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土壤,伊春市,微生物,秸秆,生物量,氮素。
生物炭论文文献综述
本报记者,徐佳倩[1](2020)在《殷大伟 用生物炭技术改良低产田》一文中研究指出回顾2019年,他说与同行共同为创新垦区生物炭产业体系构架进行了深刻探索,忙碌而充实。展望2020年,他说要培养我国农业工作岗位上的创新奋斗者,要用科研促进垦区农业生产力提升。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讲师殷大伟,总是这样充满干劲,他8年如一日地从事黑龙江垦区生(本文来源于《黑龙江日报》期刊2020-01-02)
朱益刚,刘桂龙,孔宪昌,王修好,裴莹莹[2](2019)在《玉米秸秆和花生壳生物炭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硝酸、氢氧化钠、微波和超声波等方法对经热裂解法制得的玉米秸秆和花生壳生物炭进行改性研究,以电导率和对亚甲基蓝色素吸附情况为考查指标,探讨不同改性方法的改性效果,确定较好的改性方法和条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和花生壳生物炭改性提高了对亚甲基蓝吸附,最佳改性方法和条件是硝酸质量分数为12%。(本文来源于《农产品加工》期刊2019年24期)
聂新星,张自咏,黄玉红,冯敬云,张志毅[3](2019)在《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高粱生长及镉吸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高粱生长及镉(Cd)吸收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中、轻度Cd污染土壤(以YB1、YB2表示)上分别进行0、2%和5%3个生物炭用量(以B0、B2、B5表示)配施0、200、500 mg·kg~(-1)3个施氮水平(以N0、N200、N500表示)对土壤理化性质、有效Cd含量、高粱光合特性及其Cd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土壤上,增加生物炭用量能提高土壤pH和有机质含量,并在5%添加量时显着降低土壤CaCl_2-Cd含量;氮肥水平仅在YB1土壤上显着影响土壤CaCl_2-Cd含量。YB1土壤上,氮肥水平对高粱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有显着影响,均有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高粱地上部Cd含量与CaCl_2-Cd含量显着正相关,在B5N0处理中最低(3.87 mg·kg~(-1)),B0N200处理中最高(6.79 mg·kg~(-1))。YB2土壤上,生物炭用量对高粱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和蒸腾速率均有极显着影响,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有随生物炭用量增加而降低的趋势;高粱地上部Cd含量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显着正相关,与生物量显着负相关,在B2N500处理中最低(3.79 mg·kg~(-1)),B0N0处理中最高(5.32 mg·kg~(-1))。研究表明,生物炭与氮肥配施能影响土壤理化性质、高粱光合特性和生长等因素,进而影响高粱地上部对Cd的吸收,不同土壤条件下影响高粱地上部Cd吸收的主要因素存在差异。(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李影,李斌,姜桂英,刘芳,李小磊[4](2019)在《植烟根际土壤生物活性对生物炭配施有机菌肥的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旨在为植烟土壤的合理施用生物炭及有机菌肥提供理论依据。在施用等量烟草专用复合肥的基础上,设置CK、T1、T2、T3、T4、T5共6个处理,在烟草生长关键时期(30天、60天和90天)进行取样,通过调查和室内分析,研究了生物炭配施有机菌肥对植烟根际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T2处理提高了整个生育期的土壤蔗糖酶活性,T2和T3处理显着提高了30天的土壤脲酶活性,其酶活性分别为0.74 mg/(g·d)和0.75 mg/(g·d)。T2处理显着提高了30天的土壤微生物量碳(达到810.09 mg/kg)和微生物碳熵,T3处理提高了整个生育期的微生物量氮和微生物氮熵;同时施用菌肥可明显提高土壤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尤其T2处理的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在整个生育期均最高。在豫中烟区,施用复方有机菌肥及60%复方有机菌肥配施40%生物炭对改善根际土壤微生物环境和土壤肥力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36期)
张倩,刘冰洁,余璐,王瑞瑞,郑浩[5](2019)在《生物炭对滨海湿地盐碱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滨海湿地盐碱土壤在全球碳氮循环及调节气候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环境友好型土壤改良剂生物炭(Biochar,BC)在缓解气候变化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前景巨大。