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美国的越南政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越南,印度支那,政策,美国,越南战争,外交政策,瓦尔。
美国的越南政策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刘东明[1](2019)在《奠定基础:美国政府的越南政策(1940—1954)》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叙述了美国罗斯福、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叁届政府的越南政策。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罗斯福提出印度支那国际托管政策,但罗斯福去世前改变了这一战略设计。杜鲁门执政以后,正式承认法国对印度支那的主权,为法国在印度支那重建殖民统治提供了间接的军事、财政和外交支持,法国因而得以在印度支那重建殖民统治,导致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①爆发。随着"冷战"的加剧,尤其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及朝鲜战争爆发后,杜鲁门政府公开支持法国在越南的活动。艾森豪威尔政府不断加大军事介入印度支那战争的力度,支持法国策划"纳瓦尔计划",在奠边府战役中策划包括使用核武器在内的军事行动。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多米诺骨牌理论",这一理论成为日后美国越南政策指导方针。这一时期美国的越南政策为美国势力最终涉足越南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方佳佳[2](2019)在《冷战后越南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及动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后越美两国以“惊人的速度”迅速走出战争低谷,并且关系日益密切,这一对昔日仇敌一跃成为“全面伙伴关系”,两者关系发展速度之快可以说令外界咋舌。而纵观冷战后越美两国关系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两国关系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越南总体外交战略调整的结果,越美两国关系发展的关键节点也大多是越南首先抛出了橄榄枝。那么,这一对昔日仇敌何以关系逐渐升温甚至于近些年来急剧升温?越南调整对美国外交政策背后的战略考量又是什么?本文就这一问题试着浅析冷战后越南对美国外交政策演变的动因。传统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大多强调结构的作用,而外交政策分析中的理性选择理论则给予了外交政策的施动者更多关注,在外交政策的物质因素和观念因素之间架构了一座完美的桥梁,为考察一国外交政策提供了严谨有力的解释逻辑。因此本文拟采取该理论探讨冷战后越南对美国外交政策演变的战略考量。破解外交政策的谜题要溯源到国家利益,越南对外政策的调整也概莫能外。而国家利益的界定却是决策主体基于所处的特定环境作出的,所以考量一国的外交政策势必不能脱离决策环境和决策主体这两个变量。冷战后越南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正是国际环境、国内因素和决策主体共同作用的成果。从国际环境来看,两极格局解体后越南失去最坚实的依靠由此产生了外交和经济社会的双重困境、中国快速崛起造成对自身不可忽视的“威胁”、与此同时,美国战略调整带来了契机,国际环境的诸多变动正是外交政策调整的初始诱因;从国内因素来看,面临经济崩溃国家亟需走出困境,而越南经济依靠外资的特点又需要强大的美国为其经济注入活力,此外“革新开放”开展实施后越南外交战略和外交方针的转型也为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奠定了思想基础;面对国际格局的变动、国家内外交困的局面,越共领导人审慎思索越南的对外政策,其中明确国家利益的重要性而非意识形态划线是越南领导人外交思维革新的重点。冷战后越南的优先国家利益经历了一个由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安全利益向经济发展乃至提升国家地位和影响力的转变,这也决定了冷战后越南对外政策的转型。而作为一个外交资源有限的小国,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如何塑造予已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国家利益最优,无疑借力其他大国来制衡中国、运用大国平衡战略是越南较为理想的选择,因此冷战后越南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是基于一系列因素综合考量之下做出的理性选择。