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目家赵万里

中国书目家赵万里

一、中国目录版本学家赵万里(论文文献综述)

沈津[1](2020)在《鉴往知来 作育英才——谈古籍版本鉴定人才的培养》文中提出近年来,古籍保护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问题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2020年1月18日,版本目录学家沈津先生就"古籍版本鉴定人才的培养"这一问题,接受了《古籍保护研究》编辑周余姣的专访,其中所提到的前辈版本目录学家为培养青年人才所做出的贡献、版本鉴定人才培养的三要素(志向、名师、实践)、版本鉴定人才的基本功和学术修养等,均能促进学界对古籍保护人才培养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

郭霞丽[2](2020)在《近现代藏书家藏书归属问题研究》文中指出私家藏书作为图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文化发展过程中长期担负着传承文化的职能。近现代社会动荡不安,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等,无不给文献典籍造成不可挽回的破坏。许多藏书家为保存文化典籍,以一己之力奔走各地抢救文献,又在建国之后纷纷将藏书捐献国家。这些藏书最终如江河汇海归入全国各大图书馆,有了更好的归宿。近年来,随着全国古籍普查工作的开展,各馆珍藏的善本古籍不断被发掘、着录,各馆的藏书来源问题得到重视。近现代藏书家及其藏书研究也逐渐成为热点,但对于近现代藏书家的藏书归属问题,仍缺乏一个整体性的归纳总结。因此,通过藏书家藏书归属个案的研究,明确这些藏书的去向,以便于利用,这是我们确立研究课题的初衷。本篇论文重点论述近代藏书家的藏书归属,将近现代藏书家的藏书来源、归属情况进行归纳总结。最后以表格的形式,归纳近现代着名藏书家的大宗藏书归宿,期望为学者研究某位藏书家藏书提供便利。本文选取近现代最着名的藏书世家十六家,及藏书家四十三位,按他们的祖籍地域分章,对他们的藏书归属进行探讨研究,明确他们的藏书归属。

