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关节不稳论文_王志利,徐丹凤,吉幸双,赵树军,刘兵

导读:本文包含了腕关节不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不稳,腕关节,桡骨,腕骨,磁共振,损伤,关节。

腕关节不稳论文文献综述

王志利,徐丹凤,吉幸双,赵树军,刘兵[1](2018)在《3.0TMRI在腕关节不稳患者近侧列腕骨间韧带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3.0T MRI在腕关节不稳患者近侧列腕骨间韧带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本院初诊腕关节不稳患者120例为实验组,另招募本院30例健康体检的成年志愿者为对照组,均行高场强3.0T MRI扫描,对扫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观察组与对照组受检腕关节的舟月韧带、月叁角韧带MRI信号强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组与对照组进行可重复性测量的误差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个体间的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腕骨体积测量结果比较,观察组测量体积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4)观察组与对照组各位置间舟月骨的间距动态MRI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腕关节进行冠状位、矢状位及轴位多方位扫描,能观察患者腕关节内韧带损伤情况并作出早期诊断,为手外科医生采取治疗措施提供重要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医学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王志利,徐丹凤,吉幸双,赵树军,刘兵[2](2018)在《3.0T磁共振成像测量腕关节不稳患者近侧列腕骨间韧带损伤腕关节角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3.0T磁共振成像(MRI)测量腕关节不稳患者近侧列腕骨间韧带损伤腕关节角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经关节镜检查并初步确诊为腕关节不稳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招募同期健康成年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行高场强3.0T MRI扫描,测量舟月及月叁角韧带长度、韧带宽度、韧带厚度,舟月及月叁角夹角(舟月角)、头骨与月叁角夹角(头月角)、桡骨与月叁角夹角(桡月角)。观察并对比两组腕关节MRI检查中舟月及月叁角韧带产生的信号强度。结果观察组背侧部分、掌侧部分、近侧部分舟月及月叁角韧带长度均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背侧部分、掌侧部分、近侧部分舟月及月叁角韧带宽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背侧部分、掌侧部分、近侧部分舟月及月叁角韧带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舟月角、头月角及桡月角均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舟月及月叁角韧带MRI信号强度为低信号,观察组舟月及月叁角韧带MRI信号强度为高信号。结论 3.0T MRI对测量腕关节不稳患者近侧列腕骨间韧带损伤腕关节角具有非常好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测量不稳腕关节的MRI信号强度(舟月与月叁角韧带)、舟月与月叁角韧带大小、腕骨间及腕骨和桡骨的夹角等,能为手外科医师提供客观的治疗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全科医学》期刊2018年06期)

王志利,徐丹凤,吉幸双,赵树军,刘兵[3](2018)在《腕关节不稳合并TFCC损伤患者早期MRI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腕关节不稳合并叁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损伤患者早期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为临床早期确诊及治疗提供客观的影像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核磁共振室高年资医师诊断腕关节不稳合并TFCC损伤78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Palmer分型标准对其MRI表现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78例腕关节不稳合并TFCC损伤患者中,创伤性TFCC损伤患者58例(其中ⅠA 11例,ⅠB 27例,ⅠC 5例,ⅠD 15例),在压脂的质子密度加权成像(PD-FS)及3D薄层T2加权成像(T2-iso)冠状位薄层扫描序列上表现为叁角纤维软骨盘(TFC)中心可出现裂隙状、线状或片状高信号,软骨面不光滑及撕裂,尺骨茎突连接部及桡骨乙状切迹连接部结构模糊,部分患者出现尺月韧带及尺叁角韧带损伤,信号增高,远端桡尺关节积液。退行性TFCC损伤20例(其中ⅡA 5例,ⅡB 4例,ⅡC 3例,ⅡD 2例,ⅡE 6例),在PD-FS及T2-iso冠状位薄层扫描序列上表现为TFC形态变薄,结构模糊,软骨面不光滑,信号不均匀,可见混杂中高信号,邻近月骨、叁角骨软骨变薄,内可见小片状水肿信号、囊变,月叁角韧带结构模糊,桡尺关节积液。结论 MRI可精确显示腕关节不稳患者TFCC的精细解剖结构,其早期MRI影像表现对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本文来源于《医学综述》期刊2018年01期)

