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变化论文_谢良文,高娅北,范宁波,张瑞娜,宋朝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理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理,不定根,冷害,产褥期,指标,蒙古,耐热性。

生理变化论文文献综述

谢良文,高娅北,范宁波,张瑞娜,宋朝鹏[1](2019)在《不同晾制方式对德雪1号晾制过程中生理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科学合理制定德雪1号烟叶晾制办法、促进优质雪茄烟叶的生产,以德雪1号下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在不同晾制方式下的晾制期间色素降解以及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对比调制后烟叶化学成分。结果表明:不同晾制方式下,德雪1号下部叶叶片失水都表现为先慢后快的变化规律,常规晾制方式下烟叶叶片失水较快而主脉失水较慢,晾房晾制方式下烟叶叶片失水较慢而主脉失水较快;常规晾制方式烟叶色素降解速度前期快、后期慢,而晾房晾制方式烟叶色素降解速度前期慢、后期快;与常规晾制方式对比,晾房晾制调制后烟叶糖含量高,总氮烟碱含量低。综上所述,采用晾房晾制烟叶水分代谢协调,色素类物质降解充分,调制后烟叶化学成分协调,有利于提高德雪1号优质茄衣产量、改善调制后烟叶品质,可在实际生产中进行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王玉锋,郭倩茹[2](2019)在《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倾向大学生电生理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抑郁倾向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抑郁倾向大学生不同情绪调节影响下的电生理变化,结果表明,情绪调节策略主效应显着,情绪调节策略与被试类型的交互作用显着,非抑郁倾向个体在认知重评上的皮电值显着高于表达抑制。电生理作为情绪变化的重要指标,应在情绪调节研究方面加以关注。(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32期)

樊莹,乔雪涛,赵秀海[3](2019)在《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蒙古栎幼树生理生长特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揭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蒙古栎幼树生理生长特征对海拔梯度的响应,以预测环境变化对该地区蒙古栎幼树生长的潜在影响。【方法】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的林下蒙古栎幼树为材料,研究其叶片生理学、叶片形态学特性和植株生长特性对海拔梯度的响应。【结果】(1)蒙古栎叶片的比叶重和叶片干物质含量没有显着的海拔差异(P> 0.05),而叶片的表观量子效率、光饱和点、光饱和速率、水分利用效率和表观CO_2利用效率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即蒙古栎叶片的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对强光的适应能力和最大光合潜力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生成单位有机物所需消耗的水分和胞间CO_2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2)蒙古栎植株的叶生物量、新生枝条生物量、一年生枝条生物量、叶生物量比重、新生枝条生物量比重和一年生枝条生物量比重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分别下降了64%、59%、60%、53%、45%和47%,即蒙古栎幼树的年生长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3)本研究中选择的叶片因子共解释了蒙古栎总生长变异的12.03%,选择的环境因子共解释了总生长变异的19.31%。【结论】蒙古栎幼树叶片生理性状和整株生长性状对海拔梯度的响应反映了该物种在异质生境中具有较强的叶片生理和整株形态可塑性。蒙古栎幼树的叶片的比叶重和干物质含量随海拔梯度没有显着变化,但其光合速率以及年生长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下降,即环境变化可能会通过影响蒙古栎幼树叶片的光合特征而非叶片的形态学特征进而影响蒙古栎幼树的生长。本文对预测蒙古栎在未来气候变化下的生理生态响应及演化方向具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杜常健,孙佳成,韩振泰,江泽平,王金宝[4](2019)在《板栗扦插生根过程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5年生和30年生板栗插穗以及30年生板栗母树不同月份(5、6、7月)插穗为材料,进行不同浓度(0、200和500mg/L)吲哚丁酸(IBA)处理,观测各类处理材料的生根情况,并对扦插前插穗(初始茎)和扦插后插穗愈伤组织的碳氮代谢物质、褐化相关物质和解剖学结构进行分析观察,探讨不同年龄母树及不同月份插穗扦插生根能力,为板栗扦插生根技术体系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1)5年生板栗的初始茎和愈伤组织中碳氮代谢相关物质淀粉和可溶性糖含量明显高于30年生板栗,而其可溶性蛋白含量30年生高于5年生板栗,但其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在不同年龄母树间无明显变化;30年生板栗插穗初始茎中可溶性蛋白、GABA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随着月份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是在愈伤组织中GABA、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随着月份增加而逐渐升高。(2)板栗插穗初始茎和愈伤组织的褐化相关物质单宁、酚类和类黄酮含量均表现为30年生不同程度低于5年生;除类黄酮含量在7月份的愈伤组织中有显着升高外,不同月份板栗的单宁、酚类、类黄酮含量均没有明显变化。(3)生根状况及解剖学观察结果显示,5年生板栗插穗的愈伤率和生根率高于30年生的插穗,且30年生插穗6月份扦插的愈伤率最高;板栗插穗属于诱导生根类型,皮层中存在环状厚壁组织;5年生板栗插穗的木质素含量低于30年生板栗,但形成层细胞层数高于30年生。研究认为,板栗扦插生根过程中插穗褐化现象严重,生根率较低;不同年龄母树和不同月份的板栗插穗在扦插过程中的碳氮代谢相关化合物含量都有明显的差异,而褐化相关物质含量仅在不同年龄母树间有较大的差异,不同月份间大部分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西北植物学报》期刊2019年11期)

