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遍及性论文_王义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遍及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处所,对象,形式,论文。

非遍及性论文文献综述

王义文[1](2003)在《英语动词的遍及性与非遍及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句子中心成分的动词,不仅决定着英语的基本句型,而且是表意的焦点所在,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什么时候选择什么动词显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讨论英语动词的遍及性与非遍及性的特性,并从语义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句法学,阐述和解释这一特性在英语语言中的具体表现。(本文来源于《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03年02期)

任蓉[2](2003)在《英汉“遍及性/非遍及性”语义表达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应用语言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对比分析了英汉语遍及性与非遍及性语义表达在句法、语义及语用层面上的异同。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绪论,概述了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概况及研究范围。第二章分析了遍及性/非遍及性概念及其与相关要素的关系。遍及性表明对象物与处所之间的关系是对象物充满、遍布或占据整个处所,反映的是全部或整体的概念。与动作的完成状态紧密相关,往往不需要说明对象物的确切数量,但要求表明对象物充塞的处所,且处所为定指性成分。非遍及性表明对象物部分地占据某个处所,反映的是非整体或部分的概念,或动作尚未完成而仍在进行。表达遍及性语义时英语常采用“N+V/(be+Adj/p.p.)+with/of+NL”等结构和词汇手段(all over等)。汉语常采用“NL+V+满/扁+N”或“满/遍/全/—+NL”等结构或词汇手段(全部、浑身等)。第叁章主要讨论英汉语表达遍及性与非遍及性的结构及各自的对应形式。英语中表达遍及性语义的结构主要有:(1)V+NL+with/of+N;(2)NL+V(be+Adj/p.p.)+with+N;(3)V+N+all over/through(out)/…+NL;(4)N+V+NL等四种格式。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多表现为采用“NL+V+满+N”这一结构,有时也采用“N+V+满/遍+NL”、“满/遍/全/—+NL”或词汇手段。英语中表达非遍及性语义的结构多为:(1)V+N+prep(on/in/…)+NL;(2)N+V+prep+NL两种形式。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多为“NL+V+N”这一结构。汉语中表达遍及性语义的结构有:(1)NL+V+满+N;(2)N+V+满/遍+NL;(3)NL+N+V+满/遍;(4)[V+满+NL/N的]+N/NL等四种情况。在英语中的对应形式多采用“NL+V(be+Adj/p.p/v-ing)+with+N”这一结构,也有的采用词汇手段(all over,through(out)等等)。第四章主要对英、汉语中遍及性动词、形容词分别进行分类。英汉遍及性对V、Adj语义的选择基本一致,都要求[+充塞]、[+铺展)、[+移动]类V、Adj。但汉语有部分既不具有[+充塞]义,又不具有[+铺展]义的动词也能与V组合成“V+满”。英语有部分[+移动]类动词表示遍及性时可用于进行时,汉语却不可以。英语EA’句式要求具有[+取走]义的动词或短语,而汉语并无[+取走]义动词与“满”、“遍”结合的情况。第五章主要从语用层面分析了在语境允许、语义明确的情况下,英汉语遍及性结构中都有承前或蒙后省略N的情形,也可以隐含N。不同的是:汉语可以蒙后省略或隐含NL,但英语未发现有类似情况。(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期刊2003-05-01)

非遍及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应用语言学的一般理论为指导,运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对比分析了英汉语遍及性与非遍及性语义表达在句法、语义及语用层面上的异同。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是绪论,概述了研究目的与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概况及研究范围。第二章分析了遍及性/非遍及性概念及其与相关要素的关系。遍及性表明对象物与处所之间的关系是对象物充满、遍布或占据整个处所,反映的是全部或整体的概念。与动作的完成状态紧密相关,往往不需要说明对象物的确切数量,但要求表明对象物充塞的处所,且处所为定指性成分。非遍及性表明对象物部分地占据某个处所,反映的是非整体或部分的概念,或动作尚未完成而仍在进行。表达遍及性语义时英语常采用“N+V/(be+Adj/p.p.)+with/of+NL”等结构和词汇手段(all over等)。汉语常采用“NL+V+满/扁+N”或“满/遍/全/—+NL”等结构或词汇手段(全部、浑身等)。第叁章主要讨论英汉语表达遍及性与非遍及性的结构及各自的对应形式。英语中表达遍及性语义的结构主要有:(1)V+NL+with/of+N;(2)NL+V(be+Adj/p.p.)+with+N;(3)V+N+all over/through(out)/…+NL;(4)N+V+NL等四种格式。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多表现为采用“NL+V+满+N”这一结构,有时也采用“N+V+满/遍+NL”、“满/遍/全/—+NL”或词汇手段。英语中表达非遍及性语义的结构多为:(1)V+N+prep(on/in/…)+NL;(2)N+V+prep+NL两种形式。在汉语中的对应形式多为“NL+V+N”这一结构。汉语中表达遍及性语义的结构有:(1)NL+V+满+N;(2)N+V+满/遍+NL;(3)NL+N+V+满/遍;(4)[V+满+NL/N的]+N/NL等四种情况。在英语中的对应形式多采用“NL+V(be+Adj/p.p/v-ing)+with+N”这一结构,也有的采用词汇手段(all over,through(out)等等)。第四章主要对英、汉语中遍及性动词、形容词分别进行分类。英汉遍及性对V、Adj语义的选择基本一致,都要求[+充塞]、[+铺展)、[+移动]类V、Adj。但汉语有部分既不具有[+充塞]义,又不具有[+铺展]义的动词也能与V组合成“V+满”。英语有部分[+移动]类动词表示遍及性时可用于进行时,汉语却不可以。英语EA’句式要求具有[+取走]义的动词或短语,而汉语并无[+取走]义动词与“满”、“遍”结合的情况。第五章主要从语用层面分析了在语境允许、语义明确的情况下,英汉语遍及性结构中都有承前或蒙后省略N的情形,也可以隐含N。不同的是:汉语可以蒙后省略或隐含NL,但英语未发现有类似情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遍及性论文参考文献

[1].王义文.英语动词的遍及性与非遍及性[J].西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2].任蓉.英汉“遍及性/非遍及性”语义表达对比[D].延边大学.2003

论文知识图

研究区水系图政府+非营利组织模式

标签:;  ;  ;  ;  

非遍及性论文_王义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