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体结构施工的布料平台系统论文和设计-徐磊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筒体结构施工的布料平台系统,本实用新型的防倾装置包括防倾滑轮、防倾导轨和顶墙滑轮,用于防止偏心支撑分体组合布料平台系统发生倾覆风险。可在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电梯井内根据工程需要,在内筒架靠近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水平结构一侧设置竖向防倾导轨,并将防倾滑轮设置在水平结构边缘部位,使防倾滑轮卡于防倾导轨上。另外,在分体式内筒架上靠近所述墙体结构一侧沿竖向布置若干道顶墙滑轮,对称均匀布置的防倾滑轮配合顶墙滚轮提供布料平台系统的双向有效侧向约束,保证布料平台系统的安全施工。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一种筒体结构施工的布料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施工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两侧的墙体结构;设置于所述墙体结构的顶部的爬升导轨;设置于所述爬升导轨上的布料平台;设置于所述布料平台上的布料机;分体式内筒架,每个分体式内筒架设置于所述施工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和墙体结构之间,每个分体式内筒架的顶部与所述布料平台连接,所述每个分体式内筒架的下部延伸至施工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区域;设置于每个分体式内筒架上的靠近所述墙体结构侧的顶墙滑轮,所述顶墙滑轮用于所述布料平台沿所述爬升导轨爬升时,带动所述布料平台所连接的分体式内筒架沿所述墙体结构一起爬升;设置于靠近所述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侧的每个分体式内筒架上的防倾导轨;设置于施工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水平结构的边缘部位上的防倾滑轮,并卡于分体式内筒架上的防倾导轨内,所述防倾滑轮用于所述布料平台沿所述爬升导轨爬升时,带动所述布料平台所连接的分体式内筒架沿所述防倾导轨一起爬升;设置于所述布料平台上的可伸缩的推拉式通道。

设计方案

1.一种一种筒体结构施工的布料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置于施工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两侧的墙体结构;

设置于所述墙体结构的顶部的爬升导轨;

设置于所述爬升导轨上的布料平台;

设置于所述布料平台上的布料机;

分体式内筒架,每个分体式内筒架设置于所述施工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和墙体结构之间,每个分体式内筒架的顶部与所述布料平台连接,所述每个分体式内筒架的下部延伸至施工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区域;

设置于每个分体式内筒架上的靠近所述墙体结构侧的顶墙滑轮,所述顶墙滑轮用于所述布料平台沿所述爬升导轨爬升时,带动所述布料平台所连接的分体式内筒架沿所述墙体结构一起爬升;

设置于靠近所述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侧的每个分体式内筒架上的防倾导轨;

设置于施工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水平结构的边缘部位上的防倾滑轮,并卡于分体式内筒架上的防倾导轨内,所述防倾滑轮用于所述布料平台沿所述爬升导轨爬升时,带动所述布料平台所连接的分体式内筒架沿所述防倾导轨一起爬升;

设置于所述布料平台上的可伸缩的推拉式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结构施工的布料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于每个分体式内筒架上的靠近所述墙体结构侧的钢结构牛腿,所述钢结构牛腿设置于所述顶墙滑轮的下方;

设置于所述墙体结构上预留孔洞,所述分体式内筒架爬升到预设位置后,所述钢结构牛腿架设于所述预留孔洞中。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筒体结构施工的布料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留孔洞的混凝土搁置面上设置有预埋角钢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结构施工的布料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倾导轨为工字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结构施工的布料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预埋在所述水平结构内的两根预埋钢管,其中,所述防倾滑轮分别与两根预埋钢管连接,两根预埋钢管沿着水平结构正截面间隔分布。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结构施工的布料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竖向泵管和水平泵管,其中,

所述竖向泵管沿所述墙体结构布置,所述竖向泵管通过第一90度弯管与所述布料平台的顶梁下方的水平泵管的一端连接;

所述水平泵管的另一端与第二90度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90度弯管的另一端从布料平台的顶梁格挡之间向上穿越后与所述布料机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筒体结构施工的布料平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拉式通道包括:

供人行走的通道格栅板;

与所述通道格栅板连接的推拉导轨;

