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细胞论文_马百伟,孙龙龙,刘晓岚,谢桂英,汤清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棉铃虫细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棉铃虫,细胞,电导,免疫,休克,通道,门控。

棉铃虫细胞论文文献综述

马百伟,孙龙龙,刘晓岚,谢桂英,汤清波[1](2019)在《细胞内记录技术在棉铃虫触角叶神经元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细胞内记录与神经元示踪技术是鉴定昆虫神经元的电生理反应与形态结构方面的重要研究方法。在本项研究中,我们以棉铃虫触角叶神经元的细胞内记录与示踪为例,详细介绍该技术在昆虫触角叶神经元电生理信号的记录与形态结构示踪上的应用。(本文来源于《华中昆虫研究》期刊2019年00期)

王桂杰[2](2019)在《棉铃虫C型凝集素1参与细胞免疫和抗中华卵索线虫寄生的分子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包囊和吞噬作用是由血细胞介导的两种免疫反应,是昆虫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囊作用是由多个血细胞参与的、针对较大的病原物(如寄生蜂的卵、病原线虫等)的清除,而吞噬作用是单个血细胞针对较小病原物(如细菌、病毒等)的清除。蜕皮激素的活化形式20-羟基蜕皮酮(20-hydroxyecdysone,20E)作为调控昆虫蜕皮、变态、生殖、发育等过程的重要激素,也参与调节多种免疫应答,如细胞免疫(包囊和吞噬)。然而,目前我们对昆虫细胞免疫及其内分泌调控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为模型,首先统计了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sinemsis 寄生后棉铃虫的死亡率,并分析了棉铃虫应答O.sinesis.寄生后的免疫反应。结果发现O.sinensis寄生后导致了棉铃虫存活率急剧下降,且寄生早期棉铃虫的血细胞吞噬能力和血浆抗菌活性显着升高。为了进一步获得识别O.sinensis并触发先天免疫反应的关键蛋白,我们将O.sinensis与棉铃虫变态期血浆孵育,经洗涤、洗脱后质谱鉴定,获得一个模式识别蛋白C-typelectin1b(HaCTL1b),该蛋白与他人前期报道的HaCTL1a高度同源(蛋白序列一致性为96%)。随后我们采用qRT-PCR、Western blot、RNAi和蛋白体外活性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HaCTLl(包括HaCTL1a和HaCTL1b)的时空表达模式,并对HaCTL1b参与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HaCTL1在变态期的血细胞和血浆中高表达,且其表达受20E显着诱导;2.人造葡聚糖凝胶珠(Beads,模拟寄生物)能刺激HaCTL1上调表达,且敲降HaCTL1表达后,血细胞对Beads的包囊率显着下降。3.重组HaCTL1b蛋白能够与O.sinen0.结合,且促进血细胞对Beads的包囊和对O.sinenO.的粘附;4.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faureus)刺激棉铃虫显着诱导HaCTL1的表达,且敲降HaCTL1表达后,血细胞对E.coli和S.aureus的吞噬率显着降低;5.重组HaCTL1b蛋白可以凝集并结合E.coli和S.aurreus,且促进血细胞对E.coli和S aureuss的吞噬。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HaCTL1参与血细胞介导的包囊和吞噬反应,且在棉铃虫识别O.sinensis和细菌并触发细胞免疫反应以抵御其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棉铃虫变态期血淋巴中20E滴度显着升高,暗示变态期20E可以诱导HaCTL1基因的表达,以触发细胞免疫反应。本研究增加了我们对昆虫细胞免疫分子机理的了解,并为害虫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分子靶标。