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机械损伤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损伤,模型,机械,动物,宫腔,视网膜,家兔。
机械损伤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陈思,张伟,宁允叶,董宇超,李强[1](2019)在《尼龙刷刮擦机械损伤建立大鼠良性气管狭窄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硬质尼龙刷刮擦机械损伤的方式,建立一种简单、稳定的良性气管狭窄大鼠模型,并观察造模后不同时间点气管组织的病理改变。方法按随机数字法将20只SD大鼠分为伪手术对照组(10只)与狭窄模型组(10只),观察生存情况,获取气管组织,观察肉芽组织增生情况,测算并比较狭窄度;同期另取15只大鼠进行实验造模,于造模后不同时间点(第0、2、4、6、8 d)处死并获取气管组织,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病理改变。结果伪手术组术后第8d存活率为100%,狭窄模型组术后第8d存活率为0%,两组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伪手术组的狭窄度为(6.12±1.78)%,狭窄模型组的狭窄度为(60.28±12.56)%,两组之间的狭窄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HE染色见伪手术组气管管腔通畅,上皮黏膜组织完整而光滑,纤毛结构清晰可见,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符合正常大气道黏膜的特征,未发现有肉芽组织增生或管腔狭窄。模型组机械损伤后,可见管腔显着狭窄,狭窄成分主要为增生的肉芽组织,未见上皮结构或上皮结构极度异常。Masson染色见损伤部位的成纤维细胞呈先增多后下降趋势,损伤部位的胶原纤维随着时间而逐渐增多。结论采用硬质尼龙刷刮擦机械损伤的方式可成功建立气管狭窄模型。该造模方法操作简单、可控性强、重复性好,可作为良性气道狭窄致病机制研究和新药疗效探索的可靠实验载体。(本文来源于《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郭意欣,关婷[2](2018)在《机械损伤联合不同感染方法建立大鼠宫腔粘连模型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比机械损伤联合单纯感染及缺血再灌注感染建立大鼠宫腔粘连模型的方法及效果,探讨最佳大鼠宫腔粘连模型。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操作,机械损伤组行刮宫术,感染A1组刮宫后宫腔留置脂多糖棉线2天,感染A2组刮宫后行子宫缺血再灌注脂多糖溶液感染。损伤后15天收集子宫组织,HE染色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变化,计数子宫内膜腺体数;Masson染色计算纤维化面积比率。结果:机械损伤组、感染A1组、感染A2组的宫腔形态基本符合宫腔粘连的表现。与对照组比较,机械损伤组、感染A1组、感染A2组的子宫内膜腺体数减少、纤维化面积比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损伤组的纤维化面积比率低于感染A1组、感染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A2组纤维化面积比率的Cv值最小。结论:机械损伤联合单纯感染、机械损伤联合缺血再灌注感染在形成宫腔粘连的效果上无明显差异,但后者无需再次开腹,减少对大鼠的损伤次数,且模型最稳定,故此法更佳。(本文来源于《现代妇产科进展》期刊2018年09期)
王旭[3](2017)在《针刀医学内脏弓弦原理指导下韧带机械损伤致兔CPID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目的:以针刀医学内脏弓弦原理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为理论依据,采用机械损伤新西兰兔子宫阔韧带的方法建立慢性盆腔炎的模型,旨在探索一种新的理论指导下慢性盆腔炎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为针刀医学内脏弓弦理论及针刀临床治疗慢性内脏疾病提供实验学基础。实验方法:将普通级康健雌性未孕新西兰大白兔28只适应性饲养一周,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造模组和机械损伤加混合菌对照组,每组各7只。其中,空白对照组不采取任何干预措施,正常饲养;其余叁组在造模前一天禁食、禁水12h,10%水合氯醛(3ml/kg)耳缘静脉麻醉后备皮,在严格遵守无菌手术条件下开腹,假手术组不作任何处理,分层关腹;造模组找到子宫阔韧带用刀柄刮划2-3下、局部折迭缝合使子宫失去正常位置后分层关腹;机械损伤加混合菌对照组用注射器抽插损伤子宫内膜后,在子宫角向卵巢方向呈锐角向两侧输卵管各注入0.15ml混合菌液(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按2:1:1比例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配成3×109个/ml浓度)。