刘畅[3](2020)在《民国词人赵万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赵万里(1905—-1980),字斐云,号云盦、舜盦。1905年5月7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今属嘉兴市)盐官镇一个书香门第。1917年入浙江省立二中(今嘉兴一中),1921年考入南京东南大学中文系(今南京大学文学院),师从吴梅学习词学。1925年大学毕业,经吴梅介绍,入清华大学国学院担任王国维的助教,并拜王国维为师,在王国维的指导下,在文史、戏曲、金石、版本、目录、校勘等学科打下坚实基础。1927年,恩师王国维投湖自尽后,赵万里全力投入整理王国维遗着的工作。1928年,经陈寅恪介绍,入北平北海图书馆(1929年8月并入北平图书馆,今中国国家图书馆)任中文采访组和善本考订组组长,并兼任编纂委员会和购书委员会委员。从此,开始了赵万里在国图长达五十余年的工作生涯。1980年6月25日,赵万里逝世于北京。赵万里自幼聪明好学,深得家学影响,在南京读书期间即能填词,有《斐云词》五十余首。曾历任清华、北大、辅仁、中国等大学教授,有《词概》、《谈柳词》、《中国史料目录学讲义》等教案。赵万里在国图从事善本采访、编目、保存等工作长达五十余年,得到了诸如徐森玉、傅增湘、周叔弢等人的指导切磋,他经手、过目的善本多达三十余万册,曾主持赵城金藏的修复工作和《永乐大典》的辑佚工作。民国二十年(1931)后出版《校辑宋金元词》,收词人七十余家,词作一千五百馀首,为后来唐圭璋编纂《全宋词》等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赵万里先生一生致力于文献古籍整理研究,着作等身,有辑佚《析津志》、《元一统志》、《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等。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于2011年出版了《赵万里文集》一书,为我们全面了解赵万里先生在学术史上的成就奠定了基础。目前研究现状而言,主要集中在有关赵万里的生平研究、版本学、目录学、校勘学、赵氏作品辑佚等方面,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成果,专着如赵深的《赵万里抄校本选编》;冀淑英、张志清、刘波主编的《赵万里文集》;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赵万里文存》等基本上完成了对赵万里作品的收集和整理。由刘波主编的《赵万里先生年谱长编》也于近期已经出版。“中国知网”上有近百篇关于赵万里的论文,主要集中在他的版本目录学成就和对他的交游、作品辑佚方面。还有一些纪念性文章。但是对赵氏的文学成就研究尚属空白。赵万里工于填词,长于音律,先后存词《斐云词》五十余首,多是赵氏在南京、北京求学时所作,虽然词人当时年纪轻轻,但是《斐云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平还是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程度。赵万里大学期间师从吴梅,吴梅论词尚南宋,讲求音律,尚典雅慢词;其次,吴梅尤重“沉郁顿挫”之词人词作。赵万里受其影响,《斐云词》也具有“意在笔先,神余言外······亦见性情之厚”的特点。赵氏的《词概》,采用断代史形式,综述了词体从唐代至清代的发展历程,又于每一时期选取若干代表词人及其代表词作进行评论。赵万里深受王国维的影响,于词推崇五代北宋,这从词概的选词数目上可以看出;但是赵氏并不偏颇,对南宋词的摘选也有十余首,体现了他兼收并蓄的治学态度。《词概》的后两章分别论述词韵和词律,可惜遗失,但根据目次编排,我们还是可以推断出赵万里对词体音乐性的重视。赵万里《校辑宋金元词》一书,根据胡适的序言可知有以下几点长处:至赵万里才开始使用大规模辑佚的方法辑佚词集;辑佚书详举出处,不但为校勘文字,更可判断所引文字之真伪;赵氏将每首词的各本异文都一一注出;于可疑之词,都列为附录,详加考校;向来王、朱诸刻都不加句读,此书略采前人词谱之例,用点表逗顿,用圈表韵脚,以方便读者。这是赵万里在词学文献学方面巨大的成就,值得我们关注。本文以“民国词人赵万里研究”为选题,目的在于突出赵万里在词学创作、词学研究、词学辑佚等方面成就的同时,展开对其文史活动、学术思想、古籍整理等问题的全面研究。

王国婧[4](2019)在《20世纪50-70年代台湾地区的中国出版史研究》文中研究表明20世纪50-70年代台湾地区的出版史研究取得了众多成果,不仅深化了传统的版本、印刷等研究,更将出版史与社会文化的各个方面相结合,拓展了出版史的研究领域。本文广泛收集50-70年代台湾地区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归纳与对比,总结台湾地区在此阶段出版史研究的特点与成就,探寻其发展规律,以期对20世纪中国的出版史研究有更全面的认识。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选题意义,梳理前人研究综述,明确了本文的研究范围与方法。第一部分是通论性论着,主要探究台湾地区学者在传统出版史综合研究中所取得的成果,涉及专着、论文集、论文、翻印书籍等四种类型的文献。第二部分讨论台湾地区学者研究各个时期出版史的成果,即分别述评台湾地区学者在简帛时代,纸写本时代,以及由唐至清历代雕版印刷出版方面的研究情况。第三部分讨论台湾地区学者在出版史专题研究方面的探索,分为出版技术,版画史,专题图书文献的出版,历代报纸与近代杂志的出版,出版市场、审查与交流,藏书与藏书家六个方面。出版技术研究主要梳理造纸术、印刷术、活字印刷的发明、发展、运用与外传,套色印刷的源流,以及书籍的装订、形制与版面演变等问题的研究成果。版画史研究主要是考察明代版画、民俗版画及版画艺术综合研究的情况。专题图书文献的出版介绍儒家经典、举业书、教科书、地图等图书的出版研究概况。历代报纸与近代杂志的出版包括历代报纸的发展与演变、重要报纸出版者以及近代杂志的刊行情况研究。出版市场、审查与交流主要涉及古代书籍价格,历代焚书与出版审查、法规,以及中日、中韩、中越、中俄的出版文化交流。藏书与藏书家研究部分讨论台湾地区学者关于古代藏书史研究的成果。第四部分是研究特点与影响。指出这一时期台湾地区出版史研究的学者主要出自中国语言文学、图书馆学、新闻学、印刷出版学等学科,同时期出版史研究成果主要刊登在图书馆学、印刷出版与文史哲综合研究的期刊上。同时,从传统学术传承与海外学术交流两个方面总结了台湾地区出版史研究的特点,并将台湾地区出版史研究与同时期大陆地区的研究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本时期的研究成果对80年代以后台湾地区出版史研究发展的影响。最后,本文指出这一时期台湾地区的中国出版史研究在传统文献学基础研究以及出版与社会文化交叉研究方面均有发展,呈现出民国考据遗风与海外多元研究交融的风貌。同时,台湾地区的研究与同时期大陆地区的研究互为补充,亦在众多方面弥补了大陆地区研究的缺憾。台湾地区学者不断探索与完善中国出版史的研究理论、方法、内容与体系,积极促进中国出版史研究的发展,在20世纪的中国出版史研究中贡献突出。此外,本文亦附20世纪50-70年代台湾地区中国出版史研究着作、研究报告、论文集论文、期刊报纸论文和学位论文的成果目录,以供学者参考。