(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卢洁,刘艺,王童彤,芮昌辉,贺秉军[3](2019)在《叁氟氯氰菊酯对棉铃虫中枢神经细胞高电压激活Ca~(2+)通道激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析了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幼虫中枢神经细胞电压门控Ca~(2+)通道的电生理学特性,并检测了叁氟氯氰菊酯(cyhalothrin,Cyh)对Ca~(2+)通道功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2+)通道电流(I_(Ca))激活阈值>-40 mV,峰值电压介于-10 mV-10 mV.约82%细胞的I_(Ca)在-20 mV激活,93%细胞的I_(Ca)在0 mV左右达峰值.棉铃虫表达高电压激活、对Cd~(2+)敏感的Ca~(2+)通道和高电压激活、对Cd~(2+)不敏感的Ca~(2+)通道.Cyh作用后,I_(Ca)在幅值减小的同时,I-V曲线和激活曲线均向超极化方向移动10-20 mV,表明Cyh不仅对I_(Ca)有抑制作用,对Ca~(2+)通道的激活也有影响,棉铃虫幼虫腹神经索中枢神经细胞高电压门控Ca~(2+)通道也是Cyh的作用靶标之一.(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覃富健,李玉娟,施静雯,林月霞,罗利琼[4](2018)在《棉铃虫中HSF1的分子克隆、选择性剪接及亚细胞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滞育过程中热休克蛋白的表达调节机制尚不明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对其转录调控因子(热休克因子HSF1)的研究。因此,本文重点研究HSF1以期为阐明滞育昆虫中的热休克蛋白的调控机制打下基础,进而为开发新型的棉铃虫防治策略提供依据。首先,从棉铃虫中克隆了HSF1基因,对棉铃虫HSF1基因序列分析及进化树构建。随后在棉铃虫不同组织中发现了HSF1的7个选择性剪接体。最后,鉴定并分析棉铃虫中的7个HSF1的选择性剪接体,并对它们的亚细胞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HSF1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全长2 275 bp,编码一个655 aa的蛋白质,预测其分子量为72. 26 k Da,命名为Har-HSF1 (Gen Bank登录号为KP307027)。根据预测的蛋白质序列进行分析,表明棉铃虫HSF1蛋白包含4个经典的功能域:DNA结合域DBD,疏水性的七肽重复域HR-A/B,疏水性的七肽重复域HR-C以及C末端反式激活结构域CTAD。这些说明HSF1蛋白是一个在生物进化上非常保守的蛋白质。此外,发现了HSF1的7个选择性剪接体,命名为HSF1-A到HSF1-G。亚细胞定位研究表明所有的选择性剪接体都定位在细胞核中,这为它们调节靶基因提供了便利。本研究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滞育昆虫中热休克蛋白的分子调控机制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周琳[5](2018)在《棉铃虫胚胎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对重组杆状病毒AcMNPV-EGFP的敏感性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细胞培养对昆虫细胞-杆状病毒生物技术的应用以及对医学、农业、及生物学的各个领域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鳞翅目(Lepidoptera)夜蛾科(Noctuidae)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卵为实验材料,建立了一个新的棉铃虫胚胎细胞系。本实验主要从棉铃虫胚胎细胞系的建立、培养、生物学特性以及昆虫细胞系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新棉铃虫胚胎细胞系的建立不但为离体条件下进行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等实验研究提供了潜在材料,也为昆虫细胞系的培养等相关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棉铃虫胚胎细胞系Ha168的建立使用含有10%的TNM-FH培养基对棉铃虫胚胎细胞体外培养,历时将近两年的培养,最终建立了一个生物学特性稳定且生长良好且可以稳定传代的细胞系,命名为Ha168。2.棉铃虫胚胎细胞系Ha168的鉴定(1)细胞形态特征:Ha168细胞系为贴壁生长型细胞,以圆形,梭形细胞为主,还有少量的巨型细胞,其中圆形细胞约占77%,大小为14.30±2.804μm,n=100;梭形细胞约占20%,大小为12.04±2.928×47.09±12.674μm,n=100。