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宸:从科学的界定看辩证唯物主义中唯理论的重构论文

冯宸:从科学的界定看辩证唯物主义中唯理论的重构论文

[摘 要]针对经验论哲学对辩证唯物主义的批判,试图通过从科学的界定入手提出唯理论重构的路径,提出科学的规定性只有在与非科学的对立关系中才能得以确立,认为科学的本质是必然性的形式,只有通过逻辑演绎才能完成科学体系的建构,并对所面临的问题和疑问做出解答。

[关 键 词]辩证唯物主义;科学;理性;范畴;演绎逻辑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哲学理论,是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的科学世界观,是德国唯理论哲学最终结成的硕果。但是,由于二战以来自由主义思潮的兴起,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性受到了不小的挑战,主要是经验论哲学从实证主义出发,指责辩证唯物主义难以获得证明,特别是波普尔声称马克思主义哲学难以证伪[1],故而是伪科学。这些争论本质上是归属于经验论哲学试图颠覆唯理论哲学的体系,故而对辩证唯物主义而言,首要的是在于其自身的唯理论即理性主义的重构。而重构的起始则是科学的界定。

一、实验科学与唯理论体系的危机

科学奠基于古希腊哲学,是西方理性主义的产物。早在前苏格拉底时期,巴门尼德就提出区分真理与意见之路,认为哲学与科学的对象应当是永恒的存在,而不是变化的现象。[2]推崇理性,贬斥感性便是现代以前西方哲学与科学的原则。

但是,随着近代实验科学的兴起,由于对知识与科学没有进行严格的区分,经验主义也进入科学方法论,对理性主义形成了严峻的挑战。不少哲学家认为,科学是由经验知识所构成的,是归纳得来的,而演绎逻辑只能带来同语反复,带不来新的知识。

此刻,丁达的身体被一层泡泡包裹着,这原本是困住宴西园的泡泡。原来,在喵星飞鼠大使发射导弹的这几秒内,壶天晓条件反射般地把原本包裹着宴西园的泡泡罩在了丁达体外。壶天晓和镜心羽衣一个采集原料,一个织补泡泡,这一切都在瞬间完成,像是没经过大脑指挥似的,连他们自己都惊讶不已。不过,导弹爆炸的冲击力仍然在防护泡上炸开一个大洞,在丁达的后背上留下爆燃后的烧灼痕迹。过了好一会儿,泡泡上的大洞才逐渐愈合。或许是出于对云织、猎影星族的恐惧,喵星飞鼠大使愣在那里,不敢轻举妄动了。

果蔬运输系统作为服务行业,应用物联网技术对提升整体管理水平,使果蔬运输服务在速度上和质量上得以体现,使得运输过程中数据的传输更加准确及时,便于交互、监控并及时反馈信息。

经验主义对理性主义的挑战,并不是在方法论上的补充,而是对科学体系的消融与解构,不同的经验命题仍然在顽固地对立中,故而对科学要么采用跳跃的方法将不同的学说强塞在一个理论之中,要么就分裂为难以调和的对立学说。这样科学便不是真理,而是巴门尼德所说的意见。

这种局面的形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近代理性主义自身在科学的发展过程中没有坚持自身的原则,而与经验的方法论进行调和,进而导致自身体系的解构。这是因为如康德所言,科学就是运用人类的先天理性即形式,对现象世界即质料进行整合,其实质就是形式与质料的关系。形式如果不能维持自身的同一性,那么质料的杂多就会成为主要的原则。但是,理性主义方法论的混乱首先是出现在科学概念规定上的混乱。因为方法论不是外在的,而是科学的规定所赋予的。由此,理性主义自身的危机也就带来了对辩证唯物主义乃至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错误的认识。