设置于所述推拉导轨下部的移动导轮,所述移动导轮卡于布料平台的钢梁中,且所述移动导轮通过分体式内筒架与布料平台上的型钢梁限位,所述型钢梁沿所述推拉导轨方向的间距即为所述移动导轮的可移动距离。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筒体结构施工的布料平台系统。

背景技术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高度一般在5米以上。超高层建筑核心筒混凝土布料通常采用硬管软管组合布料方式或采用整体爬升液压钢平台上的布料机布料,稳定性差。硬管软管组合布料形式简陋,需投入相当量的劳动力;钢平台布料机的最大缺点是整体爬升液压钢平台的造价昂贵,施工成本大,混凝土泵送至核心筒顶部需通过钢平台顶梁上方的水平管接入布料机,给钢平台上的施工人员行走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筒体结构施工的布料平台系统,能够解决现有的布料平台稳定性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筒体结构施工的布料平台系统,包括:

设置于施工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两侧的墙体结构;

设置于所述墙体结构的顶部的爬升导轨;

设置于所述爬升导轨上的布料平台;

设置于所述布料平台上的布料机;

分体式内筒架,每个分体式内筒架设置于所述施工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和墙体结构之间,每个分体式内筒架的顶部与所述布料平台连接,所述每个分体式内筒架的下部延伸至施工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区域;

设置于每个分体式内筒架上的靠近所述墙体结构侧的顶墙滑轮,所述顶墙滑轮用于所述布料平台沿所述爬升导轨爬升时,带动所述布料平台所连接的分体式内筒架沿所述墙体结构一起爬升;

设置于靠近所述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侧的每个分体式内筒架上的防倾导轨;

设置于施工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水平结构的边缘部位上的防倾滑轮,并卡于分体式内筒架上的防倾导轨内,所述防倾滑轮用于所述布料平台沿所述爬升导轨爬升时,带动所述布料平台所连接的分体式内筒架沿所述防倾导轨一起爬升;

设置于所述布料平台上的可伸缩的推拉式通道。

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还包括:

设置于每个分体式内筒架上的靠近所述墙体结构侧的钢结构牛腿,所述钢结构牛腿设置于所述顶墙滑轮的下方;

设置于所述墙体结构上预留孔洞,所述分体式内筒架爬升到预设位置后,所述钢结构牛腿架设于所述预留孔洞中。

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所述预留孔洞的混凝土搁置面上设置有预埋角钢件。

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所述防倾导轨为工字钢。

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还包括预埋在所述水平结构内的两根预埋钢管,其中,所述防倾滑轮与两根预埋钢管同时进行可靠连接,两根预埋钢管沿着水平结构正截面间隔分布。

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还包括竖向泵管和水平泵管,其中,

所述竖向泵管沿所述墙体结构布置,所述竖向泵管通过第一90度弯管与所述布料平台的顶梁下方的水平泵管的一端连接;

所述水平泵管的另一端与第二90度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90度弯管的另一端从布料平台的顶梁格挡之间向上穿越后与所述布料机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系统中,所述推拉式通道包括:

供人行走的通道格栅板;

与所述通道格栅板连接的推拉导轨;

设置于所述推拉导轨下部的移动导轮,所述移动导轮卡于布料平台的钢梁中,且所述移动导轮通过分体式内筒架与布料平台上的型钢梁限位,所述型钢梁沿所述推拉导轨方向的间距即为所述移动导轮的可移动距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防倾装置包括防倾滑轮、防倾导轨和顶墙滑轮,用于防止偏心支撑分体组合布料平台系统发生倾覆风险。可在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电梯井内根据工程需要,在内筒架靠近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水平结构一侧设置竖向防倾导轨,并将防倾滑轮设置在水平结构边缘部位,使防倾滑轮卡于防倾导轨上。另外,在分体式内筒架上靠近所述墙体结构一侧沿竖向布置若干道顶墙滑轮,对称均匀布置的防倾滑轮配合顶墙滚轮提供布料平台系统的双向有效侧向约束,保证布料平台系统的安全施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筒体结构施工的布料平台系统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的钢结构牛腿的放大结构图;

