量及体重与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但精神状态及活跃度较A组稍差。4、大鼠创面肉眼观察结果:在治疗后第1天,三组创缘均有红肿,创面痂壳全层覆盖,无明显差异,在治疗第3、5、7天,对比三组创面差异,C组愈合最快、愈合度最高,与A、B组相比,水肿程度更轻,创面肉芽组织更新鲜红润,感染坏死物更少;B组与A组相比,肉芽水肿消散速度更快,创面基底更湿润,但肉芽的生长速度较A组缓慢。5、大鼠创面病理学分析:治疗第1天,各组差异不大,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发现各组炎性坏死、炎细胞浸润及间质水肿逐渐减轻,纤维母细胞逐渐增多,新生毛细血管的增生在第5天后逐渐减少。C组炎性坏死及间质水肿消散更快,新生毛细血管及纤维母细胞增生更快更多,各方面均明显优于A、B两组,B组炎症反应比A、C组重,但间质水肿较A组轻,A、C组毛细血管及纤维母细胞的增生优于B组。结论:1、透脓散联合负压闭式引流治疗大鼠肛周脓肿术后创面,能降低促炎因子、升高抗炎因子,提高VEGF浓度,促进创面毛细血管、纤维母细胞增生,达到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2、透脓散联合负压闭式引流对大鼠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愈合具有协同增效作用,较单一使用透脓散或负压闭式引流治疗效果更优。3、在单一使用时,透脓散促进创面愈合作用优于负压闭式引流,且在价格上更为经济,使用时更为方便,因此在单一使用时,推荐使用透脓散。4、透脓散联合负压闭式引流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愈合具有积极作用,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林中矫[8](2019)在《糖尿病并发浅表脓肿切开引流伤口换药中纳米银抗菌敷料的应用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中伤口换药采取纳米银抗菌敷料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糖尿病并发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Ⅲ型安尔碘纱条进行引流伤口换药,研究组患者则采取纳米银抗菌敷料进行引流伤口换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伤口愈合时间、感染控制时间、术后渗液减少时间、周围红肿消退时间及换药次数。结果研究组伤口愈合时间、感染控制时间、术后渗液减少时间、周围红肿消退时间分别为(15.23±5.34)、(4.11±3.29)、(5.12±1.73)、(3.42±1.39)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3.81±4.21)、(6.28±4.19)、(9.09±3.26)、(5.47±1.76)d,换药次数(9.05±3.26)次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5.67±4.99)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浅表脓肿切开引流术中采取纳米银抗菌敷料处理,不仅可以缩短伤口愈合时间、感染控制时间、术后渗液减少时间、周围红肿消退时间,还可减少换药次数,值得借鉴。
谢佑君[9](2019)在《复方黄柏液涂剂对低位肛瘘术后伴糖尿病创面愈合情况的临床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低位肛瘘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创面应用复方黄柏液涂剂创面愈合情况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0例低位肛瘘合并糖尿病受试者按入院时间进行编号,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5例受试者。术后予本科室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自术后第二日起,治疗组和对照组受试者分别进行复方黄柏液涂剂和康复新液浸透纱布湿敷,每日一次。按照症状评分标准,对两组受试者湿敷前及湿敷后第7、14、21天时创面疼痛程度、创面渗液、创面炎肿、肉芽生长、创面宽度、创面深度等指标情况进行评分,利用SPSS25.0统计分析软件对评分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1)创面疼痛程度:用药7、14日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21日评分比较,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2)创面渗液:用药7日评分比较,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14、21日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3)创面肉芽生长:用药7日评分比较,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14、21天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4)创面炎肿:用药7、21天评分比较,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05);用药14天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5)创面大小:治疗21天评分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6)用药21天后总疗效比较:治疗组治愈率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黄柏液涂剂与康复新液湿敷均能促进低位肛瘘伴糖尿病患者术后创面愈合,但复方黄柏液涂剂在愈合过程每个环节都有较好促进作用,能够缓解术后疼痛、减少渗液、消除炎肿、促进肉芽生长,从而促使创面愈合。
