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水阀的浮桶锁紧装置,其结构包括第一浮桶、第一齿条和第一锁紧扣,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排水阀的浮桶锁紧装置,本设计提出第一锁紧扣设计,解决了在运输过程中,排水阀上的浮桶易发生跑位现象,导致了排水阀原先设定的排水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该配件的功能发生紊乱的问题,确认第一浮桶的位置正确后,将第一锁紧扣上的第一锁紧扣导向槽,对准第一齿条导向,并沿着第一齿条导向向下运动,直到运动到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插入到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里,第一锁紧扣定位齿与第一齿条定位凸台啮合,锁紧动作完成达到便于进行固定,且装置结构紧凑,成本低廉的有益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排水阀的浮桶锁紧装置,包括第一浮桶(A1)、第一齿条(A2)、第一浮桶定位扣(A11)、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A12)、第一浮桶扳动片(A13)、第一浮桶导向(A14)、第一齿条定位凸台(A21)和第一齿条导向(A2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锁紧扣(A3),所述第一浮桶定位扣(A11)下端与第一浮桶(A1)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浮桶定位扣(A11)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A12)内侧左右两端,所述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A12)设置在第一浮桶(A1)后端中部,所述第一浮桶扳动片(A13)后端与第一浮桶(A1)前端上侧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浮桶导向(A14)设置在第一浮桶(A1)顶端后侧中部,并且位于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A12)顶端,所述第一齿条(A2)在下端与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A12)内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齿条定位凸台(A21)前端与第一齿条(A2)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条导向(A22)设置在第一齿条(A2)左右两端,所述第一锁紧扣(A3)设置在第一齿条(A2)中部,所述第一锁紧扣(A3)由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A31)、第一锁紧扣定位齿(A32)、第一锁紧扣扳动片(A33)、第一锁紧扣导向槽(A34)组成,所述第一锁紧扣定位齿(A32)底端与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A31)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锁紧扣扳动片(A33)左右两端与第一锁紧扣定位齿(A32)前端中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锁紧扣导向槽(A34)设置在第一锁紧扣定位齿(A32)前端空腔内部左右两侧,所述第一齿条(A2)上端垂直穿过第一锁紧扣导向槽(A34)内侧,所述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A31)下端垂直插入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A12)内部。
设计方案
1.一种排水阀的浮桶锁紧装置,包括第一浮桶(A1)、第一齿条(A2)、第一浮桶定位扣(A11)、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A12)、第一浮桶扳动片(A13)、第一浮桶导向(A14)、第一齿条定位凸台(A21)和第一齿条导向(A2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锁紧扣(A3),所述第一浮桶定位扣(A11)下端与第一浮桶(A1)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浮桶定位扣(A11)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A12)内侧左右两端,所述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A12)设置在第一浮桶(A1)后端中部,所述第一浮桶扳动片(A13)后端与第一浮桶(A1)前端上侧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浮桶导向(A14)设置在第一浮桶(A1)顶端后侧中部,并且位于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A12)顶端,所述第一齿条(A2)在下端与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A12)内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