术后常规饲养,按实验设定日期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和机械损伤加混合菌对照组21天取材,造模组60天取材。肉眼观察子宫及盆腔组织形态学变化后,取子宫组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其病理改变;心脏取血2ml置于肝素抗凝管中,用酶联免疫法测各组兔血清的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水平。实验结果:(1)肉眼观察:造模组可见子宫表面浅表血管扩张、色鲜红,子宫增粗、肿胀迂曲或积水,质脆、弹性差,与周围脏器、盆腔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纤维组织粘连,不易分离,或有串珠状改变,内可见淡黄色液体。(2)光镜下:造模组子宫黏膜内的上皮细胞遭到破坏,构造失常、层次模糊不清;黏膜层、肌层有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以淋巴细胞为主;腺体破坏甚至坏死。(3)指标检测结果:造模组兔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得IL-1β、IL-6、TNF-α值均较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机械损伤加混合菌对照组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论:根据针刀医学内脏弓弦力学解剖系统理论对慢性盆腔炎的认识,采用人为机械损伤子宫阔韧带、局部折迭缝合使子宫失去正常位置的方法初步探索慢性盆腔炎动物模型,其形态学观察有病理改变、血清指标有炎性变化,但需进一步减少人为干预、完善检测指标造模方法仍须进一步完善。(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05-30)
徐倩,段华,汪沙,甘露,汤一群[4](2016)在《机械损伤建立大鼠宫腔粘连模型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宫腔粘连严重危害女性生殖健康,单纯机械损伤建立动物疾病模型最为接近人类,对开展前瞻性研究非常必要。文中探讨了不同机械损伤方法建立大鼠宫腔粘连模型的效果及意义。方法雌性SD大鼠45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搔刮组(n=15),使用直径2 mm刮匙刮取子宫内膜组织;切开缝合组(n=15),纵行剖开子宫,刀片刮取子宫内膜组织,可吸收线缝合切口;对照组(n=15),假手术开腹,空气暴露20 min后关腹,子宫不处理。通过子宫内膜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宫腔AFS评分、纤维化半定量评分、妊娠结局的观察对比2种造模方法的损伤程度。结果搔刮法或切开缝合法损伤宫腔后,子宫内膜腺上皮角蛋白染色明显减少。搔刮组、切开缝合组AFS评分[3.0(2.0~3.8)分、5.0(3.8~8.0)分]均高于对照组[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切开缝合组高于搔刮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搔刮组、切开缝合组子宫内膜纤维化半定量评分[5.0(4.0~5.3)分、6.5(5.8~8.0)分]均高于对照组[0(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切开缝合组高于搔刮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7)。搔刮组及切开缝合组造模侧胚胎数为[0.5(0~3.3)、0(0~2.3)]低于对侧未造模侧[7.6(6.8~8.0)、8.0(7.8~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机械损伤宫腔搔刮法及切开缝合法对于大鼠IUAs造模均可行,2种方法均有助于IUAs发病学及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研究,切开缝合法造成宫腔内膜纤维化趋势更重。(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生学报》期刊2016年10期)
