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党建带群建是群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党建带群建的现实意义入手,针对当前党建带群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党委高度重视的“党群共建平台”,群团互联互通的“资源共享平台”,社会共同参与的“力量整合平台”,探索党建带群建工作机制,更好推动群团改革工作。
关键词:党建带群建;工作机制;研究
党建带群建工作是群团组织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指党对群团工作的统一领导,带领群团组织更好地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带领群团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改革创新,确保群团工作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同步前进。
设计思维需要思考问题及问题的解决,但对问题及问题解决的思考是以达成更高层次的目标为基础的,要跳出原有问题解决的模式,进入更高层次的目标实现方案的设计中。
孝长。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但数千年的宗法统治将“忠”“孝”混为一谈,倡导愚忠愚孝,使“孝”具有了一定的消极意义。村官选举中,受传统家长制潜意识影响,大姓长辈往往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农村青壮年大量外出务工经商,“空巢老人”已成为较普遍社会问题的背景下,提倡孝敬长辈,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但要剔除传统孝道中的封建糟粕,按照现行法律法规,赋予“孝”最鲜活的现代内核。
1 党建带群建的现实意义
1.1 有利于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
党通过群团组织开展群众工作,推进党的事业,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党通过群团组织去联系服务社会人。党要把流动的、松散的社会人汇聚起来、动员起来,必须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中介性作用。党通过群团组织联系引导社会组织。截至2018年底,全国依法登记的社会民间组织有662425个,还有数倍于此没有注册登记的草根组织。
1.2 有利于群团组织自身发展壮大
群团组织在市场化、网络化、全球化相互作用的社会环境中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诸如社会群体不断分层分化,价值取向多元化,个性需求多样化,利益诉求复杂化,一些群团工作的思想理念、方法手段、组织体系已严重滞后于时代发展,群团工作再不加强,不但很难起到桥梁纽带作用,更会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1.3 有利于切实实现群众利益
基层党组织对群团工作重视不够,对群团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缺乏深入研究,老办法用不上、新办法出不来,对党组织带领群团组织发挥作用缺乏有力指导和支持。有的地方党委政府更多地把群团工作当成是“软”任务和“虚”工作对待,对群团组织的地位、职能、任务及所发挥的作用等问题认识不足,往往是“中心工作先行,群团工作让道”,认为抓不抓无所谓,抓了体现不出成绩,不抓也无碍大局,主观上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
2 党建带群建工作面临的诸多挑战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导致“一轻”
带领群团工作向社会的流动人口延伸。这些组织中的大部分业主对党的方针、政策不甚了解,往往对组建党团组织怀有戒备和误解,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党群组织在企业基层的延伸与发展。
2.2 组织建设不给力,出现“二弱”
(1)建立协同治理机制。一是建立政策协同,地方党委牵头筹建群团工作理事会,党委专职副书记统领理事会工作,22家群团参与,负责制定协调、统一、高效的群团发展政策,对接上级群团组织,加强沟通协调,实现群团发展的区域一体化和政策协调化。二是建立平台协同,以工会、共青团、妇联为核心,其他群团参与,打造枢纽型群团组织体系,形成群团工作平台,就区域发展的共同议题和群众关注的共同话题进行平台化协作,将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进行对接,实现多元化参与,协同治理。
利用配电网中客户、表计、表箱、配变、分支线、馈线之间的关联关系,在部分停电故障信息缺失的情况下,采用本文提出的基于多源信息的配电网停电故障研判方法,可以进行中低压配电网故障定位,而停电故障研判的分析结果可以对停电事件信息池中的事件处理进行完善。
