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圣经》是一把开启英美文学和文化的钥匙,其影响力涉及政治、经济、制度、法律、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出发,打破父权制下《圣经》中女性形象的传统角色定位和男性话语权下的女性形象扁平化、边缘化的状态,多角度、全方位地解析和重构《圣经》中的女性形象,重构出自我意识觉醒、勇敢并具有不同层次的反叛性思维和行动的丰满女性形象。
[关键词]女性主义;女性形象;重构
一、引言
《圣经》是一部文学巨著,近代以来,被翻译成多种民族语言,成为西方文学家和艺术家创作的灵感之源。《圣经》还具有“文化母本”的地位,而正是《圣经》作为文化母本的涵育作用,滋养和塑造了西方文化乃至世界文化,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风俗习惯之中。因此,不了解《圣经》就不可能了解英美文明与文化,作为英语研究者和学习者,如果不了解《圣经》与英语词汇、习语、英美文学、英美节日等的关系及其对英美文化的影响,就很难深刻理解和鉴赏西方文学和文化艺术。
《圣经》记录了一个个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以及诗歌,刻画了诸如亚伯拉罕、摩西、约书亚、参孙、扫罗、大卫、所罗门等众多鲜活生动、形象饱满的男性民族英雄。然而,据统计,《圣经》中的女性人物尚不足总人数的5%,而且其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多是为男权社会服务的。《圣经》作为男性权威下的文本,人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男性角色中,而忽略了《圣经》中所塑造的女性角色和形象。因此,系统研究《圣经》中的女性形象,并从女性主义批评角度研读和重构女性形象,对提高中西方女性的社会地位、建立女性话语权、实现男女平等,以及对《圣经》的翻译,和对以《圣经》为原型的文学创作、对增强西方文化的深度理解和尊重、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圣经》是迄今为止发行量最多、影响力最大的著作,其内容思想奠定了西方文化的基石,也对英美文学和文化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作为一部经典,《圣经》涵括了希伯来人早期生活中的各种世俗要素,其中既有具体的生活细节,也有各种观念和情感。因此,《圣经》已经被称为希伯来民族生活和思想的百科全书。
《圣经》包含66本书,分《旧约》和《新约》两部分。19世纪英国著名的诗人马修·阿诺德首先使用了“《圣经》文学”这一术语。西方国家对《圣经》文学的研究角度繁多,如结构主义批评、叙事批评、女性主义批评等。女性主义批评学者在伊丽莎白·斯坦顿的带领下就出版了两卷《妇女圣经》,成为女性主义《圣经》批评的最高成就,对后世女性主义文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而当前西方国家对《圣经》女性的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圣经》对西方文学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有不少学者开始研究《圣经》女性人物和女性形象对当代视觉艺术、恐怖艺术、电影、音乐以及流行文化的影响,视角独特,研究前瞻。
国内对《圣经》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圣经》汉译和汉译《圣经》在国内的影响、用《圣经》原型来解读文学作品等方面。2000年以后,才逐渐有学者开始从女性主义视角研究《圣经》,这些女性主义批评提出了很多新见解,主要体现在《圣经》中的夏娃、路得、狄波拉、以斯帖、玛利亚等经典女主人公形象上[3]。这些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研究是零散的,缺少系统性,而且也多是研究《旧约》里的某一个或者几个个别女性人物,对《新约》里的女性人物的研究寥寥无几。然而,忽视对这些女性人物形象的研究,就不能完整地认识、理解和欣赏《圣经》这部博大精深的文化经典,因此,我们十分有必要对《新旧约全书》里的女性人物进行解读。
在男权社会里,男人主宰一切,但也有一些妇女开始表现出逐步觉醒的自我意识。他们依靠自己的勤劳、过人的智慧、漂亮的外表、难忘的勇气和民族精神,拯救自己的家庭或者自己的人民。
三、女性主义批评视角下《圣经》中的女性形象
在父权制社会中,妇女丧失话语权,他们是“父权、夫权”的财产,沦为生育工具,默默顺从并承受着男权的压制和迫害,完全丧失了自我,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备受父权制压迫的另一代表是《创世纪》中亚伯拉罕的妾——夏甲。她本是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的埃及女仆,由于撒拉年老不孕,便将夏甲送给丈夫亚伯拉罕作妾,生育子女。但撒拉在生下儿子以撒之后,担心夏甲的儿子以实玛利夺走以撒的继承权,因此让亚伯拉罕把夏甲和以实玛利赶走,行走在荒漠中的夏甲差点因饥渴而丧命。夏甲沦为了别人的生育工具,命运任由别人摆布,却毫无怨言和反抗。
