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责任归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责任,道德,塔林,医患,顾客,预防性,网络。
责任归因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谢建石[1](2019)在《城市居民环保行为与责任归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论文首先利用模型分析了对我国市民环保行为有影响力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并以此为基础寻找各相关因素间的作用途径,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居民环境态度和环保行为进行了摸底调查,再结合对石家庄市雾霾天气的案例分析,最终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以期能够促进公民开展环保行为。(本文来源于《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期刊2019年05期)
刘凤军,孟陆,杨强,刘颖艳[2](2019)在《责任归因视角下事前补救类型与顾客参与程度相匹配对服务补救绩效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顾客沉默"是企业服务失败时经常遇到的现象,现有研究多是建议企业采用事前补救措施而未对其适用条件给出明确界定。本研究基于顾客责任归因视角,通过五个实验分析了事前补救类型与顾客参与程度相匹配对补救绩效和顾客购买意愿的影响。实验一A在操纵了相同服务行业的情境下,证明高顾客参与与服务承诺相匹配、低顾客参与与预防性服务补救相匹配可以提升补救绩效;实验一B进一步扩展,证明高顾客参与服务行业与服务承诺相匹配,低顾客参与服务行业与预防性服务补救相匹配可以提升补救绩效。实验二检验相对剥夺感的中介作用和责任归因的解释机制,构建了完整的理论机制。实验叁验证了顾客参与程度与事前补救类型相匹配不仅可以提升补救绩效,还可以增强购买意愿。实验四则通过现场实验拓展了研究外部效度。本研究为企业面对不同顾客参与程度的服务失败应采取何种事前补救措施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本文来源于《南开管理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刘永安[3](2019)在《应得、需要与平等主义分配原则的和解——基于分配权利和责任归因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分配权利和责任归因的角度看,基于应得和基于需要的分配观念有些与社会性的分配正义无关,有些则可以在与平等主义原则相关联的基础上纳入分配正义的原则体系。应得分配观念需要借助平等主义的视角方能克服自身面临的困境,进而有资格成为一种可供选择的分配正义原则,而需要原则与平等主义原则存在某种理论的交集和互补。应得、需要与平等主义分配原则之间的这种互补引证的内在关联说明,只有坚持平等主义原则的基础性地位和解释上的优先地位,实现应得、需要与平等主义分配原则的和解,才能最终构建起一个合理、正义的分配原则体系。(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辑刊》期刊2019年02期)
朱玲玲[4](2019)在《从《塔林手册2.0版》看网络攻击中国家责任归因的演绎与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技术的发展正在改变国际社会对传统空间的认识、对网络行动的管理及网络规则的制定。网络的特性对网络攻击中的责任归因提出了现实技术上的难题与规则适用上的挑战。2017年正式出版的《塔林手册2. 0版》是国际法学者对现行国际规则在网络空间适用的一次演绎与发展。在个人或黑客组织等非国家行为体的网络行动的归因上,该文件结合网络攻击的不同情境解释和阐明了两种"控制"标准在网络空间的适用性,并根据网络的特性对"有效控制"标准进行了补充和改良,这对正确认识网络攻击中国家责任的归因有着积极意义。但是,网络的特性依旧让网络攻击中国家责任的归因困难重重。综观《塔林手册2. 0版》对网络攻击中国家责任归因规则做出的有益尝试和探索,未来国际网络法规则的设计应以国家主权为根茎,以个案解决为枝叶,以多层次规则为拓展倡导国际社会共同应对网络攻击中的责任归因问题,促进国际网络治理环境的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当代法学》期刊2019年01期)