于皎雪,胡文忠,赵曼如,郭斌梅[5](2019)在《鲜切生菜生理生化变化及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生菜富含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同时含有甘露醇等具有利尿和促进血液循环的有效成分,是一种营养丰富、保健作用的蔬菜。鲜切生菜作为一种"快捷、健康、营养、安全"的消费食品,深受消费者和餐饮业的青睐。但是鲜切生菜在加工过程中会造成营养成分流失和代谢速率加快,易受到微生物的侵染,引起腐败变质而使货架期大大缩短。因此,如何有效维持鲜切生菜的品质和延长其货架期成为鲜切生菜加工技术的关键。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对鲜切生菜的相关研究,分析其鲜切后的品质变化,并总结了鲜切生菜物理保鲜技术(低温贮藏、热处理、辐照、气调包装、高压、超声波)和化学保鲜技术(1-MCP、杀菌剂)以及生物保鲜技术(植物提取物、植物精油)的研究现状及鲜切生菜保鲜技术的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鲜切生菜的保鲜新技术的开发提供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1-13)

张晓宇,王艳颖,王红岩,时慧娴,白鸿越[6](2019)在《间歇升温对采后辣椒冷害发生及生理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辣椒为试验材料,研究采用不同模式间歇升温的处理方法对辣椒果实冷害的影响,测定贮藏期辣椒的冷害指数及相关生理指标。在4℃下贮藏的辣椒采用不同模式的间歇升温处理,测其硬度、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多酚和Vc含量、PPO和P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表明,经间歇升温处理后的辣椒有效减缓了冷害的发生,减缓了多酚类物质的消耗和抑制PPO、POD的活性,减少MDA的产生。综合辣椒的生理生化指标及相关酶的活性,得出在4℃下贮藏经3次间歇回温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现代园艺》期刊2019年21期)

单折,崔东洁,代西梅[7](2019)在《不同浓度尿素胁迫下苗期小麦根部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常规小麦品种偃展4110为试验材料,通过水培试验,研究生理指标的变化与植物抗逆性之间的关系。设置6个氮素浓度水培处理,在不同浓度的氮(尿素)胁迫下,对苗期小麦根部进行了生理生化测定,并对其根尖形态进行了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观察。结果表明,脯氨酸通过改变自身累积量在植物适应逆境中发挥了渗透保护剂的作用;可溶性糖含量则由于高氮胁迫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在适当浓度的氮素胁迫下,根系活力强于高氮和低氮处理;镜检结果显示,尿素胁迫使小麦根尖细胞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损伤,这些都可能与植物抗逆性存在某种相关性,为逆境植物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0期)

