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矢量论文_张海涛,罗先启,沈辉,毕金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应力矢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应力,矢量,安全系数,各向异性,粘性,燕山,擦痕。

应力矢量论文文献综述

张海涛,罗先启,沈辉,毕金锋[1](2018)在《基于矢量和的滑面应力抗滑稳定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矢量和抗滑稳定分析方法根据真实应力状态定义求解安全系数,物理意义明确,一批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但是当合法向力矢量投影与合剪力矢量投影的符号相反且其绝对值大于合剪力矢量投影时,矢量和法计算出的安全系数可能为负值;另外,目前潜在滑移面上每点极限抗滑剪应力矢量的方向是根据潘家铮最大、最小原理确定的,将其定义为潜在滑移体滑动趋势方向在该点切平面上投影方向的反方向,但是潘家铮最大、最小原理描述的是滑移体力学系统抗滑能力最大,按照矢量和法的定义式,抗滑能力包括抗剪力和法向抗力两部分。基于矢量和思想与以上关于矢量和法的思考,提出一种滑面应力抗滑稳定分析方法,将潜在滑移面视为薄滑移带,以薄滑移带作为对象进行微元受力分析,每个微元的极限抗滑剪应力矢量方向取为该微元剪应力矢量的反向,所有微元的极限抗滑剪力矢量和的反向定义为潜在滑移体滑动趋势方向,最终将极限合抗滑剪力矢量在滑动趋势反方向的投影与合滑动剪力矢量在滑动趋势方向的投影的比值定义为安全系数。较极限平衡法,方法自动满足静力平衡、力矩平衡和变形协调条件,无需受力模式假设;较强度折减法,新方法基于真实应力,物理意义更加明确,安全系数以显式表达,无需迭代;通过经典二维静态边坡考题,验证此方法的可行性;将新方法应用到叁维工程实例中,分析潜在滑移体在边坡开挖过程中安全系数的动态演化规律,证明方法的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岩土力学》期刊2018年05期)

况磊强[2](2017)在《基于考虑矢量特征的应力结果边坡稳定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确定性模型的安全系数仍然是判别边坡是否稳定的最常用指标。安全系数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极限平衡法,其二是基于有限元数值计算应力成果的方法。基于应力计算成果的安全系数定义存在差异,提出了点安全系数法和矢量法的原理,应用于算理和某工程边坡表明矢量法成果可靠。(本文来源于《吉林水利》期刊2017年10期)

林逸,张长厚,李程明,史小龙[3](2015)在《基于断层滑动矢量应力反演的燕山中段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应力场序列》一文中研究指出燕山板内造山带中段承德一带地层记录齐全且构造变形复杂。该区域主要构造形迹及其运动学特征已经得到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但有关形成这些构造形迹的古构造应力场及其演变过程的研究鲜有报道。本文根据断层滑动矢量应力反演理论和方法,通过露头与区域尺度断层运动学数据的搜集与处理,结合研究区域构造层划分特征及主要岩石地层单位的年代学资料,对研究区中侏罗世–早白垩世的构造应力场演变过程进行了研究。经过对擦痕数据进行应力反演并综合分析,共划分出3期5阶段应力场:中侏罗世下花园组沉积之后–髫髻山组火山活动之前的NNW向挤压(D1)(约173~165 Ma);晚侏罗世土城子组沉积中–晚期N-S向挤压(D2-1)(约152~139 Ma);早白垩世初土城子组沉积期末NNE-NE向挤压(D2-2)(约139~135 Ma);以及早白垩世张家口组火山喷发之后垂向挤压主导的多向伸展(D3-1)和NW-NNW向弱挤压(D3-2)(约125 Ma之后)。其中,中–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初以挤压为主,最大主压应力方向发生了大约60°的顺时针旋转,且土城子组沉积作用发生于此挤压作用为主的构造背景之下。早白垩世以伸展为主,并有弱挤压作用出现。同时,研究区内未发现与中侏罗世以来古太平洋板块或伊佐奈岐(Izanagi)板块俯冲作用相关的近W-E向或NW-SE向挤压应力场的存在,可能与克拉通内部变形不均匀有关。(本文来源于《大地构造与成矿学》期刊2015年02期)

