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莱克多巴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多巴胺,莱克,层析,纳米,免疫,胶体,食品安全。
莱克多巴胺论文文献综述
喻俊磊,陈沙,李雨露,李晴,赵淑娟[1](2019)在《动物源性食品中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快速检测产品的稳健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市售瘦肉精叁联快速检测卡进行了质量检测及稳定性评价,以期为评价和控制快速检测卡质量提供依据。根据国家规范,采用空白基质加标制备盲样,并验证盲样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对瘦肉精快检产品进行评价测试,系统性地研究产品评价过程中温湿度、前处理、贮存时间等条件对性能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瘦肉精快检产品在温度为0℃和35℃贮存时的检出率分别为84%和96%,湿度为42%和80%时的检出率分别为96%、82%,在7月和12月时的检出率分别为95%和96%,快检产品在模拟振动和不振动条件下的检出率分别为93%和96%,样品前处理加热温度为80℃和100℃时的阳性率分别为89%和98%,不同基质样品包括猪肉组织和猪尿液时的检出率分别为81%和96%,不同操作熟练程度时的检出率分别为82%和96%。由此可知,通过对快检产品设置不同温度水平、贮存条件和样品基质等变量因素,阐明了多种因素对快检产品稳定性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郭鹏宇,夏媛媛[2](2019)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鸡体内盐酸莱克多巴胺的残留》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建立盐酸莱克多巴胺(RAC)在鸡血清和组织中残留的检测方法,探究其消除规律,试验选择健康的叁黄鸡80只,随机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8只,试验组(Ⅰ组、Ⅱ组、Ⅲ组)各24只,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试验组分别以1,3,9 mg/kg的剂量将RAC添加到饲料中,连续饲喂21 d,在用药后第1,3,7,14,21天和休药后第1,3,7天分别采集试验鸡血液、肌肉、肝脏和胃组织样品,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各样品中RAC含量。结果表明:各试验组鸡只血清的RAC残留量在第7天达到高峰,第14天明显下降,第21天出现第2个残留高峰;肌肉中RAC残留量在第7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降低;肝脏中3~21 d RAC残留量均在90 ng/g以上;胃中RAC残留量前14 d呈上升趋势,之后下降。休药7 d后,血清和肌肉中的RAC残留量低于检测下限,但肝脏和胃中仍可检测到残留,且胃中的残留量略高于肝脏。说明RAC易在鸡体内残留,且不同组织的残留浓度和代谢速率不同。(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16期)
李周敏,王颖,冷寒雪,李心爱,康希[3](2019)在《蛋白芯片法同时检测食品中克伦特罗与莱克多巴胺的残留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食品中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残留含量同时检测的微阵列蛋白芯片法。结果显示:克伦特罗的线性范围为0.07~1.2 ng/g;莱克多巴胺的线性范围为0.05~0.8 ng/g。猪肉、猪肝中上述两种物质的加标回收率为74%~132%,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0%。将所建立的方法与HPLC-MS方法进行对比,两者检测结果一致。该方法简单、快速、通量高,可用于实际样品中克伦特罗和莱克多巴胺残留量的检测。(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陈美凤,孙章华,程道娟,赵延慧,马心英[4](2019)在《聚γ-氨基丁酸修饰电极测定食品中的莱克多巴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聚γ-氨基丁酸修饰电极,并对聚合条件进行了优化,以建立测定食品中莱克多巴胺含量的电化学分析方法。用循环伏安或差分脉冲法探讨了莱克多巴胺在聚γ-氨基丁酸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莱克多巴胺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6. 0×10-8~1. 0×10-5mol/L范围线性关系良好,R2=0. 998 8。检出限为8. 0×10-9mol/L。回收率为98. 0%~102%,RSD为2. 3%~3. 1%。循环伏安法简单、快速、灵敏,为莱克多巴胺的测定提供了新方法,为食品控制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食品与发酵工业》期刊2019年20期)