齿条定位凸台(A21)前端与第一齿条(A2)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条导向(A22)设置在第一齿条(A2)左右两端,所述第一锁紧扣(A3)设置在第一齿条(A2)中部,所述第一锁紧扣(A3)由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A31)、第一锁紧扣定位齿(A32)、第一锁紧扣扳动片(A33)、第一锁紧扣导向槽(A34)组成,所述第一锁紧扣定位齿(A32)底端与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A31)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锁紧扣扳动片(A33)左右两端与第一锁紧扣定位齿(A32)前端中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锁紧扣导向槽(A34)设置在第一锁紧扣定位齿(A32)前端空腔内部左右两侧,所述第一齿条(A2)上端垂直穿过第一锁紧扣导向槽(A34)内侧,所述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A31)下端垂直插入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A12)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阀的浮桶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条定位凸台(A21)为左右两侧对称的锯齿状,且锯齿为圆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阀的浮桶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浮桶定位扣(A11)下端与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A12)之间为无空隙,而上端左右两侧各留有一条与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A31)宽度相同的空隙,且第一浮桶定位扣(A11)上端凸起出正好卡入第一齿条定位凸台(A21)的两个锯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阀的浮桶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扣定位齿(A32)上端设置有两个对称式凸起,凸起块正好可卡入第一齿条定位凸台(A21)的两个锯齿之间,且第一锁紧扣定位齿(A32)前端设置有一矩形空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阀的浮桶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A31)呈条状,且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A31)呈条状下端呈尖头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阀的浮桶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扣导向槽(A34)设置有两个,且第一锁紧扣导向槽(A34)内侧宽度略大于第一齿条导向(A22)的宽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马桶水箱配件的排水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水阀的浮桶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马桶坐便器排水阀,是通过全排浮桶和半排浮桶控制排水阀中间部位连接管在水中悬停的时间长短,使排水阀实现全排水和半排水的排水功能,而通过上下调节浮桶的高度,可以达到调节排水阀排水水量大小的作用,随着马桶的不断更新换代,排水阀半排卡扣也得到了技术改进,但是现有技术,在运输过程中,排水阀上的浮桶易发生跑位现象,导致了排水阀原先设定的排水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该配件的功能发生紊乱。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排水阀的浮桶锁紧装置,解决了在运输过程中,排水阀上的浮桶易发生跑位现象,导致了排水阀原先设定的排水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该配件的功能发生紊乱的问题,达到了便于进行固定,且装置结构紧凑,成本低廉的有益效果。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排水阀的浮桶锁紧装置,包括第一浮桶、第一齿条、第一浮桶定位扣、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第一浮桶扳动片、第一浮桶导向、第一齿条定位凸台、第一齿条导向和第一锁紧扣,所述第一浮桶定位扣下端与第一浮桶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浮桶定位扣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内侧左右两端,所述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设置在第一浮桶后端中部,所述第一浮桶扳动片后端与第一浮桶前端上侧