曹斌,陈笑艳[4](2013)在《腕关节不稳的影像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腕关节不稳定是指由腕部损伤的一组疾患。1972年Linscheid等将其概念定义为腕部不稳是指早期或迟发的因腕骨正常序列消失引起的腕部损伤。腕部骨性异常、韧带损伤、关节松弛使组成腕关节整体的完整性的破坏继而造成损伤后出现临床表现。临床患者逐渐增多,发病(本文来源于《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期刊2013年03期)

苏杰鹏,袁婉华,郭伟峰[5](2012)在《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融合术治疗腕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正确评估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融合术治疗腕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腕关节不稳手术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腕关节不稳患者12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融合组和置换组,分别进行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融合术和腕关节置换术,通过对手术过程的时间和出血量以及术后愈合和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记录,对治疗腕关节不稳的手术方式进行评定。结果: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融合术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明显小于腕关节置换术,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时间明显小于置换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恢复明显好于置换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融合术治疗腕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好,手术安全,愈合快,功能恢复良好。(本文来源于《亚太传统医药》期刊2012年11期)

罗群强,莫雄革,周传晓,班华登,马爱国[6](2012)在《叁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对腕关节不稳转归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3种不同治疗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后腕关节不稳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186例桡骨远端骨折治疗经过,分别对采用石膏固定、外固定支架和桡骨远端钢板固定3种方法对桡骨远端骨折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腕关节不稳转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86例桡骨远端骨折采用3种不同方法治疗,治疗前腕关节不稳发生率为58.1%,治疗后石膏固定治疗组不稳发生率为21.1%,外固定支架组为21.9%,桡骨远端钢板固定组为28.3%,总发生率为23.1%。3组发生率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自行纠正3例,新增8例。治疗后腕关节功能优良率石膏固定组为81.6%,外固定支架组为84.4%,桡骨远端钢板固定组为78.3%,3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无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骨远端骨折后多可导致腕关节不稳,3种治疗方法均可对其进行矫正,对腕关节不稳的转归无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美容医学》期刊2012年08期)