盖新颖[5](2019)在《基于碳基材料的莱克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β-受体激动剂是人工合成的肾上腺素激素药物,常见的主要有莱克多巴胺(RAC)、沙丁胺醇、克伦特罗、特步它林等化合物。RAC对充血性心力衰竭、肌肉萎缩的治疗有显着疗效;同时在促进肌肉生长、减少脂肪蓄积、蛋白质合成中等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畜牧业和养殖业中许多商家将RAC用作添加剂来增加牲畜的瘦肉率,以赚取高额利润。但是,RAC是激素类药物,当以比临床水平高4-9倍的剂量给予动物时,会带来降低脂肪水平和增加肌肉量以外的副作用。当消费者食用含有此类药物残留的食品时,会发生急性食物中毒,给人类的健康造成产很大的威胁。在西班牙、部分欧洲国家和中国等许多国家已经发生了瘦肉精的中毒事件。因此,RAC在欧盟国家、美国、中国等国家已经被禁止作为动物的生长促进剂和饲料添加剂。然而,RAC作为一种瘦肉精类物质仍然被非法用于动物的养殖,提高动物的增长速率和瘦肉率。因此,鉴于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发展一种高效、快速、灵敏的检测技术来检测动物组织中残留的RAC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主要内容如下:(1)采取高锰酸钾氧化法获得羧基化的碳纳米管(CNTs),采取硬模板法合成有序介孔碳(OMC),通过超声分散的方法将CNTs和OMC以3:1的体积比分散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得到一种复合的碳纳米材料(OMC@CNTs),用该材料作为敏感材料修饰玻碳电极(GCE),成功获得Nafion/OMC@CNTs/GCE传感器。研究表明,与CNTs/GCE和OMC/GCE相比,使用OMC@CNTs修饰的GCE对RAC表现出较高的电化学响应。将该修饰电极置于pH=6.5的BR缓冲体系中,分别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对RAC进行了定量分析。DPV响应的峰电流强度与RAC的浓度在4μM-120μM之间成正比,检测限为0.0183μM(3n/s)。另外,该Nafion/OMC@CNTs/GCE传感器对RAC进行定量分析时体现了良好的选择性和稳定性,且该传感器在实际样品的检测中,也获得了较好的效果。(2)在Murphy方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用联氨溶液来还原五水硫酸铜(CuSO_4·5H_2O),得到了氧化亚铜纳米粒子(Cu_2O);采用水热法合成多孔石墨烯(PGR)。采用超声辅助法成功制备了Cu_2O和PGR的复合材料。用滴涂的方法将Cu_2O@PGR对GCE表面进行修饰,得到了检测RAC的电化学传感器(Nafion/Cu_2O@PGR-GCE)。该复合材料(PGR@Cu_2O)的表面形态和微观构造被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所表征。在pH=7.0磷酸盐(PBS)缓冲液中通过CV和DPV,分别评价了该传感器对RAC的分析性能。并且RAC的浓度在6μM到40μM以及40μM到120μM范围之间均与DPV响应的峰电流呈现良好的正相关的关系,对应的线性方程依次为Ip(μA)=1.27 C(μM)+81.83(R~2=0.996)、Ip(μA)=0.67 C(μM)+106.34(R~2=0.998)且Nafion/Cu_2O@PGR-GCE电极在检测RAC时体现较高的灵敏度。(本文来源于《东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李晓霞[6](2019)在《基于纳米金比色和荧光双模式检测有机磷和莱克多巴胺》一文中研究指出农业和食品安全与人们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面对频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传统的方法已不能满足食品安全的检测需求,对于开发简便快速,高灵敏高精度检测方法的需求日趋紧迫。