张宏[5](2018)在《成都杜甫草堂三部宋版杜集收藏考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利用鉴藏印和草堂所藏未公开档案资料对三部宋刻杜集各代递藏,尤其是入藏草堂的情况进行逐一考略。宋刻孤本《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清末为叶德辉所得,民国间罗振玉又获之,后为其孙罗继祖继藏,1964年由李一氓在北京中国书店为草堂代购。宋刻残本《杜工部草堂诗笺》(五十卷,残存二十六至五十卷,外集一卷)在明季由戴冠、文徵明、顾九锡等收藏,入清又经季振宜、富察昌龄、汪士钟、汪振勋等递藏,瞿氏铁琴铜剑楼为最后私人藏家,建国后归北京图书馆,1960年划拨成都市文化局,1964年交由成都杜甫草堂收藏。宋刻残本《杜工部草堂诗笺》(残存一至二十二卷)约正德、嘉靖间为苏州顾仁效所得;万历、崇祯间由虞山毛表继藏;清代则经由富察傅鼐、富察昌龄父子以及吴荣光、方功惠、孙达转相收藏,清末民初则归山东黄县丁宪曾、丁菊苏所有; 1961年为山东济南古旧书店收得,1964年经李一氓为草堂购得。成都草堂所藏三部宋刻杜集虽为残秩,但是年代久远、版本珍贵,尤其历经各代着名藏书家和文化名人递藏,在杜集流传、杜集版本研究、杜甫文化传播等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诸伟奇[6](2017)在《曲折与前行:新中国前30年古籍整理历程》文中认为新中国前30年(1949—1978)古籍整理事业经历了起步、发展、重创与前行的历程:习仲勋关于成立古籍出版社的批示,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层面关于古籍整理工作的第一个文件,为新中国古籍整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的建立和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制定,标志着我国古籍整理事业进入一个有领导、有组织、有规划的崭新阶段;北京大学古典文献专业的创办,是20世纪我国古籍整理事业和教育事业的一件大事;以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为代表的一大批成果的出版,说明了新中国古籍整理事业已取得初步繁荣;古籍整理现代范式和标准的确立,开启了古文献学科研究的新篇章;"文革"爆发,使古籍整理事业遭受重创;"四人帮"覆灭,经历了30年曲折前行的中国古籍整理正蓄势待发。

郑华栋[7](2016)在《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学界潘景郑研究述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学界对潘景郑的研究经历了起步、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它反映了该研究由简略到细致,由幼稚到成熟的变化过程。同时,研究群体、资料来源、研究范围、成果数量方面的问题也在这一过程中出现。

