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论文_薛向红,卜研,赵建军,史宁,胡博

导读:本文包含了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基因组,序列,病毒,豇豆,布鲁,引物,逆转录。

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论文文献综述

薛向红,卜研,赵建军,史宁,胡博[1](2019)在《犬瘟热病毒弱毒和野毒的全基因组扩增及序列测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比对了GenBank中已公布的23株犬瘟热病毒全基因组序列,针对保守区设计了11对特异性通用引物,用于扩增犬瘟热病毒野毒株和疫苗株全基因组。通过优化11对引物的工作浓度及退火温度等条件,对保存的3株疫苗毒CDV3株、OR12株、CDV/R-20/8株和2株野毒HBF-1株和SD(14)07株进行了全基因组扩增。取5μL扩增产物进行1%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11对通用引物对以上5株犬瘟热病毒扩增后,均获得11个特异性目的片段,条带大小与预期相符。选取疫苗毒OR12株和野毒HBF-1株的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GenBank中已公布的序列进行比对,同源性均大于99.0%,证实这11对特异性通用引物能够实现对犬瘟热病毒野毒和弱毒全基因组的准确扩增,并获得准确的全基因组序列。(本文来源于《中国兽医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周旋,林媛,徐炀,游江,方守国[2](2019)在《稻瘟菌中一种弱毒相关真菌病毒Magnaporthe oryzae polymycovirus 1的基因组序列测定与生物学性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离自湖北省天门市的稻瘟菌菌株TM02中发现了一种新型dsRNA病毒,暂命名为Magnaoporthe oryzae polymycovirus 1 (MoPmV1)。MoPmV1基因组包含四条独立的dsRNA,通过克隆测序获得了四条dsRNA的全长核酸序列信息,并上传至GenBank,其登录号依次为MH231406.1、MH231407.1、MH231408.1和MH231409.1。其中dsRNA1全长2401bp,推测其36~2 334区段编码一个多肽a1,包含一个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结构域;dsRNA2全长2 233bp,推测其72—22 163区段编码一个功能未知的假定蛋白b1;dsRNA3全长1 963bp,推测其55~1 891区段编码一个功能未知的假定蛋白c1;dsRNA4全长1 324bp,推测其159~950区段和1 040~1 324区段分别编码两个功能未知的假定蛋白d1和d2。Blast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发育分析表明,MoPmV1与一些新近报道的未分类的真菌dsRNA病毒,如Beauveria bassiana polymycovirus 2、Aspergillus fumigatus tetramycovirus-1和Botryosphaeria dothidea virus 1等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dsRNA提取克隆和RT-PCR分析在分离自湖南、贵州、云南、海南、浙江、福建、江苏、安徽和湖北等各省的稻瘟菌菌株中都发现了MoPmV1的存在,提示了该病毒在稻瘟菌群体中分布的广泛性。多次的病毒粒体提取实验表明MoPmV1在稻瘟菌细胞中不形成病毒粒子。通过对TM02菌株的药物处理和单分生孢子分离,获得了多个脱除MoPmV1病毒的单孢后代菌株。通过脱毒菌株与TM02和含有MoPmV1的单孢后代菌株的对比发现,MoPmV1可显着降低稻瘟菌的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产量;离体大麦叶片与感病品种水稻叶片接种实验表明,MoPmV1可显着降低病斑大小;活体感病品种水稻接种实验表明,MoPmV1能显着降低病斑形成的数量和大小。综合分析表明,MoPmV1是一种新型的真菌dsRNA病毒,能够在稻瘟菌中造成弱毒现象,具有潜在的生物防治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7-20)