纳米材料由于其独特的量子效应,具有强大的信号产生和转导能力,使其在物质的定性定量分析中有着很大的开发和应用价值。纳米金颗粒(AuNPs)制备简单,信号表征途径多样,快速灵敏,可以满足对食品污染物的检测,尤其是快速检测要求,是目前研究最热门的纳米材料之一,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和食品中各种污染物的测检测。本研究探讨了不同制备条件和修饰状态下,纳米金颗粒的形态以及纳米金胶体溶液的稳定性和光学性质,并将不同修饰状态的纳米金胶体溶液与农业和食品中的目标污染物作用,探索针对有机磷农药和兽药残留的分析检测方法。利用ATP和罗丹明对纳米金颗粒进行修饰,建立了一种对有机磷农药的简单高效的双通道检测方法。实验研究了不同结构的有机磷农药对纳米金胶体聚集的诱导效应,通过改变ATP浓度对纳米金颗粒进行不同程度的修饰,从而控制纳米金颗粒的聚合程度,成功建立了用ATP和罗丹明修饰的纳米金颗粒(RB-AuNPs),对灭线磷进行特异性检测的分析方法。该方法中,用纳米金比色法对灭线磷进行定量,对灭线磷的检出限37.0 nM,在浓度范围为0.97mg/L?2.42mg/L内,灭线磷含量与纳米金胶体溶液的吸光强度成线性关系,该范围内的测量精度为0.01mg/L。RB-AuNPs比色法成功应用于自来水中灭线磷的特异性检测,实验结果的加标回收率和测试结果的复现性均满足国际标准。另外,利用稳定性高的N_2~+对纳米金颗粒表面进行修饰,通过静电吸引吸附带负电的荧光分子Cy5.5。研究了不同修饰状态的DTDBD-Cy5.5-AuNPs对莱克多巴胺的检测响应值,建立了基于DTDBD-Cy5.5-AuNPs对莱克多巴胺的高灵敏、特异性的双通道检测方法。纳米金表面N_2~+和苯酚之间在生理条件下迅速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偶氮,引起纳米金颗粒的聚集,使得纳米金胶体溶液产生可视化的光学性质变化,同时由于荧光分子从纳米金颗粒表面的释放,引起荧光恢复。从而可根据DTDBD-Cy5.5-AuNPs胶体溶液与莱克多巴胺反应产生的紫外吸收变化和荧光强度的变化对莱克多巴胺浓度进行定量检测。基于比色和荧光测定检测检测限为0.6 nM和1.7 nM。这种简单的双模式测定方法已成功地用于检测人尿液样本和饲料中的莱克多巴胺,具有很高可靠性和适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9-05-01)
宋清[7](2019)在《改良型免疫侧向层析瘦肉精莱克多巴胺检测新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瘦肉精莱克多巴胺是对人体危害极大的非法畜牧养殖添加剂,如果人误食了含有莱克多巴胺的肉制品,其身体健康会受到严重损害,所以对莱克多巴胺进行快速现场检测对从源头把控肉制品产品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建立了莱克多巴胺的叁种免疫侧向层析快速检测方法:(1)传统型免疫侧向层析试纸瘦肉精莱克多巴胺检测方法的建立本方法是基于免疫识别原理和侧向层析实验原理对莱克多巴胺进行试纸检测,在金纳米粒子表面标记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T线固定莱克多巴胺抗原,C线固定羊抗鼠二抗,肉眼通过观察T线和C线是否显现定性分析莱克多巴胺的存在状况,结合扫描线条灰度进行莱克多巴胺定量分析。本实验对偶联抗体量、偶联时碳酸钾添加量、封闭剂种类和金标垫滴加体积关键实验参数进行优化,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对莱克多巴胺的检测在10 min内完成,裸眼观察的灵敏度为0.5 ppb,标准曲线检测线性范围为0.05-2 ppb。本方法同样适用于检测动物尿液中的莱克多巴胺含量,检测结果与标准品检测结果高度一致,不受基质效应干扰。(2)增敏型免疫侧向层析试纸瘦肉精莱克多巴胺检测方法的建立本方法是在传统免疫侧向层析试纸检测的基础上增加一个增敏金标垫,增敏垫上为羊抗鼠二抗与金纳米粒子偶联物,利用羊抗鼠二抗对金纳米粒子的莱克多巴胺抗体二次识别作用增强T线显色和变化强度使检测灵敏度得到显着提高。本实验对增敏抗体偶联量、样品垫处理液成分、封闭物和金纳米粒子直径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实验参数。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对莱克多巴胺的检测在10 min内完成,裸眼观察灵敏度为0.05 ppb,相比于传统方法提高了10倍。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005-0.2 ppb。本方法同样适用于检测动物尿液中的莱克多巴胺含量,检测结果与标准品检测结果高度一致。