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研究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研究

荆门二医口腔医院检验科448000

【摘要】目的:研究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方法与结果,为临床预后与检验工作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我院确诊为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60例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资料,纳入时间为2017年3月~2018年3月,采集60例患儿粪便标本行病原微生物检验,统计60例患儿的检验结果。结果:本组纳入60例患儿病原微生物检验工获取病原菌53株,检出率为88.33%,病原菌中志贺菌占比最高,其次为弧菌属、气单胞菌等其他菌种,病原菌属检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经药敏试验结果提示,病原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阿莫西林、头孢噻肟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较强。结论:志贺菌、弧菌属、气单胞菌等均是导致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对于常用抗菌药物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基于此,在治疗中应给予其重视,并选择有效的手段开展预防治疗工作,改善预后效果。

【关键词】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

细菌性腹泻是一种临床儿科常见消化道综合征,是由多种病原体及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消化道疾病。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的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明显增多、大便性状改变、儿童细菌性腹泻等,虽然,此种疾病存在较多的非感染性因素,但是感染因素仍是主要发病因素[1]。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若未得到及时有效治疗,也会导致患儿营养不良,不仅会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带来极大的不良影响,严重时也会导致患儿死亡[2]。因此,本组研究主要探究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方法与结果,现作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选择我院于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例60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5例,女性15例,年龄1个月~6岁,平均年龄为(4.21±0.65)岁,病程10h~7d,平均病程(3.01±0.61)d。纳入标准:纳入患儿均存在大便性状明显改变,大便次数增多,呕吐、脱水、发热等症状,并经临床检查确诊为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患儿家长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组研究获得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

1.2方法

采集60例患儿的粪便标本行病原微生物检验,记录病原菌种类与药敏试验结果,并统计病原菌检出率。诊断方法:①急性并发症腹泻合并腹痛、发热、脓血、粘液便;②粪便镜检白细胞数<10个;③粪便培养存在细菌生长;符合以上2条或者2条以上者即可确诊为细菌性腹泻[3]。检测方法:病原菌分离与鉴定方法:采集患儿粪便标本,并将粪便标本接种到SS琼脂平板上,并在35℃条件下连续培养18~24h,依据《细菌鉴定手册》第9版作为依据对菌株鉴定结果进行分析,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分析仪开展病原菌鉴定[4]。药敏试验:采用K-B法对临床5中抗生素开展药敏试验,将标本接种到SS琼脂平板后,在35℃下进行培养,培养时间为18~24h,然后对抑菌圈直径进行测量,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敏感性判断[5]。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本组数据进行比较,计数资料以(n,%)进行描述并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以(±s)描述并行t检验,若组间数据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原菌分离与鉴定结果

本组纳入60例患儿病原微生物检验获取病原菌53株,检出率为88.33%,其中志贺菌27株,占比50.94%,弧菌属16株,占比30.19%,气单胞菌6株,占比11.32%,其他菌属4株,占比7.54%;病原菌中志贺菌占比最高,其次为弧菌属、气单胞菌等其他菌种,志贺菌与弧菌属比较X2=4.7346,与气单胞菌比较X2=19.404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2.2药敏试验结果

经药敏试验结果可知,儿童细菌性腹泻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等常规抗菌药物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

3讨论

据调查可知,发展中国家急性腹泻是导致儿童死亡的重要诱因。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研究是目前临床医学的研究热点问题,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重视与关注。病毒、真菌、细菌、原虫等均可诱发急性腹泻的发生,是诱导患儿发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本组研究中结果显示,采集儿童细菌性腹泻患儿粪便标本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可知,60例患儿中检出病原菌53株,检出率为88.33%,其中志贺菌占比最高,其次为弧菌属与气单胞菌等。志贺菌属属于格兰阴性菌,是人类细菌性痢疾的病原菌,传染源主要为病人及其携带者,其中常见类型包括志贺痢疾杆菌、松内痢疾菌、鲍氏痢疾杆菌以及福氏痢疾杆菌。目前我国松内痢疾菌与福氏痢疾杆菌是诱发儿童细菌性腹泻的常见病原菌。基于此,应加强对儿童个人卫生管理,预防病原体侵入,也需对儿童所接触的物品进行有效消毒灭菌。若儿童出现与细菌性腹泻相似症状,应立即开展细菌性腹泻常规检查,确定是否患有此种疾病,并在确诊后第1时间给予对症有效治疗,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由于细菌性腹泻对儿童存在较大危害,儿科应对细菌性腹泻加以重视,及时开展有效的病原微生物检查,依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正确的抗生素,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经药敏试验结果提示,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对于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药物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基于此,临床治疗工作中应积极开展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并依据患儿药敏试验结果,科学选用抗生素类药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菌微生物检验发现,志贺菌、弧菌属、气单胞菌以及其他菌属均是导致患儿感染的主要因素,且对临床常用抗生素类药物均具有较强的耐药性,因此,临床应加强对细菌性腹泻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指导临床用药,从而达到良好的预防及治疗目的。

参考文献:

[1]顾丽.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J].心理医生,2016,22(4):63-64.

[2]芦珂,秋洁.某市21例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7):155-155.

[3]范明.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临床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36):85-86.

[4]郭宇航,张晓丽,张吉生,等.儿童细菌性腹泻的105例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6,29(8):197-198.

[5]何燕.病原微生物检测对儿童细菌性腹泻的治疗价值[J].临床医学,2016,36(2):117-118.

标签:;  ;  ;  

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