图3是图1中的顶墙滑轮的放大结构图;

图4是图1中的防倾滑轮的放大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倾滑轮的截面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竖向泵管和水平泵管的结构图;

图7是图1中的可伸缩的推拉式通道的放大结构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伸缩的推拉式通道的侧面结构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可伸缩的推拉式通道的放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筒体结构施工的布料平台系统,包括:

设置于施工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两侧的墙体结构4;

如图1所示,所述施工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可包括完成层1、养护层2和施工层3;

设置于所述墙体结构4的顶部的爬升导轨5;

设置于所述爬升导轨5上的布料平台6;

设置于所述布料平台6上的布料机7;

分体式内筒架8,每个分体式内筒架8设置于所述施工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和墙体结构4之间,每个分体式内筒架8的顶部与所述布料平台6连接,所述每个分体式内筒架8的下部延伸至施工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区域;

设置于靠近所述墙体结构4侧的每个分体式内筒架8上的顶墙滑轮9,所述顶墙滑轮9用于所述布料平台沿所述爬升导轨爬升时,带动所述布料平台所连接的分体式内筒架沿所述墙体结构一起爬升;

设置于靠近所述超高层建筑核心筒侧的每个分体式内筒架8上的防倾导轨10;

设置于施工的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水平结构11的边缘部位上的防倾滑轮12,防倾滑轮12卡于分体式内筒架8上的防倾导轨10内,所述防倾滑轮12用于所述布料平台6沿所述爬升导轨5爬升时,带动所述布料平台6所连接的分体式内筒架8沿所述防倾导轨10一起爬升;

设置于所述布料平台6上的可伸缩的推拉式通道。

在此,本实用新型的防倾装置包括防倾滑轮、防倾导轨和顶墙滑轮,用于防止偏心支撑分体组合布料平台系统发生倾覆风险。可在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电梯井内根据工程需要,在内筒架靠近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水平结构一侧设置竖向防倾导轨,并将防倾滑轮设置在水平结构边缘部位,使防倾滑轮卡于防倾导轨上。另外,在分体式内筒架上靠近所述墙体结构一侧沿竖向布置若干道顶墙滑轮,对称均匀布置的防倾滑轮配合顶墙滚轮提供布料平台系统的双向有效侧向约束,保证布料平台系统的安全施工。

将防倾滚轮固定于超高层建筑核心筒的水平结构外边缘,并卡于分体式内筒架上的防倾导轨内,配合内筒架上的顶墙滑轮,形成双向有效侧向约束,保证布料平台正常工作和爬升状态的安全稳定。

布料平台系统采用新型的水平双向竖向多道防倾装置,这样做的好处是利用若干层水平结构的侧向刚度,防止独立高大的内筒架发生侧向位移导致倾覆,保证双向稳定,正常爬升工作。能够实现偏心支撑分体组合布料平台系统的双向有效防倾。

本实用新型的布料平台系统的构成中,若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内存在水平结构,系统可由分体式内筒架、爬升导轨、防倾装置、布料平台和布料机组成;若超高层建筑核心筒内不存在水平结构,则平台系统的最大差异可以是其分体式内筒架由组合底梁相连接形成整体单元。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筒体结构施工的布料平台系统一实施例中,还包括:

设置于靠近所述墙体结构4侧的每个分体式内筒架8上的钢结构牛腿13,所述钢结构牛腿13设置于所述顶墙滑轮9的下方;

设置于所述墙体结构上预留孔洞14,所述分体式内筒架爬升到预设位置后,所述钢结构牛腿13架设于所述预留孔洞14中。

在此,通过顶墙滑轮的下方设置钢结构牛腿,可以实现所述分体式内筒架爬升到预设位置后分体式内筒架的可靠搁置和固定。

另外,本实用新型在分体式内筒架的偏心支撑,由于布料平台系统每次爬升后底梁的停留标高与楼面标高并不保持一致,若在水平结构上设置搁置支撑点会增加额外的施工措施费、材料费、人工费,因此将布料平台系统的底部支撑牛腿全部设置在内筒架靠近竖向墙体的一侧,搁置于墙体结构上预留孔洞内,布料平台荷载直接传递至核心筒剪力墙,这样无需在水平结构上安装额外临时搁置结构,大大降低布料平台系统的施工成本。在超高层核心筒施工中实现平台下水平段混凝土泵送,给平台上施工人员的行走带来便利,提高安全性。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筒体结构施工的布料平台系统一实施例中,所述预留孔洞14的混凝土搁置面上设置有预埋角钢件15。

