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管氏肿腿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寄生蜂,天牛,繁殖力,寄主,济南市,营养,激酶。
管氏肿腿蜂论文文献综述
王瑜琪,林芳芳,李保平[1](2019)在《管氏肿腿蜂生殖策略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子代窝群大小和性比是聚寄生蜂在寄主上产卵的重要决策,寄主资源量是影响该决策的主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明准社会性硬皮肿腿蜂属(Sclerodermus)的生殖策略。[方法]以管氏肿腿蜂(S. guani Xiao et Wu)为对象,以不同体质量的青杨天牛(Saperda populnca L.)幼虫为寄主,人为控制窝群大小(初孵幼虫数量),设置不同水平处理,观测子代蜂的存活率、性比和体型大小,以推测最适的生殖策略。[结果]在自然窝群(大于等于50头)下,子代蜂存活至成虫期的比例随寄主体质量增大而提高;但在人为减小窝群的几个处理(10、20、30和40头)中,子代蜂发育至成虫羽化的存活率均很高,且与寄主体质量无关,4个处理之间亦没有显着差异。窝群大小不影响子代蜂性比,寄主体质量也无影响,性比均始终保持极端偏雌的比例。羽化出的成虫雌蜂体质量随子代蜂窝群增大而线性减小,而且该趋势不受寄主体质量的影响。[结论]管氏肿腿蜂可能采用"产固定性比且略大的窝群"的生殖策略。(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丽莹,薛国红[2](2019)在《管氏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的控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研究了管氏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的控制作用,旨在找到呼和浩特地区园林生产应用中控制光肩星天牛的生物防治新途径。在温度20±2℃、相对湿度60%±5%的室内环境下,研究了管氏肿腿蜂对不同虫龄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情况。结果表明:管氏肿腿蜂对低龄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率较高,对高龄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率较低。同时研究了不同虫蜂比对光肩星天牛幼虫致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接蜂量下,在虫蜂比为1︰1、1︰5、1︰10、1︰15时,寄主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74%、5.10%、15.88%和16.68%。经过分析,认为在呼和浩特地区,可于9月份根据虫口密度以1︰10的虫蜂比防治光肩星天牛。(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田春景,吴国星,吴道慧,高熹,秦小萍[3](2019)在《补充营养对管氏肿腿蜂繁育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明补充营养是否对管氏肿腿蜂雌蜂的寄生效率、生殖能力和子代蜂的发育历期有显着影响,在室内为管氏肿腿蜂成蜂提供蔗糖、果糖、蜂蜜和葡萄糖补充营养,由中间寄主黄粉甲初蛹直接接蜂繁育其子代蜂,调查前期补充营养的肿腿蜂对中间寄主黄粉甲蛹的寄生率、母蜂生殖能力和子代蜂发育进程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糖类物质可以作为供管氏肿腿蜂补充营养的潜在食物源。寄生前期取食4种糖类物质的肿腿蜂寄生率显着高于仅补充清水的个体。前期取食蜂蜜水和葡萄糖水的肿腿蜂生殖能力显着高于仅补充清水的个体,而取食蔗糖和果糖的肿腿蜂产卵量、子代蜂数量较对照无显着差异。寄生蜂母蜂是否补充营养对子代蜂的发育过程无显着影响。以上结果表明,管氏肿腿蜂在寄生过程前期的补充营养过程可以显着增强其寄生率和生殖力,10%葡萄糖水为最佳营养源。(本文来源于《中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23期)