(2)探索项目化协作机制。一是群团工作理事会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决策,形成区域性的群团工作规划,并确定相应的活动类型和类别,减少群团之间的矛盾冲突,实现资源的合理匹配,保证整体性公共服务供给的实现,可对各群团组织相关品牌项目进行整合,实现项目化的推进、社会化的运作、规范化的管理,形成“一体化”工作模式。二是群团组织与政府相关部门建立协调沟通机制。群团协同平台的项目实施需要得到相关部门的协同与支持,如维权项目管理,群团组织不是执法部门,为群众维权需要人社部门和司法等部门的积极配合,可以在人社部门和司法等相关部门设立联络员,由单位内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负责人担任,一方面根据不同的维权事件来协调本部门进行积极配合,及时维权,另一方面对各类维权事件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等。以此类推,如就业创业项目管理、帮扶项目管理等,可以在相关职能部门设立联络员,助推各类项目的顺利推进,维护群众的利益。三是建立以问题为导向的协作决策机制。将群众最关心的问题纳入协作治理之中,可探索在乡镇、社区和园区等工人、农民、青年和妇女比较集中的地方建立综合服务站,作为“群团之家”。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在村(社区)一级工作人员,作为乡镇(街道)群团服务站联络员,定期为服务站提供所在地群众的思想动态和各种信息的收集,上级群团组织探索实行轮岗制,工作人员每年到群团服务站服务一定时限,作为其进职和评优的重要条件。
2.3 保障机制不健全,存在“三缺”
一是缺人。缺人(缺编制)是群团组织普遍存在的问题,人少事多的矛盾比较突出。另外,群团组织在本身缺人的情况下,还经常被其他职能部门抽调。有些群团组织人员被抽调达三分之二以上,导致一些群团组织只处于保开门状态,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二是缺钱。绝大多数群团组织都缺经费。主要原因:本应拨付的经费没有足额拨付;本因拨付的经费被挪作他用。三是缺物。群建活动阵地总量不足和覆盖不够的问题较为突出,现有的场地也存在面积狭小、设施陈旧、功能不全等问题。
2.4 职能效果不显著,产生“四化”
针对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两新”组织,可探索“1+3+X”的党建带群建模式:“1”即党组织,“3”即工会、共青团、妇联,“X”即科协、工商联、文联、残联等其他群团组织。一是创新组织架构。由乡镇街道的党组织牵头,成立党委、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党群部门负责人联合组成的领导小组,明确领导小组和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落实对“党群工作一体化”工作的领导和指导。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分析研究成员单位党群工作现状,完善“党群工作一体化”组织体系和制度体系,同时,可以通过内部产生、双向选择、公开招聘、组织选派等办法,选好配强以党组织负责人、党建工作指导员为重点的党务干部队伍,为推行“党群一体化”提供组织和人才保证。二是创新工作方法。以党组织为龙头,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捆绑跟进的工作法,对已建群团组织的单位,倡导“群建促党建”;对党员多而集中的单位,实行“党建带群建”;对未建党群组织的单位,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逐步推进组织建设。同时,在党群人员配备上,提倡在条件成熟的非公企业中支部书记、工会主席一肩挑,这样在开展工作时党组织就可以在活动时间、活动经费等方面,统筹兼顾、资源共享。“两新”组织中党组织资源匮乏,党联系群众缺乏直接接触交流的媒介,形成组织相对应、人员交叉任职的党群工作机制增强了工作合力。三是创新服务平台。对党群活动阵地进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共同使用,把党员活动室、职工活动室、妇女活动室、青年活动室整合为一块阵地,形成“一室多用、设施共有、资源共享、服务一体”的格局,实现资源效益最大化。四是创新目标管理。组织部门牵头对党、工、团、妇、科、工商联等组织独立设置,交叉任职,相互支持,同步开展工作,形成党群工作合力等做成具体要求,并同步实施和考核。
二是边缘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群团工作一度被冷漠、边缘化,列入机关中的“弱势群体”,在序列中排名靠后,有自卑感,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普通话中,如果要形象地表达“很白”的意思,我们可以把“很”替换成“雪”。类似的例子还有“笔直”、“冰冷”、“蜡黄”,等等。诸如“雪”、“笔”、“冰”、“蜡”等被添加在不同形容词前面,虽不能改变所在形容词的词性,但却使得该形容词表达效果更为形象、生动和强烈的字素,我们统称之为变量程度副词,以区别于前四类中“好”、“口得难”、“杀人”等固定的程度副词。