侯爱华[8](2019)在《中医护理干预对产褥期产妇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医护理干预对产褥期产妇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影响,为改善产妇产褥期恢复效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7年4月在本院分娩的256例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产妇入院顺序号随机分将其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中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产后3 d的恶露量、产后3 d子宫底高度、产妇恶露消失时间、产后42 d体重指数、干预前和干预42 d后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结果观察组产后3 d恶露量、恶露消失时间、产后3 d子宫底高度、产后42 d体重指数分别为(14.76±3.04)ml、(24.13±10.58)d、(7.55±1.14)cm、(22.04±0.89)kg/m~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42 d的HAMD评分显着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干预后(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对产褥期产妇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能够更好地改善产妇的生理和心理状况,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当代护士(上旬刊)》期刊2019年11期)

陈博雯,覃子海,张烨,肖玉菲,张晓宁[9](2019)在《干旱胁迫下澳洲茶树生理活性及内源激素动态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自然干旱法对澳洲茶树进行干旱胁迫,研究其在干旱条件下的生理活性和内源激素动态变化规律。结果显示,干旱胁迫下,澳洲茶树叶绿素含量大幅降低,丙二醛含量大幅升高,均在8 d时达到最大变幅;内源激素ABA在胁迫2 d后含量升高;ZR、GA_3、IAA则整体呈下降趋势。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了解澳洲茶树干旱条件下的应答机制和生产中的合理用水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彭勇政,刘智媛,朱晓非,杜习武,叶康[10](2019)在《5个月季品种高温处理后生理指标变化及其耐热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以5个月季(Rosa chinensis)品种带叶枝条为实验材料,将其放置于25、35和45℃人工气候箱内处理24 h,测定不同品种叶片的丙二醛、相对电导率、叶绿素含量、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并结合露地生长形态观察综合比较。结果表明‘白柯斯特’综合耐热指数为30.5且夏季露地生长状态良好,具有较强的耐热性,‘北京红’和‘绯扇’耐热性稍弱于‘白柯斯特’,‘蓝斯带’和‘小香槟’的综合耐热指数最低,分别为21和22.5,具有较差的耐热性。实验结果可为月季品种的耐热性筛选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生理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抑郁倾向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基于抑郁倾向大学生不同情绪调节影响下的电生理变化,结果表明,情绪调节策略主效应显着,情绪调节策略与被试类型的交互作用显着,非抑郁倾向个体在认知重评上的皮电值显着高于表达抑制。电生理作为情绪变化的重要指标,应在情绪调节研究方面加以关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理变化论文参考文献

[1].谢良文,高娅北,范宁波,张瑞娜,宋朝鹏.不同晾制方式对德雪1号晾制过程中生理变化的影响[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王玉锋,郭倩茹.情绪调节策略对抑郁倾向大学生电生理变化的影响[J].科技视界.2019

[3].樊莹,乔雪涛,赵秀海.长白山自然保护区蒙古栎幼树生理生长特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

[4].杜常健,孙佳成,韩振泰,江泽平,王金宝.板栗扦插生根过程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变化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9

[5].于皎雪,胡文忠,赵曼如,郭斌梅.鲜切生菜生理生化变化及其保鲜技术研究进展[C].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第十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论文摘要集.2019

[6].张晓宇,王艳颖,王红岩,时慧娴,白鸿越.间歇升温对采后辣椒冷害发生及生理变化的影响[J].现代园艺.2019

[7].单折,崔东洁,代西梅.不同浓度尿素胁迫下苗期小麦根部形态和生理指标的变化[J].江苏农业科学.2019

[8].侯爱华.中医护理干预对产褥期产妇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9

[9].陈博雯,覃子海,张烨,肖玉菲,张晓宁.干旱胁迫下澳洲茶树生理活性及内源激素动态变化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9

[10].彭勇政,刘智媛,朱晓非,杜习武,叶康.5个月季品种高温处理后生理指标变化及其耐热性评价[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19

论文知识图

细胞周期蛋白p21表达检测Fig.5-5Thee...典型正常心电信号P波:由左右心房的除...光合生物制氢电脑控制系统()a控制面板...失重期间各生理系统的变化过程(沈羡云等...一7棉花转基因和野生型植株离体条件下的...一1一7.花粉发育过程中K含量的变化

标签:;  ;  ;  ;  ;  ;  ;  

生理变化论文_谢良文,高娅北,范宁波,张瑞娜,宋朝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