在这叁个因素的共同催化下,冷战后越南对美国越南政策的演变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接触缓和时期(1991-1995)、正常化时期(1995-2000)、伙伴关系时期(2013-至今),在这二十多年的历程中越美经贸联系不断加强,并且也逐渐“外溢”到政治、军事安全等领域,同时越南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也呈现出了务实性、曲折性、有限性等特点。毋庸置疑,冷战后越南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造成了一系列实质性影响。对越美两国而言,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越南凭此实现了“外交突围”,而美国则借此获得与华博弈的“棋子”,最终的结果就是越美关系的相对改善。然而对中国安全的影响却不容乐观,南海争端安全形势复杂化,中国周边安全压力加剧。此外,这种“越美关系”发展模式或会在东南亚地区扩散化从而为其他国家所效仿,这样的结果则进一步加深了域内国家与外来大国势力的不信任,导致东南亚安全局势不稳定性增强。(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3-25)
陈明珠[3](2017)在《美国在越南的遏制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冷战的逐渐加剧,美苏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争夺,为了遏制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势力的扩张,美国在世界各地寻求建立防苏壁垒;在印度支那出于意识形态、政治权势和全球战略的考量,美国在东南亚通过建立同盟体系、军事力量的存在,以及经济和军事援助,配合其遏制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阵营的行动;美国在越南的这场冲突来自于其印度支那遏制论的决定,印度支那是位于东南亚的法国殖民地,由柬埔寨、老挝和越南组成,它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日本人征服和占领。(本文来源于《智富时代》期刊2017年04期)
李春霞[4](2016)在《越南对美国政策的演变及走向》一文中研究指出越共"十一大"以来,越南与美国关系发展迅速。越南调整对美政策是其"融入国际"总战略的需要,也是对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回应,同时是越南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原则,在新形势下以新思维布局国家外交战略的体现。尽管经贸投资是越美关系发展的推动力,但在双边与多边机制下加强与美国的国防安全合作则是提升越美关系的重要领域。南海问题无疑是越美两国近期合作的战略聚合点,但越美之间存在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价值观念等分歧,则是两国关系长期发展需要面临的挑战。越美关系未来会继续深化,但既合作又斗争特点将愈发突出。(本文来源于《国际论坛》期刊2016年04期)
王思文[5](2016)在《“亚太再平衡”战略下的美国对越南政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美国看来,“亚太再平衡”战略下的美国对越南政策是对原有政策的深化与发展。美国对越政策服务于整体战略的实施,也有助于美国发展全方位和多方面的外交政策。近年南海紧张局势,是美国介入地区事务、维系其地区主导地位的契机,而制衡中国则是两国关系升温的重要内容。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寻找一个在安全上与自己有共同关切的国家来布局,而越南正是不二人选。美国现阶段重点与越南发展区域经济,正是极力拉近越南的表现。越南在借力美国提升自身政治地位、经济实力以及军事力量、积极配合美国政策的同时,两国关系发展存在一定的制约因素。越南也对中国有所顾虑,美越合作主要出于安全上的考虑,但越南与中国之间仍然存在重要的经济利益,这是中美越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6-05-23)
Nguyen,Thi,Mai(阮氏梅)[6](2016)在《美国对越南南部文化政策的研究(1954-1975)》一文中研究指出越南重要的地缘战略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赋予其重要的战略价值。冷战结束以后,美国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越南采取的政策也由冷战时期的军事侵略、遏制逐步转变为冷战后的“接触”。越南战争是20世纪冷战时代一场重大的局部战争,越南军民浴血奋战20年,以弱胜强,粉碎了美国的大规模武力干涉、实现了国家的统一。本文的研究问题是美国对越南南部的文化政策,希冀从中找寻出美国对越南南部的文化政策的特征和影响。美国政府通过设立美国中情局(CIA)、美国联合公共事务局(JUSPAO)、美国公共事务合机构(USIS)、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D)等组织以及一些慈善组织对越南南部实施其文化政策,诸如干涉宗教、宣传反对共产主义思想、传播美国文化和生活方式。美国文化政策的实施导致越南南部出现卖淫、吸毒、盗窃等各种社会问题。然而,不可否认,一些美国式思想与教育对越南社会和文化产生了积极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16-04-18)