然而,现有研究多关注BC对滨海湿地盐碱土壤中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氮素流失的影响,缺乏其对滨海湿地盐碱土壤碳氮循环的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本文综合分析了施用BC对滨海湿地盐碱土壤植被碳库、有机碳库、有机碳矿化及生物固氮、硝化、反硝化、矿化、氨损失等碳氮循环过程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指出未来应关注长期野外研究,利用宏基因组等现代分子生物技术,阐明BC对土壤碳氮循环影响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以期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与功能保育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自然资源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宋彬,孙茹茹,梁宏旭,胡玥,彭湃[6](2019)在《添加木质素和生物炭对土壤氮、磷养分及水分损失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添加木质素和生物炭对土壤氮、磷养分及水分损失的影响,降低土壤改良剂使用成本,增加造纸黑液中木质素的利用途径,促进木质素在土壤改良中的应用。试验选取生物炭改良剂与木质素作为对比,通过土柱淋溶和静态吸收法,研究不同添加量(质量分数为0,1%,2%,4%)的木质素和生物炭对土壤氮磷养分、水分、脲酶活性以及pH的影响。土壤中添加木质素和生物炭均能减缓pH变化程度;抑制土壤脲酶的活性,且在添加氮肥后的1~20天抑制效果明显,其抑制效果与添加量呈正相关。添加量为1%,2%,4%的木质素和生物炭与对照组相比,铵态氮挥发量分别显着减少8.29%,14.29%,14.86%和3.79%,11.65%,15.26%;全氮淋溶量分别显着减少32.37%,37.70%,42.49%和25.43%,30.70%,39.54%;全磷淋溶量分别显着减少23.68%,40.48%,48.12%和6.97%,22.88%,35.30%;水分淋溶量分别显着减少7.71%,15.82%,9.29%和9.91%,15.00%,16.06%。在本试验中,木质素、生物炭质量分数分别为2%和4%时对降低土壤氮、磷养分和水分损失的效果最佳。因此,可以说明木质素和生物炭在水肥保持上的效果相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生物炭改良剂在土壤中的应用。(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悦飞雪,李继伟,乔鑫鑫,焦念元,尹飞[7](2019)在《生物炭对豫西丘陵区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分布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生物炭对豫西丘陵地区农田土壤团聚体分布、稳定性及其碳、氮在团聚体中分布的影响,进一步探明生物炭对丘陵区农田土壤结构和养分的长期作用效果。采用田间长期定位试验,生物炭用量为0(C0),20(C20),40(C40)t/hm~2 3个处理,研究生物炭施用5年后对土壤团聚体组成及稳定性的影响,探究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施加20,40 t/hm~2生物炭可提高0—20,20—40 cm土层的机械性>0.5 mm以上粒级和水稳性>0.053 mm以上粒级团聚体含量。在0—20 cm土层中,C20和C40处理下>0.25 mm的机械性团聚体(DR_(0.25))分别较对照增加3.78%和6.83%,>0.25 mm水稳性团聚体(WR_(0.25))分别较对照增加31.0%和49.45%,土壤不稳定团粒指数(E_(LT))分别较对照降低4.30%和6.85%,土壤团聚体破坏率(PAD)分别较对照降低9.71%和14.77%,土壤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MWD)分别较对照增加28.44%和45.34%,几何平均直径(GMD)分别较对照增加32.04%和54.92%。各粒级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都以0.25~0.053 mm粒级最高,且0—20 cm土层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高于20—40 cm土层的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2,2~0.25,0.25~0.053 mm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随之增加,而<0.053 mm粒级微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贡献率随之降低。总体来说,生物炭能够改善豫西丘陵地区农田土壤的团聚体结构,增加土壤大团聚体的含量,增强团聚体的稳定性,提高土壤团聚体中碳、氮含量,有利于豫西地区农田土壤肥力的保持和持续健康发展。(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方明,任天志,赖欣,王知文,宋婷婷[8](2019)在《施用生物炭对红壤和潮土种植小白菜氮素利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施用不同剂量(0%、0.5%、1%、2%、4%)花生壳生物炭对红壤和潮土种植小白菜(Brassica rapa L.chinensis)生长及氮素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利用淋溶土柱装置、根系扫描仪明确各处理小白菜生物量、根系形态指标,收获后土壤残留氮素养分含量,氮素利用效率,淋溶液氮含量等指标,探讨生物炭对不同类型土壤作物生长和养分利用的影响特征和机制。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和单施氮肥处理相比,施用生物炭在潮土上显着降低小白菜地上和地下生物量,降幅分别达59.1%~77.2%、70.6%~80.6%,但在红壤上却显着增加小白菜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增幅分别达35.7%~69.0%、63.0%~77.1%。