尚宇阳[7](2011)在《叁维CT重建在腕关节不稳诊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螺旋CT叁维重建技术在临床腕关节不稳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中的价值,并通过叁维重建技术建立腕关节韧带长度随运动变化的解剖数据为临床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方法:1.通过螺旋CT进行叁维重建技术建立正常人的腕关节韧带解剖数据:选取成人男性健康志愿者5例10只手,采用东软16排螺旋CT进行SSD重建,测定5条腕关节韧带(桡舟头韧带、长桡月韧带、尺头韧带、腕骨间韧带、桡腕韧带)在中立位、腕尺偏40°、桡偏20°、掌曲90°、背伸80°5种状态在腕骨附着点间距的变化。2.观察舟月分离模型及行关节融合术后腕韧带长度的变化:采用8只新鲜冷冻尸体上肢,采用东软16排螺旋CT进行SSD重建,切断桡舟月韧带、舟月骨间韧带掌侧部分、舟月骨间韧带背侧部分、桡舟头韧带建立舟月分离模型,将造模后腕舟骨—大、小多角骨用克氏针贯穿固定,行STT骨融合术。在造模前、舟月分离模型后、行关节融合术后3种条件下,分别测定上述5条腕关节韧带在中立位腕骨附着点间距的变化。3.普通X线和螺旋CT对Colles骨折伴腕关节不稳诊断比较:比较25例Colles骨折伴腕关节不稳患者腕x光片和螺旋CT图像对骨折和关节脱位的诊断结果4.采用叁维螺旋CT重建技术指导Colles骨折伴腕关节不稳病例术后腕功能恢复状况进行随访:选取20例诊断为Colles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并通过采用叁维螺旋CT重建技术指导行手术治疗患者进行术后腕功能恢复状况的随访,采用Gartand和Werley评分系统将功能评定为优、良、中、差,并评价是否具有腕关节不稳残留结果:1.正常人的腕关节韧带解剖数据:桡舟头韧带附着点间距中立位时为15.1土1.7mm,在尺偏和背伸时出现增长,在桡偏和掌曲时表现缩短;长桡月韧带附着点间距为9.0±1.2mm,在尺偏和背伸时出现增长,而在桡偏和掌曲时表现缩短;尺头韧带附着点间距为25.7+2.0mml,与桡舟头韧带和长桡月韧带不同的是其在在桡偏和背伸时出现增长;背侧腕骨间韧带止于舟骨部分和止于大多角骨部分间距分别为为4.6土1.5mm和33.0+3.6mm,这两条韧带在任何状态伸缩变化都很小,但是止于小多角骨部分在不同状态伸缩明显增大;背侧桡腕韧带附着点间距在中立位为17.2士1.3mm,与桡舟头韧带的伸缩相反:在尺偏和背伸时出现缩短,而在桡偏和掌曲时表现增长。2.上肢标本造舟月分离模型及行关节融合术后韧带长度的变化:5条腕关节韧带附着点间距在中立位较正常人无明显改变;制作舟月分离模型后桡舟头韧带和背侧腕骨间韧带止于舟骨部分附着点间距较造模前明显增大(P<0.05),在行关节融合术后附着点间距较造模状态明显缩短(P<0.05)。长桡月韧带附着点间距虽然在造模后出现增长,但差异不显着(P>0.05)而关节融合术后附着点间距较造模状态明显缩短(P<0.05)。3.普通X线和螺旋CT对Colles骨折伴腕关节不稳腕关节不稳诊断比较:螺旋CT对25例Colles骨折伴腕关节不稳病例均发现了骨折,并发现了其中18例骨折合并脱位,与追踪后临床资料符合率为100%。普通X线在诊断骨折中漏诊了3例,占整个病例的12%而对骨折合并脱位则漏诊了5例,占整个病例的20%。4.采用叁维螺旋CT重建技术指导Colles骨折伴腕关节不稳病例术后腕功能恢复状况随访:采用Gartand和Werley标准发现腕关节功能优为8例,良为8例,中为2例,差为2例。2例仍存在腕关节不稳。结论:叁维螺旋CT重建技术较普通X线在诊断骨折,特别是诊断骨折合并脱位中具有优势,能够降低漏诊率,并且能够提高Colles骨折伴腕关节不稳病例术后腕功能恢复和降低腕关节不稳的残留率,因此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腕关节不稳应用中具有重要价值。利用叁维CT重建扫描建立的腕关节韧带长度变化数据可能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腕关节不稳提供可靠的量化指标。(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1-04-01)

林冬兰,蔡志翔,谢丽璋,彭国平[8](2011)在《桡骨远端骨折伴腕关节不稳新型外固定治疗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混合外固定和石膏外固两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伴腕关节不稳,,对腕关节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的临床观察。方法 92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男38例,女54例;年龄20~85岁,平均62岁。按AO分型:AB型15例,C1型40例,C2型26例,C3型11例。混含外固定组46例以石膏,小夹板外固定各2周,石膏外固定组46例,定期复查至骨折临床愈合。拆除外固定后指导功能锻炼。8个月后,腕关节功能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腕关节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定:混合外固定组优15例,良24例,可7例,优良率84.8%,石膏外固定组优13例,良21例,可12例,优良率为73.9%。两组比较经Radit分析,P<0.05。结论新型混合外固定最大限度的恢复腕关节功能,减少疼痛、畸形等后遗症的发生,较石膏外固定方法为好。(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1年06期)

邱南海,张文龙[9](2010)在《腕关节不稳的修复与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腕关节不稳是常见的腕关节损伤并发症,临床上可明确各期腕关节不稳的诊断,然而对腕关节不稳各期的修复重建以及晚期腕关节不稳假体置换的问题仍存在争议。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和总结,探讨腕关节不稳的机制、诊断和修复重建的方法。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1972-01/2009-12的相关文献,检索词分别为"腕关节不稳定;腕关节损伤;修复重建"和"carpal instability;carpal injury;repa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和英文。纳入34篇所述内容与腕关节不稳定的发病机制、分类、腕关节不稳定诊断以及腕关节不稳定治疗相关的文章。结果与结论:腕关节不稳可通过患者的一般表现、X射线表现、其他影像学表现以及关节镜表现等明确诊断。腕关节不稳的治疗和修复重建可根据损伤的类型、程度以及有无退化性改变选择治疗方法,早期通过关节镜的修复重建具有手术损伤小,患者痛苦少,住院时间短,康复期短,功能恢复快的特点;晚期可通过关节融合、关节成形以及腕关节假体置换等方法可达到治疗腕不稳的目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期刊2010年43期)

