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庄子天才卓绝,聪明勤奋,《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逍遥思想的代表作,表达了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的思想。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庄子的逍遥思想表现的自由观,主张不求名、不求利,淡视生死,虽然这种逍遥思想太过理想化,只有至人、神人、圣人才能实现,但仍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时至今日,我在学习庄子逍遥思想的时候,仍然被这种天人合一的精神逍遥感动不已。本文结合庄子的代表作《逍遥游》,探讨了庄子的逍遥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关键词:庄子 逍遥思想 现代生存困境 现代意义
逍遥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集中代表了庄子的哲学思想,行文汪洋恣肆,意出尘外,包蕴着深邃的哲学思辩。在庄子看来,他用超凡脱俗的大智慧描述逍遥的思想和境界,发人深省。读庄子,亦如流水行云;论逍遥,他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古往今来,极少有庄子这般知天乐命的逍遥之人,追求个人高远超脱的精神境界。庄子的逍遥思想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他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以无己、无功、无名的绝对自由达到逍遥的境界,开辟了人们思想的新境界,在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我结合自己学习《逍遥游》的体会,对庄子的逍遥思想及其现代意义,谈了些粗浅的看法。
一.庄子逍遥思想分析
逍遥这两个字是庄子最先提出来的,《逍遥游》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其中,庄子的逍遥思想主要有三个层面的内涵,分别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我所理解的庄子的逍遥三重境界,就是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忘我、精神世界超脱的人超凡、修养臻于完美的人脱俗。
1.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忘我
人的本性是追求自由的,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忘我是庄子逍遥思想的第一层境界。在庄子看来,道德修养高尚的人是指“至人”,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忘我说的是“至人无己”, 庄子“至人无己”有其独特的思想内涵。我在学习这篇文章的时候了解到,“无所待而游无穷”,顺应万物的本性遨游到无穷的境地,至人是与道为一,也就是说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和道德融为一体,任顺自然、忘掉自己,这样就可以心随所致。从“尧让天下于许由”至“窅然丧其天下焉”,说明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要做这样的一个人,就要破除自我偏执,扬弃小我,不以自己的意志行事,坚守内心的道德修养,坦然面对世间万物。说到底,就是要从内心出发,忘掉自己,与万物为一,做到“至人无己”这是庄子逍遥思想的第一种境界。
五四时期,民国初建,民主共和流于形式,政府频繁更迭,军阀篡权当道,社会愈加黑暗,中国的志士仁人继续探索救国救民之道,以期拯救黎民百姓于水火,建立一个真正美好公平的社会。各种政党、社团兴起,西方思潮纷纷涌入,马克思主义在政党林立、主义纷纭的多元化意识形态格局中脱颖而出,阐释着对于公平社会的解析及改造社会的主张。
2.精神世界超脱的人超凡
庄子追求理想化了的精神境界,精神世界超脱的人超凡是庄子逍遥思想的第二层境界。我读《逍遥游》,有感于神人的精神境界。精神世界超脱的人指的是神人,精神世界超脱的人超凡说的是“神人无功”,一个人的修养达到神化,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这样的人无意于求功,无功就是不居功,不求名,没有功绩心。在庄子看来,神人修自然,所以不立功,讲究的是道法自然,神人像神明一样有本领,但是是不会留下功绩的,心目中没有任何物质追求,功名利禄都不是他想要的,这样的神人虽说功在万世,却又无功可见,那就不会被物质的世界所困扰,这种是又一种较高的境界,这是庄子逍遥思想的第二种境界,做到“神人无功”,这样就可以达到“逍遥”。
3.修养臻于完美的人脱俗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不得不承认,利己主义导致人格的低下与平庸的事件仍然存在,只顾自己利益而不顾别人利益,如高铁霸座事件屡禁不止,就是从极端自私的个人目的出发,以侵害他人利益来满足个人私欲,自我享乐、利益至上的利己主义,危机到人与人的之间应有的和谐关系。在利己主义思想中,人就会否定人内在美好的人性,丧失了做人基本的道德规范,使得人进入了一个狭隘、低俗的恶性循环之中,最终人格低下、生命平庸。这种思想于庄子提倡的“至人无己”思想大相径庭,不可相提并论。
二.现代社会的生存困境
分析:因x→0时,则待求极限分母为零。根据极限四则运算法则——分母的极限不为零。因此,可首先应用三角公式sin2x=-(cos x-1)(cos x+1)与分子cos x-1约分,使待求极限分母不为零,求出极限值。
庄子的逍遥令人神往,现代社会的生存困境令人堪忧。现代人在重压下为生活奔波,无论是思想境界还是身体力行,都难以获得逍遥。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存在着许多生存困境,其中,主要表现为利己主义仍然存在和精神世界十分匮乏,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和思想解放:
1.利己主义仍然存在
以道为体,任物自然,就是逍遥。修养臻于完美的人脱俗是庄子逍遥思想的第三层境界。我在体会“圣人无名”这句话时,个人的理解是,修养臻于完美的堪称圣人,修养臻于完美的人脱俗,说的是“圣人无名”,圣人不以名望为念,不醉心于名望,所以不立名。学习庄子的“圣人无名”,在我看来,也就是说,真正了不起的人,有大圣德的反而籍籍无名。圣人无所依靠,获得独立和自由,做到“圣人无名”,与自然化而为一,走向“逍遥”的境界,这是庄子逍遥思想的第三种境界,也是最高境界。在《逍遥游》里,庄子表达的真正的逍遥,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游于无穷达到自由自在的理想境界,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这样的逍遥太过理想化。
