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道德自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个体道德自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导读:本文包含了个体道德自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德,个体,网络,康德,道德建设,尼采,机制。

个体道德自律论文文献综述写法

马克·布鲁索蒂,赵千帆[1](2019)在《尼采《论道德的谱系》中“主权个体”的自律》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对尼采《论道德的谱系》中"主权个体"概念的历史来源进行了考察,认为它来自尼采对于哈特曼就施蒂纳的"个体主权"所作的简化批评的戏仿。尼采通过这种戏仿,把"自律""责任""自由"等康德道德哲学概念挪用到他自己的道德批判中,以呼应他通过"距离的激昂""强健意志"和"自豪"等概念表达出来的个体主义价值重估的设想。(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刘春梅[2](2011)在《个体道德自律心理机制形成的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律是反映人自身本质的一种主体性活动,它是指人们通过对外在制度、伦理、规范的认同,并将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内在认知模式来指导自身行为。道德弘扬主要是通过人们内心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等驱使主体作为来实现的,是道德主体理性的自觉、自愿行动。道德需要自律,道德自律是个体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中的个体为实现自身的自由和幸福而为自己设置的必然性规则。在我国社会转型的深度变迁时期,道德失范现象加剧,道德规范重建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毋庸置疑,在道德规范重建过程中,自律优于他律,因此要强化个体道德自律心理生成,使社会个体基于内心的道德需要而自觉遵从社会道德规范,并经过持续的认同行为逐步形成一种道德自律心理机制,进而优化、构建和谐社会的软环境。(本文来源于《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5期)

吕妍[3](2010)在《论网络道德建设与个体道德自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道德是伴随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出现的新型道德体系,由于网络的特殊性,使得道德他律的作用大大降低,因此网络道德建设重在个体道德自律。道德自律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在道德意识层面树立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在道德实践层面不断进行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和自我完善。道德自律可以弥补社会他律在解决网络道德上的不足,可以引导网络主体进入"慎独"境界,可以促进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应建立网络主体道德自律机制,进行网络空间的道德调控。同时加强网络主体道德修养,培养网络主体道德自律精神。(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社会科学》期刊2010年06期)

王锋[4](2010)在《耻感:个体自律的道德心理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中,即一个荣辱善恶有着明确标识的社会中,人们如何从知耻走向尚荣?从个体的角度来看,悔恨是人们由知耻走向尚荣的心理转折点。而这种转化又以知耻为道德前提,即个体已有善恶是非观念,且处于祛恶向善的待发点上。如此这种道德心理转化才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天津社会科学》期刊2010年01期)

聂沉香[5](2009)在《网络道德建设呼唤个体道德自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的兴起使人类的生存方式正在发生亘古未有的变化。网络在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众多问题,由于他律的相对不足,亟需加强网民个体道德自律。提高网络道德认知、确立网络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网络道德习惯等是网民个体道德自律养成的主要途径。(本文来源于《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期刊2009年16期)

任德新[6](2007)在《论现代经济伦理视野中的“个体道德自律”》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律是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个体道德意识区别于外在规范要求的关键所在。"自律"概念在个体道德意识中有一个辩证的发展过程,它不仅是"合于法",更是"本于法"。在现代经济交往过程中,道德主体既用理性为自己立法,又靠意志来服从这些法则,既是立法者,又是守法者。(本文来源于《江海学刊》期刊2007年05期)

唐晓燕[7](2007)在《网络社会个体道德自律的养成》一文中研究指出道德自律作为一种有效的社会控制手段和至高的社会控制目标被赋予了特别的关注和极高的期望。从道德他律到道德自律,是一个个体道德境界提升的过程。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证实了道德发展的阶段性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当前,要实现网络社会个体道德自律的养成必须对传统社会道德教育方式和道德修养方法进行继承、创新和发展。(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07年02期)

聂沉香[8](2005)在《网络交往主体加强个体道德自律的途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加强个体道德自律不仅是规范网络交往的必需,也是个体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必需.本文以个体道德自律为立足点,试图就加强个体道德自律的途径这一问题作尝试性的探索.(本文来源于《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林兴发[9](2005)在《试论网络社会的个体道德自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网络社会具有虚拟性、自由性、开放性和非人性化等特点,使得个体道德自律对于网络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要通过培养网民的主体意识、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强化网络行为约束机制、培养网民的"慎独"精神等方式来培育网络社会的个体道德自律。(本文来源于《理论观察》期刊2005年01期)

唐晓燕[10](2004)在《赛博空间个体道德自律的养成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赛博空间秩序的维护依赖个体道德自律赛博空间行为主体通过商谈形成道德共识个体道德自律养成是道德共识的内化过程道德规范制度化为个体道德自律提供保障(本文来源于《思想·理论·教育》期刊2004年04期)

个体道德自律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律是反映人自身本质的一种主体性活动,它是指人们通过对外在制度、伦理、规范的认同,并将其逐步内化为自己的内在认知模式来指导自身行为。道德弘扬主要是通过人们内心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等驱使主体作为来实现的,是道德主体理性的自觉、自愿行动。道德需要自律,道德自律是个体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中的个体为实现自身的自由和幸福而为自己设置的必然性规则。在我国社会转型的深度变迁时期,道德失范现象加剧,道德规范重建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毋庸置疑,在道德规范重建过程中,自律优于他律,因此要强化个体道德自律心理生成,使社会个体基于内心的道德需要而自觉遵从社会道德规范,并经过持续的认同行为逐步形成一种道德自律心理机制,进而优化、构建和谐社会的软环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个体道德自律论文参考文献

[1].马克·布鲁索蒂,赵千帆.尼采《论道德的谱系》中“主权个体”的自律[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刘春梅.个体道德自律心理机制形成的思考[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3].吕妍.论网络道德建设与个体道德自律[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

[4].王锋.耻感:个体自律的道德心理机制[J].天津社会科学.2010

[5].聂沉香.网络道德建设呼唤个体道德自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

[6].任德新.论现代经济伦理视野中的“个体道德自律”[J].江海学刊.2007

[7].唐晓燕.网络社会个体道德自律的养成[J].广西社会科学.2007

[8].聂沉香.网络交往主体加强个体道德自律的途径[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9].林兴发.试论网络社会的个体道德自律[J].理论观察.2005

[10].唐晓燕.赛博空间个体道德自律的养成初探[J].思想·理论·教育.2004

标签:;  ;  ;  ;  ;  ;  ;  

个体道德自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