唐莉[8](2015)在《中国古代印刷史研究进路探析(1949-2013)》文中提出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中国古代印刷史的研究者与研究机构日渐增多,研究成果甚为可观。虽然也有部分学者对研究中国印刷史的文献进行过梳理,但尚未发现对中国古代印刷史研究的历史进行系统考察与研究的相关文献。故本论文以1949年至2013年间公开发表与正式出版的期刊论文与书籍作为研究文献,通过收集、整理、阅读与初步研究,分别从基于现存文献考证的研究进路、基于模拟实验的研究进路、基于实地考察的研究进路、基于期刊论文的中国古代印刷史研究的计量分析四个方面对1949‐2013年间中国古代印刷史研究的历史进行了探讨。通过对基于现存文献考证的研究进路分析,笔者认为雕版印刷起源的学术之争至今未有定论,中韩印刷起源地之争已有明确结论,中韩金属活字起源地之争仍未有定论,西方学者对中国活字印刷术西传与影响存在不同见解。通过对基于模拟实验的研究进路分析,笔者认为张秉伦先生是国内开创泥活字印刷模拟实验第一人,孙寿岭、尹铁虎、方晓阳、施继龙、赵春英诸先生分别在中国古代印刷史的不同领域开展了模拟实验并做出一些重要成果。通过对基于实地考察的研究进路分析,笔者认为现存历史较为悠久的传统印刷处所保存现状多不相同,一些名不见经传的传统印刷处所较少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并且没有出现一部对现存传统印刷处所工艺全面考察的学术论着。通过基于期刊论文的中国古代印刷史研究的计量分析,笔者认为中国古代印刷史研究已形成相对成熟的领域,核心研究机构已经出现,核心作者群已经形成,出现众多高产作者,研究领域虽然有所拓宽,但大部分研究仍囿于雕版印刷,同时存在国家级基金资助项目与核心期刊收录论文数量较少等问题。

周园[9](2014)在《从编纂古籍善本书目看目录版本学家之成就》文中提出编纂古籍书目展示我国古代光辉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珍贵的典籍,对了解古籍善本庋藏概貌和流传、鉴别、整理古籍善本,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作为我国最大的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先后编纂古籍善本书目多部,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09年至1988年间编写并正式出版的六部善本书目,其价值巨大、影响深远。论文旨在对善本书目的编纂加以梳理,对主持编写者的学术成就予以评骘。