王改[5](2015)在《建立机械损伤大鼠宫腔粘连模型及雌激素预防粘连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宫腔粘连(IUA)是目前影响育龄妇女身心健康的常见妇科疾病,已成为女性继发不孕的常见原因之一。引起IUA最常见的原因是宫内操作,IUA形成的机制目前仍不清楚,尚没有理想有效的治疗手段,雌激素在人工流产术后干预对预防IUA形成仍存在争议,其治疗及发病机制成为困扰临床医生的重大问题。宫腔操作术后特别是刮宫术后预防IUA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预防IUA及IUA术后再发生成为学界的研究热点。受伦理学限制,急需稳定理想的实验性动物模型来进行宫腔粘连形成机制及防治方法的深入研究,选择合适的动物作为宫腔粘连的动物模型,可为IUA相关研究提供良好的平台。本研究期望建立一个稳定的大鼠宫腔粘连模型,并在此模型中对雌激素预防宫腔粘连形成进行初步研究。方法(1)建立大鼠宫腔粘连模型:通过常规阴道涂片选择动情期Wistar大鼠,实验组:采用自制微型刮匙模拟刮宫术。左侧子宫损伤处理,右侧不处理。依搔刮轻重,分为轻度损伤和重度损伤。对照组为对应的正常大鼠,不予处理。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予0 h、24 h、72 h、7 d收集子宫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后行HE、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粘连因子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2)雌激素预防宫腔粘连:实验对照组:通过常规阴道涂片选择动情期Wistar大鼠,采用自制微型刮匙重度搔刮子宫内膜,左侧子宫损伤处理,右侧子宫不处理,并行双侧卵巢切除术。实验组:在搔刮术后立即给予17β-雌二醇皮下注射,后于每天上午9:00h给予皮下注射17β-雌二醇。空白对照组:为正常大鼠,不予处理。叁组分别于24 h、72 h、7 d收集子宫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后行HE、Masson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测粘连因子在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果(1)本实验利用微型刮匙模拟临床刮宫术对大鼠子宫内膜进行搔刮,分为轻度和重度子宫内膜损伤。从HE、Masson染色组织形态及TGF-β1及α-SMA免疫组化观察,大鼠子宫内膜损伤程度及其愈后结局与人刮宫术后的宫腔粘连病理学特征相似,TGF-β1及α-SMA重度损伤各时间点与轻度损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提示参与宫腔粘连的形成。(2)大鼠子宫内膜损伤后给予1μg雌激素干预,与对照组相比,其组织学、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子宫内膜纤维化程度减轻;TGF-β1及α-SMA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1)本实验采用自制刮匙模拟刮宫方法成功地建立了稳定的机械损伤性大鼠宫腔粘连模型。(2)利用雌激素预防大鼠宫腔粘连形成,提示1μg雌激素可减轻纤维化的形成。(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5-03-01)
高林江,刘幸平,韩莎莎,姜红岩,李金玉[6](2014)在《离体和在体机械损伤致血管平滑肌增殖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离体和在体机械损伤致血管平滑肌增殖模型。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体外建立机械划伤致VSMCs增殖模型,采用5-溴脱氧尿嘧啶(5-BrUd)掺入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整体动物上,采用新西兰兔左侧颈总动脉球囊损伤,术后7d取颈总动脉段,常规病理切片,HE染色,观测血管内膜厚度、内膜面积、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内膜面积/中膜面积。结果机械划痕损伤12 h后划伤处两侧的细胞开始有部分增殖和迁移,24 h后细胞增殖较为明显。流式细胞术检测机械损伤后细胞增殖增多(P<0.05)。整体动物上,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术后7 d血管内膜厚度、内膜面积、内膜厚度/中膜厚度、内膜面积/中膜面积显着增加(P<0.01)。结论机械损伤可以导致离体和在体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4年22期)
周晓娜,李静平,杨丽娟,牛红萍[7](2012)在《机械损伤致家兔盆腔粘连模型的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制作盆腔粘连的动物模型。方法:用纱布摩擦子宫和输卵管浆膜层,术后14天观盆腔情况。结果:造模14d后,盆腔出现广泛粘连的表现。结论:机械损伤可以成功复制家兔盆腔粘连模型。(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中药杂志》期刊2012年04期)