朱传凤,瓦晓霞,傅生芳,马超[3](2019)在《人呼吸道合胞病毒兰州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解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uman respiratory syncytium virus,HRSV)兰州株(HRSV LZ01/09)的遗传特征及分子进化规律,进一步丰富RSV基因组数据库,对HRSV LZ01/09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及分析。方法通过RT-PCR法对HRSV LZ01/09全基因组片段进行扩增及序列测定,利用分子生物学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拼接,并与GenBank登录的RSV实验参比株和各基因型代表株进行分子进化分析。结果 HRSV LZ01/09全基因组全长为15 204 bp,基因组的结构为NS1-NS2-N-P-M-SH-G-F-M2-1-M2-2-L,与报道的RSV实验参比株相同;全基因组序列比对分析表明,HRSV LZ01/09兰州株基因组序列与RSV RSS2株的同源性最高,为96. 7%,与其他RSV-A亚型毒株同源性次之,为94. 9%~95. 2%,与RSV-B亚型9320株同源性最低,为80. 9%;依据RSV-G基因的第2个可变区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HRSV LZ01/09兰州株基因组与NA1病毒分离株属于同一个分支。结论 HRSV LZ01/09兰州株病毒基因组具有RSV的遗传特征,属于RSV-A亚型,基因型属于NA1型。(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杨晓,张宇,陈莎,李桑桑,龚一诺[4](2019)在《豇豆轻斑驳病毒海南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子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海南采集疑似感染豇豆轻斑驳病毒(Cowpea mild mottle virus,CpMMV)的豇豆病叶,采用RT-PCR结合测序获得其全基因组序列,CpMMV海南分离物(KY420906)基因组全长8 193 bp,与其他CpMMV分离物的同源性为63.00%~83.22%。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CpMMV海南分离物单独聚为一个亚簇;重组分析结果表明,CpMMV基因组有一个重组事件,断点为3 212~3 592 bp。(本文来源于《中国蔬菜》期刊2019年06期)