(2)细胞系来源的分子鉴定:对比Sf9细胞、棉铃虫卵与Ha168细胞系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I基因(COI)序列,结果表明:Ha168细胞与棉铃虫卵COI基因序列相似度为100%,与Sf9细胞的COI基因序列比对相似度仅为91%。DAF(DNAAmplification Fingerprinting)与RAPD(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的扩增谱带中Ha168与棉铃虫卵较为相似,与Sf9明显不同。以上结果均表明Ha168细胞系来源于棉铃虫组织。(3)细胞增殖动力学特性:绘制了Ha168细胞系的增长曲线,算出Ha168细胞系25代时的群体倍增时间为56.8 h。(4)核型分析:通过对比发现0.7%KCL低渗溶液对观察Ha168细胞系效果最好,在1000倍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棉铃虫胚胎细胞的染色体呈点状聚集于核区其结果呈正态分布,染色体数目分布区间为20~210,平均为71条。(5)冻存与复苏特性:对在液氮中冻存了6个月的Ha168细胞系进行复苏,观察发现其可以正常贴壁生长,说明此细胞系可以在液氮中长期保存。(6)支原体检测:PCR检测Ha168细胞系,结果为无支原体污染。3.EGFP在Ha168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研究(1)Ha168细胞系对AcMNPV-EGFP的敏感性:用重组病毒AcMNPV-EGFP感染Ha168细胞系,Sf9细胞系作为对照,使用有限稀释法,测定Ha168、Sf9细胞系对AcMNPV-EGFP的半数组织培养感染剂量(Median Tissue Culture Infectious Dose,TCID_(50)),结果为:Ha168细胞系的病毒侵染速度比Sf9细胞系慢,Ha168细胞系的TCID_(50)为10~(-2.78),Sf9细胞系的TCID_(50)为10~(-6.1),说明重组病毒AcMNPV-EGFP对Ha168细胞系的敏感性小于Sf9细胞系。(2)EGFP在Ha168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Ha168细胞系的蛋白表达量约为Sf9的7/10。综上所述,我们用棉铃虫卵建立了棉铃虫细胞系,并对其进行基础生物学测定,病毒敏感性,以及对外源蛋白表达水平的测定,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卓晓蓉[6](2018)在《HaCTL3和HaGBPB介导20E信号调控棉铃虫细胞免疫的分子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20-羟基蜕皮酮(20-hydroxyecdysone,20E)是蜕皮和变态活动中的重要调控激素,同时也参与调控昆虫抵御病原入侵的多种免疫反应,如血细胞参与的吞噬和包囊反应。吞噬是单个血细胞针对较小病原物(如细菌、真菌等)的清除,而包囊则是针对较大的病原物(如寄生蜂的卵、病原线虫等)的清除。吞噬和包囊反应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对病原入侵物的识别和对血细胞的招募,一般由模式识别蛋白(Pattern recognition protein,PRP),如 C 型凝集素(C-type lectin,CTL)所介导。除了招募血细胞到入侵物的表面,包囊反应还需要随后的浆细胞转变为粘附状态,一层一层地包裹在入侵物的外围,形成多细胞囊鞘。生长阻滞肽(Growth-blocking peptide,GBP)可以促进浆细胞从非粘附(圆球形)状态转变为粘附(延展形)状态。然而,目前对20E调控先天免疫,尤其是细胞免疫(如吞噬、包囊等)的分子机理并不清楚。本研究中,我们以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一个PRP(HaCTL3),以及两个GBP-binding protein(HaGBPB1和HaGBPB2)为研究对象,探究它们在细胞免疫(吞噬和包囊)中的功能,以及20E对细胞免疫的调控机制。通过使用Western blot、免疫细胞化学、蛋白体外活性分析、RNAi和等温滴定量热法(ITC)等实验方法,我们得到如下结果:1.HaCTL3在变态期的脂肪体、血细胞和血浆中上调表达,且20E诱导和凝胶珠(beads)刺激均上调HaCTL3的表达;上调的HaCTL3促进血细胞介导的吞噬和包囊反应,且Haβ-integrin促进HaCTL3介导的吞噬反应。