马牧原[7](2015)在《美国非法移民治理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以越南非法移民问题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非法移民也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近年来我国逐渐成为非法移民的目标国,外来非法移民问题日益严峻,加强对我国入境非法移民的治理已刻不容缓。美国等移民大国在非法移民治理上的历史经验和法律政策,在实践上对我国有着巨大的启示作用。我国应借鉴其非法移民治理经验及教训,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从多角度完善我国的非法移民治理政策,有效打击我国外来非法移民现象。(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5年17期)
颜颜[8](2015)在《美国的越南撤军和阿富汗撤军政策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都是美国历史上时间持久且极具争议性的战争,对于美国的外交政策研究影响深远。虽然越南战争和阿富汗战争发生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之下,但由于两场战争的发展特别是对于撤军政策上的选择表现出了一定的相似性,比如:面对两场战争进程的缓慢、人员伤亡数量的不断增加、国内意见分歧的不断扩大以及美国国际地位和利益的损害,尼克松政府和奥巴马政府都选择采取各种策略追求“体面的和平”,谋取“光荣停战”。因此,选取这两场战争进行比较分析有助于深入研究美国在撤军过程中的政策考量。对尼克松政府从越南撤军和奥巴马政府从阿富汗撤军问题比较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首先,通过对这两场战争撤军的比较分析,对美国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实力范围来增加自己在这场博弈中的砝码,从撤军的角度得出新的解释。同时,比较美国从越南撤军和从阿富汗撤军,分析撤军给美国带来的政治影响以及地缘政治的变化,有助于从新的角度对美国在全球战略下军事政策的制定进行研究。其次,通过对这两场战争撤军过程的比较分析,可以通过撤军的新视角了解在战争中通过和解以追求和平的意义以及对于国家和地区的影响。这两场战争影响了美国国内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决策的走向,促使美国对其全球战略进行大规模调整再者,有助于研究美国如何根据其现实国家力量背景下为寻求国家利益最大化进行撤军政策的战略性调整。本论文主要分五大部分。导论部分主要是对整个论文的背景进行介绍,包括选题问题的提出、选题意义、研究现状和文章思路等方面的内容。第一章对美国撤军越南的背景和政策分析。第二章,紧跟第一章对美国撤军阿富汗的背景和政策分析。第叁章,基于前两章的具体分析,比较分析美国撤军越南和撤军阿富汗的背景和政策,进一步分析美国撤军越南和撤军阿富汗的独特性和相似性,分析美国在撤军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挑战和利益权衡,揭示影响美国撤军政策制定的深层次因素。通过前面各章的分析,在结论部分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是在冷战时期还是当今世界,任何大国都不能也不可能指望侵略战争谋求自己利益的实现。面对深陷战争的危机,美国根据其全球性战略的调整制定符合国家力量的战略政策。军事行动是无法实现国家和地区的安全、稳定和繁荣的,必须通过国内社会、经济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巧实力”的多边主义外交,通过和平合作的方式才能真正的实现国家和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5-06-02)
