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式客车论文_周阳

导读:本文包含了摆式客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客车,转向架,神经网络,动力学,主动,弹簧,陀螺仪。

摆式客车论文文献综述

周阳[1](2014)在《基于空气弹簧主动控制方法的摆式客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摆式列车是不改变既有线路条件下提高列车运行速度的重要途径之一。摆式列车分为被动倾摆和主动倾摆两种方式,主动倾摆作动器又分很多种类型,包括液压作动器、机电式作动器和空气弹簧作动器。液压作动器和机电式作动器的结构复杂、维修困难且造价较高;空气弹簧是最常见的中央悬挂装置,控制空气弹簧升降可以达到车体倾摆的目的。空气弹簧作为作动器的结构相对简单,不必对车体和转向架进行改造,具有轻量化优势。由于空气弹簧结构限制,车体倾摆角一般只能到2。,但是同样能提速10%并且具有较好的曲线通过性能,适合运行速度被限制的半径较小的曲线路段。论文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和空气弹簧理论,利用多体动力学分析软件SIMPACK和数值计算软件MATLAB/SIMULINK分别建立了摆式客车多体动力学模型和空气弹簧垂向数学模型。然后根据控制理论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主动控制模型并进行SIMAT联合仿真建立了摆式客车主动控制模型。运用SIMAT联合仿真进行摆式客车仿真,根据GB5599-1985和95J01-M评定标准对摆式客车进行了动力学性能分析,并在相同条件下对比分析了摆式客车和普通客车的曲线运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摆式客车平稳性指标和曲线安全性能指标均满足评定要求,各项指标均随着车辆运行速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运行条件下,摆式客车有效降低了未平衡离心加速度,提高了旅客乘坐舒适性;摆式客车和普通客车的脱轨系数和轮轴横向力差异不大,摆式客车轮重减载率与普通客车相比有明显降低。分别研究了空气弹簧充排气速率、空气弹簧横向跨距、抗侧滚扭杆抗侧滚角刚度和倾摆失效对摆式客车运行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空气弹簧充、排气速率对摆式客车的未平衡离心加速度、倾摆角速度和倾摆角加速度影响较大,直接决定了旅客乘坐舒适性;空气弹簧横向跨距应适当缩小,以降低对空气弹簧升降结构性能的要求;为保证空气弹簧的工作安全性,抗侧滚扭杆抗侧滚角刚度不得大于0.6MN·m·rad-1;倾摆失效时车体未平衡离心加速度明显增大,轮重减载率明显增大,严重影响了旅客乘坐舒适性和摆式客车的曲线运行安全性。本文探究的空气弹簧主动控制方法和摆式客车动力学性能以及部分倾摆参数对摆式客车曲线运行性能和旅客舒适度影响为空气弹簧主动控制摆式客车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4-04-20)

宁水根,黄键,张勇,陆勇[2](2012)在《客车外摆式行李舱门四连杆机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四连杆机构的设计效率,运用AUTOCAD二维空间运动仿真动态检验行李舱门各个部件和机构之间是否存干涉问题,并在检验干涉的过程中修正该四连杆机构设计参数,直到得到合理的机构设计参数。在满足四连杆机构设计参数合理及满足行李舱门在不同状态的要求下,通过对行李舱四连杆机构的力学分析确定出油气弹簧合理的伸展力大小和铰支点的位置,继而计算出行李舱门开启的最小力,从而获得具有较好运动力学特性的四连杆机构。(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师》期刊2012年02期)

陈健,刘俊红,李芾[3](2009)在《基于PID半主动悬挂摆式客车平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了具有二系横向和垂向半主动悬挂自导向式摆式客车动力学模型。介绍了PID半主动控制原理和控制策略,阐述了摆式客车模型建立方法。将半主动悬挂与被动悬挂在平稳性上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主要包括车体横向加速度、平稳性指标、横向振动幅频特性、前后摆枕和前后构架加速度均方根值、轮轨横向力。分析结果表明,采用PID半主动悬挂装置能有效的提高摆式客车的运行平稳性,同时也给摆枕、构架和轮对的动力学性能带来了负面影响,但其效应较小。综合考虑,能突显此控制方式的优越性,对进一步改善摆式客车运行品质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本文来源于《铁道机车车辆》期刊2009年03期)