2.HaGBPBl和HaGBPB2在变态期的血浆中上调表达,且20E诱导和bead刺激促进了 HaGBPB1和HaGBPB2至少部分从类绛色细胞释放到血浆中;HaGBPB1的N-端,而不是C-端结构域,负责与HaGBP结合,并抑制血细胞包囊反应。综上,我们发现PRP(HaCTL3)介导20E信号对血细胞进行招募,从而促进了吞噬和包囊反应。HaGBPB通过结合并清除血淋巴中过多的HaGBP,从而介导20E信号抑制浆细胞的延展和血细胞的包囊。由此可见,20E对细胞免疫的各个环节都存在调控作用,既可以通过调控PRP的表达迅速地起始包囊反应以应对外界病原物的入侵,又可以通过20E调控GBPB的释放,快速抑制GBP介导的浆细胞延展和血细胞包囊,以防止过度刺激浆细胞,对机体造成损害。本研究加深了我们对20E调控细胞免疫分子机理的认识,并为害虫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分子靶标。(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藏媛媛,卢洁,刘艺,李恒真,贺秉军[7](2018)在《七氟菊酯和溴氰菊酯对棉铃虫神经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电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明确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神经细胞上是否存在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 calcium-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s,BKCa),进而探究BKCa通道是否为七氟菊酯(I型)和溴氰菊酯(II型)的作用靶标.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首次记录了棉铃虫中枢神经细胞BKCa通道电流并分析了七氟菊酯和溴氰菊酯对BKCa通道的影响.结果显示,棉铃虫神经细胞膜上表达BKCa通道,其电流为一串快速激活、有快失活成分的电流,在-40 m V左右激活,电流幅值随刺激电位的增加而增强.七氟菊酯和溴氰菊酯均能显着抑制BKCa通道的峰值电流,使BKCa通道激活的电压依赖性发生改变,使激活曲线向去极化方向移动,其中七氟菊酯使半数激活电压(V1/2)向去极化方向移动约8 m V,溴氰菊酯使V1/2向去极化方向移动约16 m V.七氟菊酯和溴氰菊酯均能显着缩短BKCa通道快失活时间常数.上述结果表明BKCa通道是七氟菊酯和溴氰菊酯的作用靶标.(本文来源于《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钟可,刘展翅,汪家林,刘绪生[8](2017)在《莱氏野村菌对棉铃虫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莱氏野村菌(Nomuraea rileyi)是一种重要的昆虫病原真菌,在田间主要感染鳞翅目夜蛾科的农业害虫,具有较大的生防应用前景。研究莱氏野村菌的致病机理,可以为将来通过遗传改良等手段提高莱氏野村菌的毒力打下基础。在本项研究中,我们检测了莱氏野村菌感染对宿主昆虫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被莱氏野村菌感染后,棉铃虫血细胞总数没有受到影响,但血细胞的吞噬、形成结节和包囊的能力显着下降,延展能力也显着降低。另外,我们还用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phalloidin)对棉铃虫的血细胞进行了染色,结果表明莱氏野村菌感染后棉铃虫血细胞的细胞骨架发生了紊乱。最后,我们还通过体外分析法研究了感染有莱氏野村菌的棉铃虫血清对正常棉铃虫血细胞延展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感染莱氏野村菌的棉铃虫的血清能显着抑制正常棉铃虫血细胞的延展能力。以上结果表明莱氏野村菌感染棉铃虫后,会分泌毒蛋白或次生代谢物等毒力因子到棉铃虫血淋巴中;这些毒力因子可能通过破坏血细胞的细胞骨架,抑制血细胞的延展能力,进而全面地抑制血细胞的吞噬、结节、包囊等细胞免疫反应,从而使莱氏野村菌能成功地在棉铃虫血腔中生长和繁殖。这项研究初步揭示了莱氏野村菌抑制宿主昆虫细胞免疫反应的机理,并为将来进一步鉴定这些具有免疫抑制效应的毒力因子打下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菌物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年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7-08-11)