董志华[5](2019)在《四株广西代表性IBV变异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致病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nfectious bronchitis,IB)是鸡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的呼吸道疾病,广西养禽业由该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非常大。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基因组十分容易发生变异,不同国家或地区IBV流行株的基因组存在很大的差异。为了进一步阐明广西IBV分子致病变异机制和致病机理,有效控制该病,促进广西养禽业健康发展,非常有必要对广西IBV流行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和致病性研究。因此,本研究对四株广西代表性IBV变异株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定,并对获取的全基因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最后对该四株IBV变异株进行SPF鸡和樱桃谷肉鸭的动物回归试验,对其进行致病性研究,旨在为本地区IB防控提供依据。第一,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IBV变异株GX-NN130048、GX-NN160421、GX-QZ170728和GX-QZ171023株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分别对四株样品进行RNA提取、反转录、文库构建、测序和数据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GX-NN130048、GX-NN160421、GX-QZ170728和GX-QZ171023株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长度分别为27477 bp、27751 bp、27674 bp和27663 bp;(2)四株IBV基因组结构均符合经典的结构:5'-UTR-Pol-S-3a-3b-E-M-5a-5b-N-UTR-3'。第二,对获得的四株IBV全基因组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包括全基因组序列碱基插入和缺失分析、相似性分析、系统发育分析、重组分析、S1蛋白裂解位点分析、糖基化位点分析和RNA茎环结构预测。结果显示:(1)四株代表性IBV变异株主要在基因组核苷酸2928~3428位、20490~20930位、21330~21550位、24180~24740位和27370~27440位存在明显的碱基插入和缺失现象;GX-N160421株在高度保守的N基因505~507bp处连续缺失3个碱基(aa:S),为本地区首次发现的N基因连续缺失毒株。(2)GX-NN130048株与GX-YL9、YX1010和DY07株相似度较高,均在95.0%以上;GX-NN160421株与CKCHHB2016和GX-NN09032株相似度较高,均在96.4%以上;GX-QZ170728、GX-QZ171023株和YX10株相似度较高,分别为95.2%和95.3%。(3)GX-NN130048、GX-QZ170728和GX-QZ171023株主要与YX10和DY07株位于较近的发育分支树上;GX-NN160421株主要与GX-NN09032和CK株位于较近的发育分支树上。GX-NN130048和GX-QZ170728株S1基因均属于4/91-type,GX-NN160421和GX-QZ171023株S1基因分别属于New-type和CK/CH/LSC/991-type。(4)GX-NN130048和GX-QZ170728株是来源于疫苗株4/91和LX4型野毒株的重组株,GX-NN130048株重组片段断点为1~20444和26981~27477,GX-QZ170728株重组片段断点为1~19046和26821~27674。(5)S1基因型为4/91-type的GX-NN130048和GX-QZ170728株的S1蛋白裂解位点为RRSRR,GX-NN160421和GX-QZ171023株S1蛋白裂解位点分别为HRRKR和RRFRR。(6)GX-NN130048、GX-NN160421、GX-QZ170728和 GX-QZ171023株S1基因N-糖基化位点分别为18、10、17和16个,N基因均为1个。(7)以基因组5'端前导序列为模板预测出3个RNA茎环结构,主要与4/91、M41、CQ04-1、SAIBK和SC021202株存在突变位点;以基因组ORF1b融合区为模板预测出2个茎环结构,主要与BJ和California株存在突变位点;其中茎环结构I是主要的核苷酸突变位点。本部分研究结果表明本地区IBV变异株主要由点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基因组5'端前导序列和ORF1b融合区茎环结构可能对于基因重组具有重要作用,IB的防控面临更严峻的挑战。第叁,为进一步了解四株代表性IBV变异株的致病性,本课题进行了G X-NN130048、GX-NN160421、GX-QZ170728和GX-QZ171023株对SPF鸡以及鸭源GX-QZ170728株对樱桃谷肉鸭的致病性试验。将SPF鸡随机分为4组攻毒组和对照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为攻毒组和对照组。7日龄所有攻毒组的动物分别点眼滴鼻1×106 EID50的病毒液,对照组采用等量PBS替代。攻毒后每日观察各组临床症状,及时剖检死亡鸡,记录发病率和死亡率。采集0、1、7、11、14和21 dpi血清进行IBV特异抗体的检测;采集1、3、5、7、11、14和21 dpi气管、肺脏和肾脏制作组织切片及观察病理学变化,并使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气管、肾脏和肛拭子的病毒载量。结果表明:(1)攻毒24 h以后,攻毒鸡出现精神沉郁、羽毛松乱、体重下降、喘气、气管啰音和饮水量增加等临床症状;剖检鸡出现气管粘液和出血、肾肿大苍白和花斑肾等病变。对照组鸡、攻毒组鸭和对照组鸭无异常变化。(2)四株IBV攻毒鸡发病率为53.33%~100%,死亡率为2.22%~28.89%,GX-QZ171023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鸭源GX-QZ170728株攻毒的樱桃谷肉鸭死亡率为0%。(3)0~21 dpi时攻毒组鸡的抗体水平逐渐升高,21 dpi时抗体滴度均大于试剂盒阳性判定值;整个试验期间对照组鸡、攻毒组鸭和对照组鸭抗体水平一直较低且无变化。(4)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四株病毒均导致气管黏膜结构混乱、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大量炎细胞浸润,肺脏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大量炎细胞浸润、局部肺淤血和肺房受压萎缩。GX-QZ171023组肾小管大量坏死、个别肾小球细胞坏死、萎缩,GX-NN130048组肾脏有少量淋巴细胞浸润,其余两组攻毒鸡肾脏无异常变化;对照组鸡、攻毒组鸭和对照组鸭病理切片无异常变化。(5)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1~21 dpi时4组攻毒组鸡气管、肾脏和肛拭子均可检测到IBV;GX-NN130048组和GX-NN160421组气管病毒载量明显高于肾脏病毒载量;GX-QZ170728组和GX-QZ171023组肾脏病毒载量明显高于气管病毒载量。对照组鸡、攻毒组鸭和对照组鸭均未检测到IBV。本部分研究结果表明,四株IBV变异株对SPF鸡均具有致病性,其中GX-QZ171023株致病性最强;鸭源GX-QZ170728株对SPF鸡具有致病性,对樱桃谷肉鸭不具有致病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广西IBV仍然不断变异,IBV变异株主要由点突变和基因重组引起;四株IBV变异株对SPF鸡均具有致病性,其中GX-QZ171023株致病性最强;鸭源GX-QZ170728分离株对SPF鸡具有致病性,对樱桃谷肉鸭不具有致病性。本课题丰富了 IBV以及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生物信息库,为致病性研究提供依据,对广西乃至全国IB的防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晓燕[6](2019)在《BVDV-1 H2017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遗传进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是牛病毒性腹泻(Bovine viral diarrhea,BVD)的病原,引起以腹泻、黏膜糜烂溃疡、持续性感染为特征的牛传染性疾病,对世界养牛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该病毒分为BVDV-1和BVDV-2两个基因型,致细胞病变型(CP)和非致细胞病变型(NCP)两个生物型。为了了解本实验室分离鉴定的BVDV-1 NCP型H2017分离株的全基因组信息和遗传特性,本研究根据GenBank上发表5株BVDV-1病毒的全基因序列,设计16对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方法扩增后,进行序列的测定,并根据H2017株全基因组序列、5'UTR序列、N~(pro)基因序列和E2基因序列分别构建遗传进化树,分析各部分遗传特性,获得了以下结果。本试验完成对H2017分离株基因的测序,得到H2017株基因组大小为12142 bp,G+C含量为45.97%,5'UTR大小为303 bp,ORF大小为11706 bp,编码3901个氨基酸,3'UTR大小为133bp。对H2017株全基因组、5'UTR、Nppo基因和E2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并构建遗传进化树。结果显示,H2017株全基因与BVDV-1m LN-1株同源性95.9%,处于遗传进化树同一分支;5'UTR与BVDV-1m LN-1株同源性为95.3%;Npro基因与BVDV-1m NMG313株同源性最高为99.2%;E2基因与BVDV-1m XC分离株处于同一进化树分支。对H2017株与BVDV-1 NADL株(NC_001461.1)NS2/3基因序列的比对结果显示,H2017株在NS2/3基因4993~5263处缺失270bp,以上试验结果证明,BVDV H2017分离株为BVDV-1m NCP型病毒。试验结果不但丰富了 BVDV的分子生物学信息,而且充实了 BVDV-1分子流行病学的资料,为H2017株全基因组的深入研究和防控内蒙古地区牛病毒性腹泻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于环宇[7](2019)在《布鲁菌Rev.1疫苗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布鲁菌Rev.1疫苗株基因组的基本信息,本研究利用PacBio平台对布鲁菌Rev.1疫苗株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其基因组全长约3,299,187bp,GC含量约57.23%,其中染色体1的基因组全长约2,121,370,GC含量约57.15%;染色体2的基因组全长约1,177,817,GC含量约57.34%。预测编码基因个数为3,318个,总长度为2,857,932bp,平均长度861bp,GC含量约58.34%,占基因组全长的86.63%,共预测37个散在重复序列、89个串联重复序列、71个小卫星DNA、54个tRNA、9个rRNA、2个sRNA及10个基因岛序列。布鲁菌Rev.1疫苗株预测基因与各功能数据库比对结果显示,GO数据库注释基因数量为2,148个,KEGG数据库3,253个,COG数据库2,703个,NR数据库3,274个,TCDB数据库390个,PHI数据库223个,VFDB数据库228个,ARDB数据库1个,CARD数据库21个,共预测分泌蛋白158个,T3SS效应蛋白78个。将布鲁菌 Rev.1 疫苗株的 BLS、gmd、L7/L12、OMP25、OMP28、P39、VirB10、wboA和Ery基因序列与Genbank上发表的8株布鲁菌参考菌株的进行比对分析,其同源性均在97.5%以上。其中Rev.1疫苗株的VrB10基因与16M株、M28株和M5-90参考菌株的比对存在18bp的插入,与2308株、RB51株、S19株和A19参考菌株的比对存在一段24bp缺失和两段9bp的插入,与S2参考菌株比对存在一段24bp的缺失和一段9bp的插入;Rev.1疫苗株的Ery基因与S19参考菌株比对发生了一段705bp的插入,与S2参考菌株比对存在一段16bp的缺失。Rev.1疫苗株的BLS、gmd、L7/L12、OMP25、OMP28 P39和wboA基因与其他8株参考菌株的序列差异不大,且不存在缺失和插入。(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刘书珍,权娅茹,邵铭,李长贵,袁力勇[8](2019)在《乙型流感病毒疫苗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其在疫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乙型流感疫苗生产用毒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方法,将其应用于2013~2017年流感季节乙型流感疫苗生产用毒株的质量控制,为全面监测流感疫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利用通用引物对不同企业的乙型流感疫苗工作种子批进行一步法RT-PCR,以获得乙型流感病毒全基因组,DNA序列测定后,采用Clustal软件进行比对,在GISAID数据库中进行同源序列分析。结果不同企业间的Yamagata谱系工作种子批毒株序列一致,其中HA和NA基因均来源于B/Massachusetts/02/2012,PB2等其他内部基因来源不同;Victoria谱系工作种子批毒株的HA和NA基因与B/Brisbane/60/2008一致,但PB2等基因不同企业间存在差异。结论建立的一步法RT-PCR可用于乙型流感疫苗生产用毒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可从源头保证流感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以及疫苗质量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期刊2019年04期)

