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白花蛇舌草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宫颈癌,白花蛇舌草,增殖,凋亡
白花蛇舌草霜论文文献综述
韩玉平,徐卓,张凡,姬宏宇[1](2019)在《白花蛇舌草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端粒酶活性及Ki-67基因表达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白花蛇舌草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端粒酶活性及Ki-67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以10%,20%,40%白花蛇舌草含药血清处理人宫颈癌HeLa细胞并分别作为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对照组细胞则以等量生理盐水处理,各组细胞干预后分别继续培养24,48,72 h。采用MTT法检测各组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情况,采用TUNEL法检测各组宫颈癌HeLa细胞凋亡情况,采用流式细胞仪法检测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采用RT-PCR法检测宫颈癌HeLa细胞中Ki-67 mRNA表达情况。结果各实验组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抑制率及凋亡率均随白花蛇舌草含药血清作用浓度增大及培养时间的延长呈逐渐升高趋势(P均<0.05);培养48 h后,对照组及低、中、高剂量实验组宫颈癌HeLa细胞端粒酶表达率分别为(30.41±1.96)%、(22.02±1.56)%、(11.31±1.42)%、(7.23±1.06)%,各实验组宫颈癌HeLa细胞端粒酶表达率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随白花蛇舌草含药血清作用浓度增大呈逐渐降低趋势(P<0.05)。与对照组比较,各实验组培养不同时间宫颈癌HeLa细胞中Ki-67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显着降低(P均<0.05),且均随白花蛇舌草含药血清作用浓度增大及培养时间的延长呈逐渐降低趋势(P均<0.05)。结论白花蛇舌草含药血清可显着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且具有显着的时间-剂量依赖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端粒酶活性及显着下调Ki-67基因表达相关。(本文来源于《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35期)
曹凯琪,高晋生[2](2019)在《关于白花蛇舌草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理论基础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在现代社会的日益增高,如何治疗肿瘤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而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有着价格低廉、副作用较小、对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等优点成为各种慢性病治疗中新的希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白花蛇舌草作为临床常用的抗肿瘤中药,其相关的临床研究及药理学研究在近几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过往相关文献的检索,整理了关于白花蛇舌草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的中医理论基础、西医药理机制及中医常用配伍等内容。(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93期)
杨新周,吴娜,邱晓雪[3](2019)在《HPLC法测定云南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白花蛇舌草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优化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的检测条件,建立白花蛇舌草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的测定方法,并对云南7个不同产地的白花蛇舌草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HPLC的最佳检测条件为ZORBAX Eclipse XBD-C18色谱柱(4.6×150mm,5μm),流动相为甲醇-2%冰乙酸水溶液(85∶15),柱温20℃,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10nm,进样量为30μL。该条件下,齐墩果酸和熊果酸混合标准溶液在0.025~0.4μg/μL内线性关系良好,且齐墩果酸加标回收率在82.26%~88.01%,RSD为2.77%;熊果酸加标回收率在80.84%~93.08%,RSD为4.47%,方法的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均良好。经检测,不同产地齐墩果酸含量在0.139 7~0.523 8mg/g,平均值为0.409 6mg/g。熊果酸含量在0.656 6~2.645 6mg/g,平均值为1.888 8mg/g。其中,普洱市景谷县景谷镇、红河州个旧市大屯镇产白花蛇舌草中齐墩果酸含量最高,达0.523 8mg/g;普洱市镇沅县者东镇产白花蛇舌草熊果酸含量最高,达2.645 6mg/g。(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王志晓,马骏,赵文秀,夏小军,段赟[4](2019)在《中药白花蛇舌草有效成分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中萜类、蒽醌类、黄酮类、多糖类、甾醇类等活性成分具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途径较为广泛,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调控细胞能量、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发挥抗肿瘤作用。对中药白花蛇舌草有效成分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今后研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兽医医药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浦飞飞,陈凤霞,夏平[5](2019)在《白花蛇舌草抗肿瘤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肿瘤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肿瘤的治疗强调综合化。中药抗肿瘤治疗具有多途径、多靶点、不良反应轻和逆转肿瘤耐药等优点。白花蛇舌草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关于其抗肿瘤成分及机制的研究已成为目前化学、药理学和临床医学等领域的热点。截至目前,从白花蛇舌草中已经分离得到了171种化合物,包括32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26种黄酮类化合物、24种蒽醌类化合物、26种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50种挥发油类化合物和13种其他类化合物,这些植物化学物质和提取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如抗肿瘤、抗氧化、抗炎、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功能和保护神经系统等作用。本文综述了白花蛇舌草抗肿瘤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白花蛇舌草的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癌症进展》期刊2019年17期)
王勇,杨秀荣,张丽,梁文斌,黄良永[6](2019)在《HPLC法同时测定白花蛇舌草中槲皮素和东莨菪内酯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白花蛇舌草中槲皮素和东莨菪内酯含量。方法:色谱柱为Waters Sun Fire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A)-0.05%磷酸(B)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344 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东莨菪内酯和槲皮素可较好分离,东莨菪内酯在0.526 8~20.58μg·ml~(-1)范围内,槲皮素在2.522~98.53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 8,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6.43%,97.69%,RSD分别为1.52%,1.95%。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同时测定白花蛇舌草中东莨菪内酯与槲皮素的含量。(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9年09期)