安学勇[10](2014)在《余嘉锡学术思想研究》文中提出余嘉锡是近代着名的历史文献学家。他治学秉承乾嘉历史考据学的传统,以目录学为根本,立足于对《四库全书总目》的考证,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四库提要辨证》、《目录学发微》与《古书通例》等着作。余嘉锡在学术上的贡献,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对中国传统目录学理论的总结,是余嘉锡学术上的一个重要贡献。清末及至民国,西方目录学理论被引入中国后,使民国时期的目录学流派纷呈。在此学术背景下,余嘉锡着《目录学发微》,对中国传统目录学进行系统性、理论性的总结,借以维系传统目录学在现代学术体系中的存在价值。余嘉锡不仅继承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目录学传统,更为可贵的是,他尤其注重郑樵“类例既分、学术自明”的分类观的价值,在今天中国目录学的发展中,仍然具有实践上的意义。关于余嘉锡目录学思想的来源,向来学者多关注余嘉锡对章学诚的继承,实则余嘉锡对章学诚批评多于褒扬,余嘉锡的目录学理论是直接源自刘向、刘歆父子的,体现出强烈的“宗刘”倾向。从清末到民国,疑古成为近代学术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思潮,上古时期的古史以及古书受到普遍的怀疑。余嘉锡的《古书通例》,是在地下文献没有大量出土之前,主要依据传世文献,对中国上古时期古书体例的一次系统性总结。余嘉锡论及汉魏以前之古书真伪、古书命名、作者时代、篇目编次、卷帙分合存佚、内容增删附益等种种问题。他对先秦古书体例的总结,是针对当时盛行的疑古学派辨伪方法的不周。但通过与疑古派学者的观念进行比较,我们认为余嘉锡更多的只是对“疑古”活动进行纠偏,而并非完全站在“疑古”的对立立场上。另外,余嘉锡学术思想中,抱有较为强烈的“崇汉”的学术倾向,这对他的古书体例研究,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余嘉锡最大的学术成就,当属《四库提要辨证》。《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传统学术遗产的总结性着作,但由于杂成众手、编纂时间仓促等多方面原因,致使其文字出现了诸多纰漏。余嘉锡的《四库提要辨证》专为纠《总目》之谬而作,全书八十余万字,对《四库全书总目》中的四百九十篇提要,从书籍作者、书籍内容、版本、流传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考辨。该文从四库学与史学史等视角,对《四库提要辨证》中所蕴含的学术价值,进行发掘与阐释。余嘉锡以考据学名家,他的历史文献研究体现了立足考据学的治史方法,并能够摆脱清儒尊经的局限,将传统历史考据学与现代科学主义相融合,这与近代以来的新历史考据学发展大体趋同。但余嘉锡却反对新考据学派学者贬低宋学,并提出“清儒之学不胜宋儒”的说法,推崇宋代理学,这是他与胡适等近代新历史考据学派在文化价值关怀上的重大区别。余嘉锡于汉宋学术并重,可以归纳为“讲宋学、做汉学”一语,兼重“道问学”与“尊德性”。他作学问能够发扬考据学的实证学风,而安身立命则采取宋学家的态度,体现出余嘉锡身处晚清民国时势丕变的时代,在西方文化强力冲击中国传统的情况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维护。在内忧外患的政治时局下,余嘉锡藉历史文献的考证以申明中国传统的华夷之辨与国家复仇之义,以达到正人心,励士气,贬奸佞的目的。由于现实政治环境的刺激,尤其是日本侵华之后所引发的民族生存危机,促使余嘉锡在学术研究中蕴藏着强烈的当下关怀,有以学术经世致用之义。总体而言,余嘉锡与清末民初的旧学者以及五四以后的新学人皆有一定程度的区别。他的学术研究,立足于对传统历史考据学的继承,又吸收近代以来的新材料与新方法,与新旧学术皆有深刻牵连而又有所区别,在民国时期的学术界,也具备了一种典型意义。对余嘉锡学术思想的深入研究,对我们更加全面认识民国学术史,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目录版本学家赵万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目录版本学家赵万里(论文提纲范文)