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浮桶导向设置在第一浮桶顶端后侧中部,并且位于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顶端,所述第一齿条在下端与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内部活动连接,所述第一齿条定位凸台前端与第一齿条后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齿条导向设置在第一齿条左右两端,所述第一锁紧扣设置在第一齿条中部,所述第一锁紧扣由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第一锁紧扣定位齿、第一锁紧扣扳动片、第一锁紧扣导向槽组成,所述第一锁紧扣定位齿底端与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锁紧扣扳动片左右两端与第一锁紧扣定位齿前端中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锁紧扣导向槽设置在第一锁紧扣定位齿前端空腔内部左右两侧,所述第一齿条上端垂直穿过第一锁紧扣导向槽内侧,所述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下端垂直插入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条定位凸台为左右两侧对称的锯齿状,且锯齿为圆角。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浮桶定位扣下端与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之间为无空隙,而上端左右两侧各留有一条与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宽度相同的空隙,且第一浮桶定位扣上端凸起出正好可以卡入第一齿条定位凸台的两个锯齿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紧扣定位齿上端设置有两个对称式凸起,凸起块正好可卡入第一齿条定位凸台的两个锯齿之间,且第一锁紧扣定位齿前端设置有一矩形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呈条状,且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呈条状下端呈尖头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锁紧扣导向槽设置有两个,且第一锁紧扣导向槽内侧宽度略大于齿条导向的宽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齿条的材质为PVC塑料。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为解决在运输过程中,排水阀上的浮桶易发生跑位现象,导致了排水阀原先设定的排水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该配件的功能发生紊乱的问题,本设计提出第一锁紧扣设计,解决了在运输过程中,排水阀上的浮桶易发生跑位现象,导致了排水阀原先设定的排水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该配件的功能发生紊乱的问题,确认第一浮桶的位置正确后,将第一锁紧扣上的第一锁紧扣导向槽,对准第一齿条导向,并沿着第一齿条导向向下运动,直到运动到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插入到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里,此时,第一锁紧扣定位齿,刚好与第一齿条定位凸台啮合,锁紧动作完成达到便于进行固定,且装置结构紧凑,成本低廉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例一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例一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浮桶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齿条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锁紧扣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锁紧扣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锁紧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松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实例二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实例二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浮桶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齿条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锁紧扣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锁紧扣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例三