在此,预留孔洞的混凝土搁置面上增加预埋角钢件,提高局部承载力,防止混凝土发生局压破坏。

本实用新型的筒体结构施工的布料平台系统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倾导轨为工字钢,以保证导轨的可靠度。

如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筒体结构施工的布料平台系统一实施例中,还包括预埋在所述水平结构内的两根预埋钢管16,其中,所述防倾滑轮12与两根预埋钢管16同时进行可靠连接,两根预埋钢管16沿着水平结构11正截面间隔分布,这种防倾滑轮的固定方式可对防倾导轨提供更强更可靠的双向水平约束,保证稳定性。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筒体结构施工的布料平台系统一实施例中,还包括竖向泵管20和水平泵管21,其中,

所述竖向泵管20沿所述墙体结构布置,所述竖向泵管20通过第一90度弯管与所述布料平台的顶梁下方的水平泵管21的一端连接;

所述水平泵管21的另一端与第二90度弯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90度弯管的另一端从布料平台6的顶梁格挡之间向上穿越后与所述布料机7连接。

在此,为了使传统施工平台上混凝土水平泵管避开施工人员行走路线,尽量减小干扰,将水平泵管在布料平台下方完成转换。可将水平泵管固定于布料平台系统的顶梁下翼缘上,通过直角弯管转换,泵管从顶梁的格挡之间穿越,接入布料机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布料机的穿心式泵管布置方式为:沿所述墙体结构的竖向泵管通过第一90度弯管与所述布料平台的顶梁下方的水平泵管连接,水平泵管固定于所述布料平台的顶梁下翼缘上,再通过第二90度弯管转换从布料平台的顶梁格挡之间向上穿越,直接接入布料机。

水平泵管固定于平台下方可进一步清除平台上的行走障碍,提高了施工安全性,有效利用永久水平结构的侧向刚度保持系统平台能够稳定工作及爬升,降低了布料平台的施工成本,整合施工作业面,减少现场的管理难度。这种泵管布置方式,避开布料平台上施工人员的行走路线,实现泵送施工与布料施工的无干扰独立运行,充分保证施工生产安全。

如图7~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筒体结构施工的布料平台系统一实施例中,所述推拉式通道包括:

供人行走的通道格栅板17;

与所述通道格栅板连接的推拉导轨18;

设置于所述推拉导轨18下部的移动导轮19,所述移动导轮19卡于布料平台6的钢梁中,且所述移动导轮通过分体式内筒架与布料平台6上的型钢梁限位,所述型钢梁沿所述推拉导轨方向的间距L即为所述移动导轮19的可移动距离。

本实用新型设置有与其他核心筒之间的推拉式通道,布料平台与相邻核心筒内筒模架体系之间的交通可通过推拉式通道相连接,所述推拉式通道的通道格栅板可靠连接于推拉导轨,推拉导轨通过卡于布料平台的钢梁的移动导轮滑动,且移动导轮通过分体式内筒架与布料平台上的型钢梁限位,所述型钢梁沿所述推拉导轨方向的间距即为推拉式通道的可伸缩距离,推拉式通道极大提高了施工人员在布料平台系统与核心筒其他内筒模架体系之间的行走便利,保证施工安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设计图

一种筒体结构施工的布料平台系统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65949.8

申请日:2019-01-15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1(上海)

授权编号:CN209799394U

授权时间:20191217

主分类号:E04G21/04

专利分类号:E04G21/04

范畴分类:36E;

申请人: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00120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福山路33号25-27楼

发明人:徐磊;朱毅敏;张星波

第一发明人:徐磊

当前权利人: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一种筒体结构施工的布料平台系统论文和设计-徐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