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扩散论文_刘涛泽,王宝利,朱四喜,王晓丹,杨成

导读:本文包含了界面扩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界面,涂层,化合物,等离子,水界,标度,通量。

界面扩散论文文献综述

刘涛泽,王宝利,朱四喜,王晓丹,杨成[1](2019)在《红枫水库水-气界面二氧化碳分压及扩散通量的时空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枫水库是我国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的人工湖泊,具有特殊的水文地质特征。准确估算其CO_2排放通量,对了解该水库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于2017年7月至2018年4月采用走航式监测对库区(南湖和北湖)水气界面二氧化碳分压(pCO_2)和水质参数的时空变化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红枫水库pCO_2的分布具有明显的时空差异。库区秋、冬季表层水体pCO_2均超过大气pCO_2,表现为CO_2的净排放;春、夏季则相反,表现为CO_2的净吸收。从空间分布上来看,春、秋季北湖pCO_2要明显高于南湖,特别是秋季更为明显。另外,基于高频的走航监测数据,计算得到红枫水库全年CO_2的排放均值约为613mmol/(m~2·d)。(本文来源于《地球与环境》期刊2019年06期)

曹玉霞,郝斌,孙景卫,陈瑞军,刘进强[2](2019)在《NiCuAl/hBN复合涂层与TC4钛合金的界面扩散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离心喷雾造粒、手工包覆和固相合金化技术制备了Ni Cu Al/hBN包覆型复合粉体,进而以TC4钛合金为基体并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Ni Cu Al/hBN可磨耗封严涂层材料,通过SEM、XRD和马弗炉对粉体和涂层的显微结构、物相组成和界面扩散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Ni Cu Al/hBN粉体呈球状,主晶相为Ni Cu Al相和hBN相。Ni Cu Al/hBN涂层为典型的层状结构,各层间结合良好。随着温度的升高,涂层中的金属元素向钛合金基体扩散的速度明显增大。900℃时,扩散层中心出现了富Ni的Ni Ti Al合金区域。(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11期)

朱礼宝,戴文喜,李永清,朱锡,朱子旭[3](2019)在《考虑层间和界面的玻璃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吸湿扩散实验和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复合材料层间和界面对吸湿扩散系数的影响,开展单向玻璃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和纯环氧树脂的吸湿实验,获取复合材料的叁维扩散系数。采用光学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分别获取复合材料层间和界面的参数。依据实验结果,建立包含层间和界面的复合材料瞬态扩散与稳态扩散有限元模型。结果表明:复合材料沿纤维方向的扩散系数大于纯树脂的扩散系数,垂直于纤维的两个方向的扩散系数不相等。包含层间的有限元模型能更真实地反映复合材料的结构及其吸湿过程,层间对垂直于纤维方向的扩散起促进作用。纬纱对沿其方向扩散的促进作用明显。为拟合复合材料的叁维扩散系数,需要考虑界面扩散性能的正交各向异性。(本文来源于《材料工程》期刊2019年11期)