(3)多壁碳纳米管标记免疫侧向试纸瘦肉精莱克多巴胺检测方法的建立本方法是基于竞争法免疫侧向层析试纸检测原理,用多壁碳纳米管标记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建立免疫侧向层析试纸,对莱克多巴胺进行快速检测。多壁碳纳米管具有比表面积大、表面化学性质可控等优点,但是由于其分散性差和体积大,在侧向层析领域的应用较为薄弱。本方法在多壁碳纳米管表面标记莱克多巴胺单克隆抗体,T线固定莱克多巴胺抗原,C线固定羊抗鼠二抗,肉眼通过观察T线和C线是否显现定性分析莱克多巴胺的存在状况,结合扫描线条灰度进行莱克多巴胺定量分析。本实验对多壁碳纳米管的前处理方法、偶联抗体体积、封闭剂种类、重悬液中聚乙二醇浓度和重悬液体积进行优化,确定了最佳实验参数。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对莱克多巴胺的检测在10 min内完成,裸眼观察的灵敏度为0.5 ppb,标准曲线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5-2 ppb。本方法同样适用于检测动物尿液中的莱克多巴胺含量,检测结果与标准品检测结果一致,不受基质干扰。所以利用多壁碳纳米管进行标记建立的免疫侧向层析试纸检测的灵敏度不输于传统金纳米粒子标记,为下一步多壁碳纳米管在免疫侧向层析试纸上的深度应用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19-04-01)
周剑,齐鑫,杨梦瑞,王彤彤,王敏[8](2019)在《甲醇中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3种溶液标准物质的定值及不确定度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有证标准物质和市售纯品为标准物质原料,经过定性和纯度核验的研究,采用重量-容量法配制了甲醇中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3种溶液标准物质,经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合格,并进行了定值、均匀性和稳定性的不确定度评估。甲醇中克伦特罗溶液、甲醇中沙丁胺醇溶液和甲醇中莱克多巴胺溶液,已被批准为国家二级标准物质,标准物质的研制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项目的监测与风险评估提供了溯源保障。(本文来源于《化学试剂》期刊2019年05期)
林少华,罗红霞,许文涛,廖国周,商颖[9](2019)在《猪尿中莱克多巴胺残留量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现场灵敏、特异、快速地检测猪尿中莱克多巴胺(RAC)的残留情况,试验用胶体金标记RAC单克隆抗体构建一种能够快速检测猪尿中RAC的免疫层析试纸条,通过正交试验优化试纸条中标记抗体的量、胶体金结合垫上胶体金单克隆抗体(CG-mAb)溶液的体积和牛血清白蛋白封闭的莱克多巴胺(RAC-BSA)的浓度得到最优组合,并测定试纸条的特异性、稳定性、检测时间和检测限。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得到的最优组合为标记抗体的量1.5μg/mL,胶体金结合垫上CG-mAb溶液的体积1.5μL,RAC-BSA的浓度0.2 mg/mL;该试纸条可在3 min内特异性地检测RAC,检测限为3 ng/mL,在室温条件下能保存12个月。说明试验构建的快速检测猪尿中RAC试纸条能达到现场使用的要求,适用于快速筛查猪尿中RAC的残留。(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9年05期)
王玮[10](2019)在《基于酶联纳米金复合探针的莱克多巴胺快速检测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食品中毒事件这些年来越来越频繁的发生在我们身边,目前,保证食品的质量与安全越来越迫切,它已经成为世界各媒体和公众重点关注的问题。在20世纪80年代末,各个地方不断发生了引起世界人民慌恐的“瘦肉精”事件,其事件的直接原因是动物食品中残留有“瘦肉精”,人们食用后出现了急性中毒症状,因此对我们平时生活中的各种肉类产品,迫切需要进行“瘦肉精”快速检测。该论文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纳米金复合探针,该探针通过生物素链霉亲和素作用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HRP)修饰在复合探针表面,形成酶标纳米金复合探针,并且将该探针在免疫技术方面进一步发展与延伸,使其可以更好地应用于检测第二代瘦肉精莱克多巴胺。该方法是把抗体用生物素进行标记后,组合在纳米金表面,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可以特异识别HRP,因此HRP能够与纳米金相结合,从而合成酶联纳米金复合探针。