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囊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研究中的应用

微囊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研究中的应用

刘春亮1王华1刘新兰2(1滁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安徽滁州239000)(2南京生命能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00)

【摘要】微囊技术的原理以及微囊技术在靶向制剂,缓控制剂中的应用,其中在靶向制剂中主要介绍了中药微球制剂,复合型乳剂,脂质体以及磁导向制剂。

【关键词】微型包囊技术药制剂应用

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我国对中药新药的发展和创新已经做了大量有意义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各种新剂型,新制剂,新工艺,新技术不断涌现。中药新剂型与新技术的发展是中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中药国际化的关键。本文重点介绍了微型包囊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

1原理

微型包囊技术是利用天然的或合成、半合成的高分子材料(囊材)将固体、液体或气体(囊心物)制备成微型囊或微型球的过程,简称微囊化。微囊、微球、毫微囊、毫微球及纳米微粒皆属于此范畴,一般统称为微粒。药物微囊化后可制成散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注射剂等不同剂型,被认为是药物达到缓、控释及提高靶向性的有效手段。微囊的生物利用度好,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特别适用于含有挥发油的中药[1]。

2中药微囊化技术的应用

2.1靶向制剂

靶向给药(Targetingofdrug)或定位释放给药(Sitespecificdeliveryofdrugs)的方法,是指将药物直接定位于靶区(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使靶区药物浓度高于其他正常组织,提高疗效,降低全身不良反应,以这种方法制成的制剂称为靶向给药制剂(TargeteddrugsdeliverySystemTDDS)⋯。靶向给药可减少用药剂量,增强药物对靶组织定位的特异性,提高疗效和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中医药治疗癌症等疑难病有较大的优势,将中药制成靶向制剂,不仅可以提高药物的疗v效,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也更加符合日益发展的临床治疗需要,更利于中药走向世界[2]。

2.1.1中药微球制剂

微球主要由药物和载体组成,与普通制剂相比,微球制剂具有靶向性、缓释性、栓塞性的显著特点。李彤晖等[4]进行了土贝母苷甲原料药和土贝母苷甲肝靶向纳米粒实验研究基础上,进行土贝母苷甲肺靶向微球制剂的实验研究。这项工作的完成将会为抗肿瘤药的减毒增效探索新的突破方向,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微囊剂无论在给药要求或制剂本身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微囊平均粒径的精密控制、靶部位释药速率控制等。此外,现行的包囊用材料中尚缺乏完全符合要求的品种,例如能生物降解并可吸收的囊材品种。尽管如此,微囊剂型以其其他剂型不可取代的优点成为中药现代化过程中的一个亮点。在国家大力倡导中药现代化的趋势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相关领域的深人研究,有理由相信,更多的中药微囊剂将会被开发出来供临床使用,使中药这一中华瑰宝能更好的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5]。黄园等[6]认为欲充分发挥草乌抗癌作用.肝器官靶向给药系统将是其抗癌制剂首选的给药系统。在乌头碱含量相当的情况下,有效部位A抑瘤率及毒性均高于其主要单体有效成分乌头碱,且收率仅1%,适宜于靶向微球的制备,故将中药抗癌有效部位制成靶向微球。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及实用性。

2.1.2脂质体

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载药靶向运行,延长疗效;避免耐药性;减少给药剂量;降低不良反应;改变给药途径等优点[3]。还有一些将药物制成磁性脂质体,具体在1.1.4中介绍。杨时成等[8]采用热融分散技术制备了喜树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反向高效液相色谱一荧光检测法测定了体外和体内喜树碱的浓度。结果以喜树碱溶液为对照组,泊洛沙姆(Poloxamer)J88包衣的固体脂质纳米粒静脉注射后药物在血液中的滞留时间显著延长,小鼠脑、心、肝、脾、血浆、肾和肺中的分布显著增加。说明喜树碱固体脂质纳米粒在体内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对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有重大意义。黄芪中的黄芪多糖是用水醇法分离到,有增强免疫功能。