林显斌,蔡杰进,王烨[4](2019)在《基于扩散界面法的ADS无窗散裂靶自由界面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水作为模拟工质,用扩散界面法和有限元法以及k-ε湍流模型对无窗靶件的自由界面非稳态特性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和实验吻合较好,表明扩散界面法能准确地进行模拟,并且结果表明流场中存在一个回流区以及中心线沿程压力存在一个谷值和峰值。通过计算不同出口背压下的自由界面的形状和高度,获得出口压力对界面稳定性的影响,同时计算不同出口背压对回流区长度的影响以得到增大无窗靶的热移出能力的规律,结果表明:出口背压在900Pa以上,自由界面较稳定,不会产生明显的气泡,出口背压越大,自由界面越稳定,高度越高;同时,出口背压越大,回流区的高度越低,热移出能力越强。(本文来源于《核科学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刘树英,张冬冬,刘亚洲,孙艳艳[5](2019)在《钛合金/Cu/不锈钢扩散焊界面化合物生长行为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拉伸、SEM扫描、能谱分析、XRD测试、热–动力学解析等手段,调查、研究了钛合金/Cu/304扩散焊接头的力学性能、反应相种类、生成顺序及生长厚度.结果表明,在焊接压力5.0 MPa下,接头的抗拉强度随焊接温度和时间的增加先增高后降低,在焊接温度1 223 K、时间3.6 ks时获得最高接头强度为163 MPa;过分提高温度和时间对接头性能不利.用铜作中间层,在Cu/304界面侧基本未生成金属间化合物,而在钛合金/Cu界面间形成了由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Tix Cuy,Tix Fey等组成的多层次过渡组织;由钛合金至不锈钢侧界面结构演化依次大致为Ti_2Cu,TiCu,TiCu_2,TiCu_3,TiCu_4,Ti_2Fe、FeTi,TiFe_2金属间化合物;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中Ti_xCu_y对接头强度的影响略显强于Ti_xFe_y化合物的趋势;根据推导的经验公式,通过调控温度及时间可以调控金属间化合物的层厚.(本文来源于《焊接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陈艳宇,王平怀,王英敏,谌继明,吴继红[6](2019)在《退火对钛/铜热等静压扩散连接界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钛/铜(Ti/Cu)作为ITER第一壁Be/CuCrZr热等静压连接中间过渡层,形成了多层中间金属相结构,容易在Ti/Cu金属相之间产生裂纹等缺陷。采用CuCrZr代替Be,经过与Be/CuCrZr相同的热等静压工艺,制作了多个CuCrZr/Ti/Cu/CuCrZr连接件,对Ti/Cu连接接头进行深入分析。对连接件分别进行未退火、400℃和500℃退火处理,去应力退火后对接头强度和缺陷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间钛层的两侧都形成了叁层Ti/Cu扩散层,分别为Cu4Ti、Cu Ti和Cu Ti2。纯铜侧的Cu4Ti厚度比CuCrZr侧的厚,使得裂纹几乎全部分布于铜侧的Cu4Ti与Cu Ti交界处,拉伸样品极易在此处发生脆性断裂。随着退火温度升高,裂纹的产生和扩展减少。(本文来源于《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期刊2019年03期)

曹玉霞,杜令忠,张伟刚,黄传兵[7](2019)在《等离子喷涂CuAlNi/hBN涂层与钛合金的界面扩散及表面氧化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离心喷雾造粒、手工包覆法制备了CuAlNi/hBN(hexagonal boron nitride)复合粉体,并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CuAlNi/hBN复合涂层。采用SEM和EDX对涂层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uAlNi/hBN复合涂层为层状结构,涂层和基体间结合良好。700℃时,涂层中的Ni和Cu元素向钛合金基体中进行了少量的扩散,随着温度升高到800℃,涂层中大量的Cu、Al、Ni均向钛合金发生了扩散。在700℃时,涂层表面发生了少量的氧化,随着温度升高到800℃,整个涂层均发生了氧化,涂层表面氧化层从外到内分为两层,外层为Cu+Cu O层,内层为Cu O+Al2O3层。(本文来源于《金属热处理》期刊2019年08期)

陈春燕,赵亮,王道增,樊靖郁[8](2019)在《粗糙底床泥-水界面有效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其标度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泥-水界面是河流、河口、湖泊、水库、湿地以及近海等自然水体中重要的环境边界。粗糙底床泥-水界面区域物质交换过程不仅与水动力作用和底床渗透率有关,还涉及颗粒/粗糙元尺度的床面粗糙度影响。本文通过实验室环形水槽实验,测量得到不同粒径模型沙粗糙底床条件下,界面物质交换通量的定量数据和变化特征,分析有效扩散系数与其主要影响参数之间的标度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在本文实验参数范围内,粗糙底床条件下泥-水界面有效扩散系数与光滑底床相比有所增大,与其主要影响参数之间存在较为一致的标度关系。对于相对较高渗透率的粗糙底床情形,有效扩散系数与不同形式雷诺数之间大致呈2次方标度关系,其适用范围可采用合适的无量纲参数(如渗透率雷诺数)阈值来表征。与光滑底床相比,粗糙底床条件下的这一阈值由于粗糙床面湍流渗透影响增强而有一定程度的减小。(本文来源于《第叁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期刊2019-08-16)

孔维清,曹雅婷,李先芬,袁琳,孙世佩[9](2019)在《钨/钛/MA956钢SPS扩散连接的界面结构和力学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在950℃/10MPa的工艺条件下,采用高效的放电等离子烧结技术对钨/钛/MA956进行真空扩散连接。焊后通过显微硬度测试和剪切强度试验评估SPS扩散连接的接头力学性能;并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以及X射线衍射仪对接头的界面组织和断裂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该技术成功实现了W/Ti/MA956在10~30min的保温时间下的可靠连接。钨/钛/MA956钢接头界面由W-Ti固溶体层、Ti层以及Ti/MA956金属间化合物(FeTi、Fe2Ti和Cr2Ti)层组成。Ti/MA956界面由于金属间化合物的生成,具有最高的硬度,硬度峰值达580HV。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10、20、30min),接头平均剪切强度由130.2MPa(10min)提高到163.5MPa(20min)再降到125MPa(30min);接头断裂均发生在Ti/MA956界面。(本文来源于《金属功能材料》期刊2019年04期)