四是娱乐化。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做群团工作时,往往自觉不自觉地出现“娱乐化”倾向。在活动质量上,还停留在文体活动层面,能够引起群众兴趣和关注的主题不够丰富,较难满足群众的多样性需求。群团活动针对行业特色、岗位特点的内容不够充实,群团组织凝心聚力的作用得不到发挥。
3 党建带群建工作机制的实现路径
3.1 党委高度重视,建立“党群共建平台”
一是机关化。群团组织不是党政机关,而是党领导下的群众团体。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群团组织上不接天宇、下不接地气,自闭于高楼大院,远离基层、远离群众,真正同群众摸爬滚打在一起的不多,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衙门作风。
3.2 群团互联互通,建立“资源共享平台”
一是队伍素质弱。很多群团组织存在“两少两多”(编制偏少、人员偏少,抽调人员多、兼职人员多)和“有将缺兵”现象。这样的队伍还存在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是年龄偏大,知识陈旧。第二有些群团组织干部专业化水平不高,制约群团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主动作为。
二是基础工作弱。一些基层群团组织重建立、轻建设,重形式、轻内容。目前,只有工青妇基层组织延伸到乡镇村一级,而其他的群团组织大多数只建立到县(区)一级,群团组织基层基础薄弱、有效覆盖面不足、吸引力凝聚力不够。
三是简单化。一些基层群团组织干部往往身兼数职,对群团工作缺乏研究,只作一些表面性、应付性的工作;一些群团工作干部自身认识也不够到位,存在应付、畏难情绪,没有真正把群团工作当作事业来干。
3.3 社会共同参与,建立“力量整合平台”
(1)完善群团组织承接政府购买社会化服务的系统机制。
鼓励群团组织在国家法律和相关规定许可范围内,通过社会募捐、企业赞助、海外捐赠、活动场馆社会化等多种方式筹措事业发展资金。同时,群团组织应该建立健全社会资金募集、管理、使用全过程公开制度,建立第三方监督评价机制,提高社会公信力。
(2)建立以“群众为本”的工作机制。一是在群团活动方式上,可实行由群众提出—群团组织主导—社会力量承办—群众参与的活动开展机制,既让群团组织到群众中找到“存在感”,又让群众在参与群团活动中找到“获得感”,可以开展菜单式的精准服务,每季度定期开展群众需求调查,推动“群众点、群团办”的菜单式服务,满足群众多样化、小众化需求。实行适应群众“生物钟”的作息制度,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党群服务阵地推行错时上下班、预约服务、周末值班制度、方便快捷办理服务群众事项。建立社会服务需求数据库,定期向社会发布社会服务需求项目,以需求为导向,引入专业力量来承接各种服务项目。
Does“One Belt and One Road” a good opportunity to internationalize local cosmetics brands? 5 1
(3)建立“互联网+群团”协同机制。“互联网+群团”可以降低群团协同治理的成本,搭建便捷的交流沟通平台,提升回应群众诉求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建设群团网上阵地,针对重大事件、热点问题,在网民集聚、社会关注的网络空间开展网络斗争,发出正面声音,引导舆论导向。加强服务渠道整合,借助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热线电话、数字电视等载体建立相对统一的对外服务渠道,及时、准确地发布各类信息,并做好与地方政府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的对接。
参考文献
[1] 张波.群团组织协作治理:一个社会网络的分析框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6(05).
[2] 廖胜平.党的群团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之策[J].党代广西,2015(15).
[3] 胡献忠.群团发展道路的政治学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15(04).
[4] [美]罗伯特•阿格拉诺夫,迈克尔•麦圭尔.协作性公共管理:地方政府新战略[M].李玲玲(译).北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M].中国统计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D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19)10(C)-0014-02
作者简介:张李娟(1982—),女,重庆南川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政治哲学,社会治理
标签:团组织论文; 工作论文; 群众论文; 党群论文; 党建论文; 政治论文; 法律论文; 中国共产党论文; 党的建设论文; 党的基层工作论文;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年第30期论文; 中共重庆市九龙坡区委党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