李海侠,张旭[4](2008)在《BP神经网络在摆式客车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神经网络是以研究人的生物神经为基础,由大量简单的元件即神经元模拟电子器件相互连接而形成的一种复杂网络。本文研究了BP神经网络技术在摆式客车控制系统故障的应用,并得到了较为理想的结果。(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08年35期)

刘渊文,程若锋[5](2008)在《机械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客车外摆式乘客门的设计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阐述了外摆门的特点及其不足。介绍了为在普通气动门泵上实现外摆门的启闭、锁止和解锁动作设计的气动开关及解锁阀,从而为气动外摆门的推广应用开辟了新途径。(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08年35期)

张济民,胡用生[6](2007)在《摆式客车倾摆控制系统输入延迟补偿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在线检测信号作为倾摆控制系统参考信号的摆式列车,由于低通滤波会造成信号滞后.对滞后的补偿,目前主要是运用陀螺仪、轨道负荷分配差异方法.提出横向未平衡加速度信号预测法,来补偿由于滤波造成的加速度滞后,给出了建立参考输入信号的算法.研究表明:运用信号预测法,不必测出曲线超高及半径的具体值,可以不使用陀螺仪及轨道负荷检测装置,滤波可由软件或硬件实现,节约成本;对滞后时间不同的车辆,设置不同的启动阈值,不仅可保证倾摆的正确性,而且保证了控制参考输入信号的实时性.(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7年06期)

陈健[7](2006)在《半主动悬挂控制策略仿真及其在摆式客车上的应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摆式客车可以在不降低旅客乘坐舒适度的情况下以较高的速度通过曲线,这是既有线路提速、增加铁路客运能力、提高铁路与其它交通工具竞争能力的一种有效办法。随着相关学科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车辆悬挂振动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成为车辆动力学和自动控制领域的国际性前沿课题。近年来,特别是高速、廉价的微处理系统的普及,使得研究实用的主动和半主动悬挂系统成为可能。将半主动控制应用到摆式客车上,作为改善乘坐舒适度的一种方法,在今后将会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内外半主动悬挂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并简要介绍了国外几种已成功开行的半主动悬挂摆式车辆。第二章分析了摆式客车提速机理,对倾摆机构进行几何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阐述了摆式客车的组成以及作动器倾摆的实现,介绍了天棚阻尼控制原理和控制策略。研究了多种非智能和智能半主动控制策略,包括天棚阻尼控制、PID控制、模糊控制和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分析了几种控制方式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建立了具有二系横向和垂向的半主动控制自导向式摆式客车仿真模型,考虑轮轨接触几何和蠕滑关系的非线性、轮对自由横动量和轴箱横向止挡的非线性、二系横向止挡的非线性,二系抗蛇行减振器以及部分减振器的非线性特性。将半主动悬挂和被动悬挂摆式客车的平稳性性能、蛇行运动稳定性和曲线通过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分析了倾摆系统故障对半主动悬挂摆式客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主要包括正常倾摆、无倾摆、倾摆不复原、倾摆角度不足和反向倾摆,将这五种情况运行时的动力学性能进行对比分析,且研究了倾摆系统时滞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后,分析了半主动悬挂时滞对摆式客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当时滞20ms时许多指标恶化的较为严重,半主动控制失效,说明时滞不能过大。为了突显半主动悬挂的优势,对控制系统时滞进行研究和限制显得尤为必要。 将半主动控制以一定的形式应用于摆式客车使乘客在直线和曲线上都具较高的舒适性,对提高摆式客车的运行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06-12-01)