罗运绍[10](2010)在《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腕关节不稳》一文中研究指出桡骨远端骨折是骨科常见病,对于不稳定型和涉及关节面的桡骨远端骨折,单纯的石膏外固定很难获得关节面良好对位和稳定固定,继而导致各种并发症。2005年5月至2008年5月,我院共收治36例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腕关节不稳定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现(本文来源于《中医正骨》期刊2010年10期)

腕关节不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成像(MRI)测量腕关节不稳患者近侧列腕骨间韧带损伤腕关节角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经关节镜检查并初步确诊为腕关节不稳患者12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招募同期健康成年志愿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受检者行高场强3.0T MRI扫描,测量舟月及月叁角韧带长度、韧带宽度、韧带厚度,舟月及月叁角夹角(舟月角)、头骨与月叁角夹角(头月角)、桡骨与月叁角夹角(桡月角)。观察并对比两组腕关节MRI检查中舟月及月叁角韧带产生的信号强度。结果观察组背侧部分、掌侧部分、近侧部分舟月及月叁角韧带长度均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背侧部分、掌侧部分、近侧部分舟月及月叁角韧带宽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背侧部分、掌侧部分、近侧部分舟月及月叁角韧带厚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舟月角、头月角及桡月角均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舟月及月叁角韧带MRI信号强度为低信号,观察组舟月及月叁角韧带MRI信号强度为高信号。结论 3.0T MRI对测量腕关节不稳患者近侧列腕骨间韧带损伤腕关节角具有非常好的临床价值,可有效测量不稳腕关节的MRI信号强度(舟月与月叁角韧带)、舟月与月叁角韧带大小、腕骨间及腕骨和桡骨的夹角等,能为手外科医师提供客观的治疗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腕关节不稳论文参考文献

[1].王志利,徐丹凤,吉幸双,赵树军,刘兵.3.0TMRI在腕关节不稳患者近侧列腕骨间韧带损伤早期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8

[2].王志利,徐丹凤,吉幸双,赵树军,刘兵.3.0T磁共振成像测量腕关节不稳患者近侧列腕骨间韧带损伤腕关节角的价值[J].中国全科医学.2018

[3].王志利,徐丹凤,吉幸双,赵树军,刘兵.腕关节不稳合并TFCC损伤患者早期MRI表现[J].医学综述.2018

[4].曹斌,陈笑艳.腕关节不稳的影像表现[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3

[5].苏杰鹏,袁婉华,郭伟峰.舟骨-大多角骨-小多角骨融合术治疗腕关节不稳的临床疗效[J].亚太传统医药.2012

[6].罗群强,莫雄革,周传晓,班华登,马爱国.叁种方法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后对腕关节不稳转归的影响[J].中国美容医学.2012

[7].尚宇阳.叁维CT重建在腕关节不稳诊治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

[8].林冬兰,蔡志翔,谢丽璋,彭国平.桡骨远端骨折伴腕关节不稳新型外固定治疗方法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

[9].邱南海,张文龙.腕关节不稳的修复与重建[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

[10].罗运绍.T形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合并腕关节不稳[J].中医正骨.2010

论文知识图

:腕关节正侧位X线:A:正位片测量尺偏...兔术前x9Fc片图1:腕骨和韧带男性左右手正中位及尺挠侧偏位韧带显示...女性左右手正中位及尺挠侧偏位韧带显示...远侧尺桡关节、叁角骨钩骨关节和叁角纤维软...

标签:;  ;  ;  ;  ;  ;  ;  

腕关节不稳论文_王志利,徐丹凤,吉幸双,赵树军,刘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