(2)近现代藏书家藏书归属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二、 研究综述
        (一) 关于近现代藏书家的专着文献研究
        (二) 学术论文研究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山东藏书家藏书归属研究
    一、 杨氏海源阁藏书归属
    二、 王献唐那罗延氏藏书归属
    三、 黄裳来燕榭藏书归属
第二章 安徽藏书家藏书归属研究
    一、 刘世珩玉海堂藏书归属
    二、 徐乃昌积学斋藏书归属
    三、 陈一甫居敬轩藏书归属
    四、 周氏家族藏书归属
        (一) 周叔弢与自庄严堪~③藏书归属
        (二) 周明泰藏书归属
        (三) 周绍良蠹斋藏书归属
第三章 江苏苏州藏书家藏书归属研究
    一、 常熟张氏家族藏书归属
        (一) 张海鹏借月山房藏书
        (二) 张金吾爱日精庐藏书
    二、 常熟翁氏家族藏书归属
    三、 常熟瞿氏藏书归属
    四、 吴县潘氏藏书归属
    五、 苏州顾氏过云楼藏书归属
    六、 章钰四当斋藏书归属
    七、 丁祖荫湘素楼藏书归属
    八、 吴梅奢摩他室藏书归属
第四章 江苏其他地方藏书家藏书归属研究
    一、 昆山李氏家族藏书
    二、 缪荃孙艺风堂藏书归属
    三、 盛宣怀愚斋藏书归属
    四、 宗舜年咫园藏书归属
    五、 董康诵芬室藏书归属
    六、 邓邦述群碧楼藏书归属
    七、 陶湘涉园藏书归属
    八、 丁福保诂林精舍藏书归属
    九、 卢前饮虹簃藏书归属
第五章 浙江藏书家藏书归属研究
    一、 范氏天一阁藏书归属
    二、 汪氏振绮堂藏书归属
    三、 瑞安孙氏玉海楼藏书归属
    四、 杭州丁氏藏书归属
    五、 陆心源皕宋楼藏书归属
    六、 叶昌炽治廧室藏书归属
    七、 罗振玉大云书库藏书归属
    八、 张元济涉园藏书归属
    九、 张钧衡适园藏书归属
    十、 叶景葵卷盦藏书归属
    十一、 张寿镛约园藏书归属
    十二、 蒋汝藻传书堂藏书归属
    十四、 朱希祖郦亭藏书归属
    十五、 刘承干嘉业堂藏书归属
    十三、 王国维藏书归属
    十六、 马廉不登大雅堂文库藏书归属
第六章 湘鄂赣藏书家藏书归属研究
    一、 湘乡曾氏藏书归属
    二、 袁芳瑛卧雪庐藏书归属
    三、 杨守敬观海堂藏书归属
    四、 卢氏兄弟藏书归属
    五、 叶德辉观古堂藏书归属
    六、 王礼培小招隐馆藏书归属
    七、 李盛铎木犀轩藏书归属
第七章 西南藏书家藏书归属研究
    一、 贵州独山莫氏藏书归属
    二、 傅增湘双鉴楼藏书归属
第八章 广东藏书家藏书归属研究
    一、 孔氏岳雪楼藏书归属
    二、 丁日昌持静斋藏书归属
    三、 康有为延香堂藏书归属
    四、 梁鼎芬葵霜阁藏书归属
    五、 梁启超饮冰室藏书归属
    六、 伦明续书楼藏书归属
    七、 莫伯骥五十万卷楼藏书归属
第九章 福建藏书家藏书归属研究
    一、 陈群泽存书库藏书归属
    二、 郑振铎玄览堂藏书归属
        (一) 郑振铎私人所藏典籍
        (二) 郑振铎为国家所收之典籍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3)民国词人赵万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赵万里生平家世交游考
    第一节 赵万里生平考述
    第二节 赵万里家世补考
    第三节 赵万里交游考
第二章 赵万里词学理论研究
    第一节 赵万里《词概》概述
    第二节 赵万里的词体起源论
    第三节 赵万里词体创作观
    第四节 赵万里词史观
    第五节 赵万里词学鉴赏观
    第六节 赵万里的词选观
    第七节 《词概》中的考证
第三章 斐云词研究
    第一节 《斐云词》概述
    第二节 《斐云词》的思想内容
    第三节 《斐云词》的艺术特色
    第四节 《斐云词》的点染艺术
    第五节 《斐云词》的结构特征
第四章 赵万里词学文献学研究
    第一节 对王国维遗着的整理
    第二节 校批、辑佚前人词集
    第三节 校辑宋金元人词
结语
附录一 赵万里词辑佚两首
附录二 《斐云词》笺注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研究成果
致谢