王云龙[10](2019)在《外用中药海浮散对大鼠背部创面愈合及新生血管的影响》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外用中药组方海浮散治疗创伤模型SD大鼠,观察愈合的效果并探讨海浮散对创面新生血管增值的作用机制。方法:将90只SD大鼠通过手术方式建立背部开放创口的模型,造模成功后利用随机分组法将其随机分为A组(模型组)、B组(对照组)以及C组(实验组),每组30只。每日对不同处理组大鼠创面进行换药:A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冲洗,B组大鼠给予凡士林纱条外敷,C组大鼠给海浮散外敷换药,观察大鼠术后第1、3、7、14天的活动情况,记录创面愈合面积,计算创面愈合率;并且分别在不同时相进行创面组织取材,染色观察并计算创面的新生血管面积比;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组织中VEGF含量,以证明海浮散对创面愈合具有积极的影响。结果:1、术后第1、3天A、B、C组创面愈合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第7天和第14天B、C组创面愈合率高于A组,统计学处理有显着差异(P<0.05);2、组织切片染色结果显示,三组大鼠创面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炎性细胞浸润,初期时A组较为明显,随之三组浸润均逐渐减少;在三组大鼠的实验进程中,肉芽组织和成纤维细胞伴随着创面恢复而逐渐增多,且B、C两组增加较为显着;新生毛细血管呈现先增多后减少趋势,C组的血管面积比优于A组和B组(P<0.01),B组优于A组(P<0.05)。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组大鼠创面组织中VEGF的表达高于A、B组,差异明显(P<0.05),且随愈合时间的推移呈现先增长后降低的趋势,在第7d达到峰值。结论:1、海浮散可以促进大鼠背部创面加速愈合,从而提高愈合率与愈合质量。2、海浮散作用在大鼠创面时,可以调控干预创面组织的VEGF表达,从而影响创面毛细血管的增殖和分化,加速愈合。
二、1例糖尿病患者背部脓肿的换药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1例糖尿病患者背部脓肿的换药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Fournier坏疽进展及治疗转归——基于15例患者病例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
一、临床资料 |
二、方法 |
(一)早期清创 |
(二)封闭负压引流 |
(三)使用广谱抗生素、全身支持治疗 |
(四)积极换药、密切监测 |
(五)多学科诊疗模式 |
结果 |
讨论 |
(3)MEBT/MEBO治疗瘘管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1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概论 |
1.1 现代医学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认识 |
1.2 传统医学对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认识 |
1.3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内服药物治疗 |
1.4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局部中医外治疗法 |
1.5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手术治疗 |
1.6 对MEBT/MEBO的认识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研究病例标准 |
1.4 伦理学要求和受试者知情同意书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盲法 |
2.3 治疗方法 |
2.4 观察指标 |
2.5 统计分析方法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情况分析 |
3.2 结果分析比较 |
3.3 安全性观察结果 |
3.4 脱落病例处理 |
3.5 治疗前后大体情况比较 |
4 讨论 |
4.1 对瘘管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认识 |
4.2 实验基础治疗的根据 |
4.3 实验方案药物的作用原理和选择依据 |
4.4 MEBT/MEBO与祛腐生肌、酿脓生肌 |
4.5 实验结果分析 |
5 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附录 |
附录一 知情同意书 |
综述 瘘管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外治研究进展 |
引言 |
1 非哺乳期乳腺炎的病因病机 |
2 治疗窦瘘常用的外用药物 |
2.1 传统丹药 |
2.2 自拟祛腐生肌、酿脓生肌药方 |
2.3 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 |
2.4 贝复济 |
3 治疗窦瘘常用的中外治法 |
3.1 药捻疗法 |
3.2 挂线疗法 |
3.3 滴灌疗法 |
3.4 拖线疗法 |
3.5 皮肤再生医疗技术(MEBT/MEBO) |
4 外科手术治疗 |
5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
(4)如意金黄膏对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护场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1 中医对护场的认识和研究现状 |
1.1 护场的理论渊源 |
1.2 护场理论在现代中医外科学临床中的应用 |
1.3 小结 |
参考文献 |
2 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的治疗进展 |
2.1 肛周蜂窝织炎的治疗进展 |
2.2 肛周脓肿的治疗进展 |
2.3 小结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对象来源 |
1.2 研究对象选择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观察指标 |
2.4 疗效评价 |
3 统计学处理 |
4 技术路线图 |
5 结果 |
6 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历 |
(5)基于miR-146a探究三七总皂苷联合骨髓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综述文献 |
综述一 中医学对糖尿病足的认识 |
1 中医古籍对糖尿病足的记载 |
2 糖尿病足的病因病机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西医对糖尿病足的认识 |
1 糖尿病足概述 |
2 糖尿病足发生机制 |
3 糖尿病足的西医治疗 |
参考文献 |
综述三 前期临床研究成果 |
参考文献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前言 |
动物实验及方法 |
1 实验材料 |
2 实验方法 |
实验结果 |
1 大鼠造模前后改变 |
2 大鼠创面愈合情况 |
3 组织病理学评估 |
4 免疫组化检测Ki67细胞表达 |
5 qPCR检测miR-146a,IRAK1,TRAF6的mRNA表达 |
6 Western Blot检测IRAK1、TRAF6蛋白表达 |
讨论 |
1 关于实验大鼠模型的建立 |
2 三七总皂苷对糖尿病足溃疡抗炎作用 |
3 三七总皂苷联合骨髓干细胞加速糖尿病足溃疡愈合 |
4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历 |
(6)布鲁杆菌性脊柱炎临床特点与手术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 研究对象 |
