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分站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分站,以太网,冠状,总线,系统,数据采集,实时。
分站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朱晓洁,张明杰[1](2019)在《井下多系统融合分站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升级改造技术方案》中提出的多系统融合、联动要求,分析了地面融合应用中存在的不足,设计了一种井下多系统融合分站,用于解决地面融合控制时间长、井下同类设备重复部署等问题。详细描述了融合分站的硬件和软件设计,通过RS485总线和以太网通信2种传输方式分别获取本区域和跨区域的数据,实现分站级的数据融合存储及处理,按照联动逻辑配置进行计算,实现多业务系统的联动控制。目前,已将融合分站应用于安全监控系统、人员定位系统和应急广播通信系统,实现了叁大系统的共缆传输和数据融合,在无主机条件下完成了联动控制、应急广播。(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19年12期)
蔺昕,麻勇[2](2019)在《轨道衡分站计量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信息化管理要求和轨道衡分站计量业务管理需要,提出建设轨道衡分站计量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从系统需求、系统功能、系统架构、系统实现4个方面,介绍轨道衡分站计量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本文来源于《铁道技术监督》期刊2019年09期)
徐昕晔,凌云鹏,郭丽君[3](2019)在《SYNTAX Ⅱ评分系统指导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策略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sion,HCR)SYNTAXⅠ评分特征进行分析和观察不同阶段SYNTAXⅡ评分变化,评价依据术前SYNTAXⅡ评分选择HCR手术策略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北京大学第叁医院接受分站式HCR的患者共50例,计算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DCAB)前总SYNTAXⅠ评分,据此计算术后SYNTAXⅠ评分及预估SYNTAXⅡ评分,比较预估的MIDCAB术后SYNTAXⅡ评分与实际SYNTAXⅡ评分的差异。结果在MIDCAB术前SYNTAXⅠ评分为36.00(13.00,70.50)分,SYNTAXⅠ评分>33分患者29例(58.0%),MIDCAB术后残余病变SYNTAXⅠ评分为11.50(7.00,18.50)分,较术前SYNTAXⅠ评分降低21.50(9.0,27.50)分。MIDCAB术前肌酐清除率(Ccr)为72.53(32.00,137.03)ml/min,术后复查Ccr为82.48(33.05,145.00)ml/min,较MIDCAB术前增加了8.87(–20.12,41.73)ml/min(P<0.001)。MIDCAB术前预测术后SYNTAX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评分为27.25(15.80,45.90)分,实际评分为27.20(15.90,52.30)分,增加了1.60(–4.80,11.4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预测行PCI的4年死亡率为5.45%(2.00%,23.50%),实际死亡率为5.40%(2.10%,36.90%),增加了0.6%(–5.40%,13.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MIDCAB术前预测术后SYNTAXⅡ[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评分为23.20(5.20,43.70)分,实际评分为23.65(4.20,40.70)分,增加了0.60(–6.30,5.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术前预测行CABG的4年死亡率为3.90%(0.90%,20.10%),实际死亡率为4.05%(0.80%,15.90%),增加了0.20%(–7.60%,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根据MIDCAB术前预估的SYNTAXⅡ评分,10.0%(5/50)患者行PCI术后4年死亡率低于CABG;对MIDCAB术后SYNTAXⅡ评分进行预测,该比例为38.0%(19/50),而实际比例为42.0%(21/50),预测值与实际值相符合的比例为90%(45/50,P=0.125)。结论预估MIDCAB术后SYNTAXⅡ评分指导手术策略的尝试是可行的。MIDCAB术前、术后SYNTAXⅡ评分的变化主要来源于术后Ccr的改善。(本文来源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期刊2019年01期)
杨剑,付文俊,周华群[4](2018)在《新型智能通风决策系统数据采集分站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证煤矿智能通风系统稳定、可靠运行,针对现有井下数据采集分站存在的数据失真、通信实时性差等缺点,设计了一种基于DSP的数据采集分站,介绍了分站组成及原理、硬件及软件设计。该分站采用CAN总线和工业以太环网相结合的双重冗余结构,CAN总线可链接多个传感器,适用于区域网络控制,保证了数据的实时采集;以太网适用于大范围的网络覆盖和大数据量传输,可以保证各个分站上传的大量数据的稳定传输。实际应用表明,分站采用CAN现场总线与以太网相结合的分层式网络系统结构,实现了整个智能通风决策系统的协调、人机交互和井下实时通信的功能。(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18年12期)
朱鹏鹏[5](2018)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综合接入分站的设计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煤矿资源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战略资源。在煤炭开采过程中,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都是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这一系统的开发也受到了安全生产部门和煤矿企业的高度关注与重视。本文针对煤矿安全监控系统中井下分站部分,设计与开发了一种基于嵌入式设备的包括以太网,CAN,MODBUS等多种通信方式与协议的实用分站。论文分析了当前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在我国需求的迫切性和技术改造升级的重要性,同时结合国内外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的发展历史,剖析了监控分站数据传输处理方式的演变过程。基于公司的实际项目,给出了综合接入分站的总体设计需求。结合分站设计需求,设计出分站的硬件解决方案。针对综合接入分站多任务的实际需求,分析了 uC/OS-II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的原理和移植策略。