孙阳华[9](2015)在《越南战争与美国老挝政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冷战时期,美国对于老挝这个东南亚内陆小国的外交政策,经历了一个从漠视、注视到重视的关注程度逐步加深的过程,直至军事入侵并深陷其中。而这一过程,恰好与美国在越南的逐步介入以至发动战争的足迹相吻合,并对东南亚地区以及中国等亚洲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原委值得探讨。从中也可以一窥这一时期美国政府东南亚外交决策的过程及特点。本文论述过程分为绪论、结论和四个主要章节。绪论包含了本论文选题的依据、所具有的理论及现实意义,论题的国内外研究情况综述,以及论文整体的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等总括性内容。第一章介绍美国对老挝政策的缘起。概述了老挝独立前的国家状况,包括法国及日本统治时期的老挝和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中的老挝叁个时期。二战后,为了遏制共产主义势力在亚洲的发展势头,美国对东南亚地区毗邻中国的各个国家日益关注。法国在战后国力衰弱,对包括老挝在内的东南亚地区的殖民统治松弛。因此,在法国力量撤离老挝之际,美国便开始通过多方努力试图填补该地区出现的力量真空。在第一届艾森豪威尔政府期问,美国初步介入老挝。随着越南局势日渐失控,第二届艾森豪威尔政府对东南亚特别是老挝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并由此提出“多米诺骨牌理论”,从而开始了对老挝的进一步干涉,包括提供援助、策动政变等手段对老挝内战进行操纵,欲通过扶植亲美政权来控制老挝局势。第二章论述了肯尼迪政府对老挝的政策。肯尼迪总统执政虽然仅叁年时间,却经历了种种危机事件,其中包括了几乎与其当政时期相始终的老挝危机。为防止共产党在老挝掌权,肯尼迪总统在刚刚宣誓就职后不久,便开始组织人力针对老挝危机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研究。因忌惮于朝鲜战争的教训,肯尼迪不敢贸然选择武装干涉,遂积极促成了解决老挝问题的日内瓦会议。此时,苏联正由赫鲁晓夫执政,开始改变原来斯大林一贯坚持的强硬路线。于是,双方共同促成了《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日内瓦协议》,并据此建立了老挝联合政府。但重建的老挝政府因缺乏稳定基础而很快解体。美国为保证其在老挝的地位和影响,又做出种种努力重建亲美政权,但在肯尼迪任内终未遂愿。第叁章论述了约翰逊政府的美国对老挝政策。由于越南局势紧张,北越又与老挝的共产党势力联系紧密,美国认为巴特寮在老挝攻势的猛烈和不可遏制与越共密不可分。为打击老挝的共产主义势力、切断巴特寮为北越运送物资的胡志明小道,约翰逊政府终于决定对老挝进行军事介入。美国首先利用老挝的国内政变扶植亲美政权,以实现对老挝的控制。同时,开始利用秘密空袭对巴特寮势力进行摧毁,特别是针对胡志明小道及周边地区。在约翰逊政府对老挝的军事行动中,秘密战争和隐蔽行动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越南战场上北越春节攻势的初步告捷以及美国国内的经济危机和反战情绪,约翰逊政府的老挝政策陷入困境,不得不对现有政策加以调整。第四章论述了尼克松—福特时期美国的老挝政策。这一时期美国在美苏竞争中势衰,同时又深陷越战泥沼,因此,尼克松总统上台伊始便提出了在亚太地区进行战略收缩的政策,即后来的“尼克松主义”,这一政策指向在美国对老挝政策中有明显体现。这一时期美国亚洲政策的焦点是越南,其对老挝政策的制定更显出对越战的从属地位。为了配合“战争越南化”政策,在老挝相应实施了战争“泰国化”措施,意欲以由美军训练的泰国军队完成美国军队的战争使命。与此同时,为了在越战停火谈判中赚取政治筹码,尼克松政府继续在老挝从事秘密战争。最终,老挝各方力量在越南实现停火后也签订了和平协议。后因失去美国支持的老挝右派力量治国不力,由老挝人民革命委员会取而代之,建立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结论部分总结得出越南战争对美国老挝政策产生的影响及美国对老挝政策的主要特点,同时分析了美国对老挝政策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以及取得最终结果的原因,便于以此为基础分析判断当今美国对外政策的趋势和走向。(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李强[10](2015)在《美越建交之后的美国对越政策和越南的回应:改变和延续》一文中研究指出建交近二十年之际,美越关系越来越受到区域乃至全球的高度关注,也成为了美越两国外交策略的重要考虑。摆脱了越战阴影的越南和美国在两国恢复邦交和关系发展的道路中每一步都深思熟虑,小心翼翼。近年来,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出台,中国的崛起,再加上南海问题的日益凸显,美越关系的走向直接关系到中国,并以各种形式影响着中美关系和中越关系。美越关系发展迅速,但终究年轻,因此在中美越叁角关系的研究中涉及甚少。本文试对美越关系的重要方面深入探索,分析美越双方的考虑,摸清建交以来美越关系的发展走势以及复杂的中美越叁角关系。本文认为美国和越南在建交头十年中实现了一个由战犯释放和失踪人员搜寻合作向经济领域合作的过渡。之后,两国出于在亚太地区平衡中国,尤其是中国在南海主权的共同考虑开始加强安全和国防合作。然而,考虑到中国的区域和国际影响力,美国和越南都在玩“两手”策略,一方面加强与对方的合作关系,另一方面也努力和中国交好,试图在中美越叁角关系中寻找平衡。(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5-04-15)