王宝霞,齐永红,辛敏,崔丽艳,王德富[9](2019)在《蚕豆萎蔫病毒2号板蓝根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板蓝根(Isatidis Radix)病毒病害的发生已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建立一套灵敏、快速、有效的板蓝根病毒病害检测手段十分重要。本研究利用双链RNA(double-stranded RNA,dsRNA)和非序列依赖PCR扩增(sequence-independent amplification,SIA)等技术对感病板蓝根进行鉴定,确定其被蚕豆萎蔫病毒2号(Broad bean wilt virus 2, BBWV2)所侵染。为明确BBWV2板蓝根分离物(BBWV2-IR)的进化关系,对其全基因组进行序列扩增与分析,获得其RNA1序列全长为5 955 bp,RNA2序列全长为3 602 bp,分别编码由1 870和1 064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聚蛋白质。序列比对发现,BBWV2-IR RNA1与BBWV2-Am分离物的同源性最高,RNA2与BBWV2-SN分离物的同源性最高。全基因组变异情况分析表明,BBWV2-IR RNA1和RNA2分别与其同源性最高的株系存在多个氨基酸变异位点。系统进化分析表明,BBWV2-IR RNA1与BBWV2-Am RNA1聚为一簇,RNA2与BBWV2-SN RNA2聚为一簇,亲缘性最近。本研究获得了BBWV2板蓝根分离株的全基因组序列,并明确其在进化过程中的地位和区域变化情况,为进一步研究BBWV2-IR致病性变异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焦文强,许峰,徐引弟,王治方,张青娴[10](2019)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CH-HeNXX-2017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河南流行毒株全基因组遗传进化水平,应用RT-PCR方法从疑似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感染的病料中扩增出全基因组序列,并将PCR产物纯化后连接pMD20-T载体,转化JM109感受态细胞,挑选单克隆进行测序,获得的序列经过DNA STAR中Edit Sequence软件对全基因组序列进行拼接。结果表明,猪流行性腹泻病毒CH-He NXX-2017株全长28 038 nt(除去poly A);进化树分析显示,该毒株与IA1,USA Colorado2013,MN和PC22A等毒株亲缘关系较为接近,与国内外早期分离株如CV777,LZC,DR13等毒株亲缘关系较远。揭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一直处于不断的进化中,需要一直密切监控病毒进化趋势,为临床诊断以及疫苗研发等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1期)