使用这种方法,单个纳米金复合探针携带约15个HRP分子。再和磁珠技术应用在一起,可以把这种纳米金复合探针用在莱克多巴胺的检测。莱克多巴胺作为目标物,该方法通过抗原抗体的识别作用,将磁性探针,莱克多巴胺,酶标纳米金复合探针叁者竞争作用,形成磁性复合物,辣根过氧化酶对底物进行催化反应,使其发生颜色变化从而发出光学信号。与传统酶联免疫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进行比较后,我们发现这种新型复合探针的免疫方法灵敏度提高了10倍,而且检测限达1.42 ng·L~(-1),它不仅具有灵敏度高的特点,而且特异性好。利用酶标纳米金探针法和ELISA法对牛肉,猪肉和羊肉样品进行莱克多巴胺的添加回收实验,添加水平为1ng·g~(-1),5 ng·g~(-1)和10 ng·g~(-1),我们得到添加回收率介于78.5%~93.4%,RSD的范围是11.6%~19.3%之间,这一结果说明了该方法具有比较好的精密度和较高的准确度。和传统的ELISA检测方法进行相关性对比后,能够发现酶标纳米金探针法和传统ELISA的线性关系比较好。证实了基于酶标纳米金复合探针的免疫分析方法的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河北北方学院》期刊2019-03-01)
莱克多巴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建立盐酸莱克多巴胺(RAC)在鸡血清和组织中残留的检测方法,探究其消除规律,试验选择健康的叁黄鸡80只,随机分为4组,其中对照组8只,试验组(Ⅰ组、Ⅱ组、Ⅲ组)各24只,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试验组分别以1,3,9 mg/kg的剂量将RAC添加到饲料中,连续饲喂21 d,在用药后第1,3,7,14,21天和休药后第1,3,7天分别采集试验鸡血液、肌肉、肝脏和胃组织样品,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检测各样品中RAC含量。结果表明:各试验组鸡只血清的RAC残留量在第7天达到高峰,第14天明显下降,第21天出现第2个残留高峰;肌肉中RAC残留量在第7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降低;肝脏中3~21 d RAC残留量均在90 ng/g以上;胃中RAC残留量前14 d呈上升趋势,之后下降。休药7 d后,血清和肌肉中的RAC残留量低于检测下限,但肝脏和胃中仍可检测到残留,且胃中的残留量略高于肝脏。说明RAC易在鸡体内残留,且不同组织的残留浓度和代谢速率不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莱克多巴胺论文参考文献
[1].喻俊磊,陈沙,李雨露,李晴,赵淑娟.动物源性食品中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快速检测产品的稳健性评价[J].江西农业学报.2019
[2].郭鹏宇,夏媛媛.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鸡体内盐酸莱克多巴胺的残留[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3].李周敏,王颖,冷寒雪,李心爱,康希.蛋白芯片法同时检测食品中克伦特罗与莱克多巴胺的残留量[J].分析测试学报.2019
[4].陈美凤,孙章华,程道娟,赵延慧,马心英.聚γ-氨基丁酸修饰电极测定食品中的莱克多巴胺[J].食品与发酵工业.2019
[5].盖新颖.基于碳基材料的莱克多巴胺电化学传感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6].李晓霞.基于纳米金比色和荧光双模式检测有机磷和莱克多巴胺[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9
[7].宋清.改良型免疫侧向层析瘦肉精莱克多巴胺检测新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9
[8].周剑,齐鑫,杨梦瑞,王彤彤,王敏.甲醇中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3种溶液标准物质的定值及不确定度评估[J].化学试剂.2019
[9].林少华,罗红霞,许文涛,廖国周,商颖.猪尿中莱克多巴胺残留量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9
[10].王玮.基于酶联纳米金复合探针的莱克多巴胺快速检测方法研究[D].河北北方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