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例三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浮桶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齿条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锁紧扣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锁紧扣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例四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例四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浮桶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齿条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锁紧扣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锁紧扣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浮桶-A1、第一齿条-A2、第一锁紧扣-A3、第一浮桶定位扣-A11、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A12、第一浮桶扳动片-A13、第一浮桶导向-A14、第一齿条定位凸台-A21、齿条导向-A22、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A31、第一锁紧扣定位齿-A32、第一锁紧扣扳动片-A33、第一锁紧扣导向槽-A34、第二浮桶-B1、第二齿条-B2、第二锁紧扣-B3、第二浮桶定位扣-B11、第二浮桶弹性活动间隙-B12、第二浮桶扳动片-B13、第二浮桶导向-B14、第二齿条定位凸台-B21、齿条导向-B22、第二锁紧扣锁紧筋条-B31、第二锁紧扣定位齿-B32、第二锁紧扣扳动片-B33、第二锁紧扣导向槽-B34、第三浮桶-C1、第三齿条-C2、第三锁紧扣-C3、第三浮桶定位扣-C11、第三浮桶弹性活动间隙-C12、第三齿条定位凸台-C21、齿条导向-C22、第三锁紧扣锁紧筋条-C31、第三锁紧扣定位齿-C32、第三锁紧扣扳动片-C33、第三锁紧扣导向槽-C34、第四浮桶-D1、第四齿条-D2、第四锁紧扣-D3、第四浮桶定位扣-D11、第四浮桶弹性活动间隙-D12、第四齿条定位凸台-D21、齿条导向-D22、第四锁紧扣锁紧筋条-D31、第四锁紧扣定位齿-D32、第四锁紧扣扳动片-D33、第四锁紧扣导向槽-D34。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方案中:
第一锁紧扣A3、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A31、第一锁紧扣定位齿A32、第一锁紧扣扳动片A33、第一锁紧扣导向槽A34、第二锁紧扣B3、第二锁紧扣锁紧筋条B31、第二锁紧扣定位齿B32、第二锁紧扣扳动片B33、第二锁紧扣导向槽B34、第三锁紧扣C3、第三锁紧扣锁紧筋条C31、第三锁紧扣定位齿C32、第三锁紧扣扳动片C33、第三锁紧扣导向槽C34、第四锁紧扣D3、第四锁紧扣锁紧筋条D31、第四锁紧扣定位齿D32、第四锁紧扣扳动片D33、第四锁紧扣导向槽D34为本实用新型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
第一浮桶A1、第一齿条A2、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A12、第一浮桶扳动片A13、第一浮桶导向A14、第一齿条定位凸台A21、第一齿条导向A22、第二浮桶B1、第二齿条B2、第二浮桶定位扣B11、第二浮桶弹性活动间隙B12、第二浮桶扳动片B13、第二浮桶导向B14、第二齿条定位凸台B21、第二齿条导向B22、第三浮桶C1、第三齿条C2、第三浮桶弹性活动间隙C12、第三齿条定位凸台C21、第三齿条导向C22、第四浮桶D1、第四齿条D2、、第四浮桶定位扣D11、第四浮桶弹性活动间隙D12、第四齿条定位凸台D21、第三齿条导向D22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与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阀的浮桶锁紧装置:包括第一浮桶A1、第一齿条A2、第一浮桶定位扣A11、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A12、第一浮桶扳动片A13、第一浮桶导向A14、第一齿条定位凸台A21、第一齿条导向A22和第一锁紧扣A3,第一浮桶定位扣A11下端与第一浮桶A1后端固定连接,第一浮桶定位扣A11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A12内侧左右两端,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A12设置在第一浮桶A1后端中部,第一浮桶扳动片A13后端与第一浮桶A1前端上侧中部固定连接,第一浮桶导向A14设置在第一浮桶A1顶端后侧中部,并且位于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A12顶端,第一齿条A2在下端与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A12内部活动连接,第一齿条定位凸台A21前端与第一齿条A2后端固定连接,第一齿条导向A22设置在