杨新周,杨兰芬,田孟华,田先娇,马艳粉[7](2019)在《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傅里叶红外光谱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云南省不同产地的白花蛇舌草进行红外指纹图谱分析鉴别研究,采用一维红外光谱及二阶导数光谱对云南省23个产地的白花蛇舌草和熊果酸、齐墩果酸的红外光谱进行分析,鉴别出云南白花蛇舌草的主要特征和差异。结果表明,在1 800~800 cm~(-1)范围内,不同产地的白花蛇舌草在1 619、1 421、1 318、1 256、1 154、1 247、1 073、896 cm~(-1)等处均有较强的振动吸收峰,说明不同产地的白花蛇舌草化学成分组成结构相似,对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相关系数进行分组比较,发现不同产地的白花蛇舌草存在差异。结合一维红外光谱和二阶导数光谱分析,可以为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的识别分析提供依据。红外光谱法快速、简便,能够反映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的整体化学成分信息,有助于白花蛇舌草的整体质量控制以及有效成分定性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覃玉冰,林炜基,曾广必,孙伟鹏,张璐[8](2019)在《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白花蛇舌草治疗肝癌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预测白花蛇舌草治疗肝癌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获取白花蛇舌草的活性成分,采用反向分子对接服务器(DRAR-CPI)、GeneCards和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OMIM)数据库及软件筛选治疗肝癌的作用靶标并进行相关分析及基因本体论(GO)分类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筛选出白花蛇舌草活性成分15个,作用于73个靶标,主要通过神经降压素(NTS)、叉头状转录因子O亚家族蛋白(FoxO)、类胰岛素生长因子(IGF)、丝/苏氨酸蛋白激酶AKT、BCL、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PK)1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肝癌的作用。【结论】应用网络药理学可预测白花蛇舌草治疗肝癌的分子机制,为其活性成分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朱大诚,徐丽婷,况东,潘荣斌[9](2019)在《白花蛇舌草诱导白血病CEM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白花蛇舌草通过调控细胞凋亡信号通络-死亡受体途径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诱导白血病CEM细胞凋亡的研究。方法分光光度法测定CEM细胞内凋亡酶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活性;免疫印迹实验测定caspase3、caspase8凋亡酶蛋白的表达。结果白花蛇舌草水提物浓度为6.64、33.20、166.0μg/ml分别作用于CEM细胞12、24、36 h,细胞内凋亡酶caspase3、8的活性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内凋亡酶caspase9的活性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花蛇舌草水提物不同浓度(6.64、 33.20、 166.00μg/ml)分别作用于CEM细胞不同时间(6、12、24 h),凋亡酶蛋白caspase3、8的表达随白花蛇舌草作用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着意义(P<0.05)。结论白花蛇舌草水提物可通过上调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死亡受体途径信号分子中caspase3、8的表达而达到诱导白血病CEM细胞凋亡。(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年学杂志》期刊2019年15期)
佘凌,孙越[10](2019)在《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对人卵巢癌细胞HO-8910PM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对人卵巢癌细胞HO-8910PM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利用MTT法研究不同浓度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对人卵巢癌细胞HO-8910PM的生长抑制作用;应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和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对人卵巢癌细胞HO-8910PM凋亡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检测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蛋白质(Bad)、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leaved caspase-3)、活化的DNA修复酶(cleaved-PARP)细胞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各浓度组能显着抑制HO-8910PM细胞增殖率、侵袭能力和运动能力(P <0. 05或P <0. 01),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其抑制作用增强;白花蛇舌草注射液12. 5,25,50,100 ml·L~(-1)浓度组的凋亡细胞比例显着增加(P <0. 01);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各浓度组细胞抑凋亡蛋白Bcl-2表达量显着降低,促凋亡蛋白Bad及下游凋亡信号传递和执行细胞凋亡的cleaved caspase-3蛋白和PARP蛋白显着升高(P <0. 01),作用效果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结论:白花蛇舌草注射液能够抑制人卵巢癌细胞HO-8910PM的侵袭和迁移能力,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细胞增殖。(本文来源于《中国药师》期刊2019年08期)
白花蛇舌草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在现代社会的日益增高,如何治疗肿瘤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而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有着价格低廉、副作用较小、对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等优点成为各种慢性病治疗中新的希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白花蛇舌草作为临床常用的抗肿瘤中药,其相关的临床研究及药理学研究在近几年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对过往相关文献的检索,整理了关于白花蛇舌草在治疗恶性肿瘤方面的中医理论基础、西医药理机制及中医常用配伍等内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白花蛇舌草霜论文参考文献
[1].韩玉平,徐卓,张凡,姬宏宇.白花蛇舌草对宫颈癌细胞增殖、端粒酶活性及Ki-67基因表达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2].曹凯琪,高晋生.关于白花蛇舌草治疗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理论基础研究进展[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杨新周,吴娜,邱晓雪.HPLC法测定云南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含量[J].贵州农业科学.2019
[4].王志晓,马骏,赵文秀,夏小军,段赟.中药白花蛇舌草有效成分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9
[5].浦飞飞,陈凤霞,夏平.白花蛇舌草抗肿瘤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2019
[6].王勇,杨秀荣,张丽,梁文斌,黄良永.HPLC法同时测定白花蛇舌草中槲皮素和东莨菪内酯的含量[J].中国药师.2019
[7].杨新周,杨兰芬,田孟华,田先娇,马艳粉.不同产地白花蛇舌草傅里叶红外光谱识别[J].江苏农业科学.2019
[8].覃玉冰,林炜基,曾广必,孙伟鹏,张璐.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白花蛇舌草治疗肝癌的分子机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
[9].朱大诚,徐丽婷,况东,潘荣斌.白花蛇舌草诱导白血病CEM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
[10].佘凌,孙越.白花蛇舌草注射液对人卵巢癌细胞HO-8910PM生物学行为的影响[J].中国药师.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