藏媛媛,卢洁,刘艺,李恒真,贺秉军[9](2017)在《七氟菊酯和溴氰菊酯对棉铃虫神经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明确棉铃虫表达的离子通道类型,比较抗性和敏感棉铃虫中枢神经元被以离子通道为靶标的神经毒性杀虫剂刺激时,通道门控特性变化,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重点分析明确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神经细胞上是否存在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Large-conductance calcium-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s,BKCa),进而探究BKCa通道是否为七氟菊酯(I型)和溴氰菊酯(II型)的作用靶标。结果显示,棉铃虫神经细胞上表达BKCa通道,其电流为一串快速激活、有快失活成分的电流。七氟菊酯和溴氰菊酯均能显着抑制BKCa通道的峰值电流,使BKCa通道激活的电压依赖性发生改变,明确了BKCa通道与害虫抗药性的相关性,为科学施用杀虫剂提供理论线索。(本文来源于《2017年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区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7-28)

徐莉[10](2017)在《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CYP6B7基因过量表达及调控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棉铃虫已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药性问题最为突出。细胞色素P450酶系(简称P450)介导的代谢能力增强是棉铃虫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重要原因。国内外大量文献表明,多个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相关的P450基因在抗性种群棉铃虫中过量表达。基因的过量表达主要由转录水平调控。本论文以相对敏感种群和田间抗性种群棉铃虫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细胞色素P450 CYP6B7基因与其他抗性相关P450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基因组步移技术克隆了 CYP6B7基因的5'非翻译区(5'UTR)序列,并鉴定了和2-十叁烷酮、氰戊菊酯诱导表达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和响应区,并用转录组测序的方法从整体角度分析了棉铃虫对氰戊菊酯产生抗药性差异表达的代谢相关基因和转录因子,旨在探究棉铃虫CZP6B7基因过量表达的调控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田间棉铃虫抗性水平及抗性相关P450基因表达水平测定从北京、河北、河南和山东等地田间采集多个棉铃虫种群,用点滴法测定其对常用杀虫剂的敏感性,与相对敏感种群相比,田间种群棉铃虫对氰戊菊酯具有较高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在5.4-114.7倍之间,对高效氯氟氰菊酯、辛硫磷和灭多威抗药性水平较低,抗性倍数均小于10倍。增效试验表明PBO对氰戊菊酯增效倍数最高,增效倍数在91.5-4497.2倍之间,DEF和DEM的增效效果较弱。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不同种群棉铃虫抗性相关P450基因相对表达水平,结果表明,田间抗性种群棉铃虫中CYP6B7、CYP332A1和CZP9A12存在高水平的过量表达。2、CYP6B7基因5'非翻译区序列的克隆和分析根据CZP6B7基因的编码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采用基因组步移技术克隆得到相对敏感种群HDS棉铃虫CYP6B7基因起始密码子(ATG)上游长度为1934bp的5'UTR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KY196470。在NCBI上比对结果显示,该序列与棉铃虫CYP6B2、CYP6B6、CYP6B7等P450基因的串联序列以及钠离子通道α亚基部分序列有很高的相似性。在线预测转录起始位点是一个腺嘌呤碱基,也预测到一些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包括蜕皮激素响应元件(EcRE)、芳香烃受体外源物质响应元件(XRE-AhR)、Oct-1、Dfd、ftz、Eve和ZEN等。在Beijing种群中克隆得到一段ATG前1395 bp的CYP6B7基因5'UTR序列。序列比对发现,HDS种群和Beijing种群棉铃虫CYP6B7基因5'UTR中存在较多碱基差异,其中HDS种群在732-791 bp之间有一处短片段缺失,Beijing种群在961-1013 bp之间有一处长片段缺失。3、2-十叁烷酮对CYP6B7基因的诱导和顺式作用元件的鉴定植物次生物质2-十叁烷酮对棉铃虫中肠CYP6B7基因的相对表达量有显着的诱导作用。将CYP6B7基因5'UTR的5个长度缺失片段与无启动子的pGL3-Basic载体分别连接,构建重组质粒 pGL3-(-1703/+232),pGL3-(-680/+232),pGL3-(-320/+232),pGL3-(-238/+232)和pGL3-(-72/+232),细胞转染和双荧光酶活性测定发现2-十叁烷酮对重组质粒pGL3-(-320/+232)有显着的诱导,诱导倍数为3.56倍,对重组质粒pGL3-(-238/+232)无诱导。