贾洪真,韩泉洪,惠延年,彭秀军[8](2011)在《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机械损伤模型中MCP-1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检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PE)机械损伤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合成和表达。方法在6孔培养板内培养的RPE细胞铺满融合后,每孔刮除相同面积的细胞,72 h后,收集培养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CP-1表达。结果 RPE细胞在基础状态下,细胞内MCP-1的表达几乎不着色,经过机械损伤刺激充分反应后,在损伤边缘的RPE细胞内MCP-1蛋白质的表达呈阳性的胞质中浓淡不一的棕黄色着色。体外培养RPE在基础状态下表达少量的MCP-1,在经过机械损伤反应后,MCP-1表达量增加(P<0.01)。结论体外培养RPE在经过机械损伤反应后,MCP-1的分泌和表达显着增加,从而有助于启动RPE的移行及早期炎症反应,导致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发生。(本文来源于《山东医药》期刊2011年20期)
李方财[9](2011)在《大鼠尾椎间盘机械损伤退变模型及安全注射治疗剂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下腰痛的发病率约60~80%,而椎间盘退行性病变是导致下腰痛的主要原因。目前对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但其临床疗效均不确切。近年来,生物治疗方法成为治疗椎间盘退变的研究热点,并认为有可能从根本上治疗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虽然实验研究已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仍属于早期研究阶段,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包括:目前尚缺乏一种比较理想、与人椎间盘退变过程相似而又操作简单、快捷的椎间盘退变模型;在采用局部注射方法对椎间盘退变进行生物治疗时,注射剂量本身是否会导致椎间盘退变?最大的安全注射剂量是多少?本研究拟建立一种与人椎间盘退变过程相似的、简单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并探讨在对该动物模型采用局部注射治疗行生物学修复时,注射剂量与椎间盘退变间的相关性,为下一步我们对椎间盘退变的生物学修复治疗提供实验依据。第一部分:大鼠尾椎间盘机械损伤退变模型构建目的:建立与人椎间盘退变过程相似、简单、可靠的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方法:采用20G穿刺针经皮穿刺鼠尾Co7/8或Co8/9椎间盘,根据穿刺深度不同分为贯穿损伤法和中心损伤法;根据不同穿刺损伤方法,将SD大鼠163只随机分为贯穿损伤组和中心损伤组。分别于术后第1、2、4周通过X线片测量鼠尾椎间隙高度;行HE和番红-固绿-苏木素染色以观察椎间盘组织的组织学改变;并测定椎间盘内氨基葡聚糖来评估椎间盘的蛋白多糖含量,测定羟脯氨酸来评估椎间盘的胶原含量,同时测量椎间盘的水份含量变化。结果:贯穿穿刺损伤法与中心穿刺损伤法分别于损伤后1周与2周出现鼠尾椎间隙高度下降,两种方法间椎间隙高度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2周<0.05;P4周<0.01)。组织学改变两种方法均于术后1周出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且其退变程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加重,至4周最为显着;根据病理切片评分系统,贯穿穿刺损伤法引起的组织学退变程度在叁个时间点都要比中心穿刺损伤法严重(P1周<0.05;P2、4周<0.01)。两种穿刺损伤法的椎间盘氨基葡聚糖含量于术后2周开始下降,并持续到4周;两组间椎间盘的氨基葡聚糖含量差异有显着意义(P2周<0.05)。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椎间盘羟脯氨酸含量和水份含量在各时间点均无显着性差异;且两种穿刺损伤方法间在穿刺后各时间点也均无显着性差异。结论:贯穿穿刺损伤法和中心穿刺损伤法都能成功诱导出大鼠尾椎间盘退变,二者均能为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研究提供简便、可靠的动物模型;贯穿穿刺损伤法诱导的椎间盘退变程度较中心穿刺损伤法更严重;该模型虽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可用以椎间盘退变生物学治疗修复的大规模研究。第二部分:不同注射剂量对大鼠尾椎模型椎间盘退变的影响目的:研究注射剂量对椎间盘退变的影响、并确定大鼠尾椎间盘机械损伤退变模型的安全注射剂量。方法:180只成年雄性SD大鼠被随机分为5组,分别在其尾椎(Co7/8和Co8/9)椎间盘内注射0μL(对照组)、1.0μL、2.0μL、2.5μL及3.0μL PBS溶液。在注射后的1、2、4周每组每次捕获12只大鼠(24个椎间盘)。分别通过X线片测量鼠尾椎间隙高度;行HE和番红-固绿-苏木素染色以观察椎间盘组织的组织学改变;并测定椎间盘内氨基葡聚糖来评估椎间盘的蛋白多糖含量,测定羟脯氨酸来评估椎间盘的胶原含量,同时测量椎间盘的水份含量变化。