王伟,董文妍,李芳义,蒋达,宁中正[10](2019)在《升温过程中水在矿物油和纤维素界面扩散和聚集行为的分子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受取样及测量等技术手段的限制,水分在油纸界面的迁移和聚集行为缺乏深入的研究。本文从分子层面对升温过程中水在矿物油与纤维素界面的迁移和聚集行为进行研究。建立了105原子量级的矿物油与纤维素复合介质模型,对其从293 K升温到353 K的过程进行了模拟,计算分析了水分子的聚集状态、扩散系数、自由体积和径向分布函数,并比较了电场和温度场在此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当纤维素中水分含量超过4%时,快速升温会导致水分子在油纸界面通过分子间氢键作用聚集成水分子簇,形成局部液态水;当水分含量超过5%时,则会形成较大的液态水分区。电场的极化作用加强了水分子间的氢键作用力,增加了高水分区出现的概率,减少了水分子的扩散系数和自由体积,并使其扩散系数呈现各向异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17期)

界面扩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离心喷雾造粒、手工包覆和固相合金化技术制备了Ni Cu Al/hBN包覆型复合粉体,进而以TC4钛合金为基体并采用大气等离子喷涂技术制备了Ni Cu Al/hBN可磨耗封严涂层材料,通过SEM、XRD和马弗炉对粉体和涂层的显微结构、物相组成和界面扩散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显示:Ni Cu Al/hBN粉体呈球状,主晶相为Ni Cu Al相和hBN相。Ni Cu Al/hBN涂层为典型的层状结构,各层间结合良好。随着温度的升高,涂层中的金属元素向钛合金基体扩散的速度明显增大。900℃时,扩散层中心出现了富Ni的Ni Ti Al合金区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界面扩散论文参考文献

[1].刘涛泽,王宝利,朱四喜,王晓丹,杨成.红枫水库水-气界面二氧化碳分压及扩散通量的时空变化[J].地球与环境.2019

[2].曹玉霞,郝斌,孙景卫,陈瑞军,刘进强.NiCuAl/hBN复合涂层与TC4钛合金的界面扩散性能[J].金属热处理.2019

[3].朱礼宝,戴文喜,李永清,朱锡,朱子旭.考虑层间和界面的玻璃纤维/环氧复合材料吸湿扩散实验和仿真[J].材料工程.2019

[4].林显斌,蔡杰进,王烨.基于扩散界面法的ADS无窗散裂靶自由界面数值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2019

[5].刘树英,张冬冬,刘亚洲,孙艳艳.钛合金/Cu/不锈钢扩散焊界面化合物生长行为解析[J].焊接学报.2019

[6].陈艳宇,王平怀,王英敏,谌继明,吴继红.退火对钛/铜热等静压扩散连接界面的影响[J].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2019

[7].曹玉霞,杜令忠,张伟刚,黄传兵.等离子喷涂CuAlNi/hBN涂层与钛合金的界面扩散及表面氧化性能[J].金属热处理.2019

[8].陈春燕,赵亮,王道增,樊靖郁.粗糙底床泥-水界面有效扩散系数的影响因素及其标度关系[C].第叁十届全国水动力学研讨会暨第十五届全国水动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2019

[9].孔维清,曹雅婷,李先芬,袁琳,孙世佩.钨/钛/MA956钢SPS扩散连接的界面结构和力学性能[J].金属功能材料.2019

[10].王伟,董文妍,李芳义,蒋达,宁中正.升温过程中水在矿物油和纤维素界面扩散和聚集行为的分子模拟[J].电工技术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型NiO/n型ZnO异质结光激发下能带示意图(A)ZnO、NZ1和NZ2纳米纤维的光致发光...5-5 EDX 分析图 5-2(a)中 CuSn IMC 层在1750℃保温4h烧结的β-Sialon-15R陶...钎料基体的微观组织形貌经180℃热老化处理的SnxZn/Cu界面IMC...

标签:;  ;  ;  ;  ;  ;  ;  

界面扩散论文_刘涛泽,王宝利,朱四喜,王晓丹,杨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