完成了基于LPC1788硬件平台的uC/OS-II实时操作系统的移植和配置,建立了分站的基础多任务操作平台。针对分站的以太网,CAN通信需求,完成嵌入式TCP/IP协议栈LWIP的移植和CAN软件设计。能够实现基于操作系统的TCP通信和CAN通信并完成服务器分站解析协议设计。其中在TCP/IP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具体需求,针对组态设备,专门进行了应用层MODBUS TCP功能的开发,满足了应用层的MODBUS通信需求。同时完成存储,看门狗等软件的开发。对分站的具体功能和模块,进行针对性的功能和数据测试。主要包括测试平台的搭建,嵌入式多任务系统的测试,网络通信模块的测试,MODBUS TCP测试,CAN通信的测试和其它各功能的测试。目前分站基础功能的设计与开发己经完成,通过搭建平台进行实际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系统运行稳定,数据传输,存储以及各重要功能已经实现并达到了预期要求。(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8-04-18)
崔宁平[6](2018)在《安全监控系统KJ66-F型分站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分站是安全监控系统重要组成设备之一,主要接收来自传感器的信号,远距离传送中心站,同时接收执行来自中心站的命令,对传感器输入的信号和中心站传输来的信号进行超限判别、逻辑运算、控制执行等工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18年05期)
黄敏[7](2018)在《国家石油天然气大流量计量站成都分站完成国内首套天然气环道检测系统联合调试》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国家石油天然气大流量计量站成都分站顺利完成国内首套天然气环道检测系统联合调试。天然气环道检测系统是集团公司重点工程"天然气计量检测中心扩容改造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联合调试的成果对于填补该项技术的国内空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调试工作分别以DN300移动超声流量计和组合标准涡轮流量计为测试对象,经过两周时间,完成了6.0 MPa、5.0 MPa、0.8 MPa、0.3 MPa典型工况条件下,不同流(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化工》期刊2018年01期)
杨洪[8](2017)在《监控系统井下分站后备电源远程放电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介绍了同煤集团塔山煤矿使用的型号为KDW660/24BJ的监控系统供电电源后备电池远程放电技术。通过研究该电源电路结构及工作原理,经技术研究改造,实现了地面机房值机人员远程维护井下监控系统分站后备电池,延长了监控系统井下分站后备电池的使用寿命,经济效益显着。更重要的是通过提高监控系统设备供电稳定性,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矿井监控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本文来源于《同煤科技》期刊2017年05期)
柯书国,张红娟,靳宝全,高妍,薛瑄[9](2017)在《基于CAN总线的主分站一体化煤矿自动排水系统研究与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煤矿巷道积水点分散、人工巡检效率低、常用的主分站通信方式布线工作繁琐和成本较大等问题,研究与设计了基于CAN总线的主分站一体化煤矿自动排水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监控点硬件结构设计、通信系统电路设计和通讯软件设计。通过对系统进行测试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矿井积水点的实时远程监测、各监控点的信息查询、参数修改、沿途异常点报警和自动排水等功能,系统工作稳定且信息交互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国煤炭》期刊2017年09期)
周代勇,邵严,胡宇[10](2017)在《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总线分站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种以LPC1788处理器作为核心,LPC1754处理器作为总线采集模块的监控系统分站。该分站的数据采集模块是采用多条总线多传感器同时进行数据采集,分站的软件系统设计是以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为主,并兼容Fatfs文件系统来实现的。介绍了该分站主控板硬件设计,总线采集板的硬件设计和分站系统的软件设计。实际应用表明,该分站能够兼容RS485总线和CAN总线的数据采集,并且总线采集范围广,响应时间快,数据传输准确,使用灵活方便。(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17年06期)
分站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法定计量检定机构信息化管理要求和轨道衡分站计量业务管理需要,提出建设轨道衡分站计量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从系统需求、系统功能、系统架构、系统实现4个方面,介绍轨道衡分站计量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分站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朱晓洁,张明杰.井下多系统融合分站设计[J].煤矿机械.2019
[2].蔺昕,麻勇.轨道衡分站计量业务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J].铁道技术监督.2019
[3].徐昕晔,凌云鹏,郭丽君.SYNTAXⅡ评分系统指导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策略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9
[4].杨剑,付文俊,周华群.新型智能通风决策系统数据采集分站设计与实现[J].煤矿机械.2018
[5].朱鹏鹏.煤矿安全监控系统综合接入分站的设计与开发[D].湖南大学.2018
[6].崔宁平.安全监控系统KJ66-F型分站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浅析[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8
[7].黄敏.国家石油天然气大流量计量站成都分站完成国内首套天然气环道检测系统联合调试[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8
[8].杨洪.监控系统井下分站后备电源远程放电技术研究[J].同煤科技.2017
[9].柯书国,张红娟,靳宝全,高妍,薛瑄.基于CAN总线的主分站一体化煤矿自动排水系统研究与设计[J].中国煤炭.2017
[10].周代勇,邵严,胡宇.煤矿安全监控系统总线分站的设计[J].煤矿机械.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