二、科学与知识的界定

那么,具体的非科学是什么呢?从我们日常的划分来看,应当有神秘主义的预测术、巫术、灵感体悟等。作为认知世界的方式而言,这些非科学的方式同样带给我们丰富的知识内容,某种意义上指导着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科学并不是指导我们生活的唯一形态,非科学也不是绝对没有应当存在的空间。弄清楚这一点对防止科学的泛化是至关重要的。正如黑格尔所言,绝对的有等于绝对的无,科学概念的无限制使用就是取消科学概念的规定。

一门学科乃至科学是否走向成熟就在于其是否建立了稳定的知识演绎体系。对科学研究,其所仰仗的并不是一时的创新,而在前人的基础之上步步推进,倘若知识的体系不能形成必然的逻辑联系,那么推进又谈何而来呢。

经验主义对科学的界定往往忽视逻辑,偏重于创新、怀疑等否定性的规定,但是这种否定只是抽象的否定,似乎新的科学学说是建立在全盘推翻旧学说的基础上成立的。这显然是不成立的。科学发展史中新学说对旧学说的否定是扬弃式的否定,是在旧学说的体系之中演绎而来的。故此,辩证唯物主义所揭示的乃是一完整的学说体系,其对于个别的证伪是难以撼动其根本的地位。

关于科学的界定,首要确立的问题是:所有的知识都是科学吗?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的进步与发展,科学的概念出现泛化。越来越多的知识被赋予科学的称谓,使原本古希腊对科学的规定被消融。

按照理性主义的观点,科学与非科学的区别不在于其是否认知世界,而在于如何表述对世界的认知。科学比之于非科学而言,其最本质的特征是,科学的规定是可以重复检验的,是必然的,而这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所在。非科学的玄学等认识方式可以保证这次乃至数次它的命题是成立的,但是不能保证它的永久成立,而科学是要保证的。也就是巴门尼德所说,科学处理的是永恒的存在即“范畴”。科学的表述即是逻各斯,其必然性是由概念的演绎所保证的。

三、唯理论的科学观

唯有在科学与非科学的对立关系中,经验主义关于科学标准的规定才能在逻辑上反映出自身的矛盾。按照经验主义,科学的界定是获得新的知识,是应当可以被证伪的,其方法论是预测—检验。那我们依照此判断来检验科学与非科学的关系:就获得新知识而言,玄学中的参禅体悟与科学相比并无一二。由此可以看出,经验主义在界定科学,错误地将对比的对象定位于形而上学,没有将其作为认知世界的方式之一来对待,导致其设定的标准对科学与非科学而言是同一的,起不到任何区别的作用。

巴门尼德划分意见与真理的意义就在于告知我们,大部分的知识只是属于意见,只有少量的部分是真理即科学。就主客关系而言,知识是我们认知世界的方式,而科学是认知世界方式中的一种,但却是最准确与高级的方式,是知识的自觉形态。

以往对科学的认识往往不是从科学的规定本身出发,而是任意摘取关于科学的描述作为其本质的规定,这是很不科学的。概念是体系演绎的基础,如概念是未经批判的,那么体系自身也是难以成立的。而概念的规定不是概念的属性,而是概念之为概念的界定,是其得以存在的特质。因此,科学作为认知世界的方式之一,它的规定即特质在与非科学对立的关系中获得。这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界限,即某物只有在与他物的关系中获得规定[3]。

对于辩证唯物主义而言,唯理论的重构首要解决的是潜藏于我们思维之中关于理性所形成的一些谬见。其中最为核心的就是作为逻辑学的拱顶石——实体学说的重新挖掘。

四、唯理论重构与实体学说

(二)走近学生,更要走进学生。老师要真正的了解孩子在学习上遇到的困难,不管是知识上的还是学习方法上的,还是别的原因,都要要深入了解。只有做到了解孩子的真正学困的原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当然,当你真正打开孩子的心结时,也许也就找到了帮助孩子摆脱学困的方法了。