第一齿条A2左右两端,第一锁紧扣A3设置在第一齿条A2中部,第一锁紧扣A3由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A31、第一锁紧扣定位齿A32、第一锁紧扣扳动片A33、第一锁紧扣导向槽A34组成,第一锁紧扣定位齿A32底端与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A31顶端固定连接,第一锁紧扣扳动片A33左右两端与第一锁紧扣定位齿A32前端中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第一锁紧扣导向槽A34设置在第一锁紧扣定位齿A32前端空腔内部左右两侧,第一齿条A2上端垂直穿过第一锁紧扣导向槽A34内侧,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A31下端垂直插入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A12内部。
其中,所述第一齿条定位凸台A21为左右两侧对称的锯齿状,且锯齿为圆角,便于与第一浮桶定位扣A11进行啮合。
其中,所述第一浮桶定位扣A11下端与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A12之间为无空隙,而上端左右两侧各留有一条与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A31宽度相同的空隙,且第一浮桶定位扣A11上端凸起出正好可以卡入第一齿条定位凸台A21的两个锯齿之间,便于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A31插入其中进行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锁紧扣定位齿A32上端设置有两个对称式凸起,凸起块正好可卡入第一齿条定位凸台A21的两个锯齿之间,且第一锁紧扣定位齿A32前端设置有一矩形空腔,空腔便于第一锁紧扣A3安装在第一齿条A2上,且凸起便于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A31呈条状,且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A31呈条状下端呈尖头装,便于插入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A12中。
其中,所述第一锁紧扣导向槽A34设置有两个,且第一锁紧扣导向槽A34内侧宽度略大于第一齿条导向A22的宽度,起到定位的作用,便于第一齿条A2插入。
其中,所述第一齿条A2的材质为PVC塑料,价格低廉,硬度高,使用范围广。
具体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9、图10、图11、图12、图13与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阀的浮桶锁紧装置:包括第二浮桶B1、第二齿条B2、第二浮桶定位扣B11、第二浮桶弹性活动间隙B12、第二浮桶扳动片B13、第二浮桶导向B14、第二齿条定位凸台B21、第二齿条导向B22和第二锁紧扣B3,第二浮桶定位扣B11下端与第二浮桶B1后端固定连接,第二浮桶定位扣B11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二浮桶弹性活动间隙B12内侧左右两端,第二浮桶弹性活动间隙B12设置在第二浮桶B1后端中部,第二浮桶扳动片B13后端与第二浮桶B1前端上侧中部固定连接,第二浮桶导向B14设置在第二浮桶B1顶端后侧中部,并且位于第二浮桶弹性活动间隙B12顶端,第二齿条B2在下端与第二浮桶弹性活动间隙B12内部活动连接,第二齿条定位凸台B21前端与第二齿条B2后端固定连接,第二齿条导向B22设置在第二齿条B2左右两端,第二锁紧扣B3设置在第二齿条B2中部,第二锁紧扣B3由第二锁紧扣锁紧筋条B31、第二锁紧扣定位齿B32、第二锁紧扣扳动片B33、第二锁紧扣导向槽B34组成,第二锁紧扣锁紧筋条B31设置在第二锁紧扣定位齿B32前端空腔内部左右两侧且与第二锁紧扣定位齿B32前端空腔内部固定连接,第二锁紧扣扳动片B33左右两端与第二锁紧扣定位齿B32前端中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第二锁紧扣导向槽B34设置在第二锁紧扣定位齿B32前端空腔内部左右两侧,第二齿条B2上端垂直穿过第二锁紧扣导向槽B34内侧,第二锁紧扣定位齿B32下端垂直插入第二浮桶弹性活动间隙B12内部。
其中,所述第二齿条定位凸台B21为左右两侧对称的锯齿状,且锯齿为圆角,便于与第而浮桶定位扣B11进行啮合。
其中,所述第二浮桶定位扣B11下端与第二浮桶弹性活动间隙B12之间为无空隙,而上端左右两侧各留有一条空隙,且第二浮桶定位扣B11上端凸起出正好可以卡入第二齿条定位凸台B21的两个锯齿之间,便于第二锁紧扣锁紧筋条B31插入其中进行固定。
其中,所述第二锁紧扣定位齿B32上端设置有两个对称式凸起,凸起块正好可卡入第二齿条定位凸台B21的两个锯齿之间,且第二锁紧扣定位齿B32前端设置有一矩形空腔,空腔便于第二锁紧扣B3安装在第二齿条B2上,且凸起便于固定。
其中,所述第二锁紧扣锁紧筋条B31呈条状,且第二锁紧扣锁紧筋条B31呈条状下端呈尖头装,并突出第二锁紧扣定位齿B32下端0.5cm,便于插入第二浮桶弹性活动间隙B12中。
其中,所述第二锁紧扣导向槽B34设置有两个,且第二锁紧扣导向槽B34内侧宽度略大于第二齿条导向B22的宽度,起到定位的作用,便于第二齿条B2插入。
其中,所述第二齿条B2的材质为PVC塑料,价格低廉,硬度高,使用范围广。