结果:注射1.0μL及2.0μL PBS的两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无论椎间盘高度、椎间盘氨基葡聚糖(GAG)、羟脯氨酸及水含量,还是椎间盘组织学表现,在叁个采样时间点上均无显着性差异。在第2及第4周,注射2.5μL及3.0μL PBS的两组大鼠在椎间盘高度及椎间盘水含量上有显着下降。至于椎间盘GAG含量,2.5μL组在第4周时出现显着性下降,而3.0μL组在第2及4周均有显着性降低。羟脯氨酸含量的显着性降低只在3.0μL组的第4周才出现。组织学方面,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3.0μL组在第1周就出现了退行性变化,而2.5μL组在第2周出现。无论是影像学、生物化学,还是组织学结果,3.0μL组均较2.5μL组表现出更严重的退行性变化。结论:在对大鼠尾椎间盘退变模型行注射治疗时,其安全注射剂量为2.0μL;当椎间盘注射量超过一定阈值后,大鼠尾椎椎间盘便产生退行性变化,而且这种退行性病变存在一定剂量依赖关系。(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1-04-01)
刘继东,崔连群,耿海华,张楠,朱梅[10](2006)在《超声观察大鼠颈总动脉机械损伤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用超声指标和病理指标评价大鼠颈总动脉机械损伤模型。方法:建立大鼠颈总动脉内皮剥脱模型,在术后1、7、28d分别超声观察颈总动脉管腔、血流速度、脉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与病理切片对照。结果:大鼠颈总动脉内皮剥脱后管腔狭窄,血流速度减慢,PI、RI增高,均于损伤第28天达峰值。结论:超声指标能够无创动态观察大鼠颈总动脉损伤及修复过程。(本文来源于《解剖学杂志》期刊2006年06期)
机械损伤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比机械损伤联合单纯感染及缺血再灌注感染建立大鼠宫腔粘连模型的方法及效果,探讨最佳大鼠宫腔粘连模型。方法:将4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进行任何操作,机械损伤组行刮宫术,感染A1组刮宫后宫腔留置脂多糖棉线2天,感染A2组刮宫后行子宫缺血再灌注脂多糖溶液感染。损伤后15天收集子宫组织,HE染色观察子宫内膜形态变化,计数子宫内膜腺体数;Masson染色计算纤维化面积比率。结果:机械损伤组、感染A1组、感染A2组的宫腔形态基本符合宫腔粘连的表现。与对照组比较,机械损伤组、感染A1组、感染A2组的子宫内膜腺体数减少、纤维化面积比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损伤组的纤维化面积比率低于感染A1组、感染A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A2组纤维化面积比率的Cv值最小。结论:机械损伤联合单纯感染、机械损伤联合缺血再灌注感染在形成宫腔粘连的效果上无明显差异,但后者无需再次开腹,减少对大鼠的损伤次数,且模型最稳定,故此法更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机械损伤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陈思,张伟,宁允叶,董宇超,李强.尼龙刷刮擦机械损伤建立大鼠良性气管狭窄模型的研究[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19
[2].郭意欣,关婷.机械损伤联合不同感染方法建立大鼠宫腔粘连模型的对比研究[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8
[3].王旭.针刀医学内脏弓弦原理指导下韧带机械损伤致兔CPID模型的建立[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7
[4].徐倩,段华,汪沙,甘露,汤一群.机械损伤建立大鼠宫腔粘连模型的实验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6
[5].王改.建立机械损伤大鼠宫腔粘连模型及雌激素预防粘连的初步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
[6].高林江,刘幸平,韩莎莎,姜红岩,李金玉.离体和在体机械损伤致血管平滑肌增殖模型的建立[J].中国医药指南.2014
[7].周晓娜,李静平,杨丽娟,牛红萍.机械损伤致家兔盆腔粘连模型的建立[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
[8].贾洪真,韩泉洪,惠延年,彭秀军.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机械损伤模型中MCP-1的表达[J].山东医药.2011
[9].李方财.大鼠尾椎间盘机械损伤退变模型及安全注射治疗剂量[D].浙江大学.2011
[10].刘继东,崔连群,耿海华,张楠,朱梅.超声观察大鼠颈总动脉机械损伤模型[J].解剖学杂志.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