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新媒体的“异军突起”,相比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无疑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更具广泛性、即时性和生动性。笔者将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特点着手,从机遇与挑战两个维度来分析当前新媒体时代下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并着重分析今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发展方向和改进方法。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新媒体;传播方法
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和个人品德修养的提高都有着积极作用。相比较于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自上而下的单一传播形式,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形式进行创新,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效果产生新的突破。
一、新媒体的产生与发展
“新媒体”这一概念最先由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提出,他将电子录像称为“新媒体”(New Media),随后这一概念在美国被广泛应用。1998年,联合国会议引用了“新媒体”这一概念,此时由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新媒体”概念已经演变为对网站、社交媒体等网络媒体的概括。[1]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在我国蓬勃发展,由新媒体引发的信息革命呼之欲出。发展到今天,每个人的生活仿佛都已经离不开网络媒体,由于新媒体具有娱乐性、碎片化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通过新媒体,人们可以关注国家大事,还可以了解八卦新闻,与网友们分享和讨论自己的看法。与此同时,新媒体也存在一定的消极作用,比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落后思想也通过网络新媒体传播到国内。因此,新媒体的发展可以说是挑战与机遇并存。[2]
然后进行超声引导下盆腔肿块穿刺活检,未进行超声引导下盆腔肿块穿刺活检为排除病例。术前对盆腔肿块行常规超声评估,观察盆腔肿块与周围脏器及血管的关系,盆腔肿块内部血供分布。患者取平卧位或膀胱结截位,可选经腹部或经阴道穿刺。根据穿刺目标大小选取合适的切割槽,在超声实时引导下进针穿刺活检,见图2。通常采用单点多角度或多方向活检,穿刺活检次数2-3次,送检。术后观察病人情况,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做好交接、病例资料随访等工作。
二、运用新媒体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优势
新媒体最显著的特性是即时性。即时性是指新媒体能够在瞬息之间将消息传播给受众群体,并且能够及时收到反馈,从中建立相应的联系。将其应用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中,能够提高传播的速度。随着大数据和5G时代的到来,信息共享成为了人们热捧的学习方式,具体来说包括师资共享和学习资料的共享。另一方面,人们不需要再购买纸质书籍,可以从网络上浏览《求是》《人民论坛》等优秀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读物,而且可以反复浏览,最大限度地节约了资源和时间。综上所述,运用新媒体传播的形式可以突破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时间和空间束缚,摆脱课堂、教材的限制,给予了人们最大限度的方便。所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方式的改革需要充分考虑和利用新媒体的即时性。[3]
三、新媒体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结合
(一)将新媒体运用到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必要性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指导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指导思想。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使群众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自觉维护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至关重要。而媒体恰恰具有政治社会化功能,具体来说是指政治系统将政治理念通过某种方式向大众传播,对大众进行教育和宣传,并接收大众反馈的一种复杂传播过程。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可以增强大众对于其认可度和忠实度,并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结合中国实际创新发展。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机制已经无法满足大众的多样化需求。因此,必须抓住新媒体时代的新机遇,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的方式进行变革和发展。
两组患者术前6 min步行实验比较均具有可比性(p>0.05);术后2 d及5 d,实验组较常规组均有明显改善(较p<0.05或p<0.01),见表3。
(二)如何将新媒体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相结合
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发表了《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系统性地概括了中国新媒体发展的六大态势和十大热点,提出了加速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过渡的理念。首先,政府可以创建门户网站,将理论热点、前沿政策及时地公布出来,方便大众及时了解。充分发挥新媒体的娱乐性、即时性等优势,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简化,最好能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引起大众兴趣,使人们自觉自发地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国家方针政策。同时,要严格把控网络社交媒体的信息内容,防止虚假、消极消息的传播,严惩发布不实消息者,使网络环境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趋势。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应用到实践中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达到其改变社会,带领人民迈向美好生活的目的。因此,必须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理论形态转变为易于群众接受,并且让群众乐于接受的思想观念和实践方法,而新媒体的诞生恰好迎合了这一要求,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带到群众中去,逐渐转化为推动人民群众思想进步的强大武器。
[ 参 考 文 献 ]
[1]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0):1-3.
[2]喻国明.传播视野与协同实践:新媒体环境下马克思主义舆论观的新探索——评《社交媒体的舆论引导研究:理论分析、效果影响因素与实践模式》[J].新闻知识,2018(06):56-57.
[3]彭兰,著.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05).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049-(2019)14-0115-01
* 作者简介:赵佳琪(1995-),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辛绍军(1962-),男,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标签:媒体论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论文; 大众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中国论文; 列宁主义论文; 毛泽东思想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山西青年》2019年第14期论文; 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