喻丰,许丽颖[5](2019)在《道德责任归因中的变与不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责任这一概念虽然较为复杂,但其核心在于事件的道德重要性及其后果,这也使其区别于其他相关概念,如责备。本文对人们在实际生活中作出道德责任归因的心理过程进行探讨,发现其存在变与不变的两面性:道德责任归因的不变性,与人之特性如自由意志密切相关,许多学者也试图提出归因过程的稳固模型;道德责任归因的可变性,则涉及直觉与深思、抽象与具体、远与近叁组对立的概念。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人工智能领域的道德责任归因问题。(本文来源于《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张援,逯义峰[6](2018)在《中国大陆主要报纸抑郁症报道框架和责任归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中国大陆主要报纸527篇抑郁症报道的内容分析,以文化价值观和组织压力等影响因素为切入点,探讨了中国报纸抑郁症报道的框架建构和责任归因问题,考察了党报和都市报在责任归因方面的差异及12年间的历时变化。研究发现,中国报纸报道抑郁症的解决办法时,责任归因于社会要多于个人;党报比都市报更多地将责任归因于社会。最后结合上述因素对中国媒体健康传播报道的框架建构和责任归因进行讨论。(本文来源于《浙江传媒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惠娜,邵玉香,薛秋童[7](2018)在《城市居民环保责任归因、环保效用感知与环保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居民环保行为是受到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行为,环境关心、环境知识、环保规范、环保责任归因、环保效用感知等因素都对环保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环境关心、环境知识和环保规范对环保行为产生正向直接作用;环保责任归因削弱了环境关心与环保行为的正向关系,起到抑制调节作用,居民越是将环保责任归因于他人,环境关心对环保行为的促进作用越弱;环保效用感知强化了环境关心、环境知识、环保规范与环保行为的正向关系,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居民越是认为自己环保行为有利于环境,越是能实施环保行为。政府的环保宣教应重视环保责任的宣传教育,并设计让居民感知环保行为效用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汪新建,申悦[8](2018)在《医方对消极医疗结果的责任归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情境故事法和叁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从结果事件的大小、结果事件的可控性和卷入水平这叁个方面考察医方对消极医疗结果的责任归因。结果发现事件大小对责任变量、生气变量、批评变量、语言攻击和身体攻击变量均有显着影响,但对专家的信任度变量没有影响;事件可控性对责任变量、生气变量、批评变量、语言攻击和身体攻击变量有影响,对专家的信任度变量没有影响;卷入水平对责任变量、生气变量、批评变量、语言攻击和对专家的信任度变量有影响,对身体攻击这一变量没有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期刊2018年01期)
王珊[9](2018)在《心理距离、责任归因对网络助人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技术为当代社会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除了通过网络享受更加便利的服务之外,人们还可通过发布网络消息得到需要的帮助,近几年来兴起的“轻松筹”就是最好的例子。网络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人们的求助范围,跨越了时间、空间和不同的人际关系,通过增加信息的传播概率,来尽可能使自己获得帮助。网络改变了个体之间的心理距离,继而可能会影响到个体的助人行为。除了网络这一环境因素之外,求助者自身所应承担的责任也会对施助者的助人意愿造成很大影响。为探讨心理距离、责任归因在网络环境下对助人行为的影响,明确变量之间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在解释水平理论、归因理论等理论基础上,通过四个(2×2)被试间实验设计就心理距离、责任归因对网络助人行为的影响进行探讨,每个实验分别针对一种类型的心理距离,通过操纵心理距离的远近以及求助者责任的内、外归因,来观测网络助人行为的变化。结果发现:(1)在捐款数额方面,时间距离、责任归因的主效应皆显着,但不存在交互作用;在输入反应时方面,责任归因的主效应显着;在阅读信息的时长方面,时间距离的主效应显着。(2)在捐款数额方面,空间距离主效应显着,责任归因的主效应不显着,两者之间交互作用显着;在输入反应时方面,责任归因的主效应显着;在阅读信息的时长方面,空间距离主效应不显着,责任归因的主效应显着。(3)在捐款数额方面,社会距离的主效应显着,且社会距离与责任归因的交互作用显着;在输入反应时方面,社会距离、责任归因的主效应都不显着;在阅读信息的时长方面,社会距离的主效应显着。(4)在捐款数额方面,概率距离主效应显着,责任归因的主效应不显着,两者交互作用显着;在输入反应时方面,概率距离与责任归因的交互作用不显着;在阅读信息的时长方面,概率距离、责任归因的主效应都不显着,且无交互作用。(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8-06-01)