侯哲哲,杜彦良,赵维刚[4](2012)在《基于支持矢量机的疲劳应力集中系数预测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疲劳应力集中系数作为材料疲劳抗力指标的疲劳极限,不仅反映了疲劳应力集中的程度,还反映了材料对缺口的敏感程度,将近年来飞速发展的支持矢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应用于疲劳应力集中系数的研究。介绍支持矢量机的基本原理,利用LIBSVM,选择高斯型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作为核函数,建立以材料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光棒疲劳强度、理论应力集中系数、缺口根部半径、试样尺寸及缺口疲劳极限作为输入值,疲劳应力集中系数为输出值的模型,从而对疲劳应力集中系数进行分析和预测。同时,SVM模型与经验公式Neuber式和Peterson式的计算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小样本条件下,应用SVM技术构建的数学模型,模型的拟合相对误差小于7.4%,从而证明该SVM模型的准确性和适用性。(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2年04期)

陈新,杨强[5](2006)在《基于微面有效应力矢量的各向异性屈服准则》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微面模型,定义损伤变量为微面上有效承载面积的减少.将Kachanov的一维有效应力概念推广到叁维,提出微面有效应力矢量的概念.根据微面的有效应力矢量,将无损材料的宏观应力张量及不变量与微面应力矢量的积分关系拓展到有损材料,得到了有损材料的宏观有效应力张量及其不变量与宏观名义应力张量、微面面积损伤组构张量之间的关系.将无损材料的以应力张量不变量表示的Drucker-Prager准则推广到有损材料,建立了含缺陷材料的各向异性屈服准则.对有损材料,宏观有效应力张量与Murakami的有效应力张量具有相同的形式,各向异性强度准则与Liu等提出的扩展Hill准则有相同的形式,当不考虑静水应力对屈服的影响时,它与Hill准则具有相同的形式.(本文来源于《力学学报》期刊2006年05期)

云赓[6](2006)在《考虑Taylor位错模型的含非经典应力矢量的应变梯度塑性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很多实验发现,当材料变形的特征长度在微米或亚微米量级时,材料表现出很强的尺寸效应:越小越硬。经典塑性理论不含任何长度参数,因此无法预测尺寸效应,建立包含内禀材料长度参数的新的本构模型—应变梯度塑性理论就势在必行。 本文致力于低阶和含有非经典应力矢量的应变梯度理论及有限变形研究。 低阶应变梯度理论保留了经典塑性理论的结构,并且不包含附加边界条件。采用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特征线方法研究低阶理论,对于Niordson和Hutchinson的无限大平板剪切问题,我们得到了Bassani低阶理论的“定解域”,同时发现当外加剪应力增加时,“定解域”逐渐缩小直至消失。为得到“定解域”之外的解,需要补充非经典的附加边界条件。在“定解域”内,特征线方法的解与Niordson和Hutchinson的有限差分解吻合得很好。在“定解域”外,解可能不唯一。 基于Fleck和Hutchinson应变梯度理论的框架,考虑Taylor位错模型,建立了一种新的含有非经典应力矢量的应变梯度理论。应用该理论研究了若干具有尺寸效应的典型问题,如无限大平板剪切,细丝扭转,薄梁弯曲,孔洞长大,薄膜—基体双轴加载。 微尺度下,薄膜实验与位错模拟对于研究尺寸效应有重要意义。采用我们的应变梯度塑性理论研究Yu和Spaepen的copper薄膜—Kapton基体单向拉伸的实验结果。结果表明我们的应变梯度理论不仅能较好地预测尺寸效应,还可以得出与Venkatraman和Bravman以及Nix所预言的薄膜屈服应力和薄膜厚度之间的关系相同的趋势。此外,采用该理论研究Shu等的位错模拟无限大平板剪切问题的结果时,可以拟合出内禀材料长度参数的确是在微米量级。 本文最后建立了Fleck和Hutchinson应变梯度理论及我们的应变梯度理论的有限变形理论。采用有限变形理论研究了细丝扭转问题。结果表明,有限变形理论和小变形理论有一定的差别。(本文来源于《清华大学》期刊2006-02-01)

戴宏亮,王熙[7](2005)在《热冲击作用下正交各向异性圆柱体的动应力及磁场矢量扰动的集中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给出一种解析方法求解在两种热载荷冲击作用下 ,正交各向异性圆柱体的动应力和磁场矢量扰动的集中效应 .通过一种有限积分和拉普拉斯变换求出热磁变形运动方程的解析解 ,给出相应的动应力和磁场矢量扰动的解析表达式 ,得到柱体内动应力和磁场矢量扰动的响应历程及分布规律 .(本文来源于《固体力学学报》期刊2005年01期)

