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针组件论文和设计

全文摘要

一种卷针组件,其包括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所述第一卷针与所述第二卷针能够相对运动,所述第一卷针与所述第二卷针用以与充气的气囊配合以在卷绕电芯前夹紧卷绕材料,所述气囊在电芯卷绕结束后泄气以便于将所述第一卷针与所述第二卷针从卷绕后的电芯中抽出;所述第一卷针及\/或所述第二卷针设有向内凹陷的凹面,所述凹面在所述气囊充气后向外变形。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预先设置的凹面,所述凹面在所述气囊充气后向外变形,从而保证了电芯的卷绕质量。

主设计要求

1.一种卷针组件,其包括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所述第一卷针与所述第二卷针能够相对运动,所述第一卷针与所述第二卷针用以与充气的气囊配合以在卷绕电芯前夹紧卷绕材料,所述气囊在电芯卷绕结束后泄气以便于将所述第一卷针与所述第二卷针从卷绕后的电芯中抽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针及\/或所述第二卷针设有向内凹陷的凹面,所述凹面在所述气囊充气后向外变形。

设计方案

1.一种卷针组件,其包括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所述第一卷针与所述第二卷针能够相对运动,所述第一卷针与所述第二卷针用以与充气的气囊配合以在卷绕电芯前夹紧卷绕材料,所述气囊在电芯卷绕结束后泄气以便于将所述第一卷针与所述第二卷针从卷绕后的电芯中抽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针及\/或所述第二卷针设有向内凹陷的凹面,所述凹面在所述气囊充气后向外变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在所述气囊充气后向外变形为近似平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针设有远离所述第二卷针的第一侧面,所述凹面包括相较于所述第一侧面向内凹陷的第一凹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卷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卷针设有远离所述第一卷针的第二侧面,所述凹面包括相较于所述第二侧面向内凹陷的第二凹面。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面为弧形面。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卷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卷针组件包括第一卷针座和第二卷针座,所述第一卷针座和所述第二卷针座之间形成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上滑动设置有滑座,所述滑座的一端设有抵压部,所述滑座远离所述抵压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卷针座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抵压部设有与凸轮相抵压的楔形部。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卷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卷针设置在所述滑座上,所述第一卷针及\/或所述第二卷针设有用以安装所述气囊的安装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卷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通过气囊固定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卷针上,所述第一卷针上还设有气嘴安装座,所述气嘴安装座设有与所述气囊相通的气嘴。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卷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能够抵压所述楔形部以压缩所述弹性件,使得所述卷针组件形成的外轮廓的尺寸变大;电芯卷绕完毕后,所述凸轮远离所述楔形部,所述弹性件驱动所述第一卷针靠近所述第二卷针,使得所述卷针组件形成的外轮廓线的尺寸变小。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卷针组件,属于锂电池自动化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卷针组件通常包括相互配合的两个卷针,其中一个卷针设有面向另一个卷针的开槽,开槽内设置有气囊,该气囊在充气膨胀后能够配合另一个卷针将卷绕材料夹紧,便于卷绕电芯。然而,该气囊在充气膨胀后容易使卷针变形,例如使两个卷针相互远离的外表面向外凸出。这种变形对卷针应当具备的轮廓造成了不利影响,影响了各卷绕材料的对齐度,从而影响电芯的制备精度和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电芯卷绕质量的卷针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卷针组件,其包括第一卷针和第二卷针,所述第一卷针与所述第二卷针能够相对运动,所述第一卷针与所述第二卷针用以与充气的气囊配合以在卷绕电芯前夹紧卷绕材料,所述气囊在电芯卷绕结束后泄气以便于将所述第一卷针与所述第二卷针从卷绕后的电芯中抽出;所述第一卷针及\/或所述第二卷针设有向内凹陷的凹面,所述凹面在所述气囊充气后向外变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凹面在所述气囊充气后向外变形为近似平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卷针设有远离所述第二卷针的第一侧面,所述凹面包括相较于所述第一侧面向内凹陷的第一凹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卷针设有远离所述第一卷针的第二侧面,所述凹面包括相较于所述第二侧面向内凹陷的第二凹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凹面为弧形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卷针组件包括第一卷针座和第二卷针座,所述第一卷针座和所述第二卷针座之间形成活动槽,所述活动槽内设置有导杆,所述导杆上滑动设置有滑座,所述滑座的一端设有抵压部,所述滑座远离所述抵压部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卷针座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抵压部设有与凸轮相抵压的楔形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卷针设置在所述滑座上,所述第一卷针及\/或所述第二卷针设有用以安装所述气囊的安装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气囊通过气囊固定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卷针上,所述第一卷针上还设有气嘴安装座,所述气嘴安装座设有与所述气囊相通的气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凸轮能够抵压所述楔形部以压缩所述弹性件,使得所述卷针组件形成的外轮廓的尺寸变大;电芯卷绕完毕后,所述凸轮远离所述楔形部,所述弹性件驱动所述第一卷针靠近所述第二卷针,使得所述卷针组件形成的外轮廓线的尺寸变小。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预先设置的凹面,所述凹面在所述气囊充气后向外变形,从而平衡了由于气囊充气对卷针组件的轮廓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保证了电芯的卷绕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卷针组件在气囊充气前后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卷针组件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卷针组件的侧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卷针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卷针组件,其包括第一卷针座1、第一卷针2、第二卷针座3、第二卷针4以及气囊5。所述第一卷针2与所述第二卷针4能够相对运动。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卷针4固定设置在所述第二卷针座3上,所述第一卷针2能够相较于所述第二卷针4运动。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将第一卷针2设置为固定卷针,第二卷针4设置为能够相对第一卷针运动的活动卷针;或者,将第一卷针2与第二卷针4均设置为能够相对运动的活动卷针。