作为一部伟大的经典,《圣经》描述了很多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但是,作为父权制时代的产物,由于男性掌握话语权,《圣经》作者采取了男性叙事视角、次情节结构和女性形象的扁平化等多种叙事策略,借此影响现实中的女性,强化男权意识[2]。同时,《圣经》中也描述了不少典型的“罪恶”女性形象,体现了父权制文化中女性地位的低下和对女性权利的漠视,导致《圣经》中的女性形象被弱化、被淡化。无论是“罪女”还是“贤妻”,《圣经》中描写的女性形象的宗旨是维持当时的父权制社会秩序,为将女性边缘化、剥夺女性的领导地位提供了充足的理由,也使得女性一切权利被降格为物,并且囚禁于男性视域里,为男权中心主义服务。但是从女性主义角度来反思这些女性形象,打破父权制下《圣经》中女性形象的传统角色定位和男性话语权下的女性形象扁平化、边缘化的状态,我们就可以重构出一个个自我意识觉醒、勇敢并具有不同层次的反叛性思维和行动的丰满女性形象。
(一)受父权制压迫而丧失自我的女性形象
女性主义批评是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之一,它源于女权主义,声讨男性中心主义,颠覆传统的二元制父权文化。它以一种女性的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全新解读,批判男性文学对妇女形象的歪曲,鼓励女性追求独立自立、摆脱父权制的奴役。
《路得记》中的路得在自己的丈夫死后,毅然留下照顾年迈又无人照料的婆婆,她完全有理由改嫁,留在自己熟悉的家人身边。但是,当婆婆拿俄米劝她留下时,她却说:“不要催我回去不跟随你。你往哪里去,我也往那里去;你在哪里住宿,我也在那里住宿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4]旧434路得毅然决然地跟随婆婆,说明她非常清楚自己的决定,以及自己的决定所带来的后果。跟随婆婆回到伯利恒以后,面对生活的困难,她通过自己的勤劳捡拾麦穗供养婆婆。并且在嫁给波阿斯的时候,也是通过自己的行动努力争取。这一切都表明路得并不仅仅是单纯地孝敬和顺从自己的婆婆,而是具有明显的自我意识。路得在绽放人性美的同时,实现了自身的精神主体回归和自我意识觉醒[3]66。
借助课外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将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问题当中,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即可以体验到成就感,同时可以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众所周知,与此相似命运的是《新约》中的玛利亚,未婚而孕,苦涩又不知所措,却依然毫无怨言地生下了耶稣。
式中:T0—环境温度(K);Ta —理论燃烧温度(K);Ta′ —实际燃烧温度(K);Ia —理论燃烧温度下燃烧产物焓(kJ/kg);I0—环境温度下燃烧产物焓(kJ/kg);—锅炉可支配热量(kJ/kg)。
父权制下的女性,地位低下甚至毫无地位可言,她们或被描述成男性的附属品,或者被描述成恶的象征,《启示录》中巴比伦的大淫妇就是典型的代表,她额上写着一个很长的名字:“奥秘哉、大巴比伦、做世上的淫妇和一切可憎之物的母。”[4]新452女性被描述成了众娼妓和地上可憎之物的母亲,这是男权社会中对女性的赤裸裸的蔑视。
贵州省对花生的需求主要表现在油用和食用,尤其以食用为主。传统的地方品种表现出籽粒小、口感好、气味浓郁的优势,但产量较低,长期的种植导致品种退化严重,抗性变差。而新选育出的花生品种在产量较高、抗性较好的同时,其口感和蛋白质含量却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然而,关于花生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原因的遗传基础研究尚属空白,因此,需要加强对花生蛋白质含量、比例以及相关的遗传基础研究,为贵州省花生种植业发展提供较为坚实的支撑。
(二)自我意识觉醒的女性形象
随着数字化校园理念的提出,高校越来越重视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利用数字化、信息化等技术手段对高校固定资产进行动态管理,准确地掌握固定资产的使用现状,从而进行合理配置,避免固定资产大批量闲置,发挥固定资产最大效益,为高校实现自身资源的优化配置奠定基础。
丧失话语权的典型代表——《士师记》中耶弗他的女儿。耶弗他向耶和华许愿,说:“你若将亚扪人交在我手中,我从亚扪人那里平平安安回来的时候,无论什么人,先从我家门出来迎接我,就必归你,我也必将他献上为燔祭。”[4]旧414而等他战胜归来,第一个迎接她的人却是他唯一的亲生女儿。当她的女儿知道这一切之后,虽然悲伤,却说:“父啊,你既向耶和华开口,就当照你口中所说的向我行,因耶和华已经在仇敌亚扪人身上为你报仇。”[4]旧415耶弗他遵守诺言,将自己的女儿杀死献祭。耶弗他的女儿几乎是无声的,即使她能说出一些话,这些话也是用来表现出对她父亲的顺从,以表明她附属于她的父亲而不能控制自己的命运。
在该阶段,译者的主体意识开始慢慢觉醒:不少翻译家勇敢地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按照自己的意图对原文进行改写或改编,但反对派依旧认为译者低原作者一等,是原作者的“叛逆者”、“奴隶”、“仆人”、“戴着脚镣的舞者”,忽视了译者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还有一些翻译家认识到了译者在人类生存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把译者比喻成“启明星”“媒人”和“先知”,译者的地位得到了显著提升。
