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波管放大器论文_李建兵,郭盼盼,王永康,王妍

导读:本文包含了行波管放大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放大器,波导,栅极,高压,线性化,调制器,框图。

行波管放大器论文文献综述

李建兵,郭盼盼,王永康,王妍[1](2019)在《小型化行波管放大器热仿真分析及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小型化行波管放大器的热仿真分析和优化设计方法。首先对行波管放大器的热损耗进行了分析,然后依据热力学相关理论,基于Ansys Icepak软件,对行波管放大器进行了建模和仿真分析。针对小型化行波管放大器的特点,分别进行了水冷板的热优化设计和慢波结构的热优化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水冷板和慢波结构的综合优化设计。最后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符,行波管放大器无论是整体温度还是局部温度分布特性,均得到了明显改善。(本文来源于《强激光与粒子束》期刊2019年11期)

张军,梁英,路小月,王勇,樊经纬[2](2019)在《雷达散射计低噪声脉冲行波管放大器电源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降低脉冲行波管放大器噪声的设计方案,解决了深空探测脉冲行波管放大器一直存在的阴极纹波噪声大、脉内及脉间噪声功率谱密度较差、低重频脉宽调制难以实现等技术难点。该方案首先利用脉宽调制(PWM)技术控制的有源滤波器来降低卫星母线脉冲电流波动,进而减小电流对器件的冲击延长使用寿命;其次在升压电路后级使用基于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的线性稳压器,来进一步地减小阴极纹波噪声;调制器电路使用多级悬浮调制器隔离技术及展频电路,实现降低纹波噪声和低重频脉宽调制的功能。基于以上设计,实现了脉冲行波管放大器噪声功率谱密度低于-90dBm/Hz,产品杂波抑制度低于-75dBc。将其用于相关型号散射计分系统的鉴定与验收试验,相关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水平,实现风速测量优于1.8m/s的指标,成为国内首台空间应用的高可靠、长寿命脉冲行波管放大器。(本文来源于《真空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马奎安,李晖,禹旭敏,范培云[3](2019)在《空间行波管放大器杂波抑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行波管放大器(TWTA)输出杂波频率与载波频率的距离通常小于100kHz,杂波导致通信卫星误码率增大;当遥感卫星探测到假目标时,采用微波滤波器难以有效进行抑制。为了抑制TWTA输出杂波,文章研究了TWTA的杂波产生机理,从行波管(TWT)和电源(EPC)两方面入手进行设计,通过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使TWTA的输出杂波下降了7dB。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优化TWT的杂波敏感度并改善EPC的输出纹波,能够有效抑制TWTA的输出杂波。(本文来源于《空间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刘高峰,薛谦忠,赵鼎,张珊,王雪薇[4](2019)在《W波段同轴波导回旋行波管放大器的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导出了考虑损耗层厚度影响的有限电导率材料加载同轴波导中横电模传输常数的解析表达式。结合同轴波导回旋行波管的非线性理论对分布损耗涂层加载的W波段TE_(02)模同轴波导回旋行波管的互作用系统进行了稳定性研究,分析了互作用系统中的不稳定问题。研究表明:互作用电路各区(线性、非线性区)长度的变化不但会导致互作用系统最危险竞争模式的变化,还会导致竞争模式的局部轴向模发生转移,合理选择互作用段的长度是稳定工作模式的重要条件;相比普通圆波导结构,采用同轴波导结构,稀释了工作模式附近的模式密度,并通过分布损耗加载,提高了竟争模式起振电流,相应地提高了工作模式的稳定性。基于稳定性分析结果,在电压60 kV、电流13 A、电子注速度零散为3%的情况下,W波段同轴波导回旋行波管放大器可获得峰值功率232 kW,-3 dB带宽2.5 GHz的放大性能。(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冯昱嘉,王勇,尚艳华,姜仲宁,焦堂沛[5](2018)在《Q频段空间行波管放大器的设计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依据通信卫星用Q/V载荷系统需求,提出一种新类型的高工作电压、高频点及宽频带行波管放大器的设计方法。分析了行波管电源主功率传输链路和Q频段行波管的工作原理,通过计算对关键参量的分析和优化设计,各部件的性能状态达到预期要求,并研制出输出功率大于50 W的Q频段行波管放大器。通过实际产品试验测试,评估了国内首台Q频段连续波行波管放大器的性能水平。(本文来源于《真空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李志良,冯进军,刘本田,张杨[6](2018)在《140 GHz共焦波导结构回旋行波管放大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少太赫兹回旋器件模式密度和降低模式竞争问题,利用具有模式选择特点的共焦波导结构作为140GHz回旋行波管(Gyro-TWT)的高频互作用系统。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建立注波互作用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值计算;通过对共焦波导高频场分布、衍射损耗、耦合系数以及注波互作用效率等输出参量的分析,选择HE06作为工作模式,确定了140GHz Gyro-TWT放大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参数,并利用注波互作用非线性理论进行分析。模拟结果表明:在注电压为35 kV,注电流2 A,速度比为0.75时,该高频结构在140GHz频点获得12 kW峰值输出功率,17.1%电子效率和38 dB饱和增益,3 dB带宽达到6GHz。(本文来源于《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冯昱嘉,梁英,冯西贤[7](2018)在《空间行波管放大器微小放电对策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行波管(TWT)放大器微小放电现象的特征规律,分析了微小放电工作原理,初步探讨了TWT内部绝缘材料表面以及高压电极之间产生微小放电的抑制措施,提出通过行波管电源自动重启功能降低微小放电现象引起自动关机影响的方法,并给出产品研制过程中对微小放电现象的检测和筛选方法,为产品可靠性提升提供了基础措施方法。(本文来源于《真空电子技术》期刊2018年04期)