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分离自湖北省天门市的稻瘟菌菌株TM02中发现了一种新型dsRNA病毒,暂命名为Magnaoporthe oryzae polymycovirus 1 (MoPmV1)。MoPmV1基因组包含四条独立的dsRNA,通过克隆测序获得了四条dsRNA的全长核酸序列信息,并上传至GenBank,其登录号依次为MH231406.1、MH231407.1、MH231408.1和MH231409.1。其中dsRNA1全长2401bp,推测其36~2 334区段编码一个多肽a1,包含一个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结构域;dsRNA2全长2 233bp,推测其72—22 163区段编码一个功能未知的假定蛋白b1;dsRNA3全长1 963bp,推测其55~1 891区段编码一个功能未知的假定蛋白c1;dsRNA4全长1 324bp,推测其159~950区段和1 040~1 324区段分别编码两个功能未知的假定蛋白d1和d2。Blast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发育分析表明,MoPmV1与一些新近报道的未分类的真菌dsRNA病毒,如Beauveria bassiana polymycovirus 2、Aspergillus fumigatus tetramycovirus-1和Botryosphaeria dothidea virus 1等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dsRNA提取克隆和RT-PCR分析在分离自湖南、贵州、云南、海南、浙江、福建、江苏、安徽和湖北等各省的稻瘟菌菌株中都发现了MoPmV1的存在,提示了该病毒在稻瘟菌群体中分布的广泛性。多次的病毒粒体提取实验表明MoPmV1在稻瘟菌细胞中不形成病毒粒子。通过对TM02菌株的药物处理和单分生孢子分离,获得了多个脱除MoPmV1病毒的单孢后代菌株。通过脱毒菌株与TM02和含有MoPmV1的单孢后代菌株的对比发现,MoPmV1可显着降低稻瘟菌的生长速率和分生孢子产量;离体大麦叶片与感病品种水稻叶片接种实验表明,MoPmV1可显着降低病斑大小;活体感病品种水稻接种实验表明,MoPmV1能显着降低病斑形成的数量和大小。综合分析表明,MoPmV1是一种新型的真菌dsRNA病毒,能够在稻瘟菌中造成弱毒现象,具有潜在的生物防治应用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论文参考文献

