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永泽
上海顶新工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上海201315
摘要:雨水天气,低洼地区会产生渍水,甚至被淹没,从而出现洪涝。洪涝灾害严重影响了农业等领域的发展。洪涝灾害也会影响水利工程建设,造成工程结构的破坏,影响其正常使用。因而在水利工程规划中,工作人员应重视洪涝灾害的控制问题,加强防洪治涝设计,明确规划目标,进行合理规划,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确保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关键词:水利工程规划;防洪治涝;设计
引言
由于水利工程的加速建设,提高了防洪、除涝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了全市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水利工程不但能解决水资源有效分配的问题,更能有效治理洪涝灾害。洪涝灾害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发展,更威胁着国民的生命安全,因而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防洪治涝设计,使得整个水利工程规划发挥实际效用。
1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治涝设计的重要作用
水利工程规划中的防洪治涝设计,能够有效遏制因农田长时间降雨造成的农田被雨水淹没等引起的自然灾害。它能够有效的提高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是水利工程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旱涝灾害对我国的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生长都有着很严重的影响,在旱涝严重的年份很有可能会导致农作物收成的减少,甚至会造成农作物的大面积死亡,给农业的经济建设带来严重的制约效果。水利工程规划中的防洪治涝设计虽然是我国一直以来主要关注的问题,在进行防洪治涝的水利工程建设上也受到了足够的重视,但由于我国农田水利工程规划建设暂时还没有占据世界顶尖的位置,因此,在农田水利工程规划的防洪治涝设计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
2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治涝设计的原则
2.1结合相应的防洪措施
防洪治涝的工程项目规模较大,需要占据较大面积的土地,耗费较高的成本。工程建设中,存在一些非工程处理措施,能够以较少的人力与物力投资降低洪涝损失。这种措施是水利工程防洪治涝设计的要点之一。例如,国家规范水利工程人员技术操作的相关法律法规、现代化防汛指挥系统等,都是此类措施之一。规划人员要将这些非工程处理措施应用到防洪治涝设计中,全面提高规划效率。
2.2有效利用水资源
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较大,但是洪涝过程中的水资源也可以被有效利用,对损失进行弥补。我国国土面积大,地形地势复杂且差异性较大,导致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洪涝地区的水资源可以被引至水资源缺乏地区,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因而,防洪治涝设计要与水资源分配结合起来,在易出现洪涝的地区强化洪水疏导工程建设,在水资源匮乏地区兴建水库,实现储水。在防洪治涝设计中融入水资源配置思路,可以因地制宜地选择治理办法,降低成本,提高防洪治涝设计的有效性。
2.3地域性原则
防洪治涝的水利工程通常情况下都会根据地域性制定出不同的原则。因此,在进行防洪治涝的工程设计中,应该考虑到地域性原则的因素,将其合理的运用在防洪治涝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提高当地地域环境的使用价值,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不论是防洪还是防涝,都会与水资源有着密切的关联,但因为我国水资源的具体分布较为复杂,区域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可在防洪治涝的设计中,对低流量水域的区域加强水域的统筹管理,合理利用开发水资源;对于水资源较多的地区,则进行有效控制的方式,合理规划水资源的利用,建立堤坝等有效建筑措施。
2.4从整体性出发
水利工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项目,在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基于整体角度考虑,将综合利益置于首位。在防洪治涝设计中,工作人员应注重上下游和两岸的灾害抵御,在整体上考虑防洪治涝问题。规划人员要优先明确防洪治涝的整体任务,即对洪水的抵御和疏导。以此为出发点,明确工程设计的重点。同时,工程建设要注重轻重缓急,特别关注重点要素,包括名胜古迹、交通枢纽、农田等,进行规划设计时,要注重对这些要素的保护,进行优先考虑。
3水利工程规划中防洪治涝设计的对策
3.1构建防治体系
调研和防治标准完成后,规划人员要建设防洪治涝的综合治理系统,使设计成为体系。防洪治涝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规划人员系统地把握。防治体系的建设同样需要以自然条件为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还要对设计、建设等各部门的需求进行全面把握,分析防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其影响程度,从而建设起完善的防洪治涝体系。在决定最终方案之前,要进行工程质量评估,必要时可适当牺牲局部利益,以保障工程整体质量,确保防治效果最优。
3.2细化调研
对于洪涝的高发地点,规划人员要进行细致的调研工作。首先要通过网络、书籍、走访等形式了解现场的基本信息,包括地形、地势、水文、气象等特点,根据资料分析可能引发洪涝灾害的原因。其次,要根据历史信息掌握该地点出现洪涝灾害的情况,并分析原因,了解当时的解决方法,结合环境及现实条件的变化,研究制定新的防洪治涝方案。另外,除了施工地实际情况的调研,还应走访当地居民,了解居民实际需求,使得水利工程迎合民众需要,降低人为因素干扰。
3.3制定标准
调研后,工作人员要对防洪治涝设计方案进行意见征集,制定标准。明确设计标准有利于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使之更符合当地的实际发展状况。针对该区域的地理和经济条件,工作人员要进行保护区的划分,明确保护区洪涝灾害的影响程度和发生几率,进而开展综合分析,详细制定防洪治涝设计标准,使得防治标准更加符合建设区域的实际,优化防洪治涝效果。
3.4进行效益评估
水利工程建设的本质属性是环境工程,其作用指向抵御洪灾,保证生存环境质量。水利工程在防洪治涝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移民安置、垃圾处理等,对环境和居民的影响较大。因而,防洪治涝设计中要进行适时地环境评估,降低工程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另外,规划人员应对年均效益进行估算,以便反应防洪治涝的效果。这就要求工作人员结合历史数据,对典型洪水相关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判断经济发展与洪灾损失之间关系,将计算结果纳入防洪治涝效益的体系中。
3.5编写报告
防洪治涝设计最终要以报告形式呈现。规划人员要在报告中阐释工程建设及投资、流域自然情况、历史洪灾分析、移民安置、水文资料分析、防洪工程建设情况、社会经济情况、非工程措施等内容。规划人员要确保报告的完整性,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编写。同时,编制设计报告的基本要求就是真实性,规划人员要确保数据信息真实有效,对相关问题进行客观分析,提高报告的专业性与科学性。报告编制完成后需接受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审核,并进行质量检测,判断设计报告的可行性,审核通过方可投入使用,作为水利工程建设的指导文件,以防洪治涝设计提升水利工程的功能性。
结语
近年来,我国的水利工程发展十分迅猛,作为关系国家建设的重大工程项目,水利工程的建设意义巨大,尤其是对于洪涝灾害的控制方面,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水利工程规划人员应优化防洪治涝设计,使洪涝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并从侧面对水资源进行有效配置,实现水利工程的多层面价值,为国家经济和国民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建州,张勇,段乔.水力模型在深圳新安片区防洪排涝规划中的应用[J].西南给排水,2016(04):19-23.
[2]李前峰.试论水利工程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生态水利工程的构建[J].智能城市,2017(11):202.
[3]杨鹏,徐靖钧.长江委水利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初探及在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中的实践[J].中国防汛抗旱,2016,26(03):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