徐丽丽,郑华英,解春霞,刘云鹏[4](2019)在《管氏肿腿蜂寄生对松墨天牛幼虫体质量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管氏肿腿蜂是多种林木钻蛀性害虫的抑性寄生蜂,雌蜂通过蜇刺抑制寄主氧化反应。为明确肿腿蜂寄生后寄主体内营养物质含量的变化,运用考马斯亮蓝法、蒽酮比色法和残余法,对蜇刺后第0日(初始组)、第2日(寄主初麻痹时)、第14日(子代幼蜂初孵时)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松墨天牛幼虫体质量、蛋白质、总糖和脂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管氏肿腿蜂寄生后,寄主体质量持续下降;体内蛋白质含量在寄主麻痹初期极显着升高,而在幼蜂初孵时则极显着下降;脂质含量在寄主初麻痹时未见显着变化,而幼蜂孵化前升高显着;但寄主体内的总糖含量变化不显着。研究结果说明,管氏肿腿蜂雌蜂寄生寄主,对寄主体内蛋白质、糖类、脂质代谢产生了影响。(本文来源于《江苏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吴庆民[5](2019)在《管氏肿腿蜂防治青杨天牛技术的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青杨天牛是我县杨树主要的枝干害虫,本文通过人工释放管氏肿腿蜂的方法,并对青杨天牛防治效果进行调查,初步探索出了用管氏肿腿蜂防治青杨天牛的最佳时间和放蜂量,也为我县无公害防治病虫害提供了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07期)
张枝全,任雪敏,樊晓红,王俊,吴国星[6](2019)在《管氏肿腿蜂毒液精氨酸激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精氨酸激酶作为寄生蜂毒液蛋白的功能,本研究克隆了管氏肿腿蜂毒液精氨酸激酶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分析其表达特征,并测定了该毒液蛋白在毒液中的酶活性。克隆获得的毒液精氨酸激酶基因的开放阅读框长1 068 bp,编码了355个氨基酸,其理论分子量为39.71 kDa,等电点为5.86,并具有精氨酸激酶典型的N端和C端结构域,以及精氨酸和ADP结合位点、ATP-胍基磷酸转移酶活性位点和高度保守的天冬氨酸和精氨酸残基。系统进化分析表明,膜翅目精氨酸激酶分为两个亚家族,管氏肿腿蜂精氨酸激酶属于亚家族1。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液蛋白基因在卵、幼虫、蛹、雌成虫中的表达量逐渐上升,至羽化10 d时达最高。在不同组织中,该基因在头部和毒液器官中的表达量较高。通过酶活测定发现,管氏肿腿蜂毒液中精氨酸激酶的酶活性为5.18 U/g蛋白。该研究有助于今后揭示寄生蜂毒液精氨酸激酶的功能与作用机制。(本文来源于《环境昆虫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徐丽丽,解春霞,郑华英,刘云鹏[7](2019)在《管氏肿腿蜂产卵器感器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管氏肿腿蜂在天牛类害虫的生物防治和维持生态平衡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为明确管氏肿腿蜂产卵器和其上感器结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技术,对其产卵器结构和感器类型分布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管氏肿腿蜂的产卵器为一般产卵器,由第1产卵瓣、第2产卵瓣以及第3产卵瓣构成。管氏肿腿蜂产卵器上共具5种感器类型,为末梢锥状感器、锥形感器、刺形感器、毛形感器和凹窝感器。第1、第2产卵瓣上皆未观察到感器分布,第3产卵瓣端部密布感器,侧边具十几个凹窝感器。根据感器形态结构和以往研究对各类型感器在管氏肿腿蜂产卵中发挥的作用,进行了合理推测。初步探讨了该昆虫天敌的产卵感受机制,对掌握其产卵选择机制具有重大意义,也为进一步的电生理、电化学实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苏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徐丽丽,解春霞,郑华英,刘云鹏[8](2018)在《松墨天牛被管氏肿腿蜂寄生后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管氏肿腿蜂(Sclerodermus guani)是多种林木钻蛀性害虫的体外寄生蜂,雌蜂通过蜇刺注射毒液和卵巢蛋白对寄主体内的营养物质进行调节。为明确肿腿蜂寄生后松墨天牛体内各部位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使用考马斯亮蓝法对初始组,第2天(寄主初麻痹时)、第14天(幼蜂初孵时)的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松墨天牛虫体、表皮、血淋巴和脂肪体的蛋白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处理组松墨天牛虫体和脂肪体内的蛋白质含量在第2天均显着高于初始组,虫体蛋白质含量在第14天显着低于第2天,与同期对照组相反。处理组松墨天牛的虫体、脂肪体和血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在第2天皆显着高于初始组,而表皮则相反;虫体与脂肪体蛋白质含量显着低于第2天,而表皮与血淋巴则相反;虫体的变化与脂肪体的变化趋势相同。该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雌蜂对寄主的调控机理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江苏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6期)