邓华强[10](2018)在《悲伤与愤怒情绪诱发对助人决策的影响:人际责任归因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基于评价倾向框架理论(ATF),通过研究1和研究2探究同为负性效价的具体情绪对被试的助人决策有何不同,在此基础上分析人际责任归因于这种关系中起到的特殊作用,并考察了两种助人决策情境中的性别差异。研究1和研究2都使用了电影片段诱发特定情绪的方法来进行实验。研究1采用的是单因素实验设计,自变量情绪是组间变量,总共包含3个水平(悲伤情绪、愤怒情绪和中性情绪),而助人决策是因变量,具体操作为个体为他人花费时间;研究2采用的是2(情绪状态:悲伤情绪和愤怒情绪)×3(人际责任归因:可控的自我归因、不可控的情境归因和模糊归因)的两因素混合实验设计,自变量有2个,一个是组间变量情绪,包含悲伤和愤怒两个水平,另一个是组内变量人际责任归因,包含可控、不可控和模糊,而研究2的因变量还是助人决策,不同的是操作为个体为受助者花费的金钱数额。结果表明:(1)悲伤情绪和愤怒情绪对助人决策的影响不同,悲伤组的被试比愤怒组的被试会提供更多的时间帮助和金钱捐助;(2)人际责任归因是影响具体情绪和助人决策的边界条件,当人际责任归因处于模糊时,与愤怒情绪相比,悲伤组的被试会提供更多的金钱捐助;(3)研究1中被试为他人提供的时间帮助在性别水平上没有显着差异,研究2中被试为他人花费的金钱在性别水平上也没有显着差异,即助人决策情境中被试的性别不存在显着差异。本研究的结果还扩展了评价倾向框架理论(ATF)的研究证据,加深了我们对人际责任归因在助人决策中作用的认识,为未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大学》期刊2018-05-24)
责任归因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顾客沉默"是企业服务失败时经常遇到的现象,现有研究多是建议企业采用事前补救措施而未对其适用条件给出明确界定。本研究基于顾客责任归因视角,通过五个实验分析了事前补救类型与顾客参与程度相匹配对补救绩效和顾客购买意愿的影响。实验一A在操纵了相同服务行业的情境下,证明高顾客参与与服务承诺相匹配、低顾客参与与预防性服务补救相匹配可以提升补救绩效;实验一B进一步扩展,证明高顾客参与服务行业与服务承诺相匹配,低顾客参与服务行业与预防性服务补救相匹配可以提升补救绩效。实验二检验相对剥夺感的中介作用和责任归因的解释机制,构建了完整的理论机制。实验叁验证了顾客参与程度与事前补救类型相匹配不仅可以提升补救绩效,还可以增强购买意愿。实验四则通过现场实验拓展了研究外部效度。本研究为企业面对不同顾客参与程度的服务失败应采取何种事前补救措施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责任归因论文参考文献
[1].谢建石.城市居民环保行为与责任归因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
[2].刘凤军,孟陆,杨强,刘颖艳.责任归因视角下事前补救类型与顾客参与程度相匹配对服务补救绩效的影响[J].南开管理评论.2019
[3].刘永安.应得、需要与平等主义分配原则的和解——基于分配权利和责任归因的视角[J].社会科学辑刊.2019
[4].朱玲玲.从《塔林手册2.0版》看网络攻击中国家责任归因的演绎与发展[J].当代法学.2019
[5].喻丰,许丽颖.道德责任归因中的变与不变[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张援,逯义峰.中国大陆主要报纸抑郁症报道框架和责任归因研究[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8
[7].王惠娜,邵玉香,薛秋童.城市居民环保责任归因、环保效用感知与环保行为研究[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8].汪新建,申悦.医方对消极医疗结果的责任归因研究[J].中国社会心理学评论.2018
[9].王珊.心理距离、责任归因对网络助人行为的影响[D].山西大学.2018
[10].邓华强.悲伤与愤怒情绪诱发对助人决策的影响:人际责任归因的作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