[1].薛向红,卜研,赵建军,史宁,胡博.犬瘟热病毒弱毒和野毒的全基因组扩增及序列测定[J].中国兽医学报.2019

[2].周旋,林媛,徐炀,游江,方守国.稻瘟菌中一种弱毒相关真菌病毒Magnaportheoryzaepolymycovirus1的基因组序列测定与生物学性状分析[C].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朱传凤,瓦晓霞,傅生芳,马超.人呼吸道合胞病毒兰州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

[4].杨晓,张宇,陈莎,李桑桑,龚一诺.豇豆轻斑驳病毒海南分离物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子特征[J].中国蔬菜.2019

[5].董志华.四株广西代表性IBV变异株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及致病性研究[D].广西大学.2019

[6].李晓燕.BVDV-1H2017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遗传进化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7].于环宇.布鲁菌Rev.1疫苗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分析[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8].刘书珍,权娅茹,邵铭,李长贵,袁力勇.乙型流感病毒疫苗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其在疫苗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2019

[9].王宝霞,齐永红,辛敏,崔丽艳,王德富.蚕豆萎蔫病毒2号板蓝根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J].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2019

[10].焦文强,许峰,徐引弟,王治方,张青娴.猪流行性腹泻病毒CH-HeNXX-2017株全基因组序列测定与分析[J].山西农业科学.2019

论文知识图

红霉素A结构及其产生菌红色糖多孢菌染...阿维链霉菌染色体(A)和线型质粒(...天蓝色链霉菌、阿维链霉菌和灰色链霉...基因操作技术微生物功能基因和蛋白的研究获...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析基因操作技术微生物功能基因和蛋白的研究获...

标签:;  ;  ;  ;  ;  ;  ;  

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论文_薛向红,卜研,赵建军,史宁,胡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