此外,生物炭对其根系形态指标亦影响显着,随生物炭施用量的增加,在潮土中施用生物炭,小白菜主根长降低了11.5%~30.1%,根表面积降低45.6%~55.9%,根冠比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而在红壤中施用生物炭,对小白菜根长影响不显着,根表面积增加47.5%和56.7%,根冠比显着降低。说明施用生物炭在红壤上促进小白菜根系发育,而在潮土上抑制小白菜根系发育。在潮土中施用生物炭,降低小白菜氮素吸收效率64.7%~73.5%,氮肥偏生产力降低65.1%~79.3%;在红壤中施用生物炭则提高了小白菜氮素吸收效率44.7%~59.6%,氮肥偏生产力增加了32.0%~63.2%。同时,施用生物炭显着降低小白菜植株硝酸盐含量,降幅分别达40.9%~84.6%和18.8%~75.0%。在红壤中施用生物炭,通过促进小白菜根系发育,提高其产量,降低红壤氮素残留,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而对潮土施用生物炭,则抑制小白菜根系发育,降低其产量,降低其氮肥的利用效率,生物炭对潮土的高效安全施用仍需进一步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国土壤与肥料》期刊2019年06期)
牛慧斌,顾彦,张常安,黄应平,方艳芬[9](2019)在《富Mn鸢尾生物炭的制备及在类Fenton体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在N_2气氛围下热裂解富集Mn的鸢尾可得到Mn/生物炭(BC)材料,并按植物叶(Leaf)和根部(Root)分别将其分别命名为BC-L0,BC-L1,BC-L2,BC-R0,BC-R1和BC-R2.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EDS)仪、X射线衍射(XRD)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原子吸收光谱(AAS)和比表面积分析(BET)仪等对Mn/生物炭材料的Mn含量、化学组成与形貌进行了表征,发现鸢尾叶部为Mn主要富集部位,最大富集量为13. 0 mg/g,且Mn以Mn_2O_3薄片存在于生物炭表面.利用Mn/生物炭与H_2O_2构建了类Fenton体系,在中性条件下BC-L2-H_2O_2体系对有机污染物罗丹明B (Rh B,3×10~(-5)mol/L)的降解率达到50%(180 min),表明该体系具备氧化去除RhB的能力,并推测了该体系对RhB的催化氧化机理.结果表明,先将Mn超富集植物转化为Mn/生物炭材料,再通过添加H_2O_2能构建具有氧化能力的类Fenton体系,可用于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实现"以废治废"的绿色循环思路,为Mn富集的植物后续处理提供一种新的转化及应用方式.(本文来源于《高等学校化学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白天霞,杨玲聪,徐永刚[10](2019)在《不同热解温度玉米秸秆生物炭吸附六价铬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以玉米秸秆为原料,采用限氧热解法将其在不同温度下(300,400,500,600和700℃)制备成生物炭,通过批处理平衡实验讨论溶液初始pH值和裂解温度对生物炭吸附Cr(VI)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解温度越低,溶液初始p H越低,越有利于玉米秸秆生物炭对六价铬的吸附。(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9年12期)
生物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硝酸、氢氧化钠、微波和超声波等方法对经热裂解法制得的玉米秸秆和花生壳生物炭进行改性研究,以电导率和对亚甲基蓝色素吸附情况为考查指标,探讨不同改性方法的改性效果,确定较好的改性方法和条件。结果表明,玉米秸秆和花生壳生物炭改性提高了对亚甲基蓝吸附,最佳改性方法和条件是硝酸质量分数为12%。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炭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记者,徐佳倩.殷大伟用生物炭技术改良低产田[N].黑龙江日报.2020
[2].朱益刚,刘桂龙,孔宪昌,王修好,裴莹莹.玉米秸秆和花生壳生物炭改性研究[J].农产品加工.2019
[3].聂新星,张自咏,黄玉红,冯敬云,张志毅.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高粱生长及镉吸收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
[4].李影,李斌,姜桂英,刘芳,李小磊.植烟根际土壤生物活性对生物炭配施有机菌肥的响应[J].中国农学通报.2019
[5].张倩,刘冰洁,余璐,王瑞瑞,郑浩.生物炭对滨海湿地盐碱土壤碳氮循环的影响[J].自然资源学报.2019
[6].宋彬,孙茹茹,梁宏旭,胡玥,彭湃.添加木质素和生物炭对土壤氮、磷养分及水分损失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7].悦飞雪,李继伟,乔鑫鑫,焦念元,尹飞.生物炭对豫西丘陵区农田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碳、氮分布的影响[J].水土保持学报.2019
[8].方明,任天志,赖欣,王知文,宋婷婷.施用生物炭对红壤和潮土种植小白菜氮素利用的影响[J].中国土壤与肥料.2019
[9].牛慧斌,顾彦,张常安,黄应平,方艳芬.富Mn鸢尾生物炭的制备及在类Fenton体系中的应用[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19
[10].白天霞,杨玲聪,徐永刚.不同热解温度玉米秸秆生物炭吸附六价铬的性能研究[J].轻工科技.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