张兴,季建强,余勇,刘正之,张崇魏[8](2004)在《电流型PWM整流器低电压应力空间矢量PWM(SVPWM)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降低叁相电流型PWM整流器(CSR)功率管的电压应力,提高CSR运行可靠性,在详细分析了叁相CSR功率管换相过程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空间矢量(SVPWM)的叁相CSR低电压应力控制新方案。该方案通过实时调整矢量合成顺序,使原本不处于自然换相的功率管处于自然换相状态,从而降低了叁相CSR功率管的电压应力。另外,由于采用了SVPWM控制,使得叁相CSR具有电流利用率高、开关损耗小、动态响应快等优点。因此,新方案特别适合于大功率叁相CSR变流系统的设计。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证明了方案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04年02期)

史宏彦,谢定义,白琳[9](2002)在《无粘性土的应力矢量本构模型(Ⅱ)——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史宏彦等提出的无粘性土的应力矢量本构模型应用于分析多种复杂应力路径下材料的变形问题· 结果表明 ,此模型不仅能够很好地反映无粘性土的应力应变非线形、硬化性、剪缩剪胀性、与应力路径的相关性、主应力与主应变增量方向之间的非共轴性以及球偏应力与变形的耦合性等主要变形特性 ,而且也能够同时考虑主应力轴的旋转和中主应力对土的变形及强度的影响· 模型预测结果与试验结果之间的良好吻合表明了该模型的广泛适用性·(本文来源于《应用数学和力学》期刊2002年07期)

史宏彦,谢定义[10](2002)在《无粘性土的应力矢量本构模型(Ⅰ)——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充分考虑应力的矢量特性基础上 ,通过将应力矢量的作用效应分解为球应力作用效应与应力比矢量 (偏应力矢量与球应力之比 )作用效应的迭加 ,建立了一个全新的、适用于无粘性土在平面应变和叁维条件下的非线性本构模型· 该模型可以同时考虑应力的数量和方向变化对变形的影响 ,既适用于单调静荷作用 ,也适用于往返动荷作用·(本文来源于《应用数学和力学》期刊2002年03期)

应力矢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确定性模型的安全系数仍然是判别边坡是否稳定的最常用指标。安全系数计算方法主要包括两类,一是极限平衡法,其二是基于有限元数值计算应力成果的方法。基于应力计算成果的安全系数定义存在差异,提出了点安全系数法和矢量法的原理,应用于算理和某工程边坡表明矢量法成果可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应力矢量论文参考文献

[1].张海涛,罗先启,沈辉,毕金锋.基于矢量和的滑面应力抗滑稳定分析方法[J].岩土力学.2018

[2].况磊强.基于考虑矢量特征的应力结果边坡稳定分析[J].吉林水利.2017

[3].林逸,张长厚,李程明,史小龙.基于断层滑动矢量应力反演的燕山中段中侏罗世–早白垩世构造应力场序列[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15

[4].侯哲哲,杜彦良,赵维刚.基于支持矢量机的疲劳应力集中系数预测模型研究[J].机械工程学报.2012

[5].陈新,杨强.基于微面有效应力矢量的各向异性屈服准则[J].力学学报.2006

[6].云赓.考虑Taylor位错模型的含非经典应力矢量的应变梯度塑性理论[D].清华大学.2006

[7].戴宏亮,王熙.热冲击作用下正交各向异性圆柱体的动应力及磁场矢量扰动的集中效应[J].固体力学学报.2005

[8].张兴,季建强,余勇,刘正之,张崇魏.电流型PWM整流器低电压应力空间矢量PWM(SVPWM)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4

[9].史宏彦,谢定义,白琳.无粘性土的应力矢量本构模型(Ⅱ)——应用[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2

[10].史宏彦,谢定义.无粘性土的应力矢量本构模型(Ⅰ)——理论[J].应用数学和力学.2002

论文知识图

位错环的滑移所示为桁架各杆件主应力矢量图主应力矢量图主应力云图扫描光栅微镜的最大扫描角度与驱动电...年工作区水平运动速率图(据...

标签:;  ;  ;  ;  ;  ;  ;  

应力矢量论文_张海涛,罗先启,沈辉,毕金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