陈倩雯,李晖[8](2018)在《空间脉冲行波管放大器用栅控调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宇航用空间脉冲行波管放大器对阴极发射电子束的控制要求,设计一种高可靠调制器,具备对脉宽和占空比的保护功能,具备对栅极控制行波管放大器的调制能力,在卫星寿命末期可通过地面遥控指令,改变星上栅压正偏输出,补偿行波管阴极发射能力下降。(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3)

周于凯,雷劼,汪蕾,周斌,白德鹏[9](2018)在《Ka频段100W双管线性化行波管放大器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波管放大器作为卫星载荷系统的关键部件,在载荷单机中占比大,因此高效率、轻重量、小体积成为重要指标。本文根据卫星载荷需要,给出了Ka频段100W双管线性化行波管放大器的设计,成功研制出产品,并通过试验鉴定。(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8-23)

孙小平,王刚[10](2018)在《行波管放大器的电磁兼容测试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论述了空间行波管放大器的常见八项电磁兼容指标的测试方法,阐明了每项测试的测试要求,画出了系统测试框图,给出了敏感度测试的合格性判据。(本文来源于《微波学报》期刊2018年S2期)

行波管放大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提出并实现了一种降低脉冲行波管放大器噪声的设计方案,解决了深空探测脉冲行波管放大器一直存在的阴极纹波噪声大、脉内及脉间噪声功率谱密度较差、低重频脉宽调制难以实现等技术难点。该方案首先利用脉宽调制(PWM)技术控制的有源滤波器来降低卫星母线脉冲电流波动,进而减小电流对器件的冲击延长使用寿命;其次在升压电路后级使用基于比例积分微分(PID)调节的线性稳压器,来进一步地减小阴极纹波噪声;调制器电路使用多级悬浮调制器隔离技术及展频电路,实现降低纹波噪声和低重频脉宽调制的功能。基于以上设计,实现了脉冲行波管放大器噪声功率谱密度低于-90dBm/Hz,产品杂波抑制度低于-75dBc。将其用于相关型号散射计分系统的鉴定与验收试验,相关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水平,实现风速测量优于1.8m/s的指标,成为国内首台空间应用的高可靠、长寿命脉冲行波管放大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行波管放大器论文参考文献

[1].李建兵,郭盼盼,王永康,王妍.小型化行波管放大器热仿真分析及优化设计[J].强激光与粒子束.2019

[2].张军,梁英,路小月,王勇,樊经纬.雷达散射计低噪声脉冲行波管放大器电源研制[J].真空电子技术.2019

[3].马奎安,李晖,禹旭敏,范培云.空间行波管放大器杂波抑制技术研究[J].空间电子技术.2019

[4].刘高峰,薛谦忠,赵鼎,张珊,王雪薇.W波段同轴波导回旋行波管放大器的稳定性研究[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9

[5].冯昱嘉,王勇,尚艳华,姜仲宁,焦堂沛.Q频段空间行波管放大器的设计与验证[J].真空电子技术.2018

[6].李志良,冯进军,刘本田,张杨.140GHz共焦波导结构回旋行波管放大器[J].太赫兹科学与电子信息学报.2018

[7].冯昱嘉,梁英,冯西贤.空间行波管放大器微小放电对策的初步研究[J].真空电子技术.2018

[8].陈倩雯,李晖.空间脉冲行波管放大器用栅控调制技术[C].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9].周于凯,雷劼,汪蕾,周斌,白德鹏.Ka频段100W双管线性化行波管放大器研制[C].中国电子学会真空电子学分会第二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10].孙小平,王刚.行波管放大器的电磁兼容测试方法[J].微波学报.2018

论文知识图

无记忆功放AM/AM和AM/PM特性曲线1行波管放大器结构Fig.1St...9 带有行波管放大器的 SDR 试验台...行波管放大器外形图叁级串联折迭波导行波管放大器16工作30min后的行波管放大器

标签:;  ;  ;  ;  ;  ;  ;  

行波管放大器论文_李建兵,郭盼盼,王永康,王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