1.1 纳入标准 |
1.2 排除标准 |
1.3 技术路线图 |
2 资料与研究方法 |
2.1 一般资料 |
2.2 观察指标 |
3 手术相关处理 |
4 质量控制 |
4.1 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
4.2 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 |
4.3 病情转归情况 |
5 统计学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布鲁杆菌病性骨关节炎表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
(7)透脓散联合负压闭式引流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实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英汉缩略词对照表 |
肛周脓肿术后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8)糖尿病并发浅表脓肿切开引流伤口换药中纳米银抗菌敷料的应用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方法 |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9)复方黄柏液涂剂对低位肛瘘术后伴糖尿病创面愈合情况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诊断标准 |
(二)病例纳入、排除及脱落标准 |
(三)病例来源及分组 |
(四)一般资料 |
二、研究方法 |
(一)基础治疗方法 |
(二)湿敷方法与药物 |
(三)观察指标 |
(四)评分标准 |
(五)统计分析方法 |
三、研究结果 |
(一)两组受试者疼痛程度评分治疗前后(组内、组间)的比较 |
(二)两组病例渗液评分治疗前后(组内、组间)的比较 |
(三)两组病例肉芽生长评分治疗前后(组内、组间)的比较 |
(四)两组病例炎肿评分治疗前后(组内、组间)的比较 |
(五)治疗三周两组患者创面大小评分的比较 |
(六)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 |
(七)病例脱落情况 |
(八)安全性情况 |
讨论 |
一、中医对肛瘘和糖尿病的认识 |
二、中医对肛瘘术后伴糖尿病创面愈合的认识 |
三、现代医学对肛瘘术后伴糖尿病创面愈合的认识 |
四、复方黄柏液涂剂的中药分析与现代药理学研究 |
五、康复新液介绍 |
六、研究结果分析 |
(一)临床疗效分析 |
(二)不良反应分析 |
(三)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肛瘘术后合并糖尿病创面愈合的治疗进展 |
一、口服中药对肛瘘术后合并糖尿病创面愈合的影响 |
二、中药坐浴法对肛瘘术后合并糖尿病创面愈合的影响 |
三、中药外敷疗法对肛瘘术后合并糖尿病创面愈合的影响 |
四、西药对肛瘘术后合并糖尿病患者创面愈合的影响 |
五、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肛瘘术后合并糖尿病创面愈合的影响 |
参考文献 |
附录 复方黄柏液涂剂对低位肛瘘术后伴糖尿病创面愈合情况的临床观察 |
致谢 |
发表论文 |
(10)外用中药海浮散对大鼠背部创面愈合及新生血管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中药对于疮疡的外治研究 |
1.1 对于阳证痈疡的外用 |
1.2 对于阴证痈疡的治疗 |
1.3 对于半阴半阳痈疡的治疗 |
2、中药促进创面愈合的机制认识 |
2.1 影响炎症反应 |
2.2 影响细胞因子 |
2.3 影响新生血管 |
3、总结 |
第一章 实验研究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材料 |
1.2 实验方法 |
2 观察与制备 |
2.1 观察创面大体情况 |
2.2 计算创面愈合率 |
2.3 制备切片及HE染色 |
2.4 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组织 |
3 统计方法 |
第二章 实验结果 |
1 大鼠基本情况 |
2 创面肉眼观察结果 |
3 创面愈合率结果 |
4 HE染色结果及血管面积比 |
5 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5.1 创面组织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
5.2 创面组织VEGF平均光密度表达 |
第三章 讨论 |
第四章 结论、展望与不足 |
1 结论 |
2 展望与不足 |
本文创新点 |
1 对肛肠疾病术后创面愈合用药指导 |
2 对中医古方的继承与发扬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成果 |
个人简介 |
四、1例糖尿病患者背部脓肿的换药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Fournier坏疽进展及治疗转归——基于15例患者病例分析[J]. 姜华,张聂珂,陈恕求,许斌,邢利,张力杰,柳靖,朱伟东,陈明.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21(06)
- [2]2型糖尿病合并背部脓肿临床特点及菌群分析[J]. 吕丽芳,李萌,赵建军,谢振军,魏君锋,齐亚男,罗晶,张会峰.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21(10)
- [3]MEBT/MEBO治疗瘘管期非哺乳期乳腺炎的临床研究[D]. 杨婷.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1(02)
- [4]如意金黄膏对肛周蜂窝织炎和肛周脓肿护场的影响[D]. 曹敏然.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5]基于miR-146a探究三七总皂苷联合骨髓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的机制[D]. 杜玉青.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08)
- [6]布鲁杆菌性脊柱炎临床特点与手术策略[D]. 周洋. 新疆医科大学, 2021(02)
- [7]透脓散联合负压闭式引流对肛周脓肿术后创面的实验研究[D]. 郑淋之. 西南医科大学, 2021(01)
- [8]糖尿病并发浅表脓肿切开引流伤口换药中纳米银抗菌敷料的应用效果研究[J]. 林中矫.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24)
- [9]复方黄柏液涂剂对低位肛瘘术后伴糖尿病创面愈合情况的临床观察[D]. 谢佑君.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10]外用中药海浮散对大鼠背部创面愈合及新生血管的影响[D]. 王云龙.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