[9](2018)在《济南市林场管氏肿腿蜂繁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5年以来,济南市林场重点研究双条杉天牛幼虫作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的打关技术,取得可喜成效,建立了济南市首个管氏肿腿蜂繁育基地,现已掌握了管氏肿腿蜂的规模生产繁育技术,攻克了寄主获得与繁蜂时间衔接的技术难题。利用自主繁育的管氏肿腿蜂,释放到侧柏林分中,防治双条杉天牛等蛀干害虫,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成效,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和生活日报等媒体先后给予专门报道2017年林场用双条杉天牛幼虫做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500(本文来源于《山东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5期)
[10](2018)在《济南市林场管氏肿腿蜂繁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15年以来,济南市林场重点研究双条杉天牛幼虫作寄主繁育管氏肿腿蜂的有关技术,取得可喜成效,建立了济南市首个管氏肿腿蜂繁育基地,现已掌握了管氏肿腿蜂的规模生产繁育技术,攻克了寄主获得与繁蜂时间衔接的技术难题。利用自主繁育的管氏肿腿蜂,释放到侧柏林分中,防治双条杉天牛等蛀干害虫,效果明显,取得了良好成效,山东电视台农科频道和生活日报等媒体先后给予专门报道。(本文来源于《山东林业科技》期刊2018年04期)
管氏肿腿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试验研究了管氏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的控制作用,旨在找到呼和浩特地区园林生产应用中控制光肩星天牛的生物防治新途径。在温度20±2℃、相对湿度60%±5%的室内环境下,研究了管氏肿腿蜂对不同虫龄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情况。结果表明:管氏肿腿蜂对低龄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率较高,对高龄光肩星天牛幼虫的寄生率较低。同时研究了不同虫蜂比对光肩星天牛幼虫致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接蜂量下,在虫蜂比为1︰1、1︰5、1︰10、1︰15时,寄主幼虫的校正死亡率分别为1.74%、5.10%、15.88%和16.68%。经过分析,认为在呼和浩特地区,可于9月份根据虫口密度以1︰10的虫蜂比防治光肩星天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管氏肿腿蜂论文参考文献
[1].王瑜琪,林芳芳,李保平.管氏肿腿蜂生殖策略初探[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9
[2].张丽莹,薛国红.管氏肿腿蜂对光肩星天牛的控制作用[J].内蒙古林业科技.2019
[3].田春景,吴国星,吴道慧,高熹,秦小萍.补充营养对管氏肿腿蜂繁育效果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9
[4].徐丽丽,郑华英,解春霞,刘云鹏.管氏肿腿蜂寄生对松墨天牛幼虫体质量和营养物质含量的影响[J].江苏林业科技.2019
[5].吴庆民.管氏肿腿蜂防治青杨天牛技术的探索[J].农家参谋.2019
[6].张枝全,任雪敏,樊晓红,王俊,吴国星.管氏肿腿蜂毒液精氨酸激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J].环境昆虫学报.2019
[7].徐丽丽,解春霞,郑华英,刘云鹏.管氏肿腿蜂产卵器感器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J].江苏林业科技.2019
[8].徐丽丽,解春霞,郑华英,刘云鹏.松墨天牛被管氏肿腿蜂寄生后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变化[J].江苏林业科技.2018
[9]..济南市林场管氏肿腿蜂繁育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8
[10]..济南市林场管氏肿腿蜂繁育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