2.1.3磁导向制剂

将磁性微粒包入微球中,利用体外磁场效应,引导药物在体内定向移动和定位浓集,此类微球在靶位给药方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开发途径。邵礼铮等[9]将其制成了中药浸膏复合5---Fu磁性微球,经小鼠靶向定位实验证明药物在胃中滞留时间大大延长,因而药物浓度远高于其它部位,其制备方法是先将5---Fu和中药浸膏溶于水,按计算量加入明胶和铁磁微粉,加热至60℃,充分搅拌,制成均匀的胶液。另取液体石蜡加入少量司盘-80,加热混溶;将上述胶液保持在60℃,在搅拌下缓缓倒入液体石蜡中形成微球。然后骤冷,继续搅1h,过滤,洗涤,再用甲醛进行固化,最后经干燥得磁性微球,收率83%。微球呈黑色圆球形,粒径5~20tun,微球含药量21%-27%,含铁磁粉36%-40%,其余为明胶。紫杉醇是从红豆杉属植物皮中分离到一种抗肿瘤化合物,含量仅0.005%。它对多种肿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目前的紫杉醇注射剂均以聚氧化烯蓖麻油和无水乙醇(1:1)为助溶载体。复方药物靶向制剂研究的难点之一是体内药动学研究。中药复方靶向制剂的研究不仅应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而且还应达到高效低毒(或无毒),难度比较大。从中药理论的基点出发,单味中药和复方中有效成分均是具有多靶点作用的物质基础。随着中药复方的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体内药效学等研究的深入,研究中药靶向制剂是完全可行的,并具有其独特的临床意义和优势。

2.2缓释制剂

应用微型包囊技术制成的中药制剂可以明显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是目前制备中药缓释制剂最重要的手段。宋洪涛等[10]以舒胸片(由三七、红花和川芎等3味药材组成)为模型药物。将处方药材提取精制后制成微丸剂,然后依据人体胃肠道的自然pH值变化情况,以低粘度羟丙基甲基纤维索(Mc)和pH依赖型包衣材料甲基丙烯酸树脂进行包衣,尝试采用多元定位释药技术开展了复方中药缓释制剂的实验研究,得到了较好的结果。许彦枝等人[11]将黄芩,黄连,骨碎补等加水提取的有效成分,经浓缩干燥后均匀分散于乙基纤维素乙醇溶液中,作为缓释层,同时以含药的聚乙基醇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及药用甘油层,作为快释层。干燥后制成双黄补缓释药条,具有较好的缓释作用。

2.3其他应用

在中药制剂研究中,微型包囊技术可以用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减少药物的挥发,掩盖不良气味和降低刺激性。

3展望

微囊化技术作为药物制剂领域新技术的突出代表,在中药实现现代化的今天,对提高中药缓、控释及靶向性,改善给药方式,降低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但是,应该看到这项工作是十分艰巨的,仍有许多难点需要解决。例如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微粒成型工艺难度大,其质量监控指标及评价方法难以建立等。因此微囊化技术应用于中药研究、开发,应当找准突破口,边研究边探索,可以先将一些药效成分明确、质量标准可控的中药提取物进行微囊化;对中药复方进行深加工;开发抗癌药物等。随着中药药剂学等研究的深入,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发展,包合工艺的革新,微囊化制剂在中药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是指日可待的,而且,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许建辰,肖莉,李宁,等,微型包囊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5(36):455-458.

[2]张振秋.现代中药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J].中医药学刊,200624(8):1045-1049.

[3]董方言.现代实用中药新剂型新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40-356.

[4]李彤晖,李晔,池群.土贝母苷甲靶向制剂的研究[J].陕西中医,2004,25(3):270-271.

[5]雷成康,郭玲.中药微囊缓释及靶向制剂的研究进展[J].现代中医药,2005,25(5):64-65.

[6]黄园,侯世祥,谢瑞犀.草乌抗肝癌靶向制剂有效部位的浸出、纯化与确证[J].中国中药杂志,1997,22(11)667-671.

[7]杨时成,朱家壁,粱秉文,等.喜树碱固体脂质纳米粒的研究[J].药学学报,1999,34(2):146-147.

[8]邵札铮,刘晓华,杜文清.中药浸膏复合5-Fu磁性微球在小鼠体内靶向定位的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3,24(1):53.

[9]宋洪涛,郭涛,康鲁平,姜鹏,陈大为,何仲贵.采用多元定位释药技术制备复方中药舒胸缓释剂的研究[J].福州总医院学报,2005,12(3):176-180.

[10]许彦枝,王士杰,张东妹,等.双黄补缓释药条对实验性牙刷组织再生中BMP2和IGF1表达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4,20(1):47-51.

标签:;  ;  ;  

微囊技术在中药制剂现代研究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