具体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5、图16、图17、图18、图19与图20,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阀的浮桶锁紧装置:包括第三浮桶C1、第三齿条C2、第三浮桶定位扣C11、第三浮桶弹性活动间隙C12、第三齿条定位凸台C21、第三齿条导向C22和第三锁紧扣C3,第三浮桶定位扣C11下端与第三浮桶C1后端中部固定连接,第三浮桶定位扣C11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第三浮桶弹性活动间隙C12内侧左右两端,第三浮桶弹性活动间隙C12设置在第三浮桶C1后端中部,第三齿条C2在下端与第三浮桶弹性活动间隙C12内部活动连接,第三齿条定位凸台C21设置在第三齿条C2后端左右两侧,并且第三齿条定位凸台C21后端与第三齿条C2后端固定连接,第三齿条导向C22设置在第三齿条C2下端左右两侧,第三锁紧扣C3设置在第三齿条C2中部且与第三齿条C2外侧进行滑动连接,第三锁紧扣C3由第三锁紧扣锁紧筋条C31、第三锁紧扣定位齿C32、第三锁紧扣扳动片C33、第三锁紧扣导向槽C34组成,第三锁紧扣锁紧筋条C31设置在第三锁紧扣定位齿C32底端后方左右两侧且与第三锁紧扣定位齿C32底端固定连接,第三锁紧扣扳动片C33左右两端与第三锁紧扣定位齿C32前端中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第三锁紧扣导向槽C34设置在第三锁紧扣定位齿C32前端空腔内部左右两侧,第三齿条C2上端垂直穿过第三锁紧扣定位齿C32空腔内侧,第三锁紧扣锁紧筋条C31前端设置在第三浮桶定位扣C11后端上侧。
其中,所述第三齿条定位凸台C21设置有两个以上,分成两列平行排列在第三齿条C2后端左右两侧,便于与第而浮桶定位扣C11进行啮合。
其中,所述第三浮桶定位扣C11上端前方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凸起,且凸起正好可以卡在两个第三齿条定位凸台C21之间形成的凹槽中,便于第三浮桶定位扣C11卡在其中进行固定。
其中,所述第三锁紧扣定位齿C32上端前侧设置有两个对称式凸起,凸起块正好可卡在两个第三齿条定位凸台C21之间形成的凹槽中,且第三锁紧扣定位齿C32前端设置有一矩形空腔,空腔便于第三锁紧扣C3安装在第三齿条C2上,且凸起便于固定。
其中,所述第三锁紧扣锁紧筋条C31呈条状,设置有两个,平行排列在第三锁紧扣定位齿C32底端后侧,且第三锁紧扣锁紧筋条C31呈条状下端进行倒直角,便于对第三浮桶定位扣C11进行压制,从而使得第三浮桶定位扣C11与第三齿条定位凸台C21啮合。
其中,所述第三锁紧扣导向槽C34设置有两个,且第三锁紧扣导向槽C34内侧宽度略大于第三齿条导向C22的宽度,起到定位的作用,便于第三齿条C2插入。
其中,所述第三齿条C2的材质为PVC塑料,价格低廉,硬度高,使用范围广。
具体实施例四
请参阅图21、图22、图23、图24、图25与图26,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阀的浮桶锁紧装置:包括第四浮桶D1、第四齿条D2、第四浮桶定位扣D11、第四浮桶弹性活动间隙D12、第四齿条定位凸台D21、第三齿条导向D22和第四锁紧扣D3,第四浮桶定位扣D11下端与第四浮桶D1后端中部固定连接,第四浮桶定位扣D11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第四浮桶弹性活动间隙D12内侧左右两端,第四浮桶弹性活动间隙D12设置在第四浮桶D1后端中部,第四齿条D2在下端与第四浮桶弹性活动间隙D12内部活动连接,第四齿条定位凸台D21设置在第四齿条D2后端左右两侧,并且第四齿条定位凸台D21后端与第四齿条D2后端固定连接,第三齿条导向D22设置在第四齿条D2下端左右两侧,第四锁紧扣D3设置在第四齿条D2中部且与第四齿条D2外侧进行滑动连接,第四锁紧扣D3由第四锁紧扣锁紧筋条D31、第四锁紧扣定位齿D32、第四锁紧扣扳动片D33、第四锁紧扣导向槽D34组成,第四锁紧扣锁紧筋条D31设置在第四锁紧扣定位齿D32底端后方且与第四锁紧扣定位齿D32底端固定连接,第四锁紧扣扳动片D33左右两端与第四锁紧扣定位齿D32前端中部左右两侧固定连接,第四锁紧扣导向槽D34设置在第四锁紧扣定位齿D32前端空腔内部左右两侧,第四齿条D2上端垂直穿过第四锁紧扣定位齿D32空腔内侧,第四锁紧扣锁紧筋条D31前端设置在第四浮桶定位扣D11后端上侧。
其中,所述第四齿条定位凸台D21设置有两个以上,分成两列平行排列在第四齿条D2后端左右两侧,便于与第而浮桶定位扣D11进行啮合。
其中,所述第四浮桶定位扣D11上端前方左右两侧各设置有一个凸起,且凸起正好可以卡在两个第四齿条定位凸台D21之间形成的凹槽中,便于第四浮桶定位扣D11卡在其中进行固定。
其中,所述第四锁紧扣定位齿D32上端前侧设置有两个对称式凸起,凸起块正好可卡在两个第四齿条定位凸台D21之间形成的凹槽中,且第四锁紧扣定位齿D32前端设置有一矩形空腔,空腔便于第四锁紧扣D3安装在第四齿条D2上,且凸起便于固定。
其中,所述第四锁紧扣锁紧筋条D31呈矩形,且第四锁紧扣锁紧筋条D31呈条状下端进行倒直角,便于对第四浮桶定位扣D11进行压制,从而使得第四浮桶定位扣D11与第四齿条定位凸台D21啮合。
其中,所述第四锁紧扣导向槽D34设置有两个,且第四锁紧扣导向槽D34内侧宽度略大于第四齿条导向D22的宽度,起到定位的作用,便于第四齿条D2插入。
其中,所述第四齿条D2的材质为PVC塑料,价格低廉,硬度高,使用范围广。
本专利所述的第一锁紧扣A3材质为PC塑料,PC塑料指聚碳酸酯(简称PC)是分子链中含有碳酸酯基的高分子聚合物,根据酯基的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脂肪族-芳香族等多种类型,其中由于脂肪族和脂肪族-芳香族聚碳酸酯的机械性能较低,从而限制了其在工程塑料方面的应用,仅有芳香族聚碳酸酯获得了工业化生产,由于聚碳酸酯结构上的特殊性,已成为五大工程塑料中增长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