在-320和-238 bp之间进一步构建5'UTR长度缺失的重组质粒pGL3-(-292/+232)和pGL3-(-256/+232),发现2-十叁烷酮对重组质粒pGL3-(-292/+232)有显着的诱导,诱导倍数为2.15倍,对重组质粒pGL3-(-256/+232)无诱导作用。将-292和-257 bp之间的序列分成M1、M2和M3,分别对其进行碱基突变,发现M1中的碱基突变对2-十叁烷酮的诱导效果无显着影响,M2和M3中的碱基突变显着降低了 2-十叁烷酮诱导后pGL3-(-320/+232)的荧光活性。确定介导2-十叁烷酮过量表达的顺式作用元件位于M3,即CYP6B7基因5'UTR的-280 到-257 bp 之间。4、氰戊菊酯对CYP6B7基因的诱导和响应区的鉴定以含有0.1 mg/g氰戊菊酯的人工饲料饲喂棉铃虫,处理48 h后发现对幼虫中肠CYP6B7基因表达量有显着的诱导作用。对已构建的五个重组质粒的诱导试验表明,氰戊菊酯对重组质粒pGL3-(-320/+232)有显着的诱导作用,诱导倍数为1.91倍。对重组质粒pGL3-(-320/+232)、pGL3-(-292/+232)、pGL3-(-256/+232)和 pGL3-(-238/+232)进行进一步的诱导,发现氰戊菊酯对重组质粒pGL3-(-292/+232)有显着的诱导作用,诱导倍数为1.75倍,对重组质粒pGL3-(-256/+232)无显着诱导作用,但重组质粒pGL3-(-292/+232)的基础相对荧光活性和诱导相对荧光活性均显着低于重组质粒pGL3-(-320/+232),说明CYP6B7基因5'UTR中介导氰戊菊酯诱导表达的响应区位于-320到-257 bp之间。与重组质粒pGL3-(-292/+232)的基础相对荧光活性相比,2-十叁烷酮、氰戊菊酯以及二者的联合诱导倍数分别为2.52、1.59和2.03倍。5、氰戊菊酯抗性和敏感种群棉铃虫转录组测序分析将Beijing种群在室内用氰戊菊酯多代汰选后得到BJR种群,其抗性倍数比HDS种群高至少1275倍。将这两个种群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发现BJR种群中有6130个上调表达的unigene,选取33个和代谢相关的unigene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发现10个P450基因、1个酯酶基因、1个GST基因和5个UGT基因显着上调。对转录组测序得到的转录因子进行分析,发现BJR种群中有199个上调和158个下调的转录因子unigene,在上调的转录因子unigene中包括已被报道调节P450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Maf和Arh核转运蛋白,分别属于TF_bZIP和bHLH转录因子家族。(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棉铃虫细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包囊和吞噬作用是由血细胞介导的两种免疫反应,是昆虫先天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囊作用是由多个血细胞参与的、针对较大的病原物(如寄生蜂的卵、病原线虫等)的清除,而吞噬作用是单个血细胞针对较小病原物(如细菌、病毒等)的清除。蜕皮激素的活化形式20-羟基蜕皮酮(20-hydroxyecdysone,20E)作为调控昆虫蜕皮、变态、生殖、发育等过程的重要激素,也参与调节多种免疫应答,如细胞免疫(包囊和吞噬)。然而,目前我们对昆虫细胞免疫及其内分泌调控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以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为模型,首先统计了中华卵索线虫(Ovomermissinemsis 寄生后棉铃虫的死亡率,并分析了棉铃虫应答O.sinesis.寄生后的免疫反应。结果发现O.sinensis寄生后导致了棉铃虫存活率急剧下降,且寄生早期棉铃虫的血细胞吞噬能力和血浆抗菌活性显着升高。为了进一步获得识别O.sinensis并触发先天免疫反应的关键蛋白,我们将O.sinensis与棉铃虫变态期血浆孵育,经洗涤、洗脱后质谱鉴定,获得一个模式识别蛋白C-typelectin1b(HaCTL1b),该蛋白与他人前期报道的HaCTL1a高度同源(蛋白序列一致性为96%)。随后我们采用qRT-PCR、Western blot、RNAi和蛋白体外活性分析等研究方法,分析了HaCTLl(包括HaCTL1a和HaCTL1b)的时空表达模式,并对HaCTL1b参与细胞免疫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HaCTL1在变态期的血细胞和血浆中高表达,且其表达受20E显着诱导;2.人造葡聚糖凝胶珠(Beads,模拟寄生物)能刺激HaCTL1上调表达,且敲降HaCTL1表达后,血细胞对Beads的包囊率显着下降。3.重组HaCTL1b蛋白能够与O.sinen0.结合,且促进血细胞对Beads的包囊和对O.sinenO.的粘附;4.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faureus)刺激棉铃虫显着诱导HaCTL1的表达,且敲降HaCTL1表达后,血细胞对E.coli和S.aureus的吞噬率显着降低;5.重组HaCTL1b蛋白可以凝集并结合E.coli和S.aurreus,且促进血细胞对E.coli和S aureuss的吞噬。综上所述,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HaCTL1参与血细胞介导的包囊和吞噬反应,且在棉铃虫识别O.sinensis和细菌并触发细胞免疫反应以抵御其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由于棉铃虫变态期血淋巴中20E滴度显着升高,暗示变态期20E可以诱导HaCTL1基因的表达,以触发细胞免疫反应。本研究增加了我们对昆虫细胞免疫分子机理的了解,并为害虫生物防治提供了新的分子靶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棉铃虫细胞论文参考文献