《以斯帖》中的以斯帖,是一位漂亮的以色列女性,嫁入波斯王国的皇宫,在民族危难之际,不顾自身安危,闯入皇宫勇敢揭露哈曼的阴谋,拯救了整个以色列民族。在民族危难之际,她的自我意识觉醒,最终突破小我,实现民族大爱。《士师记》中狄波拉面对巴拉将军的懦弱,挺身而出,毅然披上战袍,与胆小的巴拉将军并肩作战,战胜西西拉率领的精兵强将,体现出她逐渐觉醒的自我意识和政治意识。《新约》中抹大拉的玛利亚,被称为她来自的地方的名字(抹大拉是地名),说明了她具有独立的自我和主体权利,而不依附于与她有联系的任何男性。同时,她被托付将耶稣复活的信息告诉其他人——使她成了使徒的使徒。然而不幸的是,在男权为中心的社会中,人们容不得女性与男性并驾齐驱,抹大拉的玛利亚在后来的文学艺术中被描绘成了邪恶与堕落的女性象征。
(三)勇敢反抗男权的女性形象
在父权制社会,大多数妇女被边缘化,但也有少数妇女开始反抗父权社会。他们不畏男权,努力摆脱对男性的依附,为争取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而采取行动。
《创世纪》中偷吃禁果的夏娃,往往被誉为欲望与原罪的象征。然而,从女性批评主义角度出发,我们会发现,正是由于夏娃不惧男权,勇敢地违背了上帝的命令,率先偷食智慧树上的果子,才使得人类获得智慧,获得了身体与心智的双重解放。《撒母耳记》中扫罗的女儿米甲喜欢大卫并嫁给了他,当她的父亲追杀大卫的时候,她设法放走了大卫并保护其出逃。她不惧父权,保卫了自己的家人和爱情。《马太福音》中叙利亚的腓尼基妇人(又译作迦南妇人),为了拯救自己的女儿,不惧冒犯权威,最终说服耶稣为她女儿驱逐身上的邪灵,她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有足够的智慧、信心和勇气拯救自己的家人。而《路加福音》中那位坚持不懈的寡妇,为了获得公正,不断向法官争取自己的应有权益,直到成功。她们的智慧、勇敢、自信、坚持不懈的形象,在争取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而采取的行动中饱满和生动了起来。
从女性主义角度反思和重构这些女性形象,我们就会发现这些女性具有自我意识觉醒、勇敢、智慧、反叛的一面,这些女性人物用实际行动实现了对女性主义的精彩阐释,必将使《圣经》所记载的这些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发射出永恒的光辉,并进一步影响现实生活中女性自身形象的构建和实现女性独立自主、男女平等和谐的状态。
四、结语
从女性主义视角,通过对《圣经》中的女性形象的重构,突破《圣经》中女性的传统角色定位,就可以重构出自我意识觉醒、勇敢并具有不同层次的反叛性思维和行动的丰满女性形象。这些丰富的女性形象的塑造,将使得人们对《圣经》中的女性角色有更多的重视和全新的认知,全面客观地审视、解读和批判《圣经》这部伟大的经典著作。这些鲜活的女性形象对现实生活中的女性在实现理性、精神、意识和情感、政治等方面的独立以及保障女性权益、实现两性和谐方面有重要的现代价值,有助于现实中的女性实现精神独立、两性和谐,并为对《圣经》翻译和以《圣经》为原型的文学创作以及文学作品解读提供启示。
[参考文献]
[1]陈忠祥.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圣经》女性形象[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42-43.
[2]马月兰.《圣经》中“贤妻”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85-91.
[3]屈冬梅.女性反叛性思维方式的流变——女性主义视角下《圣经》中经典女性人物形象探析[J].英语广场,2014,(10):66-68.
[4]国际圣经协会.圣经(中英文和合本·新国际版)[M].南京:南京爱德印刷有限公司,2010.
[基金项目]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主创新项目“反思与重构——女性主义视域下《圣经》中的女性形象研究”(项目编号:15CX04049B)。
[作者简介]徐小雁(1978-),女,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英美文学、英语教学与研究;Alison M. Jack(1967-),女,英国爱丁堡大学资深讲师,博士,主要从事圣经与英美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5823(2019)07-0065-03
[收稿日期]2019-04-04
[责任编辑:白彩霞]
标签:圣经论文; 女性论文; 自己的论文; 形象论文; 父权制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基督教论文;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年第7期论文; 国家留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自主创新项目“反思与重构——女性主义视域下《圣经》中的女性形象研究”(项目编号:15CX04049B)论文;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文学院论文; 爱丁堡大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