(4)20世纪50-70年代台湾地区的中国出版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
    (二) 研究综述
        1. 大陆地区
        2. 港台地区
    (三) 研究范围与方法
一、通论性论着
    (一) 专着
    (二) 论文集
    (三) 期刊论文
    (四) 翻印书籍
二、对各个时期出版史的研究
    (一) 简帛时代的出版
    (二) 纸写本时代的出版
    (三) 印本时代的出版
        1. 唐代至元代
        2. 明清两代
三、专题研究
    (一) 出版技术研究
        1. 造纸术的发明与外传
        2. 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
        3. 活字印刷及其外传
        4. 套色印刷的源流
        5. 装订形制演变
    (二) 版画史研究
    (三) 专题图书文献的出版
    (四) 历代报纸与近代杂志的出版
        1. 研究专着
        2. 历代报纸
        3. 新闻报人
        4. 近代杂志
    (五) 出版市场、审查与交流
        1. 出版市场与经济
        2. 出版审查与法规
        3. 出版文化交流
    (六) 藏书与藏书家研究
四、研究特点与影响
    (一) 研究学者及其背景
        1. 中国语言文学
        2. 图书馆学
        3. 新闻学、印刷出版及其他
    (二) 相关出版机构与出版物
    (三) 学术传承与交流
        1. 传统的出版史研究方法与内容——民国学术遗风
        2. 多元的出版史研究方法与内容——海外学术交流
    (四) 与同时期大陆地区出版史研究之比较
    (五) 学术影响
五、结语
附录 20世纪50-70年代台湾地区中国出版史成果目录
    (一) 着作
    (二) 研究报告
    (三) 论文集论文
    (四) 期刊报纸论文
    (五) 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的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成都杜甫草堂三部宋版杜集收藏考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草堂先生杜工部诗集》二十卷, 残存六卷。
二、《杜工部草堂诗笺》五十卷, 残存二十六至五十卷, 外集一卷。
三、《杜工部草堂诗笺》残存一至二十二卷。

(7)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学界潘景郑研究述评(论文提纲范文)

一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学界潘景郑研究史略 (一)
    起步阶段
    (20世纪6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 (二)
    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90年代末) (三)
    成熟阶段
    (21世纪初至今) 二潘景郑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8)中国古代印刷史研究进路探析(1949-2013)(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意义
    1.4 文献收集种类
    1.5 研究内容和框架
第二章 基于现存文献考证的研究进路探析
    2.1 雕版印刷
    2.2 活字印刷
    2.3 其他印刷
    2.4 印刷术的传播及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模拟实验的研究进路探析
    3.1 雕版印刷
    3.2 活字印刷
    3.3 其他印刷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实地考察的研究进路探析
    4.1 现存传统雕版印刷处所的考察
    4.2 现存传统活字印刷处所的考察
    4.3 现存木版年画印刷处所的考察
    4.4 现存饾版与拱花印刷处所的考察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期刊论文的中国古代印刷史研究的计量分析(1949-2013)
    5.1 数据来源
    5.2 数据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束语
附录一:中韩印刷术起源之争的研究论着目录
附录二:印刷史专着目录
致谢
参考文献

(9)从编纂古籍善本书目看目录版本学家之成就(论文提纲范文)

1 国家图书馆编纂善本书目
    1.1 缪荃孙与近代第一部公藏书目
    1.2 赵万里主编两部善本书目
    1.3 李致忠主持中华善本再造工程
2 善本书目的日益完善
3 结语