陈健,王开文,姜建东[8](2006)在《摆式客车自导向径向转向架小半径曲线通过性能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仿真软件SIMPACK建立装用自导向径向转向架的摆式客车模型,介绍了模型建立的方法,与常规转向架对比分析300 m小半径曲线通过的动力学性能。分析表明,自导向转向架在轮对冲角、轮轨横向力、磨耗指数和脱轨系数上,无论是最大值还是变化幅度都比常规转向架要低很多,自导向转向架运用于摆式客车小半径曲线通过依然具有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铁道机车车辆》期刊2006年05期)

张济民,张继彤,任利慧[9](2006)在《摆式客车倾摆控制系统神经网络预测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伺服电机及机械系统的非线性对车体倾摆的影响,并包括伺服电机的饱和非线性特性的影响在内,采用神经网络方法对非线性特性的动态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进行辨识研究,建立摆式客车伺服系统神经网络非线性模型;提出在摆式客车中运用神经网络预测控制结合鲁棒控制的复合控制系统,解决这类非线性系统的控制问题,即应用神经网络进行辨识及预测控制.研究表明,从理论及工程应用角度看神经网络预测控制都是切实可行的,为在摆式客车倾摆控制系统中应用神经网络预测方法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本文来源于《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6年07期)

杨志强,张济民[10](2005)在《基于PID算法的摆式客车倾摆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摆式客车倾摆控制系统的特点,采用PID控制策略,理论上分析了PID控制器的设计思想,设计了PID控制器的比例、积分、微分系数并根据其阶跃响应进行参数整定,参数整定后的PID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特性与仅有比例控制时相差无几,而且PID控制系统对不大于1Hz的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的跟踪能力优良且变化不大,对于频率变化而又具有非线性特性的实测未平衡离心加速度信号的跟踪能力略有降低。仿真结果表明:直接用设计的PID控制器参数进行控制,控制效果变得更差,其参数必须经过整定;经参数整定后的PID控制系统其各种性能得到大为改善,基本满足摆式客车实际控制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与制造》期刊2005年11期)

摆式客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提高四连杆机构的设计效率,运用AUTOCAD二维空间运动仿真动态检验行李舱门各个部件和机构之间是否存干涉问题,并在检验干涉的过程中修正该四连杆机构设计参数,直到得到合理的机构设计参数。在满足四连杆机构设计参数合理及满足行李舱门在不同状态的要求下,通过对行李舱四连杆机构的力学分析确定出油气弹簧合理的伸展力大小和铰支点的位置,继而计算出行李舱门开启的最小力,从而获得具有较好运动力学特性的四连杆机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摆式客车论文参考文献

[1].周阳.基于空气弹簧主动控制方法的摆式客车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2].宁水根,黄键,张勇,陆勇.客车外摆式行李舱门四连杆机构设计[J].汽车工程师.2012

[3].陈健,刘俊红,李芾.基于PID半主动悬挂摆式客车平稳性研究[J].铁道机车车辆.2009

[4].李海侠,张旭.BP神经网络在摆式客车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中的应用[J].科技资讯.2008

[5].刘渊文,程若锋.机械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客车外摆式乘客门的设计改进[J].科技信息.2008

[6].张济民,胡用生.摆式客车倾摆控制系统输入延迟补偿方法[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7].陈健.半主动悬挂控制策略仿真及其在摆式客车上的应用分析[D].西南交通大学.2006

[8].陈健,王开文,姜建东.摆式客车自导向径向转向架小半径曲线通过性能仿真研究[J].铁道机车车辆.2006

[9].张济民,张继彤,任利慧.摆式客车倾摆控制系统神经网络预测控制[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

[10].杨志强,张济民.基于PID算法的摆式客车倾摆控制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05

论文知识图

一2摆式客车迫导向径向转向架结构...摆式客车车体断面形状一3意大利ETR46O摆式客车转向架(...一2德国VT612摆式客车转向架摆式客车径向转向架结构示意图一2摆式客车动力学模型结构图

标签:;  ;  ;  ;  ;  ;  ;  

摆式客车论文_周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