2.精神世界十分匮乏
“逍遥”是一个永恒的美好主题,庄子的逍遥思想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巨大而深远的意义,境界越高,我们看事物就看得越透,借鉴庄子的逍遥思想,在解决现代社会的生存困境方面,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帮助人们挣脱出物质利益的束缚;坦然、乐观地面对生死;无我两忘实现崇高理想。
通过以上对比分析,认为杨头村与双溪村茶园立地条件差异较明显,分析结果(表1)显示杨头村茶叶品质明显优于后者。
三.庄子逍遥思想的现代意义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多数时间花在虚幻的网络中,整体心态比较浮躁,精神世界十分匮乏,虽然现代人的物质世界越来越丰富,但铺张浪费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人们太过热衷于追求物质,忽视了精神世界的信仰,精神生活非常空虚。即便有了物质世界的满足,也只是外在的物质表现,内心修为还远远不够,难以达到逍遥的思想境界。而据我所知,庄子生于战国时期,虽然清贫但精神世界饱满,思想浩渺、高远、深刻,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庄子的逍遥思想和现代社会的精神空虚成了鲜明的对比,迫切要求现代社会转变观念,重视精神世界的发展。
1.挣脱出物质利益的束缚
现代社会人们苦于对物质世界的追求,受许多外在的、客观的物质条件的影响,无论是思想还是行为都会受到束缚,非常容易失去自我。功名利禄这些世俗的牵绊,成为现代人逍遥生活的绊脚石。要想在人间来趟逍遥游,就要有自己的大志向。在领会庄子逍遥思想之后,要解放现实压迫、物欲和世俗观念,我的建议是,只有从主观上、自我上做功夫,从自己的内心出发,自然、无为、不争,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追求理想,学习庄子的品性高洁,摒弃世俗功名利禄的牵绊,不受任何时代、环境所影响,坚持初心,挣脱物质利益的束缚,将精神从名利的桎梏中解脱出来,获得一种物质之外的精神满足,也就可以达到了逍遥的第一个阶段。
2.坦然、乐观地面对生死
当人们摆脱了物质利益的困扰后,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但面对生死,很多人都难以释怀,郁郁寡欢,生离死别的滋味,太让人难受了,无法坦然面对,一直以来都是怀着悲观的心情对待。在生死观方面,我们也应向庄子学习,面对生死,庄子提倡使精神世界达到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我在学习《逍遥游》的过程中,读到“若然者,其心忘,其容寂……喜怒通四时,与物有宜而莫知其极”,他将自己融入永恒的自然变迁、无限的天地整体之中,追求形体之外的具有更高价值的东西,对生死的分析有一种乐观主义精神,他把死描述为自然的一种正常表现,生死存亡、寒冷炎热等都是自然的变化,以此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感触颇深。这样做的好处是,超越生死,人们的胸怀就会宽广,消除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帮助人们以蓬勃向上的乐观主义精神面对生死,这些只有明白了生与死的自然之道,才能坦然地面对,进一步实现自然中的逍遥状态。
3.物我两忘实现崇高理想
物我两忘实现崇高理想是逍遥最高级的形态,现代社会中人们不仅对物质世界念念不舍,而且在精神世界的积累非一朝一日可速成,要想实现物我两忘,解放自己的心灵、释放自己的灵魂,以物我两忘的心态实现崇高理想,这样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虽然庄子的逍遥思想也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但其积极意义在于给予了人们精神的寄托。这种不被物质利益所迷惑,崇高的精神追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人们对现实世界不满时,把希望寄托在精神世界,应该反思自己,注重塑造内在的生命价值和自我价值,用智慧和头脑来弥补人生的不完满,在崇高的精神世界中达到“忘我”,因此具有积极意义。如果要实现庄子的逍遥,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无须凭依,彻底地自由,逍遥快活地活着,大概只有圣贤人才能做到吧。
(1)各级党委要认识到位,坚持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一项战略任务,纳入学校和院系日常管理工作,站在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高度,全面认识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
四.结语
庄子逍遥思想影响深远,他用哲人睿智的目光去审视社会,逍遥游理想人格具有幻想性。即便如此,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像庄子那样逍遥过一生,是很多人的梦想。我没有庄子的大智慧和大境界,在我看来,我深知做不到庄子的虚静无为,放浪形骸,但我理解的逍遥,不过是人生在世,尽情即可,尽己所能做好自己,尽己之力帮助他人,尽己之情看待生死,不过分追求物质,也不轻易随波逐流,丰富自己的自身修养和精神世界,让自己的精神从形骸中突破出来,竭尽所能找到真正的自己,拥有鲲鹏之志,如此才能逍遥于世,逍遥地找到诗意和远方!
参考文献
[1]王锺陵.《天地》篇“夫子问于老聃”寓言解[J].上海文化.2018,(08).
[2]汤婧.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论庄子的生死观[J].青年文学家.2017(05)
[3]徐瑞卿.近三十年来庄子美学思想及“天人”说研究综述[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5).
[4]叶蓓卿.“适性逍遥”:历代阐释庄子逍遥义的重要指向[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18(05)
[5]尚建飞.庄子的“至乐”及其价值内涵[J].哲学动态.2018,(08).
[6]庄、荀批评诸子之标准考辨——以《庄子·天下》和《荀子·非十二子》为例[J].天中学刊.2018,(04).
(作者单位: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2016届学生)
标签:庄子论文; 逍遥论文; 的人论文; 思想论文; 精神论文; 哲学论文; 宗教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先秦哲学论文; 道家论文; 《文学教育》2019年第12期论文;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