式中,σy为地基中某点水平面上的垂直压力,假定等于该处单位面积上部土柱的重量为与σy相应的垂直有效压力,假定等于该处单位面积上部土柱的有效重量(浸润线以下采用土的浮容重);αmax为地面最大地震加速度(9度地震采用0.4 g,8度地震采用0.2 g,7度地震采用 0.1 g);(△τf/)cr为根据土层三轴震动试验资料求得发生液化时的震动剪应力比,取cr为40次。

经验主义认为逻辑学所涉及的只是形式,故而演绎逻辑只能是同语反复,不能带来新的内容,这是不准确的。逻辑学在亚里士多德时期是涉及内容的,只是近代以来逻辑学被阉割为概念、判断与推理,忽略古希腊时期逻辑学中的重中之重是它的实体学说,也就是逻辑学所以成立,是建立在实体学说之上。现今的形式逻辑只是将实体学说简化为处理感性的方式,只是能够提供抽象的共相。实质上,实体学说是要将现象的杂多统一于范畴之内,是具体的概念。[4]从逻辑学而言,主语要包含谓语更多的内容,实体作为主语尽管是最为抽象的,同时也是最为具体的,因为它在演绎之前,首先进行的是从现象到概念的抽象。故而,对科学而言,演绎体系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同语反复,而是具体概念外化的过程。

其实,我从事这个工作的时间也并不长,即使知悉如何处理该类事件,我潜意识里也在逃避处理这类问题。我的价值观,其实是不愿意接受这种无理争吵的。

不少科学哲学学说也在强调范畴的作用,不过是使用“范式”这个概念。但是“范式”并没有从必然性的角度来把握科学,它所做的只是换个方式来看待、解释世界。这样科学就不是真理,而是诸多对世界解释体系的集合,思维与存在也就断裂了。那么,问题就在于这些相对的解释体系又是如何衔接构成严谨的科学体系呢?既然每一个组成部分是相对主义的结论,它们之间又怎么能互相作为前提呢?最终的结论只能是科学的取消与彻底无知论的恢复,甚至无知本身的判断对主体而言也是没有能力进行的,这就是抽象的无。科学的研究必然是思维与存在的统一,这统一的基础是范畴,范畴是表述的主体,其表述的内容是“不变之变”,就如同亚里士多德对实体和属性的区分一样,你可以认为实体的某个属性是假的,因为属性在不断变化,但是实体本身是存在的。范畴的提出并不是对某类现象的抽象,而是对该学科所面对的内容的抽象,是此学科的基石,就如同欧式几何中的公理一样。科学进步的逻辑就在于范畴自身的深化。

五、结语

由此看出,辩证唯物主义中唯理论重构首要的是对科学自身规定的再界定,这也是科学哲学作为科学得以成立的基石。当然,方法论的重构是很艰巨的过程,但是起点是最关键的。只有正确划分科学的对象,才能确定科学的界限与特质,即必然性,进而坚持唯理论自身即形式的同一性,[5]最终是能深化、巩固辩证唯物主义体系的。

参考文献:

[1]武晓蓓.“卡尔·波普尔论批判性思维”[J].教育现代化,2018(32):203-205.

[2]陈兵.“巴门尼德〈真理之路〉与古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3):38-44.

[3]秦龙.“黑格尔存在论中“界限”的辩证运动”[J].湖南社会科学,2014(3):33-37.

[4]邓彦昌.“亚里士多德的‘实体’对其逻辑本质主义的影响”[J].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64-69.

[5]曾冰.理性的蜕变:从古希腊到近代哲学[J].社科纵横,2016(11):86-90.

[中图分类号]B0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9)27-0132-02

作者简介:冯宸(1988—),男,汉族,安徽庐江人,博士,中国政法大学,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文化和价值思想研究。

◎编辑 冯永霞

标签:;  ;  ;  ;  ;  ;  ;  ;  ;  ;  

冯宸:从科学的界定看辩证唯物主义中唯理论的重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