所述第一卷针2与所述第二卷针4能够相对横向及\/或纵向动作,其中所述横向为所述第一卷针2与所述第二卷针4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方向,所述纵向为所述第一卷针2与所述第二卷针4的延伸方向。

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卷针座3设置在所述第一卷针座1上,第一卷针座1和第二卷针座3之间形成活动槽(未标号),所述活动槽内设置有导杆51,导杆51上滑动设置有滑座52,滑座52的一端设有抵压部53,所述滑座52远离所述抵压部53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卷针座3之间设置有弹性件54;所述第二卷针座3上设置限位板55,所述限位板55用于压住所述弹性件54的一端。请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抵压部53设有与凸轮6相抵压的楔形部531。优选地,所述弹性件54为弹簧。

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卷针2设置在所述滑座52上,所述第一卷针2及\/或所述第二卷针4设有用以安装所述气囊5的安装槽7。请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槽7设置在所述第一卷针2且面向所述第二卷针4的表面。另外,所述气囊5通过气囊固定块71设置在所述第一卷针2上。请参图2所示,所述第一卷针2上还设有气嘴安装座20,所述气嘴安装座20设有与所述气囊5相通的气嘴201,以便于利用外部充气装置对所述气囊5充气。

请参图4所示,所述凸轮6沿箭头方向抵压所述楔形部531,在楔形部531的斜面的作用下产生向上的分力,所述弹性件54被压缩,第一卷针2与第二卷针4相互远离使得所述卷针组件形成的外轮廓的尺寸变大;然后,给所述气囊5充气,使所述第一卷针2与所述第二卷针4在卷绕电芯前夹紧所述卷绕材料;电芯卷绕完毕后,所述凸轮6远离所述楔形部531,所述弹性件54在自身回复力的作用下驱动所述第一卷针2靠近所述第二卷针4,使得所述卷针组件形成的外轮廓线的尺寸变小;然后,所述气囊5泄气,便于从电芯中抽出卷针。

请参图1所示,为了降低气囊5充气对卷针组件的外轮廓造成的不利影响,所述第一卷针2及\/或所述第二卷针4设有向内凹陷的凹面,所述凹面在所述气囊5充气后向外变形。优选地,所述凹面在所述气囊5充气后向外变形为近似平面,从而保证了电芯的卷绕质量。

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卷针2设有远离所述第二卷针4的第一侧面21,所述凹面包括相较于所述第一侧面21向内凹陷的第一凹面22。所述第二卷针4设有远离所述第一卷针2的第二侧面41,所述凹面包括相较于所述第二侧面41向内凹陷的第二凹面42。优选地,所述凹面为弧形面,从而尽可能降低变形对结构强度带来的影响。

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例如对“前”、“后”、“左”、“右”、“上”、“下”等方向性的描述,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设计图

卷针组件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6998.6

申请日:2019-03-1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641775U

授权时间:20191115

主分类号:H01M 10/0587

专利分类号:H01M10/0587;H01M6/14

范畴分类:38G;

申请人: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4028 江苏省无锡市无锡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锡路20号

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第一发明人:不公告发明人

当前权利人: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代理人:罗宏伟

代理机构:32342

代理机构编号:苏州佳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4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卷针组件论文和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