(10)余嘉锡学术思想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与研究目标
    二 研究状况回顾
    三 文章结构与主要内容
    四 难点及创新
第一章 余嘉锡生平及学术交游
    第一节 余嘉锡生平简述
    第二节 余嘉锡的学术交游
        一、与业师柯劭忞
        二、结识陈垣,任教辅仁
        三、结识湘籍学者杨树达
        四、与当时其他学人
第二章 余嘉锡与目录学研究
    第一节 余嘉锡的目录学思想及地位
        一、二十世纪早期的中国目录学
        二、余嘉锡的目录学思想
        三、余嘉锡目录学思想评价
        四、如何认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第二节 从版本比较看余嘉锡目录学观念的微变
        一、整齐篇章结构
        二、补充材料,充实文章中的论据
        三、文字删削,使表述更加严谨缜密
        四、少许观点略有变化
        五、版本比较看余嘉锡目录学思想中的崇汉倾向
    第三节 余嘉锡对章学诚目录学思想的批评
        一、关于辨章学术,考镜源流
        二、关于“校雠”与“目录”之别
        三、关于“别裁”
        四、“事”“理”先后与目录体例
        五、关于郑樵删削《崇文总目》
        六、关于《辑略》存亡问题
    第四节 宗刘:余嘉锡目录学思想探源
        一、关于“目录”释名
        二、目录书体制的阐释皆首举刘氏
        三、论“目录学源流”与“类例沿革”
第三章 余嘉锡的古书通例研究与古书辨伪
    第一节 《古书通例》撰写的学术背景
        一、疑古辨伪思潮的兴盛
        二、时人在古书体例方面的研究成果
        三、余嘉锡对清代学术的继承
    第二节 余嘉锡对古书通例的总结
        一、余嘉锡对古籍真伪考辨的重视
        二、《古书通例》的主体内容
        三、《四库提要辨证》中对《古书体例》思想应用举例
    第三节 余嘉锡与疑古派学者古籍辨伪思想比较
        一、梁启超、胡适与余嘉锡辨伪观念上的差异比较
        二、两派辨伪分歧举例
        三、与古史辨伪学者的相同之处
    第四节 余嘉锡古书体例研究的不足
        一、余嘉锡对于古书体例有过于泛用之嫌,或将不是“非一时一人”之书,而判为“非一时一人”之书
        二、余嘉锡考辨古书的理论与实际论证存在相互矛盾之处
        三、余嘉锡过于崇汉的学术倾向造成的不良影响
        四、反对使用默证
第四章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研究
    第一节 《四库提要辨证》创作的学术背景
        一、留守北京
        二、晚清以来学者对《四库全书总目》的研究
        三、新出文献的利用
        四、域外汉籍的发现及与其相关的学术成果
    第二节 《四库提要辨证》的成书过程
    第三节 从《四库提要辨证》反观《总目》之失
        一、《总目》之失,贻误后学
        二、从《四库提要辨证》反观《总目》之失
    第四节 论余嘉锡的历史编纂学思想
        一、论史书体例
        二、论历史文学
        三、论史料
        四、结语
第五章 历史时代与余嘉锡的学术思想
    第一节 余嘉锡立足于考据学的学术特征
        一、余嘉锡以考据学名家
        二、清儒考据之不足
        三、余嘉锡的考据学方法
        四、余嘉锡考据学的时代特色
    第二节 持平于汉学与宋学之间
        一、余嘉锡对《四库全书总目》批评宋代理学家的驳正
        二、余嘉锡与新派学者在戴震评价上的分歧
        三、余嘉锡对民国时期考据学者专尚考据的批评
    第三节 学术求真基础上兼顾致用
        一、学术致用
        二、求真为致用之基础
余论
    一、传统考据学的继承发展
    二、折衷于汉宋的学术风气
    三、传统学术近代化的努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四、中国目录版本学家赵万里(论文参考文献)

  • [1]鉴往知来 作育英才——谈古籍版本鉴定人才的培养[J]. 沈津. 古籍保护研究, 2020(02)
  • [2]近现代藏书家藏书归属问题研究[D]. 郭霞丽.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6)
  • [3]民国词人赵万里研究[D]. 刘畅. 南京师范大学, 2020(04)
  • [4]20世纪50-70年代台湾地区的中国出版史研究[D]. 王国婧. 山东大学, 2019(09)
  • [5]成都杜甫草堂三部宋版杜集收藏考论[J]. 张宏. 杜甫研究学刊, 2018(04)
  • [6]曲折与前行:新中国前30年古籍整理历程[J]. 诸伟奇. 安徽史学, 2017(02)
  • [7]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中国大陆学界潘景郑研究述评[J]. 郑华栋. 红河学院学报, 2016(02)
  • [8]中国古代印刷史研究进路探析(1949-2013)[D]. 唐莉. 北京印刷学院, 2015(06)
  • [9]从编纂古籍善本书目看目录版本学家之成就[J]. 周园. 新世纪图书馆, 2014(08)
  • [10]余嘉锡学术思想研究[D]. 安学勇. 南开大学, 2014(04)

标签:;  ;  ;  ;  ;  

中国书目家赵万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