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农业家庭经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场,家庭,主体,农业,土地,农户,合作社。
农业家庭经营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王汉利[1](2019)在《农业经营管理人才与家庭农场发展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扶持家庭农场发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促使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速度也在不断提升。科技的进步促使着农业管理过程中应用更多的互联网和智能化的系统,为农业经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各方面资源共同发展,同时当前产供销一体化的形式也是现代农业的发展重要方向,通过农业经营管理人才与家庭农场的发展有效结合,推动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农家参谋》期刊2019年23期)
朱萌,张全红,朱月季,邬兰娅[2](2019)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技术服务需求研究——基于湖北武汉家庭农场的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技服务需求,对推进农技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农技服务供需矛盾、满足其农技服务需求、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湖北武汉家庭农场的调查,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问卷设计与调查过程、家庭农场分布情况、家庭农场主基本情况、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情况),介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技服务需求状况(主要包括所有家庭农场的农技服务需求状况、农场主年龄不同的家庭农场的农技服务需求状况、农场主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家庭农场的农技服务需求状况、经营规模不同的家庭农场的农技服务需求状况),探索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技服务供需存在的矛盾(主要包括农技服务需求内容多元化,但供给内容相对单一;农技服务需求意愿强烈,但供给动力不足;满足农技服务需求的方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农技服务需求方与供给方沟通渠道不畅),提出了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技服务供需矛盾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创新农技服务体制与机制;明确各类农技服务供给主体职责,强化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供给农技服务的供给动力;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技服务供给方式;以农业产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打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技服务供需信息互通渠道)。(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21期)
杜志雄[3](2019)在《把家庭农场培育成高质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一文中研究指出《关于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为指导意见)已于近日正式发布。这个指导意见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不断提高农业经营效率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的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建立健全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政策体系和管理(本文来源于《农村经营管理》期刊2019年11期)
赵晓峰,孙新华,张建雷[4](2019)在《家庭经营的弹性结构与渐进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农业现代化研究强调农地规模经营指标,将农民视为被动的主体,忽视小农户的发展权益,倾向通过制度安排和政策引导推动农地集中和规模经营。实际上,农民是以制度变迁中能动主体的身份参与中国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他们根据资源禀赋灵活选择家庭劳动力配置模式和家计安排模式,这使农业家庭经营呈现出丰富的实践内涵,形成一种弹性的发展型结构。受这种弹性的家庭经营影响,一种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社会化服务为保障"的统分结合的渐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实践模式正在加速形成。适度的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速度与有序推进的服务规模化水平,使中国的农业现代化能够兼顾小农户的发展权益,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成果的深远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高云才[5](2019)在《全国纳入名录家庭农场近60万家,经营土地1.6亿亩 家庭农场 农业高质量发展生力军》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农场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家庭经营为基本经营单元,从事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近几年,我国家庭农场数量稳步增长,发展质量日益提升。目前全国纳入农业农村部门名录的家庭农场近60万家,经营土地1.6亿亩,家庭农场成了农民收入的增长点、产业兴旺的着力点、(本文来源于《农民文摘》期刊2019年11期)
戴中亮,李苑凌[6](2019)在《现代农业中的“家庭经营+合作经营”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经营基础之上的合作经营是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必然要求。本文阐述了现代农业中家庭经营将呈现适度规模性、管理经营性与类企业性的特点,而合作经营将呈现成员同质性、利益联结性与决策民主性特点,二者的上述特点将耦合于"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之中,并在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全国流通经济》期刊2019年26期)
袁达[7](2019)在《两万多个“活力因子”搅热黑土地》一文中研究指出“再有不到一个月就能收获了,预计又是个丰收年。”初秋,农安县农安镇铁西村的一片农田里,玉米丰收在望。吉林省乾溢农业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负责人徐国臣走进地里,仔细查看玉米的长势。乾溢合作社是一个“巨无霸”合作社。今年,合作社托管土地面积超过5万公顷(本文来源于《长春日报》期刊2019-09-02)