美国的越南政策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冷战后越美两国以“惊人的速度”迅速走出战争低谷,并且关系日益密切,这一对昔日仇敌一跃成为“全面伙伴关系”,两者关系发展速度之快可以说令外界咋舌。而纵观冷战后越美两国关系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两国关系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越南总体外交战略调整的结果,越美两国关系发展的关键节点也大多是越南首先抛出了橄榄枝。那么,这一对昔日仇敌何以关系逐渐升温甚至于近些年来急剧升温?越南调整对美国外交政策背后的战略考量又是什么?本文就这一问题试着浅析冷战后越南对美国外交政策演变的动因。传统主流国际关系理论大多强调结构的作用,而外交政策分析中的理性选择理论则给予了外交政策的施动者更多关注,在外交政策的物质因素和观念因素之间架构了一座完美的桥梁,为考察一国外交政策提供了严谨有力的解释逻辑。因此本文拟采取该理论探讨冷战后越南对美国外交政策演变的战略考量。破解外交政策的谜题要溯源到国家利益,越南对外政策的调整也概莫能外。而国家利益的界定却是决策主体基于所处的特定环境作出的,所以考量一国的外交政策势必不能脱离决策环境和决策主体这两个变量。冷战后越南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正是国际环境、国内因素和决策主体共同作用的成果。从国际环境来看,两极格局解体后越南失去最坚实的依靠由此产生了外交和经济社会的双重困境、中国快速崛起造成对自身不可忽视的“威胁”、与此同时,美国战略调整带来了契机,国际环境的诸多变动正是外交政策调整的初始诱因;从国内因素来看,面临经济崩溃国家亟需走出困境,而越南经济依靠外资的特点又需要强大的美国为其经济注入活力,此外“革新开放”开展实施后越南外交战略和外交方针的转型也为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奠定了思想基础;面对国际格局的变动、国家内外交困的局面,越共领导人审慎思索越南的对外政策,其中明确国家利益的重要性而非意识形态划线是越南领导人外交思维革新的重点。冷战后越南的优先国家利益经历了一个由以意识形态为基础的安全利益向经济发展乃至提升国家地位和影响力的转变,这也决定了冷战后越南对外政策的转型。而作为一个外交资源有限的小国,在中国崛起的背景下如何塑造予已有利的国际环境和国家利益最优,无疑借力其他大国来制衡中国、运用大国平衡战略是越南较为理想的选择,因此冷战后越南对美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是基于一系列因素综合考量之下做出的理性选择。在这叁个因素的共同催化下,冷战后越南对美国越南政策的演变呈现出阶段性特征:接触缓和时期(1991-1995)、正常化时期(1995-2000)、伙伴关系时期(2013-至今),在这二十多年的历程中越美经贸联系不断加强,并且也逐渐“外溢”到政治、军事安全等领域,同时越南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也呈现出了务实性、曲折性、有限性等特点。毋庸置疑,冷战后越南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造成了一系列实质性影响。对越美两国而言,均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越南凭此实现了“外交突围”,而美国则借此获得与华博弈的“棋子”,最终的结果就是越美关系的相对改善。然而对中国安全的影响却不容乐观,南海争端安全形势复杂化,中国周边安全压力加剧。此外,这种“越美关系”发展模式或会在东南亚地区扩散化从而为其他国家所效仿,这样的结果则进一步加深了域内国家与外来大国势力的不信任,导致东南亚安全局势不稳定性增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美国的越南政策论文参考文献
[1].刘东明.奠定基础:美国政府的越南政策(1940—1954)[J].近现代国际关系史研究.2019
[2].方佳佳.冷战后越南对美国外交政策的演变及动因研究[D].山东大学.2019
[3].陈明珠.美国在越南的遏制政策[J].智富时代.2017
[4].李春霞.越南对美国政策的演变及走向[J].国际论坛.2016
[5].王思文.“亚太再平衡”战略下的美国对越南政策[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6
[6].Nguyen,Thi,Mai(阮氏梅).美国对越南南部文化政策的研究(1954-1975)[D].西南大学.2016
[7].马牧原.美国非法移民治理政策及对我国的启示——以越南非法移民问题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5
[8].颜颜.美国的越南撤军和阿富汗撤军政策比较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
[9].孙阳华.越南战争与美国老挝政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5
[10].李强.美越建交之后的美国对越政策和越南的回应:改变和延续[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