[1].马百伟,孙龙龙,刘晓岚,谢桂英,汤清波.细胞内记录技术在棉铃虫触角叶神经元研究中的应用[J].华中昆虫研究.2019

[2].王桂杰.棉铃虫C型凝集素1参与细胞免疫和抗中华卵索线虫寄生的分子机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卢洁,刘艺,王童彤,芮昌辉,贺秉军.叁氟氯氰菊酯对棉铃虫中枢神经细胞高电压激活Ca~(2+)通道激活的影响[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4].覃富健,李玉娟,施静雯,林月霞,罗利琼.棉铃虫中HSF1的分子克隆、选择性剪接及亚细胞定位研究[J].环境昆虫学报.2018

[5].周琳.棉铃虫胚胎细胞系的建立及其对重组杆状病毒AcMNPV-EGFP的敏感性检测[D].华中农业大学.2018

[6].卓晓蓉.HaCTL3和HaGBPB介导20E信号调控棉铃虫细胞免疫的分子机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8

[7].藏媛媛,卢洁,刘艺,李恒真,贺秉军.七氟菊酯和溴氰菊酯对棉铃虫神经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电流的影响[J].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8].钟可,刘展翅,汪家林,刘绪生.莱氏野村菌对棉铃虫细胞免疫反应的影响[C].中国菌物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7年学术年会摘要集.2017

[9].藏媛媛,卢洁,刘艺,李恒真,贺秉军.七氟菊酯和溴氰菊酯对棉铃虫神经细胞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的影响[C].2017年中国动物学会北方七省市区动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10].徐莉.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CYP6B7基因过量表达及调控机制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7

论文知识图

棉铃虫细胞DNA的电泳a.没有转染...一1.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基因扩增...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CYP9A12基因...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CYP9A12基因...棉铃虫细胞形态特征棉铃虫细胞色素P450的RT-PCR扩增...

标签:;  ;  ;  ;  ;  ;  ;  

棉铃虫细胞论文_马百伟,孙龙龙,刘晓岚,谢桂英,汤清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