吴存玉,梁栋[8](2019)在《农业现代化的经营主体之辨——基于公司性农场与家庭农场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国家重要糖料蔗生产基地广西巴村为个案,分析了农业经营主体的变迁过程及最终的公司化经营实践困境。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与资本合力推动的大规模土地流转,促使公司性农场瓦解了乡村内生型的中等规模家庭农场。强力进入村庄的公司性农场在生产环节却遭遇了实践困境,如由于自然条件障碍面临机械化发展受限,劳动力雇佣过程的科层化与乡土社会网络的纠葛也使得机械替代劳工的弹性较小。立足于我国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具体国情及当地农业历史发展经验,研究认为,植根于农业生产条件地方性和乡土社会关系网的中等规模家庭农场,依靠家庭劳动力、土地资源、雇佣劳动与机械生产等要素的高效配置,可表现出强劲竞争力,亦可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夏柱智[9](2019)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再认识——基于发展“中农-家庭农场”的思路》一文中研究指出适度规模经营是农村改革以来具有特色的理论和政策概念。适度规模经营的合理性来源于农业经济和政治社会两个层面。在中国长时期保持"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下,这两个层面均应兼顾。对东部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农村的比较研究表明,当前中西部农村地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主要实现方式是"中农-家庭农场",其经营规模具有"适度"的特征,其经营模式兼顾效率和公平,引领农业现代化。国家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上,要明确支持新兴的"中农-家庭农场",构造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社会基础。(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马光选[10](2019)在《农业企业还是家庭农场: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综合效益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有观点认为规模化生产,就是要实现大规模的土地流转,为农业机械和农业科技的使用提供便利,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这一提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相当有市场,可以说是广为流传,认为只有大规模的土地高度集中到少数几家企业手中,才能让飞机播种、飞机施肥和飞机打药等先进技术派上用场。因此,中国目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土地细分成割裂的小块土地,这一制度安排就成为规模化经营的最大障碍,应该积极推动土地的合并和连片大规模经营,将农业现代化耕种模式等同于高度土地集中的规模化经营,几乎认为,除此之外别无他(本文来源于《创造》期刊2019年07期)
农业家庭经营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家庭农场这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农技服务需求,对推进农技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农技服务供需矛盾、满足其农技服务需求、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基于湖北武汉家庭农场的调查,分析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问卷设计与调查过程、家庭农场分布情况、家庭农场主基本情况、家庭农场经营规模情况),介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技服务需求状况(主要包括所有家庭农场的农技服务需求状况、农场主年龄不同的家庭农场的农技服务需求状况、农场主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家庭农场的农技服务需求状况、经营规模不同的家庭农场的农技服务需求状况),探索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技服务供需存在的矛盾(主要包括农技服务需求内容多元化,但供给内容相对单一;农技服务需求意愿强烈,但供给动力不足;满足农技服务需求的方式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农技服务需求方与供给方沟通渠道不畅),提出了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技服务供需矛盾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创新农技服务体制与机制;明确各类农技服务供给主体职责,强化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供给农技服务的供给动力;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农技服务供给方式;以农业产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依托,打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技服务供需信息互通渠道)。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业家庭经营论文参考文献
[1].王汉利.农业经营管理人才与家庭农场发展分析[J].农家参谋.2019
[2].朱萌,张全红,朱月季,邬兰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技术服务需求研究——基于湖北武汉家庭农场的调查[J].江苏农业科学.2019
[3].杜志雄.把家庭农场培育成高质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J].农村经营管理.2019
[4].赵晓峰,孙新华,张建雷.家庭经营的弹性结构与渐进的中国农业现代化实践[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5].高云才.全国纳入名录家庭农场近60万家,经营土地1.6亿亩家庭农场农业高质量发展生力军[J].农民文摘.2019
[6].戴中亮,李苑凌.现代农业中的“家庭经营+合作经营”模式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9
[7].袁达.两万多个“活力因子”搅热黑土地[N].长春日报.2019
[8].吴存玉,梁栋.农业现代化的经营主体之辨——基于公司性农场与家庭农场的比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9].夏柱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再认识——基于发展“中农-家庭农场”的思路[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10].马光选.农业企业还是家庭农场: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综合效益比较[J].创造.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