工作原理:市面上的浮桶和齿条分为两种,因此根据两种不同的情况分为两种不同的固定装置,而每一种情况又有两种不同的结构形式,实例一和实例二为一种浮桶和齿条的两种固定装置结构,实例三和实例四为另一种浮桶和齿条的两种固定装置结构,实例一中上锁时先将第一浮桶A1上的第一浮桶导向A14,对准第一齿条A2上的第一齿条导向A22,并装配到位,扳动第一浮桶A1上的第一浮桶扳动片A13,第一浮桶A1可以沿着第一齿条A2上下运动,第一浮桶定位扣A11与第一齿条定位凸台A21在运动中啮合;确认第一浮桶A1的位置正确后,将第一锁紧扣A3上的第一锁紧扣导向槽A34,对准第一齿条导向A22,并沿着第一齿条导向A22向下运动,直到运动到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A31插入到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A12里,此时,第一锁紧扣定位齿A32,刚好与第一齿条定位凸台A21啮合,锁紧动作完成,由于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A12被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A31占用了,所以,第一浮桶定位扣A11无法运动,这样的话,第一浮桶定位扣A11就无法和第一齿条定位凸台A21分离,这样,第一浮桶A1便可牢牢固定在第一齿条A2上,从而达到锁紧的作用,进行解锁时先用手,将第一锁紧扣A3上第一锁紧扣扳动片A33向上扳动,使得第一锁紧扣导向槽A344沿着第一齿条导向A22向上运动,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A3便远离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A12,第一锁紧扣A3远离了第一浮桶A1,就使得第一浮桶A1处于解锁状态,此时,扳动第一浮桶扳动片A13,浮桶可以沿着第一齿条A2上下运动,第一浮桶定位扣A11与第一齿条定位凸台A21在运动中啮合;此时,第一浮桶A1处于解锁状态,浮桶可以任意运动到想要到达的状态,实例二第二浮桶B1和第二齿条B2与实例一的第一浮桶A1和第一齿条A2结构相同,且实例一和实例二的装卸方式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A31位于第一锁紧扣定位齿A32外侧,有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A31对第一浮桶定位扣A11进行挤压,从而使得第一浮桶定位扣A11与第一齿条定位凸台A21啮合固定,而实例二中,同样由第二锁紧扣锁紧筋条B31对第二浮桶定位扣B11进行压迫,但第二锁紧扣锁紧筋条B31设置在第二锁紧扣定位齿B32空腔内,因此第二浮桶定位扣B11会插入第二锁紧扣定位齿B32空腔内,呈包围状,而实例三中,上锁时先将第三浮桶C1上的第三浮桶导向C14,对准第三齿条C2上的第三齿条导向C22,并装配到位,推动第三浮桶C1,第三浮桶C1可以沿着第三齿条C2上下运动,第三浮桶定位扣C11与第三齿条定位凸台C21在运动中啮合;确认第三浮桶C1的位置正确后,将第三锁紧扣C3上的第三锁紧扣导向槽C34,对准第三齿条导向C22,并沿着第三齿条导向C22向下运动,直到运动到第三锁紧扣锁紧筋条C31插入到第三浮桶弹性活动间隙C12里,将第三浮桶定位扣C11压向第三齿条定位凸台C21,此时,第三锁紧扣定位齿C32卡住第三齿条定位凸台C21,完成锁紧,进行解锁时先用手,将第三锁紧扣C3上第三锁紧扣扳动片C33向上扳动,使得第三锁紧扣导向槽C344沿着第三齿条导向C22向上运动,第三锁紧扣锁紧筋条C3便远离第三浮桶弹性活动间隙C12,第三浮桶定位扣C11脱离第三锁紧扣锁紧筋条C31的压制,使得第三锁紧扣C3远离了第三浮桶C1,如此第三浮桶C1处于解锁状态,同理实例四与实例三装卸方式相同,不同在于第三锁紧扣锁紧筋条C31为两个条状物,而第四锁紧扣锁紧筋条D31为一矩形板,可将第四浮桶定位扣D11上端完全包裹住,本设计提出第一锁紧扣A3设计,解决了在运输过程中,排水阀上的浮桶易发生跑位现象,导致了排水阀原先设定的排水量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该配件的功能发生紊乱的问题,确认第一浮桶A1的位置正确后,将第一锁紧扣A3上的第一锁紧扣导向槽A34,对准第一齿条导向A22,并沿着第一齿条导向A22向下运动,直到运动到第一锁紧扣锁紧筋条A31插入到第一浮桶弹性活动间隙A12里,此时,第一锁紧扣定位齿A32,刚好与第一齿条定位凸台A21啮合,锁紧动作完成达到便于进行固定,且装置结构紧凑,成本低廉的有益效果。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5425.0
申请日:2019-01-1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4(广东)
授权编号:CN209636921U
授权时间:20191115
主分类号:E03D 1/35
专利分类号:E03D1/35
范畴分类:16G;27F;
申请人:广东樱井科技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广东樱井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515600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古巷镇孚中口埔园
发明人:黄洽明;李建富;陈鑫楷;郭鸿钊;许晓涛
第一发明人:黄洽明